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训练学生写好字,其功效会远远超出练字本身。写字是低年级学生一个重要的奠基工程,教师要使他们较快较好地掌握写字方法,熟练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
1.规范握笔姿势。写字教学先从握笔习惯入手。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较快熟悉正确的握笔姿势,我在实践中琢磨出了一段握笔口诀:“老大老二对对齐,捏成圆圈留条隙。老三稳稳托住笔,老四老五要出力。”(老大即拇指,老二即食指,老三即中指,老四即无名指,老五即小指)五指与手腕共同配合运笔,书写才能轻松、自如,再加上长期仔细观察,一定能把字写得美观、匀称。
为了达到较好的写字效果,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当前低年级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老大包老二。这种握笔姿势,笔尖与桌面的角度只有10度,视线的开阔度被大拇指限制了许多。
老二包老大。这样的姿势,必须将头向左偏才能看清所写的字。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近视、斜视。
老三不托笔。一般老三的第一关节处承担托笔的任务,这样可使运笔收放自如。可有的学生偏偏用指甲处托笔,有的干脆用老大老二老三共同捏笔,还有的用老三的第一、第二关节中间的部位托笔,会使笔画更加僵直,不灵动,力量往往落到老二的身上,导致老二向内弯曲特别厉害,用力太大,这样不仅会影响指关节发育,还会导致写字速度慢、不美观。
四五不出力。五指共同用力,写字速度会明显提高,这就需要老四、老五来帮忙,老三自然把笔托住,拳心是空的,可放一个小鸡蛋。五个手指与手腕共同配合带动铅笔,就像五匹马拉一辆车,当然比三匹马拉一辆车轻快多了。很多孩子把力量集中在老大老二老三身上,老四老五呈休息状态,弯弯地蜷在掌心,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有些学生的老四老五拼命用力顶住掌心,结果把力量分散了,写不了几个字,手心就出汗了。
除了上述情况,还可能出现细节差异,有的学生一味强调握笔姿势,不利用五个手指和手腕共同配合进行起笔、行笔、收笔,会形成握笔姿势不动,整个前臂带着拳头上下左右来回移动,或者拳头不动五个手指局限运动。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像火柴棒搭在一起。因此,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指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五指加手腕合作运笔的习惯,最终把汉字写得更加舒展、流畅。如果有的孩子坏习惯难改,老师们可试试下面的方法加以纠正:先把食指“翘起来”,写字的时候不让食指用力,过段时间,再把食指轻轻搭在上面,笔与纸面约呈60度。
2.端正书写身姿。养成正确的坐姿容易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有利于呼吸顺畅,能防止儿童脊椎弯曲、眼睛近视。在写字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姿式,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会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通俗易懂又行之有效呢?我总结了八个字:头正、肩平、座半、足安。其中“座半”是说屁股只能有一半坐在座位上,这一点很少有老师关注到。拳心向下测量胸离桌子的距离,大约一拳。这样身子就不会前倾,腰自然直了,肩也自然平了。“头正”不是说头绝对放正,可以稍微自然向前倾,不要用力往下低,两只眼睛自然地看着书本,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为宜。这样,既保护了脊柱、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又使双眼的视力得到有效的保护。“足安”很容易做到,两脚自然垂直摆放,支撑身体坐直坐正。双脚不能前伸,也不要后缩,更不能左右晃动。“座半”和“足安”做到了,“头正”“肩平”就水到渠成了。低年级学生年小体弱,连续写字时间超过15分钟,就要放下笔活动一下手脚,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
二、掌握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钩”,教好这五种基本笔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笔画,就为写好汉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编写了顺口溜指导书写,效果较好。
1.横。横画在汉字中是最常见的。横画又分三种基本笔画:即短横、长横和斜横。
(1)长横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它是让一个字的字形达到平衡稳定的关键笔画,所以要舒展有力量。由于长横较长,因此,行笔时在田字格的左边时由低到高,碰到竖中线时,便轻微下落一些,使中端微成弧形,这样的长横既有力量,又不失柔韧,看起来舒展有力。
(2)短横有两种:一种是左尖横,一种是右尖横。
①左尖横的写法:起笔轻轻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左尖横多数与左边撇、竖相接或稍稍相离,所以起笔要轻收笔重,这样才比较灵动。
②右尖横的写法:起笔重重收笔轻,左边低来右略高。右尖横多半与右边笔画相接或相离,因此写法与“左尖横”正好相反。
(3)斜横的写法:斜横就像翘翘板,左边略低右略高。轻重变化类似长横,也是为了调节汉字的平衡状态。
2.竖。竖分三种:即垂露竖、悬针竖、斜竖。
(1)垂露竖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重,行笔略轻挺且直,收笔时,稍重按再向上回一点。
(2)悬针竖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尖,行笔略轻挺且直,收笔时,稍慢一些,轻轻抬笔成针尖一样的形状。
(3)斜竖的写法是:只需垂露竖写得左斜一点。如“五”。
3.撇。根据行笔方向的变化大约分三种:即平撇、斜撇及竖撇。
(1)平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平,轻轻抬笔收出尖。
(2)斜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斜,轻轻弯弯收出尖。斜撇有长短变化,书写要看不同的字形。
(3)竖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直,过了中线撇出尖。竖撇在田字格中一般是从上半格写到下半格中间的位置,撇早了,字形很宽大松散;撇晚了,字形拘谨,不够舒展。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直行过横中线一点,再弯弯地、轻轻地撇向下半格中间的位置。
4.点。点是汉字笔画中最小的笔画,又分为五个基本点:即侧点、垂点、撇点、挑(tiǎo)点、长点。
(1)侧点的写法是:起笔轻轻行笔弯,重重回笔到一半。
(2)垂点的写法是:与侧点运笔都一样,行笔方向要相反。
(3)撇点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弯,轻轻抬笔收出尖。它的轻重变化与上面点是相反的。
(4)挑点的写法是:起笔重重右上斜,轻轻提起收出尖。
(5)长点的写法是:起笔轻轻行笔弯,稍长稍重回一半。其实,只要将侧点稍稍拉长即可。
5.钩。钩画的种类较多,有弯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竖折折钩,也是形态各异。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写法是:钩画家族形态多,关键之处在起钩。钩前一定要重按,钩锋才会显稳当。
三、运用恰当的写字技法
我在低年级写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看法”,分别是一看笔顺,二看位置,三看轻重,这既是写好铅笔字简便易行的技法,也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看笔顺。汉字的书写有一定的顺序,每个字的笔顺都要扎扎实实地教好、记牢。对有些易错难记的字还要反复练习。比如,“我”的第二笔是横,学生容易写成竖钩;第六笔是撇,第七笔是点,学生也常常倒着写。“方”的第三笔是横折弯钩。“长”的笔顺是撇、横、竖提、斜捺,很多学生第一笔就会写竖提。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书空几遍,这样便于记住汉字的书写顺序,入格临写时避免出现倒笔顺的现象。
二看位置。田字格是为学生写好字提供的一个框架。如何利用好田字格呢?比如“阴”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单耳刀在左时,横撇弯钩是写在左上格的,起笔大约在左上格中间,右行靠近竖中线时开始折笔,横撇弯钩笔画转折要分明,拐弯处与夹角右对齐,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要避让右边的笔画,当与横中线相接时,再重按起钩。垂露竖向下垂直,到左下格中间处重按收笔。横撇弯钩笔画横要短,左低右略高,撇要斜、夹角小,弯要圆,钩要尖。竖是垂露竖,要长要直,约到左下格中间收笔。右部“月”的起笔在竖中线,与双挂耳起笔等高,这是一个竖撇,因此要先竖到横中线再向左下格弯弯的软软地撇出,比左边竖的收笔略高些,第一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上一点,第二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下一点。整个“月”字的字形窄长,里面的两横都左连右不连,横画间的距离要均匀。
三看轻重。人们常常用“苍劲有力”评价书法家的字。我以为这里的“劲”是有大小之分的,要使整个字活泼、流畅、有动感,“力道”就要有所区分。那么,如何教小学生看轻重呢?一般来说,每个笔画都有粗细的变化,告诉学生“粗的”就是用力重一些,“细而尖的”就是笔力稍轻一些。每个字的写法都有轻重变化,要做到自然流畅,收放自如。只要坚持训练一个月,运笔的习惯基本就形成了。不过,要想让学生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写字热情,教师还要不择时机,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写字水平,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是练字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当将一些写字理论通俗化后,有的放矢地整合到写字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写好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作者单位:南京市化纤小学)
一、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
1.规范握笔姿势。写字教学先从握笔习惯入手。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较快熟悉正确的握笔姿势,我在实践中琢磨出了一段握笔口诀:“老大老二对对齐,捏成圆圈留条隙。老三稳稳托住笔,老四老五要出力。”(老大即拇指,老二即食指,老三即中指,老四即无名指,老五即小指)五指与手腕共同配合运笔,书写才能轻松、自如,再加上长期仔细观察,一定能把字写得美观、匀称。
为了达到较好的写字效果,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当前低年级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老大包老二。这种握笔姿势,笔尖与桌面的角度只有10度,视线的开阔度被大拇指限制了许多。
老二包老大。这样的姿势,必须将头向左偏才能看清所写的字。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近视、斜视。
老三不托笔。一般老三的第一关节处承担托笔的任务,这样可使运笔收放自如。可有的学生偏偏用指甲处托笔,有的干脆用老大老二老三共同捏笔,还有的用老三的第一、第二关节中间的部位托笔,会使笔画更加僵直,不灵动,力量往往落到老二的身上,导致老二向内弯曲特别厉害,用力太大,这样不仅会影响指关节发育,还会导致写字速度慢、不美观。
四五不出力。五指共同用力,写字速度会明显提高,这就需要老四、老五来帮忙,老三自然把笔托住,拳心是空的,可放一个小鸡蛋。五个手指与手腕共同配合带动铅笔,就像五匹马拉一辆车,当然比三匹马拉一辆车轻快多了。很多孩子把力量集中在老大老二老三身上,老四老五呈休息状态,弯弯地蜷在掌心,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有些学生的老四老五拼命用力顶住掌心,结果把力量分散了,写不了几个字,手心就出汗了。
除了上述情况,还可能出现细节差异,有的学生一味强调握笔姿势,不利用五个手指和手腕共同配合进行起笔、行笔、收笔,会形成握笔姿势不动,整个前臂带着拳头上下左右来回移动,或者拳头不动五个手指局限运动。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像火柴棒搭在一起。因此,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指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五指加手腕合作运笔的习惯,最终把汉字写得更加舒展、流畅。如果有的孩子坏习惯难改,老师们可试试下面的方法加以纠正:先把食指“翘起来”,写字的时候不让食指用力,过段时间,再把食指轻轻搭在上面,笔与纸面约呈60度。
2.端正书写身姿。养成正确的坐姿容易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有利于呼吸顺畅,能防止儿童脊椎弯曲、眼睛近视。在写字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姿式,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会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通俗易懂又行之有效呢?我总结了八个字:头正、肩平、座半、足安。其中“座半”是说屁股只能有一半坐在座位上,这一点很少有老师关注到。拳心向下测量胸离桌子的距离,大约一拳。这样身子就不会前倾,腰自然直了,肩也自然平了。“头正”不是说头绝对放正,可以稍微自然向前倾,不要用力往下低,两只眼睛自然地看着书本,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为宜。这样,既保护了脊柱、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又使双眼的视力得到有效的保护。“足安”很容易做到,两脚自然垂直摆放,支撑身体坐直坐正。双脚不能前伸,也不要后缩,更不能左右晃动。“座半”和“足安”做到了,“头正”“肩平”就水到渠成了。低年级学生年小体弱,连续写字时间超过15分钟,就要放下笔活动一下手脚,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
二、掌握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钩”,教好这五种基本笔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笔画,就为写好汉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编写了顺口溜指导书写,效果较好。
1.横。横画在汉字中是最常见的。横画又分三种基本笔画:即短横、长横和斜横。
(1)长横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它是让一个字的字形达到平衡稳定的关键笔画,所以要舒展有力量。由于长横较长,因此,行笔时在田字格的左边时由低到高,碰到竖中线时,便轻微下落一些,使中端微成弧形,这样的长横既有力量,又不失柔韧,看起来舒展有力。
(2)短横有两种:一种是左尖横,一种是右尖横。
①左尖横的写法:起笔轻轻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左尖横多数与左边撇、竖相接或稍稍相离,所以起笔要轻收笔重,这样才比较灵动。
②右尖横的写法:起笔重重收笔轻,左边低来右略高。右尖横多半与右边笔画相接或相离,因此写法与“左尖横”正好相反。
(3)斜横的写法:斜横就像翘翘板,左边略低右略高。轻重变化类似长横,也是为了调节汉字的平衡状态。
2.竖。竖分三种:即垂露竖、悬针竖、斜竖。
(1)垂露竖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重,行笔略轻挺且直,收笔时,稍重按再向上回一点。
(2)悬针竖的写法是:起笔重重收笔尖,行笔略轻挺且直,收笔时,稍慢一些,轻轻抬笔成针尖一样的形状。
(3)斜竖的写法是:只需垂露竖写得左斜一点。如“五”。
3.撇。根据行笔方向的变化大约分三种:即平撇、斜撇及竖撇。
(1)平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平,轻轻抬笔收出尖。
(2)斜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斜,轻轻弯弯收出尖。斜撇有长短变化,书写要看不同的字形。
(3)竖撇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直,过了中线撇出尖。竖撇在田字格中一般是从上半格写到下半格中间的位置,撇早了,字形很宽大松散;撇晚了,字形拘谨,不够舒展。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直行过横中线一点,再弯弯地、轻轻地撇向下半格中间的位置。
4.点。点是汉字笔画中最小的笔画,又分为五个基本点:即侧点、垂点、撇点、挑(tiǎo)点、长点。
(1)侧点的写法是:起笔轻轻行笔弯,重重回笔到一半。
(2)垂点的写法是:与侧点运笔都一样,行笔方向要相反。
(3)撇点的写法是:起笔重重行笔弯,轻轻抬笔收出尖。它的轻重变化与上面点是相反的。
(4)挑点的写法是:起笔重重右上斜,轻轻提起收出尖。
(5)长点的写法是:起笔轻轻行笔弯,稍长稍重回一半。其实,只要将侧点稍稍拉长即可。
5.钩。钩画的种类较多,有弯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竖折折钩,也是形态各异。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写法是:钩画家族形态多,关键之处在起钩。钩前一定要重按,钩锋才会显稳当。
三、运用恰当的写字技法
我在低年级写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看法”,分别是一看笔顺,二看位置,三看轻重,这既是写好铅笔字简便易行的技法,也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看笔顺。汉字的书写有一定的顺序,每个字的笔顺都要扎扎实实地教好、记牢。对有些易错难记的字还要反复练习。比如,“我”的第二笔是横,学生容易写成竖钩;第六笔是撇,第七笔是点,学生也常常倒着写。“方”的第三笔是横折弯钩。“长”的笔顺是撇、横、竖提、斜捺,很多学生第一笔就会写竖提。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书空几遍,这样便于记住汉字的书写顺序,入格临写时避免出现倒笔顺的现象。
二看位置。田字格是为学生写好字提供的一个框架。如何利用好田字格呢?比如“阴”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单耳刀在左时,横撇弯钩是写在左上格的,起笔大约在左上格中间,右行靠近竖中线时开始折笔,横撇弯钩笔画转折要分明,拐弯处与夹角右对齐,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要避让右边的笔画,当与横中线相接时,再重按起钩。垂露竖向下垂直,到左下格中间处重按收笔。横撇弯钩笔画横要短,左低右略高,撇要斜、夹角小,弯要圆,钩要尖。竖是垂露竖,要长要直,约到左下格中间收笔。右部“月”的起笔在竖中线,与双挂耳起笔等高,这是一个竖撇,因此要先竖到横中线再向左下格弯弯的软软地撇出,比左边竖的收笔略高些,第一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上一点,第二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下一点。整个“月”字的字形窄长,里面的两横都左连右不连,横画间的距离要均匀。
三看轻重。人们常常用“苍劲有力”评价书法家的字。我以为这里的“劲”是有大小之分的,要使整个字活泼、流畅、有动感,“力道”就要有所区分。那么,如何教小学生看轻重呢?一般来说,每个笔画都有粗细的变化,告诉学生“粗的”就是用力重一些,“细而尖的”就是笔力稍轻一些。每个字的写法都有轻重变化,要做到自然流畅,收放自如。只要坚持训练一个月,运笔的习惯基本就形成了。不过,要想让学生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写字热情,教师还要不择时机,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写字水平,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是练字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当将一些写字理论通俗化后,有的放矢地整合到写字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写好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作者单位:南京市化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