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随着对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流行,并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殊的生命力。为此,,笔者试图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
一、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拓宽英语教育空间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情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思维空间与时间,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的框架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认知冲突,以求学生最佳“愤悱”态势。良好“情境”在于能够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即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教师不仅要重视“变异式”(即从不同角度提问)情境的创设,还应注意“矛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巧妙设计、揭露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矛盾,进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分析较难的反意疑问句型时,首先给学生设计一个汉语的情境(一问一答),多数学生会想当然地给出对应的错误的英文翻译,此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正确结论,让学生确实产生一种矛盾心理,然后老师帮助学生根据文化背景的异同知识来解释先前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样一种“认知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感”,随后产生了一种认知动力,努力寻求正确分析方式和结论,一旦用“文化背景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解释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紧张感就可以消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从而具备更强的认知动力。因此“矛盾式”情境不仅可以促使知识的获得,而且可以加强学习动机,达到学有所得,学而不厌之功效。这样可使情境的设置对问题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发散性功能,即激起学生联想,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 努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需要好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便能构成一堂不需要讲授的课,因为求知是人类的天性,这样就能使学生自己去“构造语言”,好的问题有如下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具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应该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它指的是好的问题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 组织英语小品表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一切教育措施和语言知识的传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我们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即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设计选择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学生运用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在小品角色扮演的准备过程中,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作”,这样,通过角色扮演缩短了他们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尝到了外语的原汁原味,学会了语言。通过英语短剧和英语小品的角色扮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并且真正将书中别人的话变为自己的话,活学活用了外语。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了“建构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任务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和引导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达到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效果。
四、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外语的学习并不完全是靠“记”出来的,不管教师教学设计得多么好,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外语,新的知识形成以后,学习者就会试图用新的内容去重新组织已经积累起来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的表现,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反思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它是对主体建构活动的再构建。唯有反思,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实现良好的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去总结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以撰写英语小论文的形式对一些深刻的问题进行反思。
我们深信,随着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对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对外语教学的改革会进一步深入,外语教学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临沂市第一中学)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随着对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流行,并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殊的生命力。为此,,笔者试图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
一、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拓宽英语教育空间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情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思维空间与时间,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的框架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认知冲突,以求学生最佳“愤悱”态势。良好“情境”在于能够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即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教师不仅要重视“变异式”(即从不同角度提问)情境的创设,还应注意“矛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巧妙设计、揭露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矛盾,进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分析较难的反意疑问句型时,首先给学生设计一个汉语的情境(一问一答),多数学生会想当然地给出对应的错误的英文翻译,此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正确结论,让学生确实产生一种矛盾心理,然后老师帮助学生根据文化背景的异同知识来解释先前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样一种“认知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感”,随后产生了一种认知动力,努力寻求正确分析方式和结论,一旦用“文化背景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解释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紧张感就可以消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从而具备更强的认知动力。因此“矛盾式”情境不仅可以促使知识的获得,而且可以加强学习动机,达到学有所得,学而不厌之功效。这样可使情境的设置对问题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发散性功能,即激起学生联想,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 努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需要好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便能构成一堂不需要讲授的课,因为求知是人类的天性,这样就能使学生自己去“构造语言”,好的问题有如下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具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应该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它指的是好的问题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 组织英语小品表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一切教育措施和语言知识的传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我们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即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设计选择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学生运用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在小品角色扮演的准备过程中,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和再创作”,这样,通过角色扮演缩短了他们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尝到了外语的原汁原味,学会了语言。通过英语短剧和英语小品的角色扮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并且真正将书中别人的话变为自己的话,活学活用了外语。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了“建构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任务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和引导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达到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效果。
四、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外语的学习并不完全是靠“记”出来的,不管教师教学设计得多么好,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外语,新的知识形成以后,学习者就会试图用新的内容去重新组织已经积累起来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的表现,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反思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它是对主体建构活动的再构建。唯有反思,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实现良好的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去总结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以撰写英语小论文的形式对一些深刻的问题进行反思。
我们深信,随着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对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对外语教学的改革会进一步深入,外语教学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临沂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