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十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一定程度上说决定着其终身成长的轨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学习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成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努力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习能力 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过程,必须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觉悟是归宿三位一体的思想。单从发展能力的角度看,教学应该帮助学生由“学会”进而发展到“会学”,实现“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下面本人就从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明应该发展学生以下十个方面的能力。
  1.阅读能力
  即通过通读文字材料逐步读懂字、词、句、段、篇,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局部到整体。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了解文字大意、领会精神要义、把握实质、理清句段关系、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多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书本等资料上的材料,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图片、表格等,以及练习上的材料分析等题型,并把握契机,合理引导,科学点拨。
  2.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不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避免前车之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现象,这个眼光就是观察分析的能力。当然,观察分析能力离不开平常的点滴知识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比较鉴别能力
  这里是指通过比较认识异同,通过鉴别是非真伪,事实上有比较才有鉴别。例如,学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一定要比较三者的异同,诸如产生的根本原因、侧重的领域、影响等等;学习资产阶级代议制,要搞清楚英国、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4.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精髓。辩证思维是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一把钥匙,它要求学生认识问题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要认为好的就全部是好的,坏的就全部是坏的,防止一叶障目。要联系地整体地理解问题,要看到事物之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联系体。这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选修4)时显得尤其重要。
  5.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学生把现象问题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认识,要能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在历史的高度上认识现象,不要“拗古适今”,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眼光、僵化的观念去评价历史事件。如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结合当时特定的情况去看待、分析,不能求全责备。
  6.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通过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能钻进知识点里,又能跨出知识点外。对待问题,从横的方面说,要能联系中外,放眼世界;从纵的方面看,要能跨越古今,贯通前后。理解问题不能拘泥于一点一面,要能兼顾古今中外,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方能透而深。如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要把许多知识糅合在一起,才能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等。
  7.归纳整理能力
  归纳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思维的推理方法。它是通过整理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或理论点而概括出一般原理,是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学生平时所接受的是一个一个零散的各自独立的知识“点”,有时候不能及时地“串点成线”,更难以“联线成面”。而通过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构成知识的“线”和“面”,有助于学生聚零为整,从整体上駕驭知识。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要能归纳整理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思想、20世纪初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同点和不足。
  8.看本质的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既不能离开现象去认识本质,也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坚持透过现象,由表及里看本质,防止肤浅地表面地看问题。如在教学《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课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手段的种种变化和福利国家的产生、发展,看到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措施和工人“高工资”的实质,即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下工人受剥削、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基本矛盾。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和发展的现象,揭示其无法改变的必然灭亡的本质,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
  9.表述能力
  从理论上说它包括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两种。书面表述能力,即通过合乎逻辑的文字和正确的语法手段阐明意思,清楚地表述出思想观点的能力。这也是极重要的一环。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即使理论理解得再透彻,不会文字表示也是枉然。有些学生论点明了,论据充足,就是写不出象样的小论文,这说明表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口头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堂堂高中生,如果上课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齿不清、辞不达意、声音细小,那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无从判断教学效果。
  10.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依据,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源泉。
  除以上十种能力外,还有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它们有时能渗透到以上某些能力中,这里不加赘述了。当然这些能力在实际培养和运用过程中,往往互相渗透,并不都是截然分开的。另外,这些能力从内部又可分为“认识、理解、运用、知道”几个能力层次,因此能力的培养、发展、显现过程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它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发展能力则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提高觉悟则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结果。发展能力与否直接昭示着知识的“死活”和觉悟的实现,任何教学者在新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这一点。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因为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与老师采取敌对态度,“你上课我不听、不学,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或许就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破坏了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因此而断送了学生的前程,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极端。反之,老师认为,学生学知识不是学给老师的,我何苦掏心去教你?学习的没有了学的动力,教书也失去了教的动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个关于著名物理学家费因曼在去日本时遇到的有趣故事。费因曼在日本期间,每一位做物理研究的人都想告诉费因曼,他们正在研究些什么,通常他们先一般性地讲问题所在,然后就开始写起公式来。而费因曼总打断他们:“等一下,这个一般性问题有特例吗?请给我举个例子”。费因曼认为,他不能普遍地理解事物,但当他心中有一个特例后,往往一下子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并马上能指明你研究的方向是否正确。用费因曼
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胜过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化学教师要利用化学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教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利用化学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收获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得到的是两代人的爱,如果他们总是承受过量的爱,家长从不要他们爱别人,那么他们就会滋长自私心理,只顾自己,对人冷漠
本文分别从监管主体的权威性、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以及"路径依赖"理论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目前政府监管模式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必然选择,并借鉴西方逐步建立的独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