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实证明,动手操作是孩子们喜欢的,是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动手操作变得有效,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又能让学生有所学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已从传统的教师传授型改变为现在的学生主体型,我们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充分验证的时间。我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试图通过动手操作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此在组织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上操作
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铺垫,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如果学生缺乏新知识所依赖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那么就需要及时弥补,而课堂的动手操作活动正是为学生积累经验。举例,在教学小学数学“厘米和米”这一章时,练习中我引用了这么一道题目:在这张长方形纸上任意折一次,再打开,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我先让学生随意地折出一条折痕,并量出长度,通过同桌之间的比较明白折痕有长有短,在此基础上尝试折出最长的折痕,再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得出对角之间的折痕是最长的。这一次的动手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明白,在长方形中“對角线最长”这一知识点,拓宽了思路,让这次操作活动变得更为丰满。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一节课是否需要操作,得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那些不符合教学目标的操作,虽然给人一种为操作而操作的热闹感,但其实并不为课堂教学服务,既耗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而那些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如果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也是达不到效果的。那么怎么操作,按照怎样的顺序操作,才能发挥操作的实际作用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使之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做。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方法,使之操作起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最后,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还有学生不明确的,教师可以在巡查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
三、 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数学中的操作是为了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对要研究的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所以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体验中提升认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曾说:“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举例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来做这样的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意见不一,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去操作、验证。我问,你们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学生取出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沿对角线对折,有的学生沿两条对边的中点对折。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后,我继续问道,经过你们的具体操作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无论怎么折,两边都无法重合。像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中,不仅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操作,而且还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更深刻了。
四、 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举例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时,我先把不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方格图中,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我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道,要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有的学生说,可以放在方格图中数一数。也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抓住切入点,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有的学生说,我沿着这条线剪就成功了。还有的学生说,我沿着另一条线剪也成功了……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些线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学生知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是实现图形有效转化的关键。”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呢?我继续把问题抛给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在方格图中的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感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同桌合作活动,要求同桌两人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填写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和转化而来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思考讨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由这样的动手操作得到的知识,完全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既避免了死记硬背面积公式,又为后续的各种变式练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思维。
总的来讲,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不可否认,有效的数学操作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课堂带来蓬勃的生机。作为教师,我们要精于分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我们要善于调控,引导学生有序操作,落到实处;我们要善于挖掘,使学生在有限的操作时间里,启动更多的学习思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灵气,我们的学生才会富有灵性。
参考文献:
[1]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11).
[2]曾令滨.小学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8(32).
[3]慕春茹.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亲自实践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5(06).
[4]马淑璇,孟金香.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上),2015(10).
作者简介:
顿珠扎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已从传统的教师传授型改变为现在的学生主体型,我们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充分验证的时间。我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试图通过动手操作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此在组织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上操作
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铺垫,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如果学生缺乏新知识所依赖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那么就需要及时弥补,而课堂的动手操作活动正是为学生积累经验。举例,在教学小学数学“厘米和米”这一章时,练习中我引用了这么一道题目:在这张长方形纸上任意折一次,再打开,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我先让学生随意地折出一条折痕,并量出长度,通过同桌之间的比较明白折痕有长有短,在此基础上尝试折出最长的折痕,再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得出对角之间的折痕是最长的。这一次的动手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明白,在长方形中“對角线最长”这一知识点,拓宽了思路,让这次操作活动变得更为丰满。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一节课是否需要操作,得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那些不符合教学目标的操作,虽然给人一种为操作而操作的热闹感,但其实并不为课堂教学服务,既耗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而那些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如果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也是达不到效果的。那么怎么操作,按照怎样的顺序操作,才能发挥操作的实际作用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使之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做。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方法,使之操作起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最后,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还有学生不明确的,教师可以在巡查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
三、 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数学中的操作是为了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对要研究的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所以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体验中提升认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曾说:“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举例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来做这样的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意见不一,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去操作、验证。我问,你们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学生取出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沿对角线对折,有的学生沿两条对边的中点对折。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后,我继续问道,经过你们的具体操作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无论怎么折,两边都无法重合。像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中,不仅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操作,而且还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更深刻了。
四、 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举例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时,我先把不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方格图中,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我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道,要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有的学生说,可以放在方格图中数一数。也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抓住切入点,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有的学生说,我沿着这条线剪就成功了。还有的学生说,我沿着另一条线剪也成功了……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些线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学生知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是实现图形有效转化的关键。”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呢?我继续把问题抛给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在方格图中的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答案,感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同桌合作活动,要求同桌两人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填写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和转化而来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思考讨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由这样的动手操作得到的知识,完全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既避免了死记硬背面积公式,又为后续的各种变式练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思维。
总的来讲,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不可否认,有效的数学操作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课堂带来蓬勃的生机。作为教师,我们要精于分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我们要善于调控,引导学生有序操作,落到实处;我们要善于挖掘,使学生在有限的操作时间里,启动更多的学习思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灵气,我们的学生才会富有灵性。
参考文献:
[1]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11).
[2]曾令滨.小学数学课要让学生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8(32).
[3]慕春茹.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亲自实践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5(06).
[4]马淑璇,孟金香.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上),2015(10).
作者简介:
顿珠扎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