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敏儿,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桐庐中学副校长。获得过浙江省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桐庐县首届“十佳教师”、桐庐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桐庐县名师,主持和参与多个省市课题研究,论文在市县多次获奖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基地,这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制度创新实践
(一)创建“理念、制度、内容”三位一体的合作型教研组
1.理念——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取向的教师管理观 学校致力构建的是合作的教师文化,要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首先教育管理者就要确立专业取向的教师管理观。在教师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专业取向的制度,采取专业取向的举措,这才利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最终带来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性取向的专业自主发展观 教师要树立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要有发展的内驱力,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要求,这种内驱力来自于教师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事业的追求和抱负等等;第二,自主的发展还意味着和别人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是自己的发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是个性化的发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第三,教师要真正树立自我发展的观念,还必须理解自身发展与周围的同事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形成向他人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制度——注重效能导向
完善多元化的校内教研组织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主要的基本的场所。青年教师可以在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学科代表、师傅以及校外导师的指导,得到来自校内优秀教师以及大学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多元化的教研组织体系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有力地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更利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合作的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得到全方位的资源保障,包括人、财、物的保障以及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保障。空间资源,即要为教研活动提供场地,设置固定的教研活动室,以利于教师学习交流。信息资源,一方面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等资源,这也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主要指教学笔记、备课听课记录、教师随笔等。
3.内容——指向教学实践
关注学生、教材与课程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活动内容已不能限于分析教材和研究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责任,也成为如今教研组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课程的完整体系包含制定标准、分析教材、课堂实施和评价反馈这几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课程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课改对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做了重新界定,认为教师有责任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更多与同事交流对话的机会,利于改变“专业个人主义”作风,对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有利的。教师的合作参与更可以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注技术、经验与问题 讨论交流教学方法、技巧以及教学经验,是教研组活动一贯的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仅仅是老教师讲述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被动学习接受经验,则难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促成教师的成长与教学实践的改进,这是教师教研活动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教研活动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则可以引起教师的共鸣,使交流与讨论自然形成。
(二)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活动
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教师学习,首要任务是通过多方信息渠道,获取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让教育者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1)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脱产学习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学习期间全额报销相关费用,并享受在职教师同等待遇。
(2)学习内容坚持“主粮 杂粮”的原则。教师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的同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3)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应有详细的记录,回校将材料存档,并对相关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4)学校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承担学术讲座,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有相关笔记存档。
(5)教师应自觉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动态,踊跃向相关部门投稿。
(6)每学期应自学与教育相关的资料并撰写学习随笔8篇,注意学习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1)榜样激励 突出学校名优教师的骨干作用和榜样作用。建立名优教师培养机制,根据县教育局有关“名师工程”方案,确定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人选,为青年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名优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力,用名优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实绩增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
(2)评价激励 本着“实用、有效、创新”的评价原则,完善学校考评制度和体系。通过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多种渠道对教师实施过程考核,力求公正、合理、全面。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相结合。工作绩效、工作态度、贡献大小与评功奖优、职称评定、奖金分配挂钩。
(3)竞争激励 学校为了激发青年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让青年教师有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研究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青年教师力争上游的情感。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与评比”、教师论文评优、加大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等。
(4)情感激励 把青年教师稳定下来,使他们感受到学校乃“良禽乐栖之木”,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为此,学校努力创设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环境。
二.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的机制创新实践
(一)制订青年教师自我成长规划 首先,利用学校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前期以教授们的系列学术报告为主,旨在理念的确立与视野的拓展。其次,充分利用校内的骨干教师开设讲座,从理论层面引领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阶段的反思,让每位青年教师制订短期(二年)、中期(五年)发展规划,要求青年教师们分层设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学校提出的青年教师成材的目标是:达标加特艺。
(二)确立“五步三式”工作机制 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能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效益,是指导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范围内,有自身特色的青年教师工作指导“五步三式”模式。
“五步”,指集中理论学习——在岗内化知识——实践操作跟进——总结研讨提高——工作成果展示。三式,指“自我组织式”、“互动合作式”、“开放拓展式”。“五步三式” 行动研究模式的核心是以师为本,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研讨——跟进——实践”的不断循环中实现专业发展。
(三)明确小组活动的出发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组织青年教师小组活动时必须以问题为出发点,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的,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活动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讨论、分析各自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活动过程的关键——青年教师互动与合作 青年教师的互动与合作是促成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的关键。以问题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倡导青年教师的互动与合作,就可能促使参与到这个组织中的青年教师一起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使每个成员思考,在观念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彼此对问题性质的认识、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认识。
当今的教育,呼唤着合作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呼唤着全体教师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切都离不开具有合作学习意识的青年教师培养;而培养合作学习型的青年教师须根植于合作型教研组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这块良田沃土。
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基地,这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制度创新实践
(一)创建“理念、制度、内容”三位一体的合作型教研组
1.理念——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取向的教师管理观 学校致力构建的是合作的教师文化,要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首先教育管理者就要确立专业取向的教师管理观。在教师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专业取向的制度,采取专业取向的举措,这才利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最终带来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性取向的专业自主发展观 教师要树立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要有发展的内驱力,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要求,这种内驱力来自于教师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事业的追求和抱负等等;第二,自主的发展还意味着和别人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是自己的发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是个性化的发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第三,教师要真正树立自我发展的观念,还必须理解自身发展与周围的同事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形成向他人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制度——注重效能导向
完善多元化的校内教研组织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主要的基本的场所。青年教师可以在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学科代表、师傅以及校外导师的指导,得到来自校内优秀教师以及大学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多元化的教研组织体系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有力地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更利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合作的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得到全方位的资源保障,包括人、财、物的保障以及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保障。空间资源,即要为教研活动提供场地,设置固定的教研活动室,以利于教师学习交流。信息资源,一方面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等资源,这也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主要指教学笔记、备课听课记录、教师随笔等。
3.内容——指向教学实践
关注学生、教材与课程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活动内容已不能限于分析教材和研究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责任,也成为如今教研组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课程的完整体系包含制定标准、分析教材、课堂实施和评价反馈这几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课程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课改对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做了重新界定,认为教师有责任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更多与同事交流对话的机会,利于改变“专业个人主义”作风,对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有利的。教师的合作参与更可以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注技术、经验与问题 讨论交流教学方法、技巧以及教学经验,是教研组活动一贯的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仅仅是老教师讲述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被动学习接受经验,则难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促成教师的成长与教学实践的改进,这是教师教研活动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教研活动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则可以引起教师的共鸣,使交流与讨论自然形成。
(二)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活动
基于合作型教研组的教师学习,首要任务是通过多方信息渠道,获取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让教育者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1)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脱产学习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学习期间全额报销相关费用,并享受在职教师同等待遇。
(2)学习内容坚持“主粮 杂粮”的原则。教师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的同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3)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应有详细的记录,回校将材料存档,并对相关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4)学校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承担学术讲座,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有相关笔记存档。
(5)教师应自觉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动态,踊跃向相关部门投稿。
(6)每学期应自学与教育相关的资料并撰写学习随笔8篇,注意学习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1)榜样激励 突出学校名优教师的骨干作用和榜样作用。建立名优教师培养机制,根据县教育局有关“名师工程”方案,确定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人选,为青年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名优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力,用名优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实绩增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
(2)评价激励 本着“实用、有效、创新”的评价原则,完善学校考评制度和体系。通过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多种渠道对教师实施过程考核,力求公正、合理、全面。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相结合。工作绩效、工作态度、贡献大小与评功奖优、职称评定、奖金分配挂钩。
(3)竞争激励 学校为了激发青年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让青年教师有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研究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青年教师力争上游的情感。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与评比”、教师论文评优、加大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等。
(4)情感激励 把青年教师稳定下来,使他们感受到学校乃“良禽乐栖之木”,使他们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为此,学校努力创设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环境。
二.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的机制创新实践
(一)制订青年教师自我成长规划 首先,利用学校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前期以教授们的系列学术报告为主,旨在理念的确立与视野的拓展。其次,充分利用校内的骨干教师开设讲座,从理论层面引领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阶段的反思,让每位青年教师制订短期(二年)、中期(五年)发展规划,要求青年教师们分层设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学校提出的青年教师成材的目标是:达标加特艺。
(二)确立“五步三式”工作机制 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能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效益,是指导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范围内,有自身特色的青年教师工作指导“五步三式”模式。
“五步”,指集中理论学习——在岗内化知识——实践操作跟进——总结研讨提高——工作成果展示。三式,指“自我组织式”、“互动合作式”、“开放拓展式”。“五步三式” 行动研究模式的核心是以师为本,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青年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研讨——跟进——实践”的不断循环中实现专业发展。
(三)明确小组活动的出发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组织青年教师小组活动时必须以问题为出发点,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的,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活动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讨论、分析各自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活动过程的关键——青年教师互动与合作 青年教师的互动与合作是促成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的关键。以问题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倡导青年教师的互动与合作,就可能促使参与到这个组织中的青年教师一起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使每个成员思考,在观念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彼此对问题性质的认识、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认识。
当今的教育,呼唤着合作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呼唤着全体教师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切都离不开具有合作学习意识的青年教师培养;而培养合作学习型的青年教师须根植于合作型教研组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这块良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