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东部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场里,人们把做买卖的称为“老客”。许文丽在这个以男人为主的活牛交易市场里,不仅被称为女“老客”,还且还被当地人尊称为“大老客”。原因是她从2004年开始,在这个市场上买牛卖牛的交易量超过了400头。
梦起照片
许文丽是北京人,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5年的时间就赚到了1000多万元。2000年,许文丽参加一个在北京举办的旅游展览会时,一张内蒙古草原的招商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她。
抱着对美丽草原的向往,许文丽参加了在内蒙古举办的赛马会。在这次赛马会上,通辽市招商局向参加赛马会的人推介到通辽投资。其中最吸引许文丽的是承包、开发荒沙地的优惠政策。每年每亩荒沙地的租金不到20元钱,林业局还免费提供树苗。她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承载80到100棵用材林,一亩地10年投入2000元,到10年以后它的价值至少在1.6万。账算完了,决心也下了,许文丽将公司交给妹妹打理,自己来到内蒙古,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承包了一块可以使用50年的3000亩沙荒地。
尽管对于开发沙荒地有着各种思想准备,但是到了地方后,看到的情景还是远远超过了许文丽的想象。土地沙化很严重,寸草不生。春天刮沙尘暴的时候,整个沙丘都在移动。这让许文丽感到开发沙荒地的确是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对财富的敏感,还是让她决定在这里投资,这样不但可以恢复生态,而且投入产出比非常可观。
荒原植树
沙荒地承包好了,树苗政府也送到了,许文丽带着工人开始开沟种树。第一天,他们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早上开好的沟,五六级风一刮,下午就刮平了,只得再重新挖。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许文丽只种下不到6万棵树。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一个更大的困难让许文丽觉得举步维艰。因为当地没有电,所有的机械都没办法用,给树浇水要靠柴油机,出水量很低,很不可靠。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许文丽缺乏农业经验,她当初决定投资只是算了可观的利润率,但从来没有考虑过在植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气候条件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重重困难包围着许文丽,让她感觉到了在这片沙荒地上创业的压力。
2002年4月的一天,许文丽和工人干完活后,一个人开车回镇上,因为不小心拐错了一个弯,迷了路。天黑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许文丽一个人在大甸子里转来转去,越转越远,心里也越来越害怕。后来,好容易转出去了,却让许文丽对这片辽阔无边的沙荒地感觉到了恐惧,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但这时她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00万,退不能退,进又进不得,在这10多公里没有人烟的沙荒地上,许文丽感觉到了孤独和寂寞。好在到通辽后学会了弹钢琴。虽然弹得不好,但是却能陪她度过漫长的夜晚。
2002年,许文丽的丈夫朱东从单位辞职来到了通辽,这给了许文丽坚持干下去的信心,也让她把通辽当成了自己的家。这年,当地政府为了改变投资环境,首先给许文丽承包的沙荒地拉起了一条15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解决了用电浇水,夫妻俩又承包了4500亩的沙荒地种树。
在丈夫和工人忙著栽第二批10万棵树苗的时候,许文丽却对第一批种了3年多的杨树发了愁。3年过去了,这些树只长高了一点,每年给这些树浇水,管理树苗,许文丽都要付出10多万元的费用。只投入不产出,这7500亩土地就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许文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杨树成材的那一天。
牛壮树旺
在林场无事可做的时候,许文丽会去当地的集贸市场上散心。第一次到集贸市场,许文丽看到这里很热闹,牛特别多,哞哞地叫着。“老客”们有的说蒙话,有的说汉话,站在牛车上讨价还价,很有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买牛卖牛,使集市上一天的交易量超过了5000多头。这让她开了眼界,也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联系到自己那几千亩因为种树,不断浇灌而改良成了茂盛草场的沙荒地,许文丽想到了一个以短养长的办法:用养牛赚的钱,填补在种树上面的投资。
2004年夏天,由于活牛市场进入淡季,牛的价格很低,不懂行情的许文丽一次就买了80头牛。但是,这些小牛饲养到秋天的时候却没有达到育肥的标准。到了育肥牛价格最高的春节期间,这些牛却没有达到销售标准。而且过冬的时候还要喂精饲料。到了第二年夏天虽然牛长到了1400多斤,却又到了牛价最低的时候。
这次教训后,许文丽明白了,养育肥牛要根据当地市场行情,每年春天买500斤的小牛,养到春节前再卖出。她还把草场划出了几个区域,进行轮牧。
经过不断的摸索,许文丽成了做活牛生意的行家。市场上的牛,买回去育肥后赚钱不赚钱,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时,许文丽在市场上又发现,出肉率高挤奶量大的牛在市场上很抢手,而且卖价很高。
2007年,许文丽从德国引进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的冻精,与自己养殖的母牛进行杂交繁育,她想繁殖优质的西门塔尔牛,卖更多的钱。虽然这些经过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出来的牛犊,要两年后才能真正测试出杂交后肉奶兼用的效果,但是许文丽却对这批牛充满了希望。
现在,许文丽牛的养殖规模达到了600头,她每年在草场撒草种,然后用牛粪施肥,养牛赚的钱再投入到树的管理上。她的7500亩草场,早已不是当初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样子。8年前,许文丽在北京看到的那张有着碧绿草地、牛羊成群的照片,已经变成了现实。而且再过三年,她种下的20万棵树就可以分批采伐,荒原上的财富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编辑/红梅 )
梦起照片
许文丽是北京人,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5年的时间就赚到了1000多万元。2000年,许文丽参加一个在北京举办的旅游展览会时,一张内蒙古草原的招商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她。
抱着对美丽草原的向往,许文丽参加了在内蒙古举办的赛马会。在这次赛马会上,通辽市招商局向参加赛马会的人推介到通辽投资。其中最吸引许文丽的是承包、开发荒沙地的优惠政策。每年每亩荒沙地的租金不到20元钱,林业局还免费提供树苗。她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承载80到100棵用材林,一亩地10年投入2000元,到10年以后它的价值至少在1.6万。账算完了,决心也下了,许文丽将公司交给妹妹打理,自己来到内蒙古,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承包了一块可以使用50年的3000亩沙荒地。
尽管对于开发沙荒地有着各种思想准备,但是到了地方后,看到的情景还是远远超过了许文丽的想象。土地沙化很严重,寸草不生。春天刮沙尘暴的时候,整个沙丘都在移动。这让许文丽感到开发沙荒地的确是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对财富的敏感,还是让她决定在这里投资,这样不但可以恢复生态,而且投入产出比非常可观。
荒原植树
沙荒地承包好了,树苗政府也送到了,许文丽带着工人开始开沟种树。第一天,他们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早上开好的沟,五六级风一刮,下午就刮平了,只得再重新挖。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许文丽只种下不到6万棵树。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一个更大的困难让许文丽觉得举步维艰。因为当地没有电,所有的机械都没办法用,给树浇水要靠柴油机,出水量很低,很不可靠。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许文丽缺乏农业经验,她当初决定投资只是算了可观的利润率,但从来没有考虑过在植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气候条件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重重困难包围着许文丽,让她感觉到了在这片沙荒地上创业的压力。
2002年4月的一天,许文丽和工人干完活后,一个人开车回镇上,因为不小心拐错了一个弯,迷了路。天黑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许文丽一个人在大甸子里转来转去,越转越远,心里也越来越害怕。后来,好容易转出去了,却让许文丽对这片辽阔无边的沙荒地感觉到了恐惧,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但这时她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00万,退不能退,进又进不得,在这10多公里没有人烟的沙荒地上,许文丽感觉到了孤独和寂寞。好在到通辽后学会了弹钢琴。虽然弹得不好,但是却能陪她度过漫长的夜晚。
2002年,许文丽的丈夫朱东从单位辞职来到了通辽,这给了许文丽坚持干下去的信心,也让她把通辽当成了自己的家。这年,当地政府为了改变投资环境,首先给许文丽承包的沙荒地拉起了一条15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解决了用电浇水,夫妻俩又承包了4500亩的沙荒地种树。
在丈夫和工人忙著栽第二批10万棵树苗的时候,许文丽却对第一批种了3年多的杨树发了愁。3年过去了,这些树只长高了一点,每年给这些树浇水,管理树苗,许文丽都要付出10多万元的费用。只投入不产出,这7500亩土地就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许文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杨树成材的那一天。
牛壮树旺
在林场无事可做的时候,许文丽会去当地的集贸市场上散心。第一次到集贸市场,许文丽看到这里很热闹,牛特别多,哞哞地叫着。“老客”们有的说蒙话,有的说汉话,站在牛车上讨价还价,很有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买牛卖牛,使集市上一天的交易量超过了5000多头。这让她开了眼界,也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联系到自己那几千亩因为种树,不断浇灌而改良成了茂盛草场的沙荒地,许文丽想到了一个以短养长的办法:用养牛赚的钱,填补在种树上面的投资。
2004年夏天,由于活牛市场进入淡季,牛的价格很低,不懂行情的许文丽一次就买了80头牛。但是,这些小牛饲养到秋天的时候却没有达到育肥的标准。到了育肥牛价格最高的春节期间,这些牛却没有达到销售标准。而且过冬的时候还要喂精饲料。到了第二年夏天虽然牛长到了1400多斤,却又到了牛价最低的时候。
这次教训后,许文丽明白了,养育肥牛要根据当地市场行情,每年春天买500斤的小牛,养到春节前再卖出。她还把草场划出了几个区域,进行轮牧。
经过不断的摸索,许文丽成了做活牛生意的行家。市场上的牛,买回去育肥后赚钱不赚钱,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时,许文丽在市场上又发现,出肉率高挤奶量大的牛在市场上很抢手,而且卖价很高。
2007年,许文丽从德国引进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的冻精,与自己养殖的母牛进行杂交繁育,她想繁殖优质的西门塔尔牛,卖更多的钱。虽然这些经过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出来的牛犊,要两年后才能真正测试出杂交后肉奶兼用的效果,但是许文丽却对这批牛充满了希望。
现在,许文丽牛的养殖规模达到了600头,她每年在草场撒草种,然后用牛粪施肥,养牛赚的钱再投入到树的管理上。她的7500亩草场,早已不是当初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样子。8年前,许文丽在北京看到的那张有着碧绿草地、牛羊成群的照片,已经变成了现实。而且再过三年,她种下的20万棵树就可以分批采伐,荒原上的财富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编辑/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