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环境,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且存在于“文化世界”中了。学校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客观反映学校生活主体追求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成果的总和,其中,物质是载体,制度是形式,精神是内核。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层次
1.学校物质文化。
通常又被称为环境文化,它是指学校所创造或使用的、能体现出师生的自身某种价值或信仰、为人们感官所直接触及的客观存在物。它既是学校内具体文化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它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能够通过一定程序化的组织活动将中等职业院校精神显现于学校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训、校服、校歌、标志乃至吉祥物等。
2. 学校制度文化。
这是中层面的学校文化,主要指以文字形态表达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由规章制度固定的体制所体现的文化和以风气、习惯、传统所体现的文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由规章制度固定的体制,一般称为正式规则,如学校自己制订的章程、条例、规定、办法、公约、实施细则等制度。学校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最直接的物化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一方面构成了师生员工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是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受到各自学校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由不同的教师、学生、校友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所共同孕育出来。因此,学校精神文化就构成了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最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极度匮乏。
理想的学校文化应当包括物质环境的美化、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制度行为的规范,呈现出千帆竞渡的局面。但实际上,学校文化的建设问题往往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被忽略,即使部分中等职业院校领导对此有所注意,其目光也往往仅停留在物质文化这个层面上。在对学校绿化、美化的问题上,他们下大力、出巨资搞建筑、购设备、扩道路、植花草、竖雕塑,但在重视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忽视了隐性文化的建设。对于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有些人则认为,那是虚幻的、空洞的,检测其优劣的标准也远不如学校物质文化那样直接、明确,在嘴上说说还行,没有具体建设的必要。殊不知,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的。
2.学校文化建设居于表面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从当前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现状来看,有一定数量的中等职业院校仍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里喊着建设学校文化,而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尤其是一些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平时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不闻不问,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贴上几条标语、拉出几条横幅来应付,上报的材料更是夸大其辞、水分充足;學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更是应急而设,时聚时散。
3.学校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学校文化建设要顺利进行,学校文化要迅速发展,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而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文化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其二是中等职业院校领导、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中等职业院校扩招以后,学校的餐饮、住宿等后勤设施严重不足,学校文化建设更是跟不上步伐。再者,学校文化的建设,只有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广大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它的兴旺繁荣。但从目前情况看,学生活动基本上能够积极开展,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组织引导工作做得明显不够。
三、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1.大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处的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先进的学校精神作为学校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发展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培育和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2.明确规范学校制度文化。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中,我国需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以保障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建立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1世纪初,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建立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的改革目标,宁肯在其他方面做些让步或牺牲,也要着力促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组织使命,并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划在预期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不应只局限于制度的制订,更应关注制度的监督以及执行效果的评价。
3.提升学校物质文化水平。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抓住机遇发展学校经济;要多角度、多渠道求得经济部门和单位对学校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这种富集作用,给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增添新的活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物质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要按照环境育人的要求使学校的建筑、室内的布置、校容校貌的建设体现育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师生的情操,使园环境真正成为育苗之土、育人之地、成人之所,体现学校环境育德、益智、健体、创美、促劳的作用。
4.重视强化学校行为文化。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具有某中特征,并受一定价值支配的集体思想行为作风。一所学校校风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积淀和代代相传的过程,是一所学校对历史实践经验的扬弃和升华的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又有相对稳定的本质内涵。校风作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优良的校风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受益无穷。所以,好的校风对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校风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
5.创新推动学校文化的传播。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构建信息化的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以体现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网络载体,引导全体师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利用网络,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学校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校网站,不断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新阵地。
参考文献:
[1]杨得广,曼开利.中国当代中等职业院校生价值观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李修志,中等职业院校共青团素质拓展概论. 哈尔滨工程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4.
[3]王大燕, 试论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西南科中等职业院校报, 2003(6).
[4]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中等职业院校道德教育.华中师范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1.
[5]张德.学校文化与人才培养. 清华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3.
编辑/牛小源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且存在于“文化世界”中了。学校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客观反映学校生活主体追求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成果的总和,其中,物质是载体,制度是形式,精神是内核。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层次
1.学校物质文化。
通常又被称为环境文化,它是指学校所创造或使用的、能体现出师生的自身某种价值或信仰、为人们感官所直接触及的客观存在物。它既是学校内具体文化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它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能够通过一定程序化的组织活动将中等职业院校精神显现于学校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训、校服、校歌、标志乃至吉祥物等。
2. 学校制度文化。
这是中层面的学校文化,主要指以文字形态表达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由规章制度固定的体制所体现的文化和以风气、习惯、传统所体现的文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由规章制度固定的体制,一般称为正式规则,如学校自己制订的章程、条例、规定、办法、公约、实施细则等制度。学校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最直接的物化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一方面构成了师生员工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是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受到各自学校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由不同的教师、学生、校友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所共同孕育出来。因此,学校精神文化就构成了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最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是一所中等职业院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极度匮乏。
理想的学校文化应当包括物质环境的美化、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制度行为的规范,呈现出千帆竞渡的局面。但实际上,学校文化的建设问题往往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被忽略,即使部分中等职业院校领导对此有所注意,其目光也往往仅停留在物质文化这个层面上。在对学校绿化、美化的问题上,他们下大力、出巨资搞建筑、购设备、扩道路、植花草、竖雕塑,但在重视这些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忽视了隐性文化的建设。对于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有些人则认为,那是虚幻的、空洞的,检测其优劣的标准也远不如学校物质文化那样直接、明确,在嘴上说说还行,没有具体建设的必要。殊不知,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的。
2.学校文化建设居于表面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从当前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现状来看,有一定数量的中等职业院校仍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里喊着建设学校文化,而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尤其是一些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平时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不闻不问,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贴上几条标语、拉出几条横幅来应付,上报的材料更是夸大其辞、水分充足;學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更是应急而设,时聚时散。
3.学校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学校文化建设要顺利进行,学校文化要迅速发展,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而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文化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其二是中等职业院校领导、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中等职业院校扩招以后,学校的餐饮、住宿等后勤设施严重不足,学校文化建设更是跟不上步伐。再者,学校文化的建设,只有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广大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它的兴旺繁荣。但从目前情况看,学生活动基本上能够积极开展,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组织引导工作做得明显不够。
三、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1.大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处的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先进的学校精神作为学校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发展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培育和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2.明确规范学校制度文化。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中,我国需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以保障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建立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1世纪初,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建立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制度的改革目标,宁肯在其他方面做些让步或牺牲,也要着力促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组织使命,并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划在预期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不应只局限于制度的制订,更应关注制度的监督以及执行效果的评价。
3.提升学校物质文化水平。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抓住机遇发展学校经济;要多角度、多渠道求得经济部门和单位对学校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这种富集作用,给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增添新的活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物质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要按照环境育人的要求使学校的建筑、室内的布置、校容校貌的建设体现育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师生的情操,使园环境真正成为育苗之土、育人之地、成人之所,体现学校环境育德、益智、健体、创美、促劳的作用。
4.重视强化学校行为文化。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具有某中特征,并受一定价值支配的集体思想行为作风。一所学校校风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积淀和代代相传的过程,是一所学校对历史实践经验的扬弃和升华的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又有相对稳定的本质内涵。校风作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优良的校风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受益无穷。所以,好的校风对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校风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
5.创新推动学校文化的传播。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构建信息化的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以体现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网络载体,引导全体师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利用网络,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学校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校网站,不断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新阵地。
参考文献:
[1]杨得广,曼开利.中国当代中等职业院校生价值观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李修志,中等职业院校共青团素质拓展概论. 哈尔滨工程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4.
[3]王大燕, 试论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西南科中等职业院校报, 2003(6).
[4]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中等职业院校道德教育.华中师范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1.
[5]张德.学校文化与人才培养. 清华中等职业院校出版社,2003.
编辑/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