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衢州城里的新桥街上有一座孔庙,每每有第一次到衢州来的客人,我总要带他们去那儿转转。这座孔庙对于衢州乃至全园都有着特殊意义,别处的孔庙(也称文庙、夫子庙、先师庙)是祠庙,衢州的孔庙则是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
家庙,顾名思义,是由孔氏后人为祖先建立的宗庙。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孔子第48代嫡长孙瑞友携带孔子楷木像及画像,率领族人随高宗南下,定居衢州,并按照曲阜孔庙的形制重建家庙,分为孔府、孔庙、后花园三部分。另有部分孔氏族人未能南迁,留在了曲阜,孔氏后裔从此分为南北二宗,为了区别于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又称“南宗孔氏家庙”,衢州成了孔氏的第二故乡。
小时候,赶上春游一类户外活动,老师总会带我们来此“拜见孔子”。存学校更是常与孔子“不期而遇”:校园里有孔子塑像,教室走廊上有孔子画像,校园墙壁及板报上有《论语》摘选,老师办公桌上常有儒家著作……随便叫一名学生,都能将《论语》里的大部分经典章句背诵下来。
如今掌管孔氏家庙的是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年近七旬,被衢州男女老少尊称为“老爷子”。1944年,6岁的孔祥楷被国民政府册封为孔子南宗75代奉祀官,他也是中围历史上最后一位孔家奉祀宫。
初次参加祭孔大典的时候,作为合唱团成员,我跟老爷子学唱了《东南阙里》一歌,他是作曲兼指挥。老爷子大学时学的是土木建筑专业,但他兴趣广泛,能写小说、散文,也会作曲、绘画,祭孔大典上的话剧《大宗南渡》便是他的手笔。
我先后参加过5次祭孔大典,每次合唱团训练,老爷子总是很早就到了,他不苟言笑,态度认真、严肃,声音洪亮。听说他家请客吃饭时要恪守许多规矩,比如吃饭、放碗筷、放洒杯、夹菜时都不能出声,让人想起《论语》里的那位孔老爷子:“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席不正,不坐。”“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老爷子一方面希望能够祭奠先祖、弘扬儒家文化,比如衢州的祭孔大典就是在他的奔走之下恢复的,但另一方面,他却不主张崇拜孔子,比如他便不赞同给孔子立神位。
周朝时,每月初一诸侯要供奉一只羊,祭告于太庙,称“告朔之礼”。后来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行“告朔之礼”的诸侯越来越少,孔子的弟子、在鲁国做官的子贡想免掉告朔时候用来献祭的羊,孔子知道后表示反对:“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如今老爷子为祭孔大典奔走,或许别人看到的也只是有形的“羊”,而他看中的是那无形的“礼”。2011年5月,以“当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正式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孔庙,有一句戏言:“曲阜有庙没有人,台北有人没有庙,衢州有庙有人。”衢州孔庙开办了免费的读经班,每周一节课,每次一小时。到孔庙参观,会附送一小册《论语》。路过孔庙时,隐约听到里面传出的琅琅读书声,让人遥想着干百年前的学堂景象……对游客而言,孔庙只是一座明清古建;对建筑爱好者而言,这是一座有着经典意义的建筑,比如有祭祀用的佾台,大成殿前有两庑;而对衢州人来说,孔庙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寄情于古老传统的文化幽思。
链接
北宋未年,孔氏随皇室南迁,定居衢州后以州学为家庙,二者并存一百余年。南宋理宗认为“宗子去国,庙当从焉”,拨款供孔氏在城东北另辟一地,重修家庙。直到南宋灭亡,衢州孔氏共有六代人袭封了“衍圣公”。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下旨让衢州孔氏回归曲阜。当时的“衍圣公”、孔氏第53世嫡长子孔洙入京觐见,以五代先人均葬在衢州、不忍离弃为由,表示愿意将封号让与曲阜族人,自己仍回衢州居住。忽必烈同意了,并称赞道:“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史称“孔洙让爵”。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诰授居住在衢州的孔子第59世宗子孔彦绳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享受衍圣公次子的待遇。直到1935年,衢州孔氏一共传承了15世的翰林五经博士。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爵,改封南北两宗的宗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为世职。南宗传至孔祥楷,已是第三代奉祀官。
衢州孔庙几修几毁,数易其址,现在的建筑是清朝道光初年所建,主要有大成殿、庑殿以及供奉孔子五世祖的崇圣祠、祠祀对南宗有功人物的功祠、存放朝廷封赏的圣泽楼、表示不忘故土的恩鲁阁等。
家庙,顾名思义,是由孔氏后人为祖先建立的宗庙。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孔子第48代嫡长孙瑞友携带孔子楷木像及画像,率领族人随高宗南下,定居衢州,并按照曲阜孔庙的形制重建家庙,分为孔府、孔庙、后花园三部分。另有部分孔氏族人未能南迁,留在了曲阜,孔氏后裔从此分为南北二宗,为了区别于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又称“南宗孔氏家庙”,衢州成了孔氏的第二故乡。
小时候,赶上春游一类户外活动,老师总会带我们来此“拜见孔子”。存学校更是常与孔子“不期而遇”:校园里有孔子塑像,教室走廊上有孔子画像,校园墙壁及板报上有《论语》摘选,老师办公桌上常有儒家著作……随便叫一名学生,都能将《论语》里的大部分经典章句背诵下来。
如今掌管孔氏家庙的是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年近七旬,被衢州男女老少尊称为“老爷子”。1944年,6岁的孔祥楷被国民政府册封为孔子南宗75代奉祀官,他也是中围历史上最后一位孔家奉祀宫。
初次参加祭孔大典的时候,作为合唱团成员,我跟老爷子学唱了《东南阙里》一歌,他是作曲兼指挥。老爷子大学时学的是土木建筑专业,但他兴趣广泛,能写小说、散文,也会作曲、绘画,祭孔大典上的话剧《大宗南渡》便是他的手笔。
我先后参加过5次祭孔大典,每次合唱团训练,老爷子总是很早就到了,他不苟言笑,态度认真、严肃,声音洪亮。听说他家请客吃饭时要恪守许多规矩,比如吃饭、放碗筷、放洒杯、夹菜时都不能出声,让人想起《论语》里的那位孔老爷子:“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席不正,不坐。”“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老爷子一方面希望能够祭奠先祖、弘扬儒家文化,比如衢州的祭孔大典就是在他的奔走之下恢复的,但另一方面,他却不主张崇拜孔子,比如他便不赞同给孔子立神位。
周朝时,每月初一诸侯要供奉一只羊,祭告于太庙,称“告朔之礼”。后来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行“告朔之礼”的诸侯越来越少,孔子的弟子、在鲁国做官的子贡想免掉告朔时候用来献祭的羊,孔子知道后表示反对:“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如今老爷子为祭孔大典奔走,或许别人看到的也只是有形的“羊”,而他看中的是那无形的“礼”。2011年5月,以“当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正式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孔庙,有一句戏言:“曲阜有庙没有人,台北有人没有庙,衢州有庙有人。”衢州孔庙开办了免费的读经班,每周一节课,每次一小时。到孔庙参观,会附送一小册《论语》。路过孔庙时,隐约听到里面传出的琅琅读书声,让人遥想着干百年前的学堂景象……对游客而言,孔庙只是一座明清古建;对建筑爱好者而言,这是一座有着经典意义的建筑,比如有祭祀用的佾台,大成殿前有两庑;而对衢州人来说,孔庙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寄情于古老传统的文化幽思。
链接
北宋未年,孔氏随皇室南迁,定居衢州后以州学为家庙,二者并存一百余年。南宋理宗认为“宗子去国,庙当从焉”,拨款供孔氏在城东北另辟一地,重修家庙。直到南宋灭亡,衢州孔氏共有六代人袭封了“衍圣公”。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下旨让衢州孔氏回归曲阜。当时的“衍圣公”、孔氏第53世嫡长子孔洙入京觐见,以五代先人均葬在衢州、不忍离弃为由,表示愿意将封号让与曲阜族人,自己仍回衢州居住。忽必烈同意了,并称赞道:“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史称“孔洙让爵”。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诰授居住在衢州的孔子第59世宗子孔彦绳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享受衍圣公次子的待遇。直到1935年,衢州孔氏一共传承了15世的翰林五经博士。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爵,改封南北两宗的宗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为世职。南宗传至孔祥楷,已是第三代奉祀官。
衢州孔庙几修几毁,数易其址,现在的建筑是清朝道光初年所建,主要有大成殿、庑殿以及供奉孔子五世祖的崇圣祠、祠祀对南宗有功人物的功祠、存放朝廷封赏的圣泽楼、表示不忘故土的恩鲁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