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幼稚,生活经验比较缺乏,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以此为自身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更好的学习和成长。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中,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本学科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对此,教师只有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学科。但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于按照课本进行大段的理论讲解,而不能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难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困惑。另外,学生普遍抱着应试的态度对本学科进行学习,难以在实践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只有全面改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展开。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引入课外知识,促进深入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普遍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复的抄写与背诵,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引入丰富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知道的民间艺术都有哪些呢?”学生能够说出剪纸、捏泥人、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之后,到时可以选择相应的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生动讲解。比如,对于剪纸,到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剪纸的教学视频。同时让学生准备剪刀、纸张、等工具,按照视频上的指示进行操作,学习具体的剪纸技巧。又比如,对于捏泥人,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泥人艺术品,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泥人所具有的栩栩如生的特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夠有效打开学习视野,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有效激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相互交流,解决疑难困惑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自身性格闭塞以及害羞等心理作用的影响,不能将存在的疑惑及时的进行表达,从而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一同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当冲突发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探讨:“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和谁发生过冲突呢?发生冲突后大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向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同学说明具体的原因,进行道歉,请求对方的谅解等,从而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又比如,一些学生可以担任冲突调解员,调和其他学生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感受到浓厚的学习趣味。
三、参与多种实践,提升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由于从小处于比较优越的成长环境中,缺乏感受困难、解决困难的机会。普遍只是在书本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难以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自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生活,运用书本中的知识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从而在多样的实践中真正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感受实践带来的丰富乐趣。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与学生交流:“我们如何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辛劳?能够为父母做哪些事呢?”之后,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一些学生可以在早晨帮助父母一起打扫家庭卫生,在饭后洗餐具。一些学生可以尝试自主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同时,一些学生还可以在父母繁忙之后向父母进行节目表演,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孝顺意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多样的实践感受到本学科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但激发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多样的实践来全面感受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指引下获得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116-117.
[2]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29-13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学科。但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于按照课本进行大段的理论讲解,而不能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难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困惑。另外,学生普遍抱着应试的态度对本学科进行学习,难以在实践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只有全面改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展开。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引入课外知识,促进深入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普遍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复的抄写与背诵,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引入丰富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知道的民间艺术都有哪些呢?”学生能够说出剪纸、捏泥人、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之后,到时可以选择相应的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生动讲解。比如,对于剪纸,到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剪纸的教学视频。同时让学生准备剪刀、纸张、等工具,按照视频上的指示进行操作,学习具体的剪纸技巧。又比如,对于捏泥人,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泥人艺术品,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泥人所具有的栩栩如生的特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夠有效打开学习视野,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有效激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相互交流,解决疑难困惑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自身性格闭塞以及害羞等心理作用的影响,不能将存在的疑惑及时的进行表达,从而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一同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当冲突发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探讨:“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和谁发生过冲突呢?发生冲突后大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向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同学说明具体的原因,进行道歉,请求对方的谅解等,从而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又比如,一些学生可以担任冲突调解员,调和其他学生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感受到浓厚的学习趣味。
三、参与多种实践,提升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由于从小处于比较优越的成长环境中,缺乏感受困难、解决困难的机会。普遍只是在书本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难以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自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生活,运用书本中的知识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从而在多样的实践中真正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感受实践带来的丰富乐趣。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与学生交流:“我们如何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辛劳?能够为父母做哪些事呢?”之后,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一些学生可以在早晨帮助父母一起打扫家庭卫生,在饭后洗餐具。一些学生可以尝试自主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同时,一些学生还可以在父母繁忙之后向父母进行节目表演,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孝顺意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多样的实践感受到本学科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但激发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多样的实践来全面感受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指引下获得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116-117.
[2]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