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阅读过某专家谈中产美学(主要针对中产阶层的美学)的文字,我不以为然。
他说,中产美学的要诀在于营造一个去焦虑的审美乌托邦,精致地勾勒出一幅岁月静好的图景,小心翼翼地呵护现代人的安定。在我看来,这种格局过小的理想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都市人的问题,只是一种无用的心灵鸡汤。
直到我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才深知这精致的中产美学并非“鸡汤”理念。书中,作者极力描绘了茶峒———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桃花源。小说中的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边城》的文字总是淡淡的,即使是在处理怨闹悲情、生离死别时,也透露出一种清淡的欢愉。
小说结尾我很喜欢,觉得寥寥数笔却恰到好处。文中这样写道:“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后来我偶然得知,原稿中的結尾是暗示傩送与翠翠的悲剧结局的。但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看了之后认为“太悲了”,于是才添加了最后这一句。那时我便觉得,名著虽讲的是别人的故事,读者却因享受到了意境与审美的愉悦,生发出与己之人生经历相匹配的感想来。这也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段读同一本书,心境却相差甚远的原因。
于我,那些名著的意义在于表达一种态度。它不可以用来消解困境,但它教你怎样渡过一段黑暗的路途。你读到书里人物的孤勇,你便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起这样一篇文字让你不惧怕走夜路;你读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你便把得失看得再淡一些,把执着拾回一些;你读到悲壮过后的决绝和坚定,你便知道自己曾经受伤,也已经痊愈。
黄永玉在回忆录中讲到一件事,“文革”时他与沈从文先生擦肩而过,沈从文装作不理睬他,却头都不歪地吐出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现代人的焦虑在于做一件事便渴望它有意义,而这是不现实的。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名著,未免过于急功近利。我们急切地希望一本名著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变得更有内涵,这恰恰违背了名著的职能。
它告诉我们,要从容啊!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名著书评类文章。本文从“去焦虑的审美乌托邦”这个角度谈开去,借助《边城》这一具体作品进一步阐明观点,夹叙夹议,行文自如,深入浅出,将名著的美学价值娓娓道来。组织行文上,作者打破了传统议论文的“三段论”结构,写成了一篇名著书评类议论文。(顾芸)
他说,中产美学的要诀在于营造一个去焦虑的审美乌托邦,精致地勾勒出一幅岁月静好的图景,小心翼翼地呵护现代人的安定。在我看来,这种格局过小的理想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都市人的问题,只是一种无用的心灵鸡汤。
直到我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才深知这精致的中产美学并非“鸡汤”理念。书中,作者极力描绘了茶峒———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桃花源。小说中的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边城》的文字总是淡淡的,即使是在处理怨闹悲情、生离死别时,也透露出一种清淡的欢愉。
小说结尾我很喜欢,觉得寥寥数笔却恰到好处。文中这样写道:“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后来我偶然得知,原稿中的結尾是暗示傩送与翠翠的悲剧结局的。但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看了之后认为“太悲了”,于是才添加了最后这一句。那时我便觉得,名著虽讲的是别人的故事,读者却因享受到了意境与审美的愉悦,生发出与己之人生经历相匹配的感想来。这也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时段读同一本书,心境却相差甚远的原因。
于我,那些名著的意义在于表达一种态度。它不可以用来消解困境,但它教你怎样渡过一段黑暗的路途。你读到书里人物的孤勇,你便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起这样一篇文字让你不惧怕走夜路;你读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你便把得失看得再淡一些,把执着拾回一些;你读到悲壮过后的决绝和坚定,你便知道自己曾经受伤,也已经痊愈。
黄永玉在回忆录中讲到一件事,“文革”时他与沈从文先生擦肩而过,沈从文装作不理睬他,却头都不歪地吐出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现代人的焦虑在于做一件事便渴望它有意义,而这是不现实的。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名著,未免过于急功近利。我们急切地希望一本名著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变得更有内涵,这恰恰违背了名著的职能。
它告诉我们,要从容啊!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名著书评类文章。本文从“去焦虑的审美乌托邦”这个角度谈开去,借助《边城》这一具体作品进一步阐明观点,夹叙夹议,行文自如,深入浅出,将名著的美学价值娓娓道来。组织行文上,作者打破了传统议论文的“三段论”结构,写成了一篇名著书评类议论文。(顾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