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铺的兄弟或仇家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投毒案基本事实浮出水面了,不出人们预料,是室友。或许更严格说应该是“室人”而非“友”。此事不可避免沸沸扬扬——校园内,社会上;网上网下;复旦里,全国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学生,家长。
  这个情景并不陌生,当年北大清华类似事情基本情节和公众反应与此几乎一模一样,真可谓太阳底下无新事。情节惊人的一致:名校(国内最好的3所大学齐了),投毒,室“友”。公众反应基本一样:从学生性格,到人际关系,从生活琐事到学业竞争,从学校声誉到教育是否成问题,等等。
  我总觉得讨论还缺少点,从当年北大清华类似事件发生至今已一二十年,我们是否没做太多工作,以致悲剧又发生。但显然不是,我们的学生工作力度加强了很多,从辅导员配备比例,到心理咨询和学生资助等体系普遍建立。然而今天复旦投毒案又暴露我们似乎漏了什么,当然,如果把这一事件看成偶发事件就不用探讨什么了。
  一系列的探讨和工作都遗漏了这个点:宿舍。宿舍应该是我们理解探讨这个事件的中心和出发点。
  距离的远近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越近的距离越会把人们的心理放大。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我不太在乎,要是村里王二成了万元户我心理就失衡了;其他系里的毕业生去了国家部委我只是听听,同班的那小子早早定了好工作,我开始坐立不安了。对于大学生来说,最近的距离在哪?当然是宿舍。宿舍会把一切都放大很多,甚至到无限。每年毕业求职季都听同学说实在是恐惧回到宿舍里,一回去,就是谁谁找到工作了,谁谁被拒了。
  当然宿舍的零距离接触也会放大好的情感。现在的同学最好的朋友往往也都在一个宿舍,和班级其他的同学常常竟有些不熟悉甚至疏远。这和前几代大学生不太一样,那时各种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学校和教育部门其实对此也了解,觉得不妥,还是想倡导班级文化。北京市前两年曾举办“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班集体评选。但同学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生活活动已是现在的亚文化了。毕业后往往也是同寝室的频繁小聚,好兄弟好姐妹上学在一屋住,工作在一个城市,恨不得儿女也是发小。
  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在一个宿舍,就看你都不够幸运了。没办法,这么近的距离,人们无法保持不咸不淡的态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恰恰是最浓的寒意。
  “家和万事兴”,千古不变的真理。宿舍就是大学生的家,家和谐了,同学的心态就会好。中国人没有外国那么多心理医生,情绪不好了,家人来安慰。大学的心理咨询普遍了,但宿舍的家里不一定有人安慰。如果宿舍关系好,可能没有心理咨询室也没关系。
  哈佛十分重视本科生的住宿生活,《大学生》2012年6月(下)曾刊登文章《住宿生活,这才是哈佛最好的》,作者从中国高中毕业后到哈佛留学,在选择宿舍时,校方给了一张表格,详细列出了一条条你不希望和什么样的室友住在一起,还有你的各种习惯生活方式,以便其他人选择你。这最大程度减轻了遇人不淑的概率。他们真正把一个住宿区当做一个大家庭来经营,不仅仅着眼生活舒心,还有学习的互相交流促进,还有师生如父子母女的相处。我们的大学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吗?起码让大家填张表很容易做吧。
  大概在1990年代,学术界有过一阵寻求新的学术的风气,名曰本土化的××学——本土化的社会学,本土化的法学,本土化的经济学——因为我们现在的学术框架还是西方人建立的,我们只是模仿,概念啊,理论啊,都是借鉴。学界时有感觉解释解决中国问题有点隔靴搔痒,而且我们不能老跟着西人亦步亦趋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引领学术,至少该有我们自己的学派吧。但后来似乎也无声无息了。其实这种想法肯定是没错的,经济学解释了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肯定是对世界学术的极大贡献。西方人没有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构造理论,王选的激光印刷就是他比西人更懂汉字,更迫切想把最新科技引入汉字印刷。
  本土的心理学也可以做得很有特色。我个人觉得影响中国,甚至东亚人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的距离太近。日本比中国还厉害,狭小的国土,人潮的拥挤,日本人很内心的心理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大街上太挤了,不管怎么注意,碰到别人也是难免得,所以不管是谁碰了谁,先说声对不起走人要紧。不争吵,不给社会添麻烦。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川端康成自杀,被救往医院途中不停说对不起。意即给大家添麻烦了。这时候还这想法,可见是深入骨髓的观念。这是我听北师大一位老师的讲座中的所说。
  中国人与人距离虽然不像日本那么挤,也是够呛的。如果看大学宿舍里人与人的距离,我想在世界也是前列吧。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上了硕士,博士还要与别人“同居”。因此产生的心理,西方的主流心理学会研究吗?我想难,他们没见过,就没感觉,也没有这种需要,或者他们早已忍受不了,要求学校赶紧解决了。也许他们研究过监狱军队等类似拥挤的场所,但大学宿舍显然与他们不一样,至少他不是一个强制的场所。那么我们的本土心理学就有了研究的需要和土壤了。还有就是富士康类的人肉工厂,那么多跳楼的过去也就过去了,学者们有深度的研究在哪?当然也许研究条件不允许,可能工厂不会允许你进去。那么大学寝室呢,多么好的一个研究对象呀——就在身边,无比开放。
其他文献
孙学军,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生理科学会理事、上海氢分子医学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Loma Linda大学生理学系客座教授和《Medical Gas Res》杂志副主编。主编副主编教材著作7部,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作为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军队和上海市课题5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制备了含氢气注射液,在多种动物
短期(1年内)——学习分析  Facebook、Google 、微博、人人……社交媒体无处不在,一位大学校长在一篇博文中简单明了地指出了他对社交媒体的态度:运用社交媒体应该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学生们通过阅读博客等,了解教师的风格、关注相关领域,甚至决定要不要申请学校。  与社交媒体类似的变革,是在线、混合和集体学习一体化。MOOC(在2013年《地平线报告》中,它被列入1年内得到应用的技术)就是
城市和人一样,一面是人文的,另一面是原初的。大凡有人迹之处都有人文,无非是流传宽窄底蕴深浅不同罢了。从这一点上,武汉和别的城市没什么两样,如同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武汉又是特别的。    长江把武汉划成江南汉北,汉江再来把江北划成两片。一条城市有两条大江,或者两条大江养了一座城,武汉分明得到了某种苍远的眷顾。  看汉水入长江非常风情,两条大江都不舍昼夜奔流而来,像是赴一场约会,交汇处,长江半迎过
台上台下  广院的“台”很多,大小礼堂各类报告厅演播室……排不开的时候随便一间大教室都能开个导演见面会;能上“台”的内容也很多,唱歌演讲电影话剧魔术cosplay……甚至每年还有“广院之冬”这种吐槽搞笑众乐乐段子范儿晚会。  不过广院的“台”是很难上的。只要你来到广院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发现我们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哄台,不管你是明星大腕儿还是市井平民,只要你说得矫情了,或者说很多废话,让人感觉像是说教
如今,MOOC在中国年轻人中越发火爆,其实,美国高校早有网络课程。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琼斯国际大学推出了共计29个系列的本科和硕士学位网络课程。此后近20年来,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护士、经理是另二位组员  2009年底,全美近90%的高校开设了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已经逐步进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流。2013年暑假,我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继续交换学习,选修了该校
5年前的那场汶川特大地震,让当时刚刚上初中三年级的郭鑫失去了外婆和爷爷,然而,大灾之后出现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却在这位少年的内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考上南开大学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份介绍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材料。他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民因为退耕还林,被迫放弃以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每况愈下。为了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他开始奔波在去农村调研的路上,根据掌握的资料,郭鑫发现这些退
“这世上没人有义务对你好,连你老妈都没有。别人对你好,你要知道感恩,别人对你不好,你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应征这家电视购物频道的时候,岗位名称清楚明白地写着是“制作人”。但真正进来实习后,才发现当初吸引自己过来的那高端洋气的“制作人”三个字,以为很近,其实很远。  由于制作人的工作涉猎范围相对比较广泛,需要和前期、后期等各个部门的人配合工作,刚进公司,我和同期招进来的女孩真真就被派到了各个部门轮
说到特产,我们太熟悉了。每到一地,带当地土特产回去几乎成了旅游必备项目。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大麻花,山东的煎饼,云南的普洱茶,山西的老陈醋,东北的山珍,西南的腊味……总之要说上地大物博的中国的特产,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是,如果说到中国的大学的特产,结果会怎么样呢?恰如很多同学会反问的那样:“你是说大学里的特产?我们学校有吗?”  在清华大学,有个同学用手一指著名旅游景点清华老校门对面的照澜院,“我们
2010年,我进入大学。第一个月,我享受着师兄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师姐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第二个月,在手机意外被偷后,我才知道了在小偷面前师兄也救不了你的事实。从小在兰州长大,上大学我也选在地处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地主”的位子还没坐稳,居然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偷了,这是多么窝火的事!从此,我的大学=老师 同学 门卫大叔 食堂阿姨 小偷。  犹豫 大意=失窃  年轻真好啊!可以抓一把零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