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动词名词化指的是通过用名词来替代动词来表达动词要表达的意义。名词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以往研究在探究名词化时大多运用认知结构以及语法隐喻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有学者从句法层面对动词名词化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动词 名词化 题元理论
动词名词化是动作逐步转化为动作状态、动作概念直至参与动作的人或物的过程。动词名词化是名词化最主要的来源,也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在其过程中, 动作的时体意义和主客体意义相应转化为不同的形态标记或句法限制。Givon, Talmy(2001:24)从句法层面对名词化做了研究。对于名词化,Chomsky(1970)选择动词名物化为突破口,论证英语动词用作名物化规则(Nomialization)转换来的,他认为,动名词是转换得来的,而派生名词不是转换得来的,是从词库里取出来用语类规则直接构成的。Chomsky 的转化生成语法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语言描写的禁锢,在刻画语言时,从“描写”转到了“解释”层面(徐烈炯,1998)。
一.文献综述
笔者翻阅近十年的文献发现,大多研究对于名词化的研究都是从认知结构、语法隐喻以及原型范畴角度进行分析,如成军(2010)以 Goldberg (2000)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 探讨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互动、整合关系。朱永生(2006)对名词化类型和功能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且研究了动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王眉(2008)先从词法和句法方面阐释了动词名词化的语言表征。然后通过 Langacker(2000)认知语法识解操作理论来探寻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理据 , 并分析出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在详略度上的差异。本文将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背景
1.题元理论
题元 ,又叫论元 ,或主目语 ,是指与动词在语义上有强制性关系的名词性成分。题元承担的角色就叫做题元角色,是由管辖语指给被管辖论元的语义角色,主要有“施事”、“受事”、“经事”、“目标”、“方位”、“受益者”等。题元理论要求句中的每个动词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而且句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一个题元角色(温宾利,2002)。如下例句从句法角度看,the enemy 是主语,the city是宾语;从意义角度来看,the enemy是动作发出者,称为施事,the city是动作承受着,称为受事。Fillmore(1968)称,施事,受事等格关系是深层的语义关系,而主语、宾语等是表层的句法关系。例句在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义关系相同,即CP=DP,中心语(head)为动词destroyed,the city是中心语的补语。题元关系不仅仅是为了从某种语义角度给句中的名词词组分类,且可以用它来说明一系列语言现象。
a.They saw 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b.They saw that 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
在上述例句中,动词see带有两个主目语,其第二个主目语在a中由名词短语充当,在b中则由分句充当;鉴于see在(a,b)中语义相同,按照“一致化”方法论原则,可以认为它在两个句子中具有相同的主目结构,即都带有两个主目,其区别是第二个题元角色在a中分派给名词短语,在b中分派给分句。
2.格理论
Fillmore(1968)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看法:把格的概念一分为二,一是所要表达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二是用来表达关系的形式手段。这可以分别称为格关系与格形式。在传统语法中,格是指发生了形态变化的名词、代词,用来表示这些词类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依附于动词、介词者可直接从动词、介词取得格;依附于形容词、名词者不能直接取得格,可以靠插入介词的办法解决,从介词取得格。如
(2)a.destroy the city
b.destruction of the city
以上两句意义相同,destroy和destruction都是中心词,而前者中destroy是动词,可以赋予the city格,destruction是名词格,不能赋予格,必须插入介词of,换个方式说,具有[-N]特征的语类作中心语时,可以赋予其补语某个格;具有[ N]特征的语类作中心语时不能赋予其补语格。
3.DP假设
早期管约论给句the destruction of the city这样的名词词组画的结构树形图如下:
上图中N是名词词组的中心语,补足语是介词词组PP,标志语位置上的D代表冠词、指示代词等限定词。根据X阶标理论,每个完整的词组的中心语是一个单词,而其标志语和补足语位置上应该都是词组;而限定词是单词不是词组,对此问题,Abney(1987)建议重新分析通常称为名词词组的结构,把限定词看作中心语,把整个结构改称为限定词词组。这一主张称为限定词词组假设(Determiner Phrase Hypothesis)。
三.动词名词化过程分析
动词的名词化现象指由动词向名词或名词性小句的转换。Baker(1988)提出一条普遍语法原则,称为题元指派一体化原则。Baker(1997)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即凡是題元关系相同的成分在D结构层面及其结构关系也相同。其意思大概是题元与题元之间语义上存在着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在句法上也有所体现。句b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从题元结构上来看,动词首先给宾语分派题元角色,然后再在宾语的帮助下一起给主语分派题元角色,宾语主目语在结构上处于动词短语之内,称为内主目语,得到的题元角色为内题元角色,主语在动词短语之外,称为外主目语,得到外题元角色。由此可知,句(2)They saw 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中的内主目语由名词短语充当,动词see给名词短语分派内主目语,即内题元角色;给主语they分派外题元角色。因为有动词see的存在,使原句上的动词destroy强制性变成了名词destruction. 四.动词及动词名词化关系
从句法关系来看,在句子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中,“the enemy”作主语,“destroyed”是谓语动词,“the city”作宾语,且the enemy是句子的外主目语,the city是句子的内主目结构。当动词名词化后,其主语变为they,而宾语变成了名词短语the enemy’s destruction;
句子内的关系总是有层次性的,句子内的关系有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由于语义关系等同于题元关系,句子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在语义上等同于名词短语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当动词destroy名词化为destruction后,在名词短语内,中心词仍然为“毁灭”即destruction,动作的发出者仍然是the enemy(敌人)即受事,动作的承受者仍然还是the city(城市)即受事。名词“destruction”是动词“destroy”毁灭后现有的结果,destruction本身便已经包含着其时体概念。
综上所述,名词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其实是指通过用名词来代替动词要表达的意义,而至于为什么会转换成名词来表达其意义,本文讨论结果是由于在句法层面每个句子只能拥有一个动词,所以原来在动词位置上的destroy被强制性的转换成名词destruction,否则整个句子中就需要用一个that分句来引导。本文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到语义层面的转换,还涉及到句法层面的转换。动词destroy无论是名词化之前还是名词化后其题元角色实际上是一样的,即句“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与DP“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在语义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CP=DP=y=v(x,y)名词化前后的施事都是the enemy,而受事也都是the city,且名词“destruction”是动词“destroy”毁灭后现有的结果,destruction本身便已经包含着其时体概念。所以V=N,由此产生了名词化现象。
参考文献
[1]Abney, Stephen. 1987. The English Noun Phrase in its Sentential Aspect.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Cambridge, Mass.
[2]Baker, C. Mark. 1988.Incorpora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3]Chomsky, Noam. 1970.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In 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ed. Roderick Arnold Jacobs, and Peter Rosenbaum, 184-211.
[4]Fillmore, Charles J. 1968. 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 [A]. In P.Cole (ed.). Syntax and Semantics 8: Grammatical Relation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5]Lanacker, Ronald W. 2000.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6]成軍. 2010. 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整合[J]. 外语学刊 (01),36-40.
[7]王眉.2008.英语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诠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01):77-78.
[8]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9]徐烈炯.1998.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动词 名词化 题元理论
动词名词化是动作逐步转化为动作状态、动作概念直至参与动作的人或物的过程。动词名词化是名词化最主要的来源,也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在其过程中, 动作的时体意义和主客体意义相应转化为不同的形态标记或句法限制。Givon, Talmy(2001:24)从句法层面对名词化做了研究。对于名词化,Chomsky(1970)选择动词名物化为突破口,论证英语动词用作名物化规则(Nomialization)转换来的,他认为,动名词是转换得来的,而派生名词不是转换得来的,是从词库里取出来用语类规则直接构成的。Chomsky 的转化生成语法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语言描写的禁锢,在刻画语言时,从“描写”转到了“解释”层面(徐烈炯,1998)。
一.文献综述
笔者翻阅近十年的文献发现,大多研究对于名词化的研究都是从认知结构、语法隐喻以及原型范畴角度进行分析,如成军(2010)以 Goldberg (2000)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 探讨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互动、整合关系。朱永生(2006)对名词化类型和功能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且研究了动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王眉(2008)先从词法和句法方面阐释了动词名词化的语言表征。然后通过 Langacker(2000)认知语法识解操作理论来探寻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理据 , 并分析出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在详略度上的差异。本文将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背景
1.题元理论
题元 ,又叫论元 ,或主目语 ,是指与动词在语义上有强制性关系的名词性成分。题元承担的角色就叫做题元角色,是由管辖语指给被管辖论元的语义角色,主要有“施事”、“受事”、“经事”、“目标”、“方位”、“受益者”等。题元理论要求句中的每个动词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而且句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一个题元角色(温宾利,2002)。如下例句从句法角度看,the enemy 是主语,the city是宾语;从意义角度来看,the enemy是动作发出者,称为施事,the city是动作承受着,称为受事。Fillmore(1968)称,施事,受事等格关系是深层的语义关系,而主语、宾语等是表层的句法关系。例句在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义关系相同,即CP=DP,中心语(head)为动词destroyed,the city是中心语的补语。题元关系不仅仅是为了从某种语义角度给句中的名词词组分类,且可以用它来说明一系列语言现象。
a.They saw 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b.They saw that 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
在上述例句中,动词see带有两个主目语,其第二个主目语在a中由名词短语充当,在b中则由分句充当;鉴于see在(a,b)中语义相同,按照“一致化”方法论原则,可以认为它在两个句子中具有相同的主目结构,即都带有两个主目,其区别是第二个题元角色在a中分派给名词短语,在b中分派给分句。
2.格理论
Fillmore(1968)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看法:把格的概念一分为二,一是所要表达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二是用来表达关系的形式手段。这可以分别称为格关系与格形式。在传统语法中,格是指发生了形态变化的名词、代词,用来表示这些词类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依附于动词、介词者可直接从动词、介词取得格;依附于形容词、名词者不能直接取得格,可以靠插入介词的办法解决,从介词取得格。如
(2)a.destroy the city
b.destruction of the city
以上两句意义相同,destroy和destruction都是中心词,而前者中destroy是动词,可以赋予the city格,destruction是名词格,不能赋予格,必须插入介词of,换个方式说,具有[-N]特征的语类作中心语时,可以赋予其补语某个格;具有[ N]特征的语类作中心语时不能赋予其补语格。
3.DP假设
早期管约论给句the destruction of the city这样的名词词组画的结构树形图如下:
上图中N是名词词组的中心语,补足语是介词词组PP,标志语位置上的D代表冠词、指示代词等限定词。根据X阶标理论,每个完整的词组的中心语是一个单词,而其标志语和补足语位置上应该都是词组;而限定词是单词不是词组,对此问题,Abney(1987)建议重新分析通常称为名词词组的结构,把限定词看作中心语,把整个结构改称为限定词词组。这一主张称为限定词词组假设(Determiner Phrase Hypothesis)。
三.动词名词化过程分析
动词的名词化现象指由动词向名词或名词性小句的转换。Baker(1988)提出一条普遍语法原则,称为题元指派一体化原则。Baker(1997)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即凡是題元关系相同的成分在D结构层面及其结构关系也相同。其意思大概是题元与题元之间语义上存在着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在句法上也有所体现。句b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从题元结构上来看,动词首先给宾语分派题元角色,然后再在宾语的帮助下一起给主语分派题元角色,宾语主目语在结构上处于动词短语之内,称为内主目语,得到的题元角色为内题元角色,主语在动词短语之外,称为外主目语,得到外题元角色。由此可知,句(2)They saw 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中的内主目语由名词短语充当,动词see给名词短语分派内主目语,即内题元角色;给主语they分派外题元角色。因为有动词see的存在,使原句上的动词destroy强制性变成了名词destruction. 四.动词及动词名词化关系
从句法关系来看,在句子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中,“the enemy”作主语,“destroyed”是谓语动词,“the city”作宾语,且the enemy是句子的外主目语,the city是句子的内主目结构。当动词名词化后,其主语变为they,而宾语变成了名词短语the enemy’s destruction;
句子内的关系总是有层次性的,句子内的关系有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由于语义关系等同于题元关系,句子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在语义上等同于名词短语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当动词destroy名词化为destruction后,在名词短语内,中心词仍然为“毁灭”即destruction,动作的发出者仍然是the enemy(敌人)即受事,动作的承受者仍然还是the city(城市)即受事。名词“destruction”是动词“destroy”毁灭后现有的结果,destruction本身便已经包含着其时体概念。
综上所述,名词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其实是指通过用名词来代替动词要表达的意义,而至于为什么会转换成名词来表达其意义,本文讨论结果是由于在句法层面每个句子只能拥有一个动词,所以原来在动词位置上的destroy被强制性的转换成名词destruction,否则整个句子中就需要用一个that分句来引导。本文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机制下运用题元理论、格理论以及DP假设来说明英语动词及动词名词化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到语义层面的转换,还涉及到句法层面的转换。动词destroy无论是名词化之前还是名词化后其题元角色实际上是一样的,即句“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与DP“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在语义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CP=DP=y=v(x,y)名词化前后的施事都是the enemy,而受事也都是the city,且名词“destruction”是动词“destroy”毁灭后现有的结果,destruction本身便已经包含着其时体概念。所以V=N,由此产生了名词化现象。
参考文献
[1]Abney, Stephen. 1987. The English Noun Phrase in its Sentential Aspect.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Cambridge, Mass.
[2]Baker, C. Mark. 1988.Incorpora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3]Chomsky, Noam. 1970.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In 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ed. Roderick Arnold Jacobs, and Peter Rosenbaum, 184-211.
[4]Fillmore, Charles J. 1968. 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 [A]. In P.Cole (ed.). Syntax and Semantics 8: Grammatical Relation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5]Lanacker, Ronald W. 2000.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6]成軍. 2010. 论元结构构式与动词的整合[J]. 外语学刊 (01),36-40.
[7]王眉.2008.英语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诠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01):77-78.
[8]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9]徐烈炯.1998.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