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的联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而初春或早春,则是繁花似锦的春天的先声。如果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有如春天,那么,初春或早春则是人生的少年了。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初春或早春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们大都是从花草梅柳等方面着笔,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如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总之,就像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所说的那样:“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然而。诗人刘方平却力避其同而力求其异,他的务求新创的意识,现代心理学称之为“逆向思维”或“求异性思维”,正是由于求异创新,他的《月夜》才让读者获得了耳目一新的惊艳般的喜悦。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生活于盛唐时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刘方平的高祖政会,是曾封“邢国公”的唐朝开国元勋,祖父与父亲均官居要职。刘方平身为高干子弟,又工词赋而善书画,却于天宝九载应进士不第,于是绝意仕途,隐居颍阳大谷,即今河南颍水以北之许昌一带。《全唐诗》中他存诗仅26首,并非如今日流行语所说的“著名诗人”,但鲜桃一口,胜过烂杏一筐,他有一些作品令人口颊生香,曾得到时人的赞许,如名诗人李颀就说他“二十工词赋,惟君著美名”(《送刘方平》)。今日的许多唐诗选本,也不敢把他遗忘。如“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采莲曲》),如“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怨》),而《月夜》尤堪为其代表作。这首绝句,可以说是“想”得妙,“写”得也妙。想得妙,主要是在于它的构思新颖脱俗,能冲破陈旧的咏春模式的藩篱,开创出别有天地的具有新鲜感的艺术世界。因为诗歌的本质是创造性的。一篇创造性的佳构,远胜过三千篇雷同的平庸的作品。如同一颗晶莹照眼的珍珠,远胜过沙滩上那成千上万的贝壳。《月夜》不愿重复前人,而是从“虫声新透”这一他人未曾着眼的意象落笔。显示了诗人独立创造的诗的智慧,给读者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至于写得妙,则主要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与画,有如一对孪生的姐妹,有同样的血缘。丹青与吟咏,妙处两相资。唐诗人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苏东坡也早就赞许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的词人张舜民,他的《画墁集》更是从个别到一般地概括出一个艺术原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心中外相通,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诗会缘画”。德国18世纪的美学家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也认为诗是画的“绝不争风吃醋的姐妹”。刘方平的《月夜》正是如此。他本来就是诗人兼画家,画家讲究线条、色彩、明暗与构图。“更深月色半人家”。是一幅月色朦胧的夜景。庭院人家一半藏在暗影之中,一半露在月光之下,明暗对比强烈,但相对于下一句所描绘的,这则是低景、近景。“北斗阑干南斗斜”转为高景、远景,由地上人家而天上星斗。曹植《善哉行》说:“月没参横,北斗阑干。”“阑干”为横斜之形,将落之貌。“南斗”为二十八宿中的斗星,相对位置在北斗星以下,故称南斗。对北斗与南斗状态的描绘,是全诗的空间布景,也在时间上与上句的“更深”相呼应。“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第二句的高景、远景而且是大景的勾勒之后,第三句之“今夜”再一次点明时间,也点醒绝句《月夜》之中的“夜”。同时,诗又由天上而人间,由浩浩的星空转向首句小小的“人家”,画面也由高远的大景而低平的小景。焦点则是“绿窗纱”这一局部的细景。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诉之于视觉。有视觉之美,那么,后两句就是诉之于听觉,有听觉之妙。“新透”即“初透”之意,是谁“偏知”春气暖呢?当然首先是对自然界的气温变化有敏锐感受的鸣虫,这是写实,也是拟人。同时,也包括深宵不寐的诗人自己。有谁不期待大地春回呢?有谁不喜爱春光明媚呢?如在目前的鲜明画面之中,蕴涵了许多令人品味寻索的言外的诗意。
  苏轼的名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题画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咏春到人间的名句,名头大过刘方平之作,这,大约是苏轼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刘方平之故吧。其实,刘诗不仅与苏诗异曲同工,而且创作时间早于后者,苏轼说不定还受到过刘方平的启发呢。两相比较,我更喜欢刘方平此诗。我在城外有一间远离尘嚣的斗室,近在咫尺的青山慷慨地绿在我的窗前,黎明时听鸟鸣嘤嘤。入夜后闻虫声唧唧,特别是早春的月夜,刘方平的《月夜》便远越千年而来,重到也重照我的心头。
其他文献
孪生兄弟争画像    王家有一对孪生兄弟,长得一模一样。一天,哥哥请画师画了一幅像,并自题小诗一首:
期刊
这是一个阴冷潮湿的星期天下午。我正驾车送12岁的女儿回家,她和她的朋友刚参加完一个生日聚会。我感到很疲惫,心情也很烦闷。  “妈妈,妈妈,”女儿娇嫩的嗓音从后座传来,“我想打电话给海盗。”  在这之前,我已经反复多次给“天狼星”号油轮上的索马里海盗打电话,女儿一直在我旁边听着。  每次,船上的海盗一接通电话,听出我是BBC的记者,立刻就把电话挂掉。我对自己发誓,一定要采访到他们。我已经把他们的电话
期刊
我不妒忌笼中出生的小鸟——
期刊
“信天游”唱起来高亢、悠远,“兰花花”唱起来缠绵、哀怨。……歌声拖得很长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吴伯箫《歌声》)  吴伯箫的《歌声》一文充满了对延安时期的歌声的回忆。但给我印象最深而且经常记起来的却是这两句。特别是当我去过陕北去过延安,见识过陕北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以后,每逢听到陕北民歌,总能想起作者的这两句
期刊
我一直认为妈妈是个嘴特馋的人。你看。每天我们一起吃饭,她总是先喝上一碗汤,再象征性地夹上两口菜,就碗一推,站在锅台前准备给我们添饭了。让她吃个馒头,她总是说自己早吃过了。我想:她一定是在我们吃饭前先吃过馒头和菜了,不然的话。又要忙家里又要忙地里的,一碗汤怎么能支撑得了?  我想起嘴馋的妈妈心里总感到疙疙瘩瘩的,特别是听到同学说自己的妈妈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留给自己时,心里就更酸。虽然好吃的东西妈
期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蓟城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唐代幽州的州治设在这里。  陈子昂登幽州台做诗的背景,其友人卢藏用的《陈氏别传》中有记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契丹之反叛,屯兵幽州。武氏缺乏将略,军事失利,当时陈子昂为随军参谋,屡次进言,对战事提出自己的意见,但不仅得不到采纳,
期刊
春天    三月里春雷震响,休眠的生命开始复苏了。三月里有一个节日叫植树节,到了植树节,人们着手栽种植物,草木开始萌芽。三月,是万物苏醒和生长的季节。唤醒万物、催动万物生长的力量,是春风。  人生里有一个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精神开始苏醒和生长的季节。梦想萌动了,像萌动的草芽和花蕾;烦恼萌生了,像迷蒙的一川烟雨。这些,都是精神苏醒和生长的表现。唤醒精神、催动精神生长的主要力量,来自阅读。没有哪一种活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全国十大优秀教师王金战的书,本刊从2007年9月就开始隆重推荐。《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精彩片段连载一学年,王老师的教育思想和不一般的教学智慧使许多初三读者受益匪浅。第二本书《中国英才家庭造》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从2009年第2、3期合刊开始片段连载,目的仍是期望我们的读者看了这本书后,目标明确,心态阳光,学习上有执行力,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突然间,到处是一片繁花似锦,树木上点缀着明晃晃的叶子,或者是一朵朵泡沫般的白花。鸟儿欢唱着,在温暖的蓝天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虽然我不曾亲眼目睹奇迹是如何来临的,但是奇迹确实已经变成了现实。枝叶繁茂的树林形成了拱形,远处的山峰在发出召唤:到时候了,快快准备好靴子、行李袋、钓竿和船桨,去尽情享受新一年的春天吧我觉得,每一个新的春天总比上一个更为美丽,但也总比上一个消逝得更为迅速--从前,我还是一
期刊
初次面试·初遇杨光    雨儿起了个绝早,对着镜子精心打扮自己。  今天她要去跟教授谈话。前两天接到学校的通知说,像她这种情况,必须先上半年语言班,然后再正式上预科。雨儿自信她的德语很好,想直接到预科去上课。她不想磨磨蹭蹭。很想赶紧学完就回国。第一次见教授,跟角色第一次亮相也差不多。她在穿什么衣服上很费了一番工夫。她找出一件印着凯蒂猫图案的T恤,套上一条膝盖磨得快出现窟窿的牛仔裤。她把头发披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