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雯懒洋洋地躺在床上,阳光透过白纱窗幔,把斑斑点点的光圈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让整个房间充满了一种斑驳、奇异的感觉,雯眯起眼睛,静静的体会着这种难得的闲逸,但心却还在牵挂着女儿灵子。
灵子已经早早起床,自己吃完牛奶、面包,去少年宫了。雯不是个懒惰的妈妈,但她深知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学会偷懒”的道理,所以,虽然灵子才七岁,可雯已经开始让她独自背着沉重的琵琶乘车去少年宫了,当然,在这以前,也经过了一段很长的预备期安全教育。好在11路到达少年宫的车就在自己家门前停靠,上车经过四站路程就到了。所以,在最初的跟踪观察满意后,雯决定让灵子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乘车来回需要两块钱的路费,为了防止女儿乱花钱,每次她都给女儿准备两枚硬币。可虽然每次女儿走了,老公上班了,家里难得这么清静的时刻,雯的心却不会真的非常悠闲,今天也同样如此。干脆起床吧,干完了积累一周的家务,做好女儿爱吃的的午餐,看看时间,快到以前灵子回家的时间了,雯走到阳台上,在暖暖的阳光中,一边欣赏着楼下花园里的美景,一边等待着女儿回家。楼下的那条小弄堂是女儿回家的必经之路,雯的目光不时搜索着每个行人,希望发现女儿小小的身影出现。可奇怪的是,时间已经超出预定的下课时间半小时了,还没有发现女儿。雯有点着急了,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状况啊。雯决定问问灵子的琵琶老师,可电话中老师的回答更增添了雯的担忧,灵子已经和以前一样,准时放学,并出发回家了。雯的心开始缩紧起来,各种不祥的猜测在脑中盘旋起来。她开始不安地在阳台上踱步。又过了10分钟,她再也忍不住了,正准备开门下楼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她飞快地打开门,门外站的正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的灵子。雯又气又急;一把拉过女儿:“今天怎么回事啊?你是不是在和小朋友玩,忘记回家了?你知不知道妈妈多担心啊?你再不回家,妈妈就要报110了。”由于激动,雯连珠炮式的质问声音有点高昂,只见女儿本来脸上的微笑逐渐消退了,大大的眼睛中有了一丝恐惧、一丝自责和几缕晶莹。女儿慢慢地把藏在身后的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手中有一只塑料袋,口袋内有一包热乎乎的东西,“妈妈,给你,快吃,还是热的。”雯一愣:“什么?”随即拿过孩子手中的塑料袋,打开一看,是一只热乎乎的鸡蛋饼,“谁给你的?”雯更加气恼了:这孩子,居然还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回家。“不是别人给我的,是我自己买的。”女儿有点委屈。“你哪来的钱买鸡蛋饼啊,你一共才两块钱,那是车费啊。”“我回家没有乘车,我用那一块钱买的。”什么,雯惊呆了,灵子为了给她买鸡蛋饼,居然背着那么重的琵琶走了四站路,雯托着鸡蛋饼的手有些颤抖起来。鸡蛋饼是北方的食品,在南方很少见,有一次,在和女儿上街时,偶然看见了这种食品,就买回家品尝,由于味道鲜美,不经意间,雯便喜欢上了它,随口和女儿说了句“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以后再买。”可是,由于城管严的缘故,制作鸡蛋饼的小贩以后再也没见过,雯也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没想到,女儿却把妈妈的喜好牢牢的记住了。就在灵子下课时,她在少年宫的大门外发现了这种妈妈爱吃的食品,于是,毫不犹豫的用一块钱的车费买下了它。
雯想象着女儿背着沉重的琵琶,拽着热乎乎的鸡蛋饼,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情景,她甚至仿佛可以看到女儿迈着疲惫的步伐脸上却挂满微笑的表情……她的视线开始模糊了。“谢谢你,傻孩子。”雯赶紧帮女儿卸下肩上的琵琶,用毛巾一边擦着孩子脸上的汗水,一边抚摩着孩子肩上被琵琶背带勒红的皮肤,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雯感慨万千,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都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美德,但是,许多人都以工作的紧张和繁忙为借口,为自己对父母的冷落而开脱,也正是因此,当年的《常回家看看》才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而一唱闻名,如灵子般孝顺父母的举动已不多见,更何况是发生在才7岁的孩子身上啊,家有此女,真是大幸啊!看到妈妈赞许的目光,灵子也高兴地笑了:“妈妈,没关系,我不累,你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好,我们一起吃吧!”母女二人一起吃起了记忆中最丰盛、最美味也是最难忘的午餐。
灵子已经早早起床,自己吃完牛奶、面包,去少年宫了。雯不是个懒惰的妈妈,但她深知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学会偷懒”的道理,所以,虽然灵子才七岁,可雯已经开始让她独自背着沉重的琵琶乘车去少年宫了,当然,在这以前,也经过了一段很长的预备期安全教育。好在11路到达少年宫的车就在自己家门前停靠,上车经过四站路程就到了。所以,在最初的跟踪观察满意后,雯决定让灵子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乘车来回需要两块钱的路费,为了防止女儿乱花钱,每次她都给女儿准备两枚硬币。可虽然每次女儿走了,老公上班了,家里难得这么清静的时刻,雯的心却不会真的非常悠闲,今天也同样如此。干脆起床吧,干完了积累一周的家务,做好女儿爱吃的的午餐,看看时间,快到以前灵子回家的时间了,雯走到阳台上,在暖暖的阳光中,一边欣赏着楼下花园里的美景,一边等待着女儿回家。楼下的那条小弄堂是女儿回家的必经之路,雯的目光不时搜索着每个行人,希望发现女儿小小的身影出现。可奇怪的是,时间已经超出预定的下课时间半小时了,还没有发现女儿。雯有点着急了,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状况啊。雯决定问问灵子的琵琶老师,可电话中老师的回答更增添了雯的担忧,灵子已经和以前一样,准时放学,并出发回家了。雯的心开始缩紧起来,各种不祥的猜测在脑中盘旋起来。她开始不安地在阳台上踱步。又过了10分钟,她再也忍不住了,正准备开门下楼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她飞快地打开门,门外站的正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的灵子。雯又气又急;一把拉过女儿:“今天怎么回事啊?你是不是在和小朋友玩,忘记回家了?你知不知道妈妈多担心啊?你再不回家,妈妈就要报110了。”由于激动,雯连珠炮式的质问声音有点高昂,只见女儿本来脸上的微笑逐渐消退了,大大的眼睛中有了一丝恐惧、一丝自责和几缕晶莹。女儿慢慢地把藏在身后的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手中有一只塑料袋,口袋内有一包热乎乎的东西,“妈妈,给你,快吃,还是热的。”雯一愣:“什么?”随即拿过孩子手中的塑料袋,打开一看,是一只热乎乎的鸡蛋饼,“谁给你的?”雯更加气恼了:这孩子,居然还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回家。“不是别人给我的,是我自己买的。”女儿有点委屈。“你哪来的钱买鸡蛋饼啊,你一共才两块钱,那是车费啊。”“我回家没有乘车,我用那一块钱买的。”什么,雯惊呆了,灵子为了给她买鸡蛋饼,居然背着那么重的琵琶走了四站路,雯托着鸡蛋饼的手有些颤抖起来。鸡蛋饼是北方的食品,在南方很少见,有一次,在和女儿上街时,偶然看见了这种食品,就买回家品尝,由于味道鲜美,不经意间,雯便喜欢上了它,随口和女儿说了句“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以后再买。”可是,由于城管严的缘故,制作鸡蛋饼的小贩以后再也没见过,雯也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没想到,女儿却把妈妈的喜好牢牢的记住了。就在灵子下课时,她在少年宫的大门外发现了这种妈妈爱吃的食品,于是,毫不犹豫的用一块钱的车费买下了它。
雯想象着女儿背着沉重的琵琶,拽着热乎乎的鸡蛋饼,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情景,她甚至仿佛可以看到女儿迈着疲惫的步伐脸上却挂满微笑的表情……她的视线开始模糊了。“谢谢你,傻孩子。”雯赶紧帮女儿卸下肩上的琵琶,用毛巾一边擦着孩子脸上的汗水,一边抚摩着孩子肩上被琵琶背带勒红的皮肤,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雯感慨万千,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都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美德,但是,许多人都以工作的紧张和繁忙为借口,为自己对父母的冷落而开脱,也正是因此,当年的《常回家看看》才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而一唱闻名,如灵子般孝顺父母的举动已不多见,更何况是发生在才7岁的孩子身上啊,家有此女,真是大幸啊!看到妈妈赞许的目光,灵子也高兴地笑了:“妈妈,没关系,我不累,你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好,我们一起吃吧!”母女二人一起吃起了记忆中最丰盛、最美味也是最难忘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