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的花噗噗

来源 :儿童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风,和风!”阿南风风火火地闯进来,和风正眯着眼睛打瞌睡,被阿南那么急迫的叫唤惊醒了,他欠起身来,征询的眼神迎向阿南。阿南气喘吁吁:“梅香婆婆,梅香婆婆,她——”和风这下子完全醒来了,“梅香婆婆怎么了?”“她,她正在院子里洗米!”和风听到这儿,马上躺了回去,重新眯上眼睛。
  “和风,和风!”阿南摇晃着和风的胳膊,“梅香婆婆泡了一大盆米呢。”
  和风再睁开眼睛,顿了一下,又闭上。他老了,能不动就不愿意动了。
  “和风,和风!”阿南出去,又马上风风火火地回来,这一次他更用力地摇晃和风,晃了几下后,开始试图用手指撑开和风的眼皮,“梅香婆婆现在正在洗刷石磨呢!”
  这一下,和风不用阿南撑开眼皮了,他坐起来,准备下地,“难道?”他自言自语着,不敢说下去的样子。
  “梅香婆婆一定是要做花噗噗了呀!”阿南实在太激动了。
  一
  和风这会儿正站在一束冬日黄昏柔和的光线下,他随手扯起一根光线,在手里一转一绕,两手就牢牢抓住了光线。他试探地拉了拉,接着轻轻一跳,就从刚刚睡觉的灶台荡到了旁边的小桌子上,从小桌子上再一荡,落到了腰门上,连续几荡,和风来到了院子里,落在梅香婆婆附近。
  梅香婆婆正坐在竹板凳上,面前是一个小石磨。石磨不大,磨盘比家里最大的汤盘大不了多少。当初为了方便,大水爷爷帮梅香婆婆的磨盘垒了个底座,底座正好是竹板凳的高度,这样梅香婆婆就可以坐在竹板凳上用小石磨磨东西。石磨放在院子东墙跟下,紧挨着它的是一个自来水池,水池再南,是大水缸的位置,那硕大的水缸一个大人也抱不过来。虽然有了自来水龙头,但是大水缸也没有下岗,梅香婆婆习惯把自来水储到水缸里,用水时从水缸里取用。
  梅香婆婆舀了一盆水放在石磨一边,细心地洗洗刷刷,虽然平日里总是用大塑料袋子包着石磨的,但石磨的石头缝里还是积下了尘土,需要耐心刷上半天才成。洗刷得差不多了,梅香婆婆站起来,拿起套在水龙头上的软管,打开龙头,水缓缓地流下,冲刷着石磨。溅起的水珠,落到了和风身上,凉凉的,和风赶紧退后一点,阿南却嘻嘻哈哈地跳进了水帘,水珠溅起又落下,他从水瀑的一头滑下来,折返跳到水龙头的方向,再一次滑下来。虽然是冬天,但是在白月岙这样的南方小村落,并没有到结冰的程度。梅香婆婆看不到阿南,却突然凭空想起了儿子小时候。多年前,梅香婆婆的儿子大光只有两三岁,梅香婆婆在院子里磨东西的时候,大光就在她身边玩水,满院子都是他咯咯咯的笑声。梅香婆婆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嗯,多么奇怪啊,那时候空气里的气氛,就像这会儿一样。
  趁梅香婆婆清洗水磨的空儿,和风荡到水缸那一边,梅香婆婆刚洗好的米正放在水缸的木头盖子上,有大半瓷盆呢,瓷盆里的水慢慢白了起来。和风绕着瓷盆转着圈儿地看,嗯,是今年的新粳米;嗯,是用的大水缸里沉淀过的水;嗯,粳米和糯米的比例也对,十份粳米配两份糯米,这个梅香婆婆从来没有错过;嗯,看起来米也细细洗了三遍,不是两遍,也不是四遍。对这一点,和风可是最厉害了,他闻一闻,看一看,就一目了然。和风满意地踱回来,太好了,梅香婆婆要做花噗噗,这是铁定了的事实。
  二
  梅香婆婆要做花噗噗,这对和风和阿南太重要了。
  和风和阿南,他们是噗噗家族的,他们从出生就在梅香婆婆家的灶台了。噗噗和风年长,噗噗阿南年幼。和风出生的时候,这个灶台上就有一个噗噗了,他也叫阿南,老阿南消失之后,又出来一个小噗噗,他就是现在的阿南。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要负责梅香婆婆家灶台的味道。
  不知道是谁做的规定,可是噗噗家族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只能守护着灶台,在这个灶台上学习味道的功课,他们配合着主人,调配出属于这一个灶台的独有的味道。人们可能不知道,灶台是一个家的心脏,灶台红红火火,这一家子才能开开心心,日子才能过得红红火火。
  而对白月岙的噗噗家族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功课:从头至尾参与做花噗噗,七百多年了,这个规定始终没变。因为,它们是伴随花噗噗而来的,它们的使命就是守护花噗噗。一个噗噗如果总是没有机会做花噗噗,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做花噗噗太麻烦了!每一个花噗噗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花噗噗都和另外一个有细微的差别。它们成长时间长,比其他的食物都更复杂。虽然现在不需要从做白药开始,酒酿也可以买到,但是,单是发酵就是一个大工程,而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花噗噗是否成功。等米磨成米粉之后,噗噗就必须时刻守护着米粉,不断调配着温度、湿度,不断搅拌,还要适时加入阳光,加入花香,加入笑声,加入每一个噗噗的独特的收藏,直到上了蒸锅,他们还需要协助花噗噗保持好形状。
  秋日高空中云朵一样的白,当季新收下的棉花一样的软,些些的甜,微微的酸,带着酒酿的香,细细品味會有阳光的味道、春风的味道、高兴的味道……奇怪的是,每一个吃花噗噗的人都会吃着吃着就笑起来,都会吃啊吃啊吃个没完。更奇怪的是,吃一两对花噗噗就可以饱,吃好多对花噗噗也绝不会胀肚子。这就是花噗噗,花噗噗只属于这一块土地,七百多年了,只有这个县城附近的村子里有人做花噗噗,只有这一块地方的花噗噗最好。
  因为这里的花噗噗是有噗噗守护的。
  三
  和风一夜没睡,他守在浸泡的米盆前,所有的步骤都不止一次地告诉过阿南了,可是他还是不放心,他要陪着阿南,他要帮助阿南的第一次做到最完美。
  和风知道,他已经很老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守护花噗噗了。
  天光微微亮起来,粳米和糯米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浸泡,每一粒都饱满丰盈。和风示意阿南,阿南深吸一口气,慎重地站在盆边上,嗅嗅看看,查看着每一粒米粒。然后,他荡向卧室,得叫醒梅香婆婆了呀。   阿南拽着早晨最初的光线,在梅香婆婆的眼前晃啊晃,他用光线挠着梅香婆婆的眼皮,梅香婆婆很快就醒来了。婆婆年龄大了,睡得又浅又少,要叫醒她是很简单的事儿。
  婆婆下了床,首先来到米盆前,她抄起一把米举到眼前看了看,放下米,就匆匆忙忙洗刷、吃饭。收拾妥当后,梅香婆婆简单洗了一下泡好的米,控了控水之后端到石磨前,又把昨日准备好的酒酿拿出来,把木桶放在石磨的出浆口,她舒口气,可以开始磨粉了。
  泡过的米粒松松软软,石磨一碰就碎了,它们在石磨里转一圈,掉到磨道里,慢慢多起来,就顺着出浆口来到木桶里。梅香婆婆舀起一勺磨碎了的米粉,看看足够细腻了,又放回木桶,开始放心地磨起来。
  磨米粉,说起来阿南和和风都不用操心,但是,他们一直在边上,阿南按照和风先前教过的方法,唱起歌来安抚每一粒米粒:
  从前的从前,
  将来的将来,
  不要怕啊不要担心啊,
  你中有我啊我中有你;
  又给石磨加油:
  重一点重一点,
  稳一点稳一点,
  不要犹豫啊不要为难,
  你中有我啊我中有你。
  唱歌的间隙里,还要时不时地添进去一些和风和阿南配置的噗噗粉——这里面有早晨的光线,有春日里储备下的花香,有夏日的彩虹,有孩子们的笑声……阿南配置的噗噗粉里有许多鸟儿的歌唱,阿南最喜欢清晨用蛛丝捕捉鸟鸣收藏起来。和风和阿南以前老喜欢猜测,不知道阿南的花噗噗吃进去是会让人忍不住唱歌呢还是会咯咯笑。听隔壁的阿木爸爸说,如今城里没有石磨,米粉啊面粉啊都是电磨加工,倒进去一眨眼的工夫就磨好了,轰隆隆的声音让每一个噗噗都不敢靠近。磨出来的米粉味道单薄,做不出最好的花噗噗。如今梅香婆婆愿意用石磨,这样才有机会加进去好多味道和记忆呢。
  梅香婆婆左一下右一下,有节奏地推动石磨。孙子小宝已经一岁多了,但还是第一次到乡下来,做奶奶的能有什么给他呢?梅香婆婆想了又想,决定做这个地方最有特色的食品,这东西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以前可是只有过年祭祖的时候,才会专门做了,然后两个一对放在一起,点上红点点,喜气洋洋地摆在供桌上。等到祭祖结束后,大家会分到一对两对的,也只有年长的人可以在祠堂吃,小孩子就要到祠堂外去吃了。如今没有祭祖的仪式了,婆婆想,要让小孙子喜欢上这个地方的味道,小孙子才是真正属于这儿的人吧。
  大半盆湿米粉磨好了,因为加了酒酿加了噗噗粉的缘故,一翻动起来,就有一股甜滋滋、软绵绵的酒香气升上来。梅香婆婆把木桶拿进厨房,倒进去一点热水,拌匀,搓压,大致上把所有的粉都搓在一起,成了一个湿湿的大粉团。她盖上木桶盖,又四处看看,进了卧室拿出一件大围巾,把木桶围起来。
  然后,梅香婆婆准备出门,她要去隔壁村子赶集了。
  四
  接下来就是阿南的工作了。他进到米粉桶里,用月光耙细细地耙米粉,他需要反反复复地耙,让米粉和酒酿充分地混合,并在他的呵护下,借助一定的温度,让米粉开始生长,生长,直到长到原来的一倍多高。
  这份工作看起来没有技巧,靠的是耐心和细致,但这不是每一个噗噗都能坚持的,实在是太辛苦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少的厨房里会做发酵食品。
  磨成粉的米团里因为加了糯米,每一耙子下去,都会被黏连住,需要使出吃奶的劲儿才能让耙子动起来。若是面粉发酵的话,可就简单多了。但是,只有把米粉发酵好,才标志着一个噗噗的长大成人。这一关阿南已经等待好久了,如今好多地方的噗噗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村子里的噗噗也越来越少。


  这是阿南的花噗噗机会,阿南已经等待太久了!和风不想过多插手,他守在木桶沿上,有许多问题想问阿南:温度如何?耙子好用吗?米粉的密度如何?酒酿的力量够大吗……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静坐在那儿,专心致志地祈祷发酵顺利。
  一个时辰后,阿南喘息着钻出来,看起来是耙过一遍了。他又疲惫又兴奋,和风摸一摸他的身子,热乎乎的样子,明显比外面的温度要高。“很好,很好。”和风点点头,收起木桶壁上渗出来的蒸汽,递给阿南解渴。看阿南有些缓过来后,和风从胸间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小瓶子一样的东西,这是和风从老阿南那儿得到的,这里面保留着叫九倾的那个地方的祖辈们收集的花噗噗的味道。多年前,两个噗噗将它带在身边,离开九倾,来到白月岙安家。一代一代,噗噗们都要以这一个味道为标准,做出属于自己的花噗噗才算成功。
  以前和风给阿南讲解如何做花噗噗的时候,曾让他闻了闻,并抠出几缕味道给阿南吃下。如今和风将它交给阿南,阿南肃穆精神,庄重地接过来。他深吸一口气,把味道牢牢记在心里,再一次潜入米粉桶,第二遍耙梳要开始了呀。
  然后是第三遍,一切正常。
  第三遍结束了,阿南爬上米桶,不知道是累还是怎么,他有些瑟瑟发抖,和风照样每次都摸一摸他的身子,嗅一嗅阿南帶上来的发酵的味道。这一次,和风脸色变了,阿南身子冷得很快,是内部温度不够吧?“阿南,快,把你储备的阳光拿出来!”和风吩咐道。阿南赶紧来到天窗,在那儿他和和风收集了许多夏日的光,一缕缕地打包摞在一起。一包包光线倾倒下去,和风试试桶温,示意阿南停止。第四轮耙梳又要开始了。
  第四轮耙梳结束之后,阿南继续朝桶里加入光线,很快,他们储存的光线用完了。
  “怎么办,和风?”阿南瑟瑟发抖,“为什么我的第一次是在这样冷的天?”阿南忍不住叹气,他听过多次,和风的第一次花噗噗是在春天,天气不冷不热,发酵工程简直没有费什么力气。和风摇摇头,如今,只能指望梅香婆婆了。
  梅香婆婆怎么还不回来?
  五
  阿南没有办法,他再一次潜入米粉桶,叮叮当当地拍打着每一个角落,想叫醒大家快快生长。可是温度这样低,每一粒米粉都在昏昏欲睡,没了生长的力气。   和风荡到窗户的位置,朝巷子外面张望。太阳就要落山了,西方一片红彤彤的霞光,笼罩在马路上三三两两回村的人身上,像是画儿一样。以前逢上赶集,梅香婆婆都是午饭前后就赶回家了。今天她怎么了?
  和风坐立不安,如果还不能尽快提升发酵温度,这一桶米粉就很难发好了。
  和风已经没有力气荡出屋子了,阿南必须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米粉桶,他不能搅拌了,只勉强用自己的体温呵护着米粉,不让它们冻僵掉。
  村子里路灯亮起的时候,一辆小车在梅香婆婆家门口停住,下来一个年轻人,他搀扶着梅香婆婆下了车。梅香婆婆走得很慢,右手臂还被打上了石膏。原来,上午赶集的光景,梅香婆婆不小心滑倒,万幸的是身体虽然多处疼痛,但拍片显示除了右手撑地时造成手肘错位,骨裂,其他部位倒没有问题。一个好心的小伙子带梅香婆婆去了医院,确认婆婆无大碍后又送婆婆回家。
  安顿好婆婆后,小伙子就要离开。婆婆叫住他:“孩子,再麻烦你一件事啊,你可否,把那个木桶抱来?”小伙子把木桶抱住,和风和阿南都屏住呼吸,太好了,米粉有救了!“放在哪里呢?”婆婆拍拍床,示意小伙子把桶放在她身边。她迫不及待地用左手挪开桶盖,“可怜的,是太冷了啊。”她抬起头来,“孩子,可否再麻烦你,拿橱柜里的白糖罐来,在这里面撒上白糖。如果你能洗个手,稍微帮忙揉搓一下,就更好了。”
  年轻人照办了。于是,这一桶米粉里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友善的年轻的气息,阿南闻一闻,欢喜得不得了。
  再一次处理好的米粉就放在婆婆的床上,围着被子。婆婆安心了,这是要给小孙子的啊,要比平常再甜一点才好吧。而且,再一次揉搓后,发酵得会更好些吧。
  和风和阿南都松了一口气,阿南马上开始了第六轮的搅拌。
  发酵好了又能怎样呢?婆婆还能自己处理这大半桶米粉吗?和风不去想这个问题,阿南也不去想这个,他们只专心着当下的工作。
  六
  是一个清冷的明朗的冬日。距离开始发酵已经二十四小时了,阿南精疲力竭,扒着桶沿喘息,身后的米粉暄腾腾地长上来了。如今,如果半小时内还不能开始揉做的话,米粉就要发过头了吧。
  阿南沿着桶边走来走去,吆喝着米粉们静下来,耐心等待。可是酒酿里的酵素正在运动,米粉们热火朝天,根本无法停止。


  即使是一个守护花噗噗的噗噗,也会无能为力啊。
  经过了一个晚上,梅香婆婆感觉全身更加疼痛了,老年人可是不经摔的。她勉强坐起来,左手拿起电话听筒放在被子上,又慢慢地按下数字键,拨响了电话。
  快点,快点,就像花儿枯萎,米粉们马上就要发过了啊。
  谢天谢地,二十分钟后,梅香婆婆的妹妹菊香婆婆咚咚咚赶来了。她问候了婆婆后,马上就抱起米粉桶咚咚咚来到厨房,一刻也没有耽搁就开始揉搓米粉。发酵后的米粉有些稀了,需要稍微沾一点干粉才能成形放进蒸笼。
  一层蒸笼很快就摆满了,菊香婆婆又拿来一层蒸笼,铺好了笼布,然后是第三层,梅香婆婆竟然准备了可以蒸足足三层蒸笼的米粉呢。
  在菊香婆婆揉搓米粉的时候,和风和阿南跟在菊香婆婆后面,依次修理,抚平每一个花噗噗,让它们的外形更加好看一些,他们要在蒸笼盖上盖子前才离开。
  梅香婆婆硬撑着下了床,她放心不下,菊香婆婆可是个急性子,但做花噗噗却急不得。烧火不能著急,一开始只能小小的火,让温度慢慢上去,这样还可以再给揉搓过的米粉团一点时间,让它们再均匀地发酵一次。等到七八分钟之后,炉膛里可以放进去多一些硬柴,让炉火烈烈的,一路沸腾起大铁锅里的水,蒸汽像吹气一样,把小小的粉团子吹大吹胖。再有七八分钟,扑灭炉火,继续焖两三分钟。
  七
  “妈,我们回来啦!”门外响起车子的声音,大光一家人进了门。他们走进屋子,看到菊香婆婆正站在灶台前,“你们运气这么好!正好米馒头出锅呢。来,看看今天的米馒头怎样?”菊香婆婆欢快地喊道,“起锅喽!”
  阿南屏住呼吸,和风屏住呼吸。大光来到锅前,大光的妻子抱着小宝站在菊香婆婆身边,梅香婆婆站在菊香婆婆另一侧。大家全都盯着蒸笼。
  和风默默祈祷着。作为一个年老的噗噗,他忽然知道他还可以做最后一件事:趁着笼盖打开的瞬间,将自己投进蒸笼,带领花噗噗们最后校一次味道,到达最白嫩、最绵软的理想状态。
  他暗暗握一下阿南的手,“再见!”然后纵身跳进蒸笼。
  “哇!完美!”菊香婆婆的大嗓门响起来。蒸笼上白白胖胖的米馒头挤挤挨挨,随着蒸汽的升起,噗噗,噗噗,一朵一朵红色的花次第开起。
  “花!噗噗花!”噗噗阿南叫道,虽然是第一次见,但阿南知道,这就是噗噗花,花噗噗上开的花,噗噗的生命化成的花。
  “花——花——噗——噗——”妈妈怀里的小宝伸出小手,惊讶地指着蒸笼叫起来。
  “花——噗——噗?”大光重复了一遍,怎么这样熟悉的名字?
  “啊呀,大光,你儿子和你小时候一样啊,你一岁半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米馒头出锅,也是直叫‘花噗噗’呢。”梅香婆婆惊讶地说。
  噗噗花瞬间开放,也飞速地消失。最后一朵花消失之前,花蕊里爬下一个小人,是个和阿南一般大小的噗噗。他抓住一缕蒸汽,荡出蒸笼。
  “你好,我叫和风。”他对着目瞪口呆的阿南伸出手。
  “要,要!”小宝叫着,又吐出一个他会说的单字。菊香婆婆拿出一个米馒头,再拿出一个来,将它们对放在一起,吹着气想赶快凉一些后递给小宝。是的,所有的米馒头都是两个两个对放在一起的,从来都是这样,人们不知道为什么,阿南如今知道了,守护花噗噗的总是两个噗噗一起啊。
  这带着七百多年前的味道的米馒头,这个噗噗家族守护的花噗噗,就要进入小宝的嘴里,进入他的胃里,成为他的一部分。
  现在,是年长的噗噗阿南和年幼的噗噗和风守护着有小宝的家的味道。
  选自《十月少年文学》2020年第4期
  梁燕,儿童文学编辑,偶有散文、童话、评论散见于报刊。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上海好作品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
其他文献
当我还是孩子  世界是一只带路的小鸟  引我去最长最长的海岸线  整日整日追逐晶亮的泡沫  整夜整夜与仙鹤翩翩共舞  四月的风听见我清脆的笑声  四月的百花便姹紫嫣红  八月的雨聽见我无忌的大哭  八月的繁星就照亮夏夜  还有十二月  十二月的飞雪一点点  一片一片  一团一团  当我还是孩子  我能变成白翅膀的精灵  当海鸥躲进黑礁石的巢里  最后一只船消逝在天之涯  一朵睡莲在许多人额头盛开 
期刊
“既然野人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  “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  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  “你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  “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的话。”  威尔料到他们早晚会把自己卷入这场
期刊
历史课  我想把兜里的硬币  埋到地底下  让几千年后的人们  来考古  音乐课  哆来咪  哆来咪  你们  你们看见那些音符了吗  那些调皮的小音符  我看见了  它们像一只一只小鸟  在教室上面  飞过来,飞过去  飞过去,飞过来  地理课  老师  请您慢点儿转动  那只地球仪  好吗  要不然  我会头晕的  美术课  草是红的  花是绿的  鱼在天上游  鸟在水里飞  海里盛着牛奶  
期刊
我在梦中的海边  悠闲散步  一个一个脚印  沙滩小心翼翼地收藏着  无数弄潮儿的笑脸  潮起潮落  岁月抚平人们心中的沟壑  远处繁星点点  星光闪烁  小舟像漂流瓶  若隐若现  在海面自由舞蹈  无数的星光洒在身上  海天一色  如同油画一般  时间凝固了  竟忘却有鱼儿亲吻我的脚心  海風阵阵  黑夜中有白帆向我驶来  仿佛看到了库克船长  载着从珊瑚海采来的海螺  对我讲述美人鱼的故事 
期刊
满满一张纸的英语演讲稿、复杂的单词、台下聆听的家长同学们,这些都刺激着我紧张的神经,上台时我努力控制着发抖的手和腿,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演讲,那演练过无数次的词句竟如行云流水般脱口而出。演讲结束时,台下热烈的掌声,让我明白,站在台上的是自信且无所畏惧的我,勇敢尝试就是最大的成功。  初一(1)班康纯玥指导老师王小敏  什么是勇敢?一岁生日那天,我做到了不借助任何依靠,独立奔向妈妈
期刊
不知不覺中,时间来到了六月。回首过去的半年,人们抵抗了冬日的严寒,抵御了病菌的肆虐,经过一冬一春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温暖的初夏。在暖洋洋的微风中,我们听到了情感迸发、生命绽放的声音。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来看一些温暖而美好的文字吧,让它们来纾解心中久积的苦闷,抚慰人类受伤的灵魂。《孤独的时候》中吴小舟因为哥哥盗窃的事而被同学们冷落、孤立的时候,有一双温暖有力的小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这份温暖会
期刊
(一)  1823年9月1日  他们要抛弃他了。受伤的人见那小伙子低头瞅了他一眼,闪烁着躲避他的目光,他心里清楚,他们要撇下他离去。  几天来,那小伙子一直在跟戴狼皮帽子的人争吵。真的已经过了好几天?这个受伤的人饱受发烧和疼痛的折磨,根本拿不准是真的听到那两人在交谈,还是昏迷中自己脑袋里在胡思乱想。  他仰望上方的岩石峭壁,见一棵孤零零的扭曲松树盘根错节贴在岩石表面。这棵树他看了一眼又一眼,先前从
期刊
一晃四十年就快过去了。  很多感慨,不知从何说起,我和《儿童文学选刊》相处的时间非常长,我几乎是跟着《选刊》的足印走到现在的。《儿童文学选刊》创刊于1981年,我是从1979开始发表作品的,算是同一个时代。我的感慨汇成三点感想:  1.《选刊》是我的标杆  我一直认为,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个时候,很多儿童文学杂志纷纷创刊,遍地开花,如果你处于那个时代,想写作,你可以挑最喜欢的杂志去投稿,虽然发表
期刊
2020年的这个春天好像是突然到来的。当你意识到这个春天在你眼前绽放的时候,春天很快就老了。眼目清明没几天,蒙在口罩里的脸都还没好好吐纳,林花已谢了春红。我想每一个对季节敏感的孩子都会记住这个庚子鼠年的春天。因为一场病毒的侵袭,我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每天刷手机看疫情,感同着生命中的一个个重要时刻。  武汉有我不少交集交道的文学友人,有的还是多年挚友,可是在武汉封城疫情暴发的一个个漫长日子里,
期刊
父母坐在地炉边,一面盯着古树上绽放的几朵梅花,一面不停地争论着。“自从你嫁过来,这红梅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最下边那个枝头总是最先开花。”父亲说。  “我记得不是这样的。”母亲反驳道。这让父亲有些不服气。  “你嫁进来就没有闲时间欣赏红梅。你啊,这些年都是稀里糊涂地活过来的。”说完,一想起人的一生甚至比这红梅还要短暂,父亲就不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话题又聊到了正月的点心上。父亲回忆他正月初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