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9月,企业债发行利率仍居高位。9月5日,主体级别为AA的“12济小清河债”发行利率7.15%,高于今年5月前后的利率水平。
部分机构解读为市场资金面偏紧。据了解,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已正式放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信用债,平台公司发债空间大幅拓宽,企业债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因此提高。
近日,相关政策调整在人民银行备案已完成。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承揽项目,部分项目已进入审核注册阶段。一位交易商协会内部人士说,调整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配合国务院“稳增长”;二是丰富信用债发债主体结构,按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交易商协会此举使得债券市场监管竞争再次加剧。7月19日-22日,发改委财金司在北戴河召开企业债券工作研讨会。一份会议纪要称:拟取消核准制,推行备案制,通过后期监督抽查、券商互审的方式保证质量。此提议争议较大,未能达成一致。
相比之下,发改委短期内的一项可行性创新是推出“项目债”,即对成立时间短、尚无三年报表的重大市政项目;盈利能力不符合目前企业债发债条件,而净资产不高、项目前景好、现金流稳定的部分债务主体,可通过制度创新发行“项目债”,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等业界人士向《财经》表示。
新政启动在即,发改委财金司却即将经历重要人事变动。继今年初曾负责企业债管理工作的副司长马季华卸任后,相关司局级官员的职务亦将面临调整。这也可能牵动企业债未来的走向。
前述债券监管部门一系列改革动向,将会深刻改变信用债、企业债市场的承销格局。多位大型券商债务融资部管理层人士担心,商业银行债券承销能力较强、优势明显,若更多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选择发行信用债,券商的企业债牌照优势难保。
企业债改革
“城投债”并无官方定义,市场通常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统称为城投债,主要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8月,企业债发行小幅回升,但这一回升并没有改变6月以来企业债市场的疲态。“今年与去年的市场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原因截然不同。”一位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
去年7月以来,市场笼罩在云投企业债违约阴霾下,企业债二级市场发行中断(相关报道见《财经》2011年第24期“城投债僵局”)。期间企业债审批并未减速,10月往后,市场信心才缓慢修复,项目挤压最多达到500余个。
直到今年4月中旬,“ST海龙”短融违约危机消除后,市场瞬间好转,发行利率快速下行,AA级企业债最低发行利率接近6%。不过好景不长,6月底市场再度转向,一直延续至今。
与此同时,今年初以来,为应对经济快速下滑,发改委加快地方项目审核的同时,放宽发行主体范围,改进相关制度、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企业债发行改革。目前企业债发行实行分道审核,分为保障房、产业类和普通城投类三类。
发改委还曾召集地方发改委、券商等中介机构研讨。上述北戴河会议除了提出实行备案制和“项目债”外,还提出发行材料不再由地方发改委转报,而是由券商直接报国家发改委。一位参会券商中层人士表示,这次讨论会意图比较明确,即推动企业债发行审核市场化进程、规范承销商行为。
由核准制过渡到备案制,推出私募发行方式,这是近几年发改委一直倡导的改革思路,但是一直未能实现。据了解,目前比较成熟有望推出的是“项目债”,这符合目前国务院宏观经济政策。9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2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预计超过8000亿元。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再度启动,必然需要资金配套,发改委提出“项目债”设想,事实上变相地放低企业债发行标准,在地方财力吃紧和经济未见回升的情况下,以此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虽然,发改委在积极酝酿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无法改变企业债市场疲软的态势。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称,由于交易商协会放行城投债,现在手头捏着很多项目,发行压力很大,而投资人压力也很大,因为无法预知下半年城投债的发行量,担心规模增加太快。
信用债提速
交易商协会一位权威人士透露,近日,交易商协会放开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信用债的相关措施已完成人民银行备案,并开始正式实施。
7月3日,交易商协会召集24家主承销商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满足“六真”(真偿债、真支持、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现金流)原则即可发行信用债,并公布了认定细则。在具体操作中,主承销商对四类企业项目(即产业类公司在“名单内”的,像高速公路、铁路等;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原因留在平台名单中的;曾退出名单又因保障房原因调回名单的;“国发19号文”中规定继续融资的)如果拿不准可以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此四类以外的名单内融资平台项目,如果主承销商内部风控通过,也可以与交易商协会沟通发行。
政策调整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通过信用债融资正式开闸,城投债将大幅扩容。此前,为执行国务院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政策,交易商协会监管执行较严格,只允许退出银监会“名单制”的平台公司发行信用债,而新政策则意味着名单内的融资平台皆有发行机会。
近日,随着新规则实施,商业银行前端营销部门已在积极承揽项目,并随时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拿不准的项目,一位国有大行债券承销部门负责人说。
相比企业债,信用债融资优势明显,即发行成本低和审核周期短。企业债和信用债同等信用级别,发行利率差值约在50个BP到100个BP左右。
以规模10亿元,期限五年,发行利差100BP计算,信用债比企业债节省利息开支5000万元。企业债发行审核通常耗时一年以上,而信用债约为六个月。
过去两年间,交易商协会对融资平台相关政策的执行并不顺畅。上述交易商协会权威人士称,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但是政策风险比较难把握。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一直未出台明确规定。只有银监会为执行信贷政策,推出了“名单制”的管理方式,而“名单制”不适用于所有监管部门,也不是管理平台公司外部融资的标准。所以交易商协会只能根据自身的考虑,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相关政策。 据了解,交易商协会急于推进这项改革,另一重要的原因是监管竞争所致。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份额占比明显下降;因为经济下行,企业外部融资需求下降;企业债去年积压项目今年上半年集中发行,挤压了信用债市场规模。
而由于债券市场监管条块割裂,相关监管部门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监管竞争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
承销格局酿变
由于历史原因,债券市场形成了分头监管的格局。发改委负责企业债发行监管,审批采取核准制。中国人民银行下属交易商协会承担信用债注册发行,实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注册制。
不同监管部门对债券的承销机构制定了不同的准入标准,具备企业债承销资质的均为券商,信用债承销机构为商业银行和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近几年,随着债券市场承销规模的迅速增长,商业银行和券商都在为进入彼此市场游说监管部门。
2009年以来,国开行是唯一具有企业债承销资格的银行,四大行先后向发改委提交了企业债承销申请。一位发改委财金司官员曾对《财经》记者称,发改委就此向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并无反对意见,但一直未放行。
发改委一位权威人士解释,此前企业债规模较小,主要是券商在承销,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网点优势很容易把券商的承销份额吃掉,形成新垄断。从长远来看,要鼓励券商更多参与企业债承销。
如今交易商协会放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条件,商业银行相当于变相进入企业债承销行列,这可能使得更多的地方融资平台放弃成本更高的企业债,转而选择信用债。
不过,据接近银监会的人士透露,银监会内部对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债承销业务持不同意见。有部门认为,用发债逐渐替代信贷,将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难题。但亦有部门规定,将平台公司所发信用债额度纳入其综合授信,商业银行认购一家平台公司信用债的前提是:必须对该平台公司有授信。
这种差异体现了银监会对平台融资的矛盾心态,并将很大程度制约商业银行大举进军信用债承销。上述交易商协会内部人士认为,发改委具有审批项目的特有优势,可以有效地将项目和融资对接;再综合银监会的顾虑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素质偏弱的特点来看,信用债发行对企业债影响有限。
他还透露,近期交易商协会也在考虑让更多券商参与信用债承销,预计一年内将会有一大批券商获得资格。去年以来,2家-3家券商先后正式向交易商协会提交了承销信用债的书面申请,多家券商相关人员也与交易商协会不断口头沟通,但一直未获进展。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亦正面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明确提出上述诉求。
尽管如此,多位券商相关负责人担心,“只要银行进来,券商就面临生存危机”。据了解,近日,人民银行曾召集金融机构就交易商协会的新举措进行讨论,席间券商反应激烈。
以2010年成立的国开证券为例,通过与国开行“企业债+贷款”捆绑的特殊营销方式,各项指标迅速占据首位。
今年初至8月末,国开证券企业债主承销达38家,超过第二位银河证券近1倍,占企业债份额高达10.38%,若更多银行一旦进入这种竞争模式,券商债券承销业务将面临洗牌,长期独享承销城投债的局面迟早会被打破。
部分机构解读为市场资金面偏紧。据了解,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已正式放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信用债,平台公司发债空间大幅拓宽,企业债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因此提高。
近日,相关政策调整在人民银行备案已完成。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承揽项目,部分项目已进入审核注册阶段。一位交易商协会内部人士说,调整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配合国务院“稳增长”;二是丰富信用债发债主体结构,按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交易商协会此举使得债券市场监管竞争再次加剧。7月19日-22日,发改委财金司在北戴河召开企业债券工作研讨会。一份会议纪要称:拟取消核准制,推行备案制,通过后期监督抽查、券商互审的方式保证质量。此提议争议较大,未能达成一致。
相比之下,发改委短期内的一项可行性创新是推出“项目债”,即对成立时间短、尚无三年报表的重大市政项目;盈利能力不符合目前企业债发债条件,而净资产不高、项目前景好、现金流稳定的部分债务主体,可通过制度创新发行“项目债”,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等业界人士向《财经》表示。
新政启动在即,发改委财金司却即将经历重要人事变动。继今年初曾负责企业债管理工作的副司长马季华卸任后,相关司局级官员的职务亦将面临调整。这也可能牵动企业债未来的走向。
前述债券监管部门一系列改革动向,将会深刻改变信用债、企业债市场的承销格局。多位大型券商债务融资部管理层人士担心,商业银行债券承销能力较强、优势明显,若更多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选择发行信用债,券商的企业债牌照优势难保。
企业债改革
“城投债”并无官方定义,市场通常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统称为城投债,主要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8月,企业债发行小幅回升,但这一回升并没有改变6月以来企业债市场的疲态。“今年与去年的市场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原因截然不同。”一位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
去年7月以来,市场笼罩在云投企业债违约阴霾下,企业债二级市场发行中断(相关报道见《财经》2011年第24期“城投债僵局”)。期间企业债审批并未减速,10月往后,市场信心才缓慢修复,项目挤压最多达到500余个。
直到今年4月中旬,“ST海龙”短融违约危机消除后,市场瞬间好转,发行利率快速下行,AA级企业债最低发行利率接近6%。不过好景不长,6月底市场再度转向,一直延续至今。
与此同时,今年初以来,为应对经济快速下滑,发改委加快地方项目审核的同时,放宽发行主体范围,改进相关制度、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企业债发行改革。目前企业债发行实行分道审核,分为保障房、产业类和普通城投类三类。
发改委还曾召集地方发改委、券商等中介机构研讨。上述北戴河会议除了提出实行备案制和“项目债”外,还提出发行材料不再由地方发改委转报,而是由券商直接报国家发改委。一位参会券商中层人士表示,这次讨论会意图比较明确,即推动企业债发行审核市场化进程、规范承销商行为。
由核准制过渡到备案制,推出私募发行方式,这是近几年发改委一直倡导的改革思路,但是一直未能实现。据了解,目前比较成熟有望推出的是“项目债”,这符合目前国务院宏观经济政策。9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2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预计超过8000亿元。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再度启动,必然需要资金配套,发改委提出“项目债”设想,事实上变相地放低企业债发行标准,在地方财力吃紧和经济未见回升的情况下,以此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虽然,发改委在积极酝酿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无法改变企业债市场疲软的态势。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称,由于交易商协会放行城投债,现在手头捏着很多项目,发行压力很大,而投资人压力也很大,因为无法预知下半年城投债的发行量,担心规模增加太快。
信用债提速
交易商协会一位权威人士透露,近日,交易商协会放开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信用债的相关措施已完成人民银行备案,并开始正式实施。
7月3日,交易商协会召集24家主承销商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满足“六真”(真偿债、真支持、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现金流)原则即可发行信用债,并公布了认定细则。在具体操作中,主承销商对四类企业项目(即产业类公司在“名单内”的,像高速公路、铁路等;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原因留在平台名单中的;曾退出名单又因保障房原因调回名单的;“国发19号文”中规定继续融资的)如果拿不准可以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此四类以外的名单内融资平台项目,如果主承销商内部风控通过,也可以与交易商协会沟通发行。
政策调整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通过信用债融资正式开闸,城投债将大幅扩容。此前,为执行国务院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政策,交易商协会监管执行较严格,只允许退出银监会“名单制”的平台公司发行信用债,而新政策则意味着名单内的融资平台皆有发行机会。
近日,随着新规则实施,商业银行前端营销部门已在积极承揽项目,并随时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拿不准的项目,一位国有大行债券承销部门负责人说。
相比企业债,信用债融资优势明显,即发行成本低和审核周期短。企业债和信用债同等信用级别,发行利率差值约在50个BP到100个BP左右。
以规模10亿元,期限五年,发行利差100BP计算,信用债比企业债节省利息开支5000万元。企业债发行审核通常耗时一年以上,而信用债约为六个月。
过去两年间,交易商协会对融资平台相关政策的执行并不顺畅。上述交易商协会权威人士称,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但是政策风险比较难把握。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一直未出台明确规定。只有银监会为执行信贷政策,推出了“名单制”的管理方式,而“名单制”不适用于所有监管部门,也不是管理平台公司外部融资的标准。所以交易商协会只能根据自身的考虑,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相关政策。 据了解,交易商协会急于推进这项改革,另一重要的原因是监管竞争所致。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份额占比明显下降;因为经济下行,企业外部融资需求下降;企业债去年积压项目今年上半年集中发行,挤压了信用债市场规模。
而由于债券市场监管条块割裂,相关监管部门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监管竞争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
承销格局酿变
由于历史原因,债券市场形成了分头监管的格局。发改委负责企业债发行监管,审批采取核准制。中国人民银行下属交易商协会承担信用债注册发行,实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注册制。
不同监管部门对债券的承销机构制定了不同的准入标准,具备企业债承销资质的均为券商,信用债承销机构为商业银行和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近几年,随着债券市场承销规模的迅速增长,商业银行和券商都在为进入彼此市场游说监管部门。
2009年以来,国开行是唯一具有企业债承销资格的银行,四大行先后向发改委提交了企业债承销申请。一位发改委财金司官员曾对《财经》记者称,发改委就此向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并无反对意见,但一直未放行。
发改委一位权威人士解释,此前企业债规模较小,主要是券商在承销,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网点优势很容易把券商的承销份额吃掉,形成新垄断。从长远来看,要鼓励券商更多参与企业债承销。
如今交易商协会放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条件,商业银行相当于变相进入企业债承销行列,这可能使得更多的地方融资平台放弃成本更高的企业债,转而选择信用债。
不过,据接近银监会的人士透露,银监会内部对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债承销业务持不同意见。有部门认为,用发债逐渐替代信贷,将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难题。但亦有部门规定,将平台公司所发信用债额度纳入其综合授信,商业银行认购一家平台公司信用债的前提是:必须对该平台公司有授信。
这种差异体现了银监会对平台融资的矛盾心态,并将很大程度制约商业银行大举进军信用债承销。上述交易商协会内部人士认为,发改委具有审批项目的特有优势,可以有效地将项目和融资对接;再综合银监会的顾虑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素质偏弱的特点来看,信用债发行对企业债影响有限。
他还透露,近期交易商协会也在考虑让更多券商参与信用债承销,预计一年内将会有一大批券商获得资格。去年以来,2家-3家券商先后正式向交易商协会提交了承销信用债的书面申请,多家券商相关人员也与交易商协会不断口头沟通,但一直未获进展。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亦正面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明确提出上述诉求。
尽管如此,多位券商相关负责人担心,“只要银行进来,券商就面临生存危机”。据了解,近日,人民银行曾召集金融机构就交易商协会的新举措进行讨论,席间券商反应激烈。
以2010年成立的国开证券为例,通过与国开行“企业债+贷款”捆绑的特殊营销方式,各项指标迅速占据首位。
今年初至8月末,国开证券企业债主承销达38家,超过第二位银河证券近1倍,占企业债份额高达10.38%,若更多银行一旦进入这种竞争模式,券商债券承销业务将面临洗牌,长期独享承销城投债的局面迟早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