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文伏波的长江水利人生,虽辛劳奔波,但他觉得非常幸运,因为遇到了开发治理长江的大好时机。虽淡泊名利,因为勤于耕耘,他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文伏波(1925年8月24日~),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桃江县)源嘉桥镇软桥村。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毕业于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他高中时受到地理老师鲁立刚的影响,从而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文伏波是位实干家,参与设计过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主持过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现场设计工作;他参与1955~1959年首次长江流域規划的编制工作,主持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21世纪初倡议三修长江流域规划;利用实际工作经验,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论证中施工组的论证,以及三峡工程的施工技术等,都作出过一定程度的贡献。
在软弱地基上设计大型分洪闸
1949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荆江大堤出现大量险情,长江治理迫在眉睫。由于新中国尚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兴建大型水利枢纽控制工程,于是中央决定,先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暂缓荆江大堤防洪压力,为在长江上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赢得时间。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亦名进洪闸,太平闸),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分洪控制闸,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软弱地基上兴建的大规模的分洪闸,在国内尚属首次,无经验可资借鉴,这对所有参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来讲,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1950年5月,文伏波结束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办)下游工程局实习后,就被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汉口总部工作。由于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文伏波被分配到设计科,参与了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设计工作。
对冲积层沙土软弱地基的处理问题,是北闸设计的难点,方法是,修建钢筋混凝土闸底板,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作用,这是设计原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该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当时的苏联都没有。北闸施工期间,文伏波以北闸桥墩的设计者、北闸指挥长任士舜的秘书、北闸质量检查组组长的身份,进驻北闸施工现场,指导并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同时,监督和检查北闸的施工质量。
荆江分洪工程以其建设的高速度和工程的高质量而闻名于世,文伏波因此获得1952年丙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北闸经受住了三次分洪的考验。实践证明,软弱地基上不打桩基,也可以建成大规模的分洪闸。
设计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欲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长江洪水,必须在长江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利枢纽控制工程——三峡工程。可由于种种原因,三峡工程暂时不能兴建,于是,中央决定,先在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上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一方面可以控制汉江洪水,进而减轻长江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三峡工程提供经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一流的水利枢纽工程,有史以来首次横截汉江,是文伏波也是长办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山之作。丹江口工程是文伏波一生中最难忘的工程,他参与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前的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工作,担任丹江口工程施工现场的设计代表组组长、核心组组长,即现场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丹江口工程工地工作近12年(1958年8月21日~1969年12月)。
各种挑战给文伏波等人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如:根据人力施工特点,重新选择料场,修改砂石料的开采和运输设计,重新进行场地布置设计,改混凝土双墩大头坝为宽缝重力坝;因缺乏钢板桩,将右岸一期低水围堰设计成土沙石混合围堰;摸索出在大流量的河流上施工导流的独特方法,即第一期围堰和第二期围堰的共同混凝土纵向围堰方案,并为日后的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围堰方案时所借鉴;主持制定了大坝基础开挖标准、爆破标准和地基验收制度;采用楔形樑的办法,成功地处理了破碎带的地基问题等。
1973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较顺利地按初期规模建成”,真正实现了周恩来所说的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五利俱全”的目标。丹江口工程的成功,无论是对文伏波还是对长办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长办已具备了设计和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能力。
设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为三峡工程练兵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竣工了,但三峡工程开工的成色仍显不足。中央决定,先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水库——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水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组1969年12月6日提出的要求,1970年4月底前,长办必须提出葛洲坝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
葛洲坝工程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坝,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应该与三峡工程同时兴建,或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再建,现在却要比三峡工程先上马。
开工不久,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水库库区、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和电站进出口的泥沙淤积;大流量泄水闸消能防冲;基岩软弱夹层的加固处理;大型船闸闸门启闭机的设计与制造;大型低水头水轮机组的研制与安装及超高电压技术的应用;施工导流和大江截流的设计施工;混凝土高强度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大型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以及在安全检测系统中建立微机资料处理、解积及安全评价系统等。
文伏波作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场设计代表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在工地现场待了近13年(1970年3月~1982年12月),克服上述困难,付出的艰辛和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文伏波却总结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提出挖除葛洲坝小岛,将二江泄水闸由19孔增加到27孔,有利于泄洪;认真贯彻林一山主任提出的取消过鱼建筑物,改为人工放流鲟鱼的建议,节约投资,并为三峡工程建设中救鱼措施作了准备;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研究了取消原设计的大江五孔冲砂闸,利用节省下来的空间,增加4台12.5万千瓦的机组,增加了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多发电量数以亿计。 1985年,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与“两弹一星”一起,荣获当年全国仅有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因文伏波是该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而获得“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特等奖证书。
主持修订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
江河的开发治理,必须以流域规划为依据。文伏波参加了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主持了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21世纪初倡议三修长江流域规划。丹江口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就是在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的指导下修建的。文伏波主持编制的1990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是继《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之后,国务院于1990年9月21日正式审批的第一部大江大河的流域规划,在其指导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相繼建成,长江流域水利建设进入了大力发展阶段,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编制过像长江流域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流域规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涉及长江流域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而且还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部门和多种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必须到现场包括深山峡谷之中进行实地查勘,车途之颠簸,旅途之劳累,甚至数十日带病考察,60多岁的文伏波都挺过来了。
心系三峡工程
在1986~1989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过程中,有人担心三峡工程浩大,难以按期竣工。在参加施工组论证的过程中,文伏波根据在丹江口和葛洲坝工程现场工作24年多的经验指出,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量虽大,但只要做好机械化施工准备、现场布局、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控制,就能如期完成或提前完成。三峡工程提前竣工的事实表明,文伏波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三峡工程开挖大坝地基时,文伏波根据丹江口和葛洲坝工程施工的经验,建议将好的岩石保存下来,作为日后施工的骨料使用,既可节省投资,加速工期,又可避免应力过于集中。该方法被三峡工程采用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
文伏波为长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奉献了一生,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与长江委同步,如果说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设计和施工,是其水利工程设计生涯的肇端,那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则标志着文伏波的专业技术水平走向了成熟,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则象征着文伏波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巅峰。至于主持编制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不仅充分体现了他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而且展示了他在组织调度管理和人际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尽管文伏波贡献巨大,但他却谦虚低调,他说:“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参建单位专业多、部门广(的特点),与其他纯粹的理论科学不同,它从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永远只是集体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颗水滴。”
纵观文伏波的长江水利人生,虽辛劳奔波,他却觉得非常幸运,遇到了开发治理长江的大好时机。虽淡薄名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却硕果累累,收获颇丰。虽然尊敬领导,重情重义,可当面临水利工程质量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他从不含糊,坚持质量第一;尽管长期忙于工作,对父母、妻、子心存愧疚,可为了长江的治理和开发,他无怨无悔。
(摘自“中国水利学会网”)
文伏波(1925年8月24日~),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桃江县)源嘉桥镇软桥村。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毕业于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他高中时受到地理老师鲁立刚的影响,从而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文伏波是位实干家,参与设计过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主持过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现场设计工作;他参与1955~1959年首次长江流域規划的编制工作,主持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21世纪初倡议三修长江流域规划;利用实际工作经验,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论证中施工组的论证,以及三峡工程的施工技术等,都作出过一定程度的贡献。
在软弱地基上设计大型分洪闸
1949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荆江大堤出现大量险情,长江治理迫在眉睫。由于新中国尚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兴建大型水利枢纽控制工程,于是中央决定,先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暂缓荆江大堤防洪压力,为在长江上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赢得时间。
荆江分洪工程北闸(亦名进洪闸,太平闸),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分洪控制闸,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软弱地基上兴建的大规模的分洪闸,在国内尚属首次,无经验可资借鉴,这对所有参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来讲,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1950年5月,文伏波结束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办)下游工程局实习后,就被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汉口总部工作。由于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文伏波被分配到设计科,参与了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设计工作。
对冲积层沙土软弱地基的处理问题,是北闸设计的难点,方法是,修建钢筋混凝土闸底板,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水利工程的破坏作用,这是设计原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该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当时的苏联都没有。北闸施工期间,文伏波以北闸桥墩的设计者、北闸指挥长任士舜的秘书、北闸质量检查组组长的身份,进驻北闸施工现场,指导并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同时,监督和检查北闸的施工质量。
荆江分洪工程以其建设的高速度和工程的高质量而闻名于世,文伏波因此获得1952年丙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北闸经受住了三次分洪的考验。实践证明,软弱地基上不打桩基,也可以建成大规模的分洪闸。
设计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欲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长江洪水,必须在长江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利枢纽控制工程——三峡工程。可由于种种原因,三峡工程暂时不能兴建,于是,中央决定,先在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上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一方面可以控制汉江洪水,进而减轻长江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三峡工程提供经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一流的水利枢纽工程,有史以来首次横截汉江,是文伏波也是长办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山之作。丹江口工程是文伏波一生中最难忘的工程,他参与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前的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工作,担任丹江口工程施工现场的设计代表组组长、核心组组长,即现场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丹江口工程工地工作近12年(1958年8月21日~1969年12月)。
各种挑战给文伏波等人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如:根据人力施工特点,重新选择料场,修改砂石料的开采和运输设计,重新进行场地布置设计,改混凝土双墩大头坝为宽缝重力坝;因缺乏钢板桩,将右岸一期低水围堰设计成土沙石混合围堰;摸索出在大流量的河流上施工导流的独特方法,即第一期围堰和第二期围堰的共同混凝土纵向围堰方案,并为日后的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围堰方案时所借鉴;主持制定了大坝基础开挖标准、爆破标准和地基验收制度;采用楔形樑的办法,成功地处理了破碎带的地基问题等。
1973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较顺利地按初期规模建成”,真正实现了周恩来所说的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五利俱全”的目标。丹江口工程的成功,无论是对文伏波还是对长办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长办已具备了设计和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能力。
设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为三峡工程练兵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竣工了,但三峡工程开工的成色仍显不足。中央决定,先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水库——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水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组1969年12月6日提出的要求,1970年4月底前,长办必须提出葛洲坝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
葛洲坝工程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坝,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应该与三峡工程同时兴建,或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再建,现在却要比三峡工程先上马。
开工不久,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水库库区、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和电站进出口的泥沙淤积;大流量泄水闸消能防冲;基岩软弱夹层的加固处理;大型船闸闸门启闭机的设计与制造;大型低水头水轮机组的研制与安装及超高电压技术的应用;施工导流和大江截流的设计施工;混凝土高强度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大型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以及在安全检测系统中建立微机资料处理、解积及安全评价系统等。
文伏波作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场设计代表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在工地现场待了近13年(1970年3月~1982年12月),克服上述困难,付出的艰辛和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文伏波却总结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提出挖除葛洲坝小岛,将二江泄水闸由19孔增加到27孔,有利于泄洪;认真贯彻林一山主任提出的取消过鱼建筑物,改为人工放流鲟鱼的建议,节约投资,并为三峡工程建设中救鱼措施作了准备;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研究了取消原设计的大江五孔冲砂闸,利用节省下来的空间,增加4台12.5万千瓦的机组,增加了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多发电量数以亿计。 1985年,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与“两弹一星”一起,荣获当年全国仅有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因文伏波是该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而获得“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特等奖证书。
主持修订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
江河的开发治理,必须以流域规划为依据。文伏波参加了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主持了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21世纪初倡议三修长江流域规划。丹江口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就是在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的指导下修建的。文伏波主持编制的1990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是继《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之后,国务院于1990年9月21日正式审批的第一部大江大河的流域规划,在其指导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相繼建成,长江流域水利建设进入了大力发展阶段,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编制过像长江流域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流域规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涉及长江流域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而且还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部门和多种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必须到现场包括深山峡谷之中进行实地查勘,车途之颠簸,旅途之劳累,甚至数十日带病考察,60多岁的文伏波都挺过来了。
心系三峡工程
在1986~1989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过程中,有人担心三峡工程浩大,难以按期竣工。在参加施工组论证的过程中,文伏波根据在丹江口和葛洲坝工程现场工作24年多的经验指出,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量虽大,但只要做好机械化施工准备、现场布局、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控制,就能如期完成或提前完成。三峡工程提前竣工的事实表明,文伏波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三峡工程开挖大坝地基时,文伏波根据丹江口和葛洲坝工程施工的经验,建议将好的岩石保存下来,作为日后施工的骨料使用,既可节省投资,加速工期,又可避免应力过于集中。该方法被三峡工程采用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
文伏波为长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奉献了一生,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与长江委同步,如果说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设计和施工,是其水利工程设计生涯的肇端,那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则标志着文伏波的专业技术水平走向了成熟,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则象征着文伏波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巅峰。至于主持编制1990年长江流域规划,不仅充分体现了他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而且展示了他在组织调度管理和人际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尽管文伏波贡献巨大,但他却谦虚低调,他说:“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参建单位专业多、部门广(的特点),与其他纯粹的理论科学不同,它从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永远只是集体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颗水滴。”
纵观文伏波的长江水利人生,虽辛劳奔波,他却觉得非常幸运,遇到了开发治理长江的大好时机。虽淡薄名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却硕果累累,收获颇丰。虽然尊敬领导,重情重义,可当面临水利工程质量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他从不含糊,坚持质量第一;尽管长期忙于工作,对父母、妻、子心存愧疚,可为了长江的治理和开发,他无怨无悔。
(摘自“中国水利学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