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渗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谜语大会》三月走红,《成语大会》五月绽放美丽,《诗词大会》更是集文化、智慧于一体,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更是涤荡学生心灵的精神补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坚守精神文化生活这块净土,坚守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坚守着人类文化的传统。“大会”系列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对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正所谓屏幕清流。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止步于文化综艺节目,在诗词、谜语、成语等文化内容全被挖掘一空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另辟蹊径,将其渗入语文课堂教学,才是国之大计。
  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
  1.高智商的野蛮人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完善素质教育,但受应试和升学的压力,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生的综合素养严重失衡,从小学到中学,题海战术似乎成了最行之有效的高分速成法,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被剥夺,很多孩子被培养成了高智商的野蛮人,书店里的各种练习更是受吹捧,而传统文化书籍更是无人问津,即使家长一厢情愿地买回家也是束之高阁,应试教育使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
  2.学生缺乏修养,暴躁易怒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放松情绪,感受文化的幸福时光。曾几何时语文也变得“唯分数论”,凡是考试涉及不到的文化、文学都被视为“异类”。长此以往,没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文化熏陶的教育,许多学生缺乏个人修养,没有一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之心,甚至是非不分,易怒,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3.父母无恩论
  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简简单单的爱字,孩子由于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摆脱“传统”的羁绊,很多孩子选择了与父母反目为仇,甚至“弑亲”事件层出不穷,本来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演变为社会的悲剧,值得反思。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1.深入解读教材,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由于语文教学所用的素材均是在契合学生认知水平、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所编成的,而此类文学作品不仅措辞优美,可让学生从中学会语言应用技巧,还潜藏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可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思想,引导学生在深入剖析相關教材时,能真正感悟传统文化精髓,理解作品中优秀的文化特质,从而得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真正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师说》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文章中表述的“师道”思想进行总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这三点“师道”,并在深入解析中明白只要有相应的能力,人人可为师,且只有从师学习,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不耻下问、尊重老师更是从师过程中的关键思想。在指导学生深入解读此文章中,可让学生重新地去理解“老师”这一概念,这便成功地让学生从教材中感悟到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文化思想。
  2.结合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自主接触传统文化
  语文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发展,而这也意味着,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优良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相关教师也应注重从生活人手,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主动了解,主动接受的良好心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形式,因而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让学生直接感受借助节日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由此对于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兴趣,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可起不容小觑的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感悟其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而在中秋节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并开展朗诵比赛,以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中秋相关优美诗歌的熏陶,了解期望阖家团圆这一节日内涵。在重阳节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学习到重阳节的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传统习俗,并分析以往重阳节习俗的寓意是为了健身祛病、以畅秋志、辟邪求吉,而时至今日,重阳节已演变成为倡导人们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节日。由此也令学生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化,这有利于其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3.鼓励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深化传统文化认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文字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载体,而由文字构成的古今名著更是承载了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还应重视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古今名著,以令学生从名著中更深入地感悟传统文化。由此不仅可有效地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令学生在阅读期间切实地陶冶了情操,学习了良好的语言表达手法,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也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语文教材中多纳入了《林黛玉进贾府》、《草船借箭》等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篇幅,而教材中纳入的名著篇幅并不大,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感悟名著中的精华。因此,教师便可在完成此类课文教学后,鼓励学生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作自行阅读,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以让学生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更佳深入地理解、内化传统文化。或是在学习《赤壁赋》等课文后,教师可从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人手,引导学生主动去掌握作者的生平、作品背景等相关资料,以让学生能从作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地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I生不容小觑,其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相关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在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通过利用所学教材,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学生阅读名著等措施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学会做人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但是由于写作教学的见效慢,很多学生都很难坚持下去。再加上教师更加注重课文的教学,而忽视作文教学,这也给学生提供了偷懒的借口,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为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结合课文材料。组织写作练习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开设作文课教学就很难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因此,在
目的:观察自拟养心方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100例随机分为
高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淡薄,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具体问题如下。  1.不能准确应用文字  语言文字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高,致使他们不能对病句作出快速、准确判断。因此,每年的语文高考题目中必
据当地媒体报道.越南莱州水电项目的破土典礼已经完成.该项目装机1200兆瓦,耗资18亿美元。该水利项目位于莱州省南坑公社.隶属于越南电力(EVN),预计2017年开始发电。
目的研究caspase-3、PARP在四氢异薇草酮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四氢异捧草酮诱导H印G一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浓度为10、0、40μg/mL的四氢异蓓草酮对HepG一2细
一是乌江银盘水电站全面完成三期截流线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实现了三期截流蓄水目标,共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153人,占规划任务的27.10%,各类房屋还建面积882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的31.4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谱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酸脱氢酶(HBDH)(简称心五酶)在早期诊断以及监测
目的估计干眼的5a发病率并研究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BeaverDam,Wis人群,年龄43-84岁(n=5924),在1988-1990年(n=4926),1993-1995年(n=3722),1998-2000年(n=2962)分
本文介绍了承德县滦河梯级水电站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规划原则、规划方案,从社会、生态及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建设的效益。实践证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国家得生态、群
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学生主观意识的发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阅读教学实效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