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在本质特征,依据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学生实际,研究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同步性问题,主张教学内容与国内外形势、国家方针政策同步,体现时效性;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同步,体现知识性、思想性;与高职学生的成长同步,体现针对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同步性
【中图分类号】G64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与其它思政课有明显的区别,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同步性,是一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国内外形势、国家方针政策同步,体现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认清国内外形势,掌握、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形势是入门,讲政策是落脚点,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既相对稳定,又需不断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动态的,要把握和体现时代特性。具体说,要以教育部社政司印发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点为根据,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作为教辅资料,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抓热点、谈焦点,以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展的重要事情为基本素材,快速传达国家方针政策,使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或错误观点,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和支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形势与政策课要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内容同步,体现知识性和思想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深,高职学生特别是理工高职学生该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要理解和掌握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在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相关内容的教学结合起来,互为弥补。一方面,《基础》和《概论》课的学习,为形势政策教育提供基础和前提。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基本知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际战略等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思想,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就能较容易地认清形势,客观公正地了解国情世情,理解和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量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件,使教学更生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可见,《基础》、《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同步进行,能双赢共生,相得益彰。形势与政策课始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教师要善于寻找其与《基础》、《概论》课内容的共同点、联系点,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与学生的成长同步,体现针对性。
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要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要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影响、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力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依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重点的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根据高职学生不同时期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征,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受益,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1]
第一,抓住学生入校的不适应阶段。刚迈入高职院校大门,部分学生因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或学校,产生失落感、自卑感;部分学生认为高考的目标实现了,不知道“现在的我”追求在何处,出现“理想迷茫感”等。这一阶段要重点解决环境不适应、失落自卑、理想淡化、专业思想不牢固等问题。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形势与政策課也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结合学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奋斗拼搏成才的典范,使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大学和人生的追求目标。
第二,抓住高职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成才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的新鲜感消失,也没有升学压力,自由散慢,无所事事,产生空虚感;部分学生因没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或基础差等因素,导致成绩欠佳,产生危机感,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长期受长辈宠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诸如此类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不解决,可能会使他们虚度大学光阴,乃至整个人生。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引导他们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关注校园到关注社会,跳出狭窄的个人空间,观察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使学生明确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校园当作身份转变、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级台阶,珍惜大学时光,不断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锻炼、提升自己,为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抓住高职学生面临择业的就业阶段。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许多高职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平台所阻挡,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前途失去希望,甚至对生活缺乏信心。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运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心理困惑。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对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的就业观,根据社会需要到基层锻炼自己,或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比较合适的行业自我创业,帮助高职学生从容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有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时效性;合理布局教学体系和内容,既保持稳定性,又体现动态性,既体现知识性,更注重思想性;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出发,增强针对性,才能落实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小平.“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育要做到“面对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第0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同步性
【中图分类号】G64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与其它思政课有明显的区别,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同步性,是一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国内外形势、国家方针政策同步,体现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认清国内外形势,掌握、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形势是入门,讲政策是落脚点,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既相对稳定,又需不断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动态的,要把握和体现时代特性。具体说,要以教育部社政司印发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点为根据,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作为教辅资料,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坚持抓热点、谈焦点,以刚发生或正在发生、发展的重要事情为基本素材,快速传达国家方针政策,使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或错误观点,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和支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形势与政策课要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内容同步,体现知识性和思想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深,高职学生特别是理工高职学生该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要理解和掌握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在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相关内容的教学结合起来,互为弥补。一方面,《基础》和《概论》课的学习,为形势政策教育提供基础和前提。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基本知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际战略等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思想,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就能较容易地认清形势,客观公正地了解国情世情,理解和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量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件,使教学更生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可见,《基础》、《概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同步进行,能双赢共生,相得益彰。形势与政策课始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教师要善于寻找其与《基础》、《概论》课内容的共同点、联系点,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与学生的成长同步,体现针对性。
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要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要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影响、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力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依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重点的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根据高职学生不同时期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征,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受益,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1]
第一,抓住学生入校的不适应阶段。刚迈入高职院校大门,部分学生因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或学校,产生失落感、自卑感;部分学生认为高考的目标实现了,不知道“现在的我”追求在何处,出现“理想迷茫感”等。这一阶段要重点解决环境不适应、失落自卑、理想淡化、专业思想不牢固等问题。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形势与政策課也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结合学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奋斗拼搏成才的典范,使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大学和人生的追求目标。
第二,抓住高职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成才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的新鲜感消失,也没有升学压力,自由散慢,无所事事,产生空虚感;部分学生因没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或基础差等因素,导致成绩欠佳,产生危机感,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长期受长辈宠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诸如此类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不解决,可能会使他们虚度大学光阴,乃至整个人生。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引导他们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关注校园到关注社会,跳出狭窄的个人空间,观察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使学生明确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校园当作身份转变、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级台阶,珍惜大学时光,不断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锻炼、提升自己,为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抓住高职学生面临择业的就业阶段。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许多高职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平台所阻挡,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前途失去希望,甚至对生活缺乏信心。这一阶段要侧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运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心理困惑。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对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的就业观,根据社会需要到基层锻炼自己,或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比较合适的行业自我创业,帮助高职学生从容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有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时效性;合理布局教学体系和内容,既保持稳定性,又体现动态性,既体现知识性,更注重思想性;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出发,增强针对性,才能落实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小平.“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育要做到“面对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