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方式及其选择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老年收入扶持制度。国务院确定基础养老金给付的最低标准为每月55元,并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适时调整。本文遵循“生存公平”原则,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建立规范的调整指数模型,并从财政负担和替代消费两个方面进行指数调整检验,进而确定合适的指数调整方案。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消费替代比率
  [中图分类号]F320.2;F8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6-0057-06
  一、引言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定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并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在新农保制度中,基础养老金标准主要参考了农村低保的水平、贫困线标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由国务院确定最低标准,将基础养老金定为每月55元,并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适时调整,各地可视财力适当提高(高帆,2009)。[1]基础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即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采用规范的调整指数,让农村老年人口的基础养老金随物价的波动和经济的增长而自行调整。对养老金进行指数化调整是世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普遍建立起公共养老金的指数化的调整机制,但差异较大,其中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德国于1957年对老年人口保障采取按总工资指数建立起调整指数;美国于1972年对老年人口保障采取按照消费价格指数建立起调整指数(韩伟、穆怀中,2007)。[2]德国采取的是一种较高增长速度的调整方案,通过长期的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基于较高的调整指数,德国的公共养老金增长迅速,在职者缴费率过快的上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加重,进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美国采取的是一种较低增长速度的调整方案,通过长期的运行,养老保障制度较为稳定,没有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穆怀中,2008)。[3]日本也于2004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导入了养老金收支平衡调整机制,利用工资增长率、物价指数和浮动调整率对养老金给付进行动态调整,是一种平衡收支和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节机制(柳清瑞,2005)[4]。通过对德国、美国和日本关于公共养老金调整指数运行状况的简单分析可知,调整指数的设定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养老金调整指数的设计要适度,既要保证老年人养老水平不下降,又要保证养老金财政支撑能力的可持续。学者们关于农民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持不同意见,例如养老金随物价指数调整(郑功成,2008)[5]、应根据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调整基础养老金(杨翠迎,2010)[6]建立待遇水平随经济增长、物价变化而调整的长效机制(李珍,2010)[7]等。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不同调整机制方案的选择,体现着新农保制度的不同分享理念,以上分别代表着保证现有的基础养老金购买力不下降、在购买力不下降的同时分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成果、在购买力不下降的同时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可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的设计源于新农保制度的发展理念和理论标准。综上,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进行指数化调整的研究将有利于规范基础养老金的调整行为和调整方向,保证新农保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二、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建立
  1.理论标准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存公平基础上的老年收入扶持制度。生存公平是指社会个体遭遇年老、疾病、贫困等社会风险时,政府为其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穆怀中,2007)[8]它是与社会公民权利的“非商品化”相联系的,这种权利的赋予与工作能力无关,而更多地视其能被证明的需要而定(艾斯平-安德森,1990)[9]。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共同替代了用于生存和基本生活的老年消费需要。其中,基础养老金承担着农村老年人生存消费需要的责任。因此,新农保制度的基础养老金目标定位于满足农村老年人生存需求;个人账户养老金目标定位于在满足生存需求基础上提高生活水平;二者共同承担了农村老年人生活平均消费支出。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起因是物价的波动和经济的增长,目的是保证退休人口的公共养老金的购买力水平不下降,保障老年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水平不至于下跌(穆怀中,2008)。综合考虑,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的目标定位是保证满足农村老年人生存需要的消费购买力不下降。
  2.模型与实证分析
  (1)假设条件
  第一,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依据。
  第二,农民的长期消费倾向保持稳定。
  第三,建立某年各层次实际消费支出与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线性函数关系式,以1994-2007年各层次实际消费额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出保证不同层次消费水平不下降的适当系数。
  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的设定:2010-2020年6.6%①。
  第五,农村CPI消费价格上涨率的设定:2010-2020年3%②。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是依据对农户消费层次和水平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农民生活水平、物价变动和财政负担的指数动态调整分析。指标涉及农村居民不同层次消费和调整的相关经济参数。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决定了指数分析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我们选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作为人口预测的基年数据,选取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经济数据作为GDP、财政收入、CPI、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日常消费等数据作为经济指标预测的基年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指标发展趋势的判断进行参数假定和预测。文中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权威年鉴资料,保证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3)模型与实证分析
  新农保试点方案确定基础养老金给付为每月55元,并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适时调整,各地可视财力适当提高。因此,基础养老金不可能保持55元/月的给付水平不变,将依据一定的调整机制进行适度提高。这里,我们采用一种指数化调整机制来确定2010—2020年期间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
  第一,基础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模型。基础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就是对基础养老金采用规范的调整指数,让农村老年人口的基础养老金随经济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而自行调整。基础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可以采用多种方案,例如,根据工资增长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调整,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还可以根据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调整,等等。合理的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就是调整指数的设计要适度,既要保证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金待遇不降低,又要保证财政的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据此,我们设计如下的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模型:_______其中,____、____为分别为t期和t-1期基础养老金,____为调整指数。
  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并借鉴国际经验,设计了三种基础养老金调整方案。
  第一种方案:基础养老金根据CPI增长率进行指数化调整,其调整指数为:____其中,____为CPI增长率。
  第二种方案:基础养老金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进行指数化调整,其调整指数为:
  其中,____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第三种方案:根据CPI增长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乘以某调整系数)调整基础养老金,其调整指数为:___其中,____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调整系数。
  第二,实证分析。为建立基础养老金根据CPI和人均纯收入进行适度调整的机制,必须首先确定调整系数 。首先将农民消费性支出按基本生存消费需要划分为不同消费层次:食品消费性支出、衣食消费性支出、衣食医消费性支出,然后建立某年不同消费层次的实际消费支出与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再以1993-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确定保证不同类型消费水平不下降的适度调整系数 (见表1)。首先利用Eviews6.0软件对被解释变量食品消费、衣食消费、衣食医消费和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采用ADF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在二阶差分条件下都是平稳数列,说明各变量的时间序列满足协整关系。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相关参数估计,Eviews6.0的估计结果见表2。
  根据三种不同的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方案及调整系数的估计值,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进行了预测(见表3)。
  根据表3,三种方案下的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方案一的基础养老金给付增长缓慢,未来给付水平较低。方案二的基础养老金给付增长较快,未来给付水平较高。方案三在不同的调整系数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的基础养老金给付结果。当调整系数在0.4-0.5区间内的时候,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变动不大,具有一定的财务合意性。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不同,其相应的国家财政负担也不同,究竟选择哪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基础养老金的合意性、财政的可负担性等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
  三、基于财政负担水平的调整指数检验
  政府财政对新农保的养老金补贴主要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金补贴和个人账户补贴。现阶段,基础养老金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机制,东部地区中央与地方财政各分担50%,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负担。个人账户由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0元。根据这一政策和上面进行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预测,可以计算出2010—2020年的财政负担水平(见表4表5)。
  从表5可以发现,基于不同基础养老金给付方案,国家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水平不同。方案一最低,方案二显著高于方案一,方案三在不同系数下,财政补贴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三种方案的财政负担相对水平均较低,财政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1%以下。根据“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政策易实行和财政可负担的角度,采用方案一比较合理;但从生存公平、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以及缩小城乡养老保障差距角度,选择方案三比较合理。
  四、基于替代消费水平的调整指数检验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目标定位是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消费需要,因此基础养老金的合意替代率水平应该由所满足的消费水平指标来衡量,而不是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来衡量。国发〔2009〕32号文件规定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月发放标准为55元/人。2009年全国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100.84元/人,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68元。①2009年确定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小于全国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从2009年的55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与上一年农民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比较上看,基础养老金的给付标准同样过低,仅能满足农村低收入户用于食品消费的全部现金支出,满足用于衣食消费现金支出的86.12%,而对于衣食医和衣食医住等消费的保障力度不够(见表6)。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的目标定位是保证满足农村老年人生存需要的消费购买力不下降。不同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对应着不同的消费需求,食品和衣着是生活必需品(穆怀中,2008)。因此,新农保调整指数的最低标准应满足2009年55元的基础养老金替代2008年低收入户用于食品消费和衣食消费的比率不下降。
  通过对指数化年基础养老金与上一年农户人均食品和衣食消费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新农保调整指数的最低标准,进而选择出合适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方案。首先,比较指数化基础养老金与上一年低收入户食品现金消费替代比率。不同指数化方案的替代比率差距明显,基于CPI指数的方案一替代比率最低,基于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方案二替代比率最高。同时,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低收入户食品消费水平的变化,每一指数调整方案的替代比率均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以满足基础养老金替代低收入户人均全部食品现金支出来判断,2010年方案二和方案三是合适的;2011年方案二和方案三( =0.55)是合适的;2012年—2020年方案二是接近目标的(见表7)。   其次,比较指数化基础养老金与上一年低收入户衣食现金消费替代比率。替代衣食和替代食品的比率变动趋势相同。以满足基础养老金替代低收入户人均衣食现金支出的86%不下降来判断,方案二是接近目标的(见表8)。以上分析表明,选择最高水平调整基础养老金的方案是合适的,这主要是因为基础养老金的初始给付水平较低,仅从CPI指数调整无法将基础养老金抬高到满足生存消费需要的水平上来,必须通过分享人均纯收入增长成果,来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的设计源于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消费需要的购买力不下降。通过对三种调整方案和五种调整机制的设计和检验,方案二和方案三(=0.55)是接近调整目标的。根据“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可以从较低水平起步即选择方案一或方案三(0.4≤≤0.5),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步转向方案二或方案三(=0.55)指数。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所带来的政策启发是多元的。首先,“新农保”指数调整机制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在政府财政的可负担范围内,可以依据不同的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方案增量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让农民分享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成果,缩小城乡之间和乡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其次,通过建立基础养老金指数调整动态预警机制适时、适当地变换调整指数,以确保调整后的基础养老金达到合意水平。最后,建立“新农保”财务保障机制,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保障能力,合理确定调整指数的财务承担主体,确保“新农保”调整指数方案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高帆.人社部详解新农保[N].半月谈,2009,(9).
  [2]韩伟,穆怀中.中国统筹养老金适度调整指数分析[J].财经研究,2007,(4).
  [3]穆怀中.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9).
  [4]柳清瑞.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日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5,(7).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9.
  [6]杨翠迎.推行新农保——瞻前顾后很重要[J].中国社会保障,2010,(7).
  [7]李珍、王海东、王平.中国农村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8]穆怀中.社保体系建设应遵循“生存公平”原则[N].中国改革报,2007-9-28日(第4版).
  [9]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3.
  [10]穆怀中,柳清瑞,沈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务负担水平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4).
  [11]沈毅.中国覆盖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供求分析[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0:30-35.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4日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团队力压其余十几位买家,以2816.5万美元(约1.72亿元人民币)轻松拍得毕加索创作于1950年的人物肖像作品《两个
记者从2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本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次超过1万亿元,增长8%.rn2017年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
期刊
岸英儿:  别后,晋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  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  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我们在此很好,  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你要看历史小说,  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同志  设法,或能找到一些。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问你好!  毛泽东  
期刊
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固定资产是企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对于固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但总体而言仍具有开创性意义。对陈独秀这一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其大革命时期思想的认识,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武装思想。  
摘 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云南边境旅游发展带来机遇。通过ARIMA模型预测未来四年云南旅游业趋势,分析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云南边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云南边境旅游;ARIMA模型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2013年11月27日央行联合多部委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旨在促进沿边金融、跨境金融
邓小平对我们的干部和人民提出的“四有”要求中的“有文化”,是指要有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知识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事。同时 ,“有文化”在“四有”中具有重要的地
一、向德国制造业学习的缘由rn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的历史阶段中,中国“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的参照物,选择谁个国家最为合适,企业界不少朋友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居民消费低迷的制约,提高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弹性作用很大,但是我国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低于我国投资和进出口的作用,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必然放缓。本文通过经济理论和经济实际研究分析,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消费不足的政策措施。  关
6岁的星星是广西桂林人, 再过几个月她就要上小学了. 星星的家位于阳朔县漓江边上,平时只有母亲和她相依为命. 星星依稀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清晨,父亲离开了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