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革命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使其获取了全新的特点。它将改变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使行政决策从公务员精英决策转变到精英与广大民众共同决策的新时代,使公开、透明、全程开放式的决策取代传统的政治运作路径和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增强政府执政合法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行政决策 信息化 全程开放式的决策
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在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头,顺应知识经济、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管理者的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变革备受关注,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信息化变革的未来趋向。
为了应对信息化的严峻挑战,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指出:“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①这一号召对正确把握信息时代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明确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信息化变革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行政决策的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思想与理念,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决策体制,不是仅仅简单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重塑行政管理系统,其关键是建立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系。信息化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冲击将是革命性的和全方位的。
行政决策逐渐从传统的官员精英决策转变为精英与公众共同决策,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在传统政府体制下,政务信息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垄断,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公众知政、议政、参政的有效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实现网络化和社会公众的互动性,“每个信息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体系结构使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②行政决策的透明度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得以有效提高,从而增强民众的参与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廉洁性及自律性,大大增进行政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色彩,形成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为政府科学制定决策奠定了基础。
信息时代,民众对决策的参与主要表现为集体决策取代个人决策,进而成为决策主体的群体。与政策利益直接相关的公民大众,因为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以美国为例,“九十年代初,他们在俄亥俄州哥伦比亚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厅’,它通过一个双向的通讯系统,使居民可以经由电子设备真正参与地方计划委员会的政治会议,他们在家中按一下按钮,就马上能对地方分区、建立高速公路等建议进行投票,还可以参与讨论,发表广播演说”。③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充分体现,实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从而使决策接受了群众的检验和监督,更科学、更民主地使公民成为行政决策主体,这种信息社会行政决策的模式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理性的实现。
行政决策的基石是有限理性假说,而必要信息量的不足是影响人们进行理性判断和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送中的人为阻隔消弭,更多的民众有了精确反映信息的可能性,这就拓展了行政决策的信息源,有利于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决策者进行理性判断和抉择的能力是有限的。④决策者对决策结果的理解总是零碎的、不完好的,决策者只可能想到有限的几个可行计划而已。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改变了行政决策的有限理性限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保证决策者在全面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减少了盲目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决策的现象。
公开、透明、全程开放式的行政决策替代了以往的暗箱操作,推动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
民主政治是以信息公开为前提的,信息公开同样是建设文明政府的基础条件。在传统行政体制中,下级没有权力和机会干涉上级的决策行为,普通民众更是无从了解行政决策状况。传统的行政体制下,决策的过程更容易产生暗箱操作。而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不管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还是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变得自由、平等和开放。随着政府运作透明度的不断提高,行政决策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进一步缩短,把决策原则、内容的确定与个体利益诉求进行对比,确定自己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决策过程从传统的不公开“暗箱操作”转换成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民主透明的“阳光操作”。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已被完全打破,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开始在网络上显示出其特有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了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运行机制,这是一种实现多维联系的开放模式的放大了的矩阵结构。⑤巨量的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快速流动和传递,形成体量巨大、覆盖面广、甚至是超越时空限制的高速信息流。这就使传统垂直组织中的过渡层级信息传递功能被网络所替代,人为的信息源与决策层间的障碍被逐步消除,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迅速及时,这有效避免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失效与失真。除了上下之间的垂直信息传递渠道外,不同层级之间的各个管理机构和操控者之间也有横向渠道,顶层决策者以及处于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快速获得必要的全局性信息。这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结构有效提高了网上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意义上的“受众”迅速减少,信息实现了在一切民众当中平等地流动,彻底打破了过去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组织结构。通过双方平等沟通,决策者可以多了解民情民意,作出真正符合公众利益与公众期待的决策,推进行政文明的现代化进程。
信息时代的行政决策精简了政府机构,降低了运转成本,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已成为政府行政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信息时代的行政决策模式将具备快速决策与快节奏变更决策的特性,其决策系统是公众直接主导的全程开放式的网络决策系统。执政党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与其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数量、效率存在着愈来愈紧密的联系。电子政务的广泛推广,可以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大幅削减行政运转成本,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生命力。网上会议、远程办公、虚拟政务大厅的出现和有效应用,已经打破了行政管理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系统内部之间及其与广大民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从而使以前难以想象、难以实现的公共服务变成现实。这使决策实施情况的及时反馈成为可能。在决策前,民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决策者将要推行的重大举措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后,决策者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随时获得和分析发展变化的动态信息,以及时矫正偏离的状况或作出必要的补充。这便得以保证整个信息化时代行政决策体系的可控制的良性运行,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快节奏的要求。中国“入世”对中国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政府结构模式和运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更加需要中国各级政府组织系统增强整体效能,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信息化革命使行政决策所获取的这些全新的特点改进了传统行政决策模式的落后与不足,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行政管理与决策模式的信息化变革将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直接当家作主并完全服务于社会民众。第二,行政决策的开放性能够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官僚与腐败现象。实施政务公开和决策过程公开,扩大了公民的政府信息拥有量,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非理性判断行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并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众的利益,强化民主政治,增加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透明度,有效遏制腐败。最后,行政决策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将最大程度地降低行政决策成本,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生命力。
总之,行政决策的信息化是行政管理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关系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体制创新工程,加快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扩大了社会民主政治的内涵,拉近了决策者与参与者、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距离。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先进的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步伐已成为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美]N·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③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1期,第40~41页。
④徐晓林,李卫东:“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电子政务》,2007年第8期,第41~42页。
⑤“我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起到怎样作用”,《中国电子政务网》,2010年6月28日。
【关键词】行政决策 信息化 全程开放式的决策
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在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头,顺应知识经济、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管理者的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变革备受关注,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信息化变革的未来趋向。
为了应对信息化的严峻挑战,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指出:“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①这一号召对正确把握信息时代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明确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信息化变革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行政决策的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思想与理念,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决策体制,不是仅仅简单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重塑行政管理系统,其关键是建立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系。信息化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冲击将是革命性的和全方位的。
行政决策逐渐从传统的官员精英决策转变为精英与公众共同决策,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在传统政府体制下,政务信息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垄断,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公众知政、议政、参政的有效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实现网络化和社会公众的互动性,“每个信息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体系结构使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②行政决策的透明度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得以有效提高,从而增强民众的参与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廉洁性及自律性,大大增进行政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色彩,形成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为政府科学制定决策奠定了基础。
信息时代,民众对决策的参与主要表现为集体决策取代个人决策,进而成为决策主体的群体。与政策利益直接相关的公民大众,因为网络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而公开性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以美国为例,“九十年代初,他们在俄亥俄州哥伦比亚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厅’,它通过一个双向的通讯系统,使居民可以经由电子设备真正参与地方计划委员会的政治会议,他们在家中按一下按钮,就马上能对地方分区、建立高速公路等建议进行投票,还可以参与讨论,发表广播演说”。③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充分体现,实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从而使决策接受了群众的检验和监督,更科学、更民主地使公民成为行政决策主体,这种信息社会行政决策的模式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理性的实现。
行政决策的基石是有限理性假说,而必要信息量的不足是影响人们进行理性判断和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送中的人为阻隔消弭,更多的民众有了精确反映信息的可能性,这就拓展了行政决策的信息源,有利于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决策者进行理性判断和抉择的能力是有限的。④决策者对决策结果的理解总是零碎的、不完好的,决策者只可能想到有限的几个可行计划而已。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改变了行政决策的有限理性限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保证决策者在全面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减少了盲目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决策的现象。
公开、透明、全程开放式的行政决策替代了以往的暗箱操作,推动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
民主政治是以信息公开为前提的,信息公开同样是建设文明政府的基础条件。在传统行政体制中,下级没有权力和机会干涉上级的决策行为,普通民众更是无从了解行政决策状况。传统的行政体制下,决策的过程更容易产生暗箱操作。而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不管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还是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变得自由、平等和开放。随着政府运作透明度的不断提高,行政决策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进一步缩短,把决策原则、内容的确定与个体利益诉求进行对比,确定自己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决策过程从传统的不公开“暗箱操作”转换成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民主透明的“阳光操作”。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已被完全打破,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开始在网络上显示出其特有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了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运行机制,这是一种实现多维联系的开放模式的放大了的矩阵结构。⑤巨量的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快速流动和传递,形成体量巨大、覆盖面广、甚至是超越时空限制的高速信息流。这就使传统垂直组织中的过渡层级信息传递功能被网络所替代,人为的信息源与决策层间的障碍被逐步消除,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迅速及时,这有效避免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失效与失真。除了上下之间的垂直信息传递渠道外,不同层级之间的各个管理机构和操控者之间也有横向渠道,顶层决策者以及处于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快速获得必要的全局性信息。这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结构有效提高了网上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意义上的“受众”迅速减少,信息实现了在一切民众当中平等地流动,彻底打破了过去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组织结构。通过双方平等沟通,决策者可以多了解民情民意,作出真正符合公众利益与公众期待的决策,推进行政文明的现代化进程。
信息时代的行政决策精简了政府机构,降低了运转成本,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已成为政府行政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信息时代的行政决策模式将具备快速决策与快节奏变更决策的特性,其决策系统是公众直接主导的全程开放式的网络决策系统。执政党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与其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数量、效率存在着愈来愈紧密的联系。电子政务的广泛推广,可以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大幅削减行政运转成本,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生命力。网上会议、远程办公、虚拟政务大厅的出现和有效应用,已经打破了行政管理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系统内部之间及其与广大民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从而使以前难以想象、难以实现的公共服务变成现实。这使决策实施情况的及时反馈成为可能。在决策前,民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决策者将要推行的重大举措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后,决策者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随时获得和分析发展变化的动态信息,以及时矫正偏离的状况或作出必要的补充。这便得以保证整个信息化时代行政决策体系的可控制的良性运行,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快节奏的要求。中国“入世”对中国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政府结构模式和运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更加需要中国各级政府组织系统增强整体效能,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信息化革命使行政决策所获取的这些全新的特点改进了传统行政决策模式的落后与不足,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行政管理与决策模式的信息化变革将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直接当家作主并完全服务于社会民众。第二,行政决策的开放性能够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官僚与腐败现象。实施政务公开和决策过程公开,扩大了公民的政府信息拥有量,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非理性判断行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并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众的利益,强化民主政治,增加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透明度,有效遏制腐败。最后,行政决策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将最大程度地降低行政决策成本,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生命力。
总之,行政决策的信息化是行政管理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关系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体制创新工程,加快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扩大了社会民主政治的内涵,拉近了决策者与参与者、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距离。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先进的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步伐已成为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美]N·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③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1期,第40~41页。
④徐晓林,李卫东:“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电子政务》,2007年第8期,第41~42页。
⑤“我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起到怎样作用”,《中国电子政务网》,201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