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大学刘玉梅同志多年潜心研究撰写的首部系统深入探讨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学术专著——《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该书获得了聊城大学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和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李渔在世时就是个备受争议的特殊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与宽容,李渔也逐渐得到了“平反”,学界对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通过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李渔美学思想的研究大多限于戏剧美学思想,对其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和分散。“生活美学”曾是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追求生活审美是当代生活风尚。作为一部系统深入探讨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学术专著,它对于生活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引领价值,对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不足。
李渔是清初一绝妙文人,其学养、才情、见识与阅历在彼时均堪称上乘。除极少数固守“孔颜之乐”者外,彼时的文人大多讲究生活享受,追求精致生活,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人圈普遍而恒久的传统。然而,李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是独享其乐,而是兴味盎然地全面总结了自己全方位地享受人生的各色经验,如馔饮、居室、颐养、种植,甚至于如何欣赏女人的小脚、富人与穷人各自如何行乐等等,不一而足。李渔的精彩之处还不在于他有如此丰富而细腻的人生享受之经验,因古典时代精于此道之文人绝不在少数,而在于他居然乐于认真总结这些饮食男女之世俗经验,并勇于将它们行诸文字,且自认为真正能让他不朽的,正是这些人生闲情,而非载道文字,此可谓远见卓识。于是乎,便成全了一部天下妙书——《闲情偶寄》。李渔虽然生于古典未世,然而颇具“现代精神”。他身为文人而坦然混迹于演艺界(其时之世风与当今大不类,与戏子为伍会遭全民歧视),以禅者之達观圆智优游于艺术与生活两界,以艺术之精致趣味濡染生活,以生活之广阔舞台滋养艺术,可谓善于“诗意地栖居”者。
此著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受几年前“生活美学”研究热潮的影响,该著作以此视野认真梳理李渔的《闲情偶寄》,本人以为深得其要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可将李渔此著理解为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关于“生活美学”,即艺术化生活或审美化人生的一本百科全书。《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研究》一书立足美学基础理论立场,紧紧抓住“生活美学”这一核心概念,对李渔的《闲情偶寄》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解读。该著将李渔的“生活美学”体系总结为“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三大领域,又进一步提炼出李渔关于“生活美学”之审美观念,诸如在生活审美中,人人可以审美,时时、事事、处处可以审美,以及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通俗与高雅共赏等辩证的审美观。该著作在揭示李渔生活审美思想是什么的基础上,还深入挖掘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形成的享乐主义审美风尚之社会成因和李渔的生活哲学与身份转变之个人原因,并揭示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对于大众生活审美实践之现实意义和其对于当代美学之理论启示。该成果对于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内容、成因与意义的研究与挖掘都是相当具有创造性的,相信能够帮助读者对李氏“生活美学”有个较为准确、明晰、到位的理解。这些核心学术收获应是该著作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相信能得到学界同仁的肯定与认可。
本著作的核心工作是对《闲情偶寄》文本的观念性分析,从此意义上说,该著作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对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完善总结,则尚嫌单薄。作者在今后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中,还需兼及李渔其他文字,如其戏剧、小说等,较全面地梳理明清两朝文人之相关文字,才能让我们对李渔生活审美趣味、《闲情偶寄》这部妙著出现之理由,有更完善的理解。
审美化人生绝非一人、一时之趣,如何正确处理审美与人生之关系亦非一时之学术热点,相反,它们当是恒久之趣味、恒久之哲学与现实问题。因此,“生活美学”不会过时,而正可成为时代之显学。如何以审美趣味丰富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如何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尚中的一些浅俗趣味,均需学者用心研究。
刘玉梅好学深思,已入学林。很高兴见到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学术处女作的形式面世。希望这对她是一个极好的学术示范与激励,让她能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充满信心与趣味地前行。
李渔是清初一绝妙文人,其学养、才情、见识与阅历在彼时均堪称上乘。除极少数固守“孔颜之乐”者外,彼时的文人大多讲究生活享受,追求精致生活,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人圈普遍而恒久的传统。然而,李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是独享其乐,而是兴味盎然地全面总结了自己全方位地享受人生的各色经验,如馔饮、居室、颐养、种植,甚至于如何欣赏女人的小脚、富人与穷人各自如何行乐等等,不一而足。李渔的精彩之处还不在于他有如此丰富而细腻的人生享受之经验,因古典时代精于此道之文人绝不在少数,而在于他居然乐于认真总结这些饮食男女之世俗经验,并勇于将它们行诸文字,且自认为真正能让他不朽的,正是这些人生闲情,而非载道文字,此可谓远见卓识。于是乎,便成全了一部天下妙书——《闲情偶寄》。李渔虽然生于古典未世,然而颇具“现代精神”。他身为文人而坦然混迹于演艺界(其时之世风与当今大不类,与戏子为伍会遭全民歧视),以禅者之達观圆智优游于艺术与生活两界,以艺术之精致趣味濡染生活,以生活之广阔舞台滋养艺术,可谓善于“诗意地栖居”者。
此著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受几年前“生活美学”研究热潮的影响,该著作以此视野认真梳理李渔的《闲情偶寄》,本人以为深得其要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可将李渔此著理解为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关于“生活美学”,即艺术化生活或审美化人生的一本百科全书。《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研究》一书立足美学基础理论立场,紧紧抓住“生活美学”这一核心概念,对李渔的《闲情偶寄》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解读。该著将李渔的“生活美学”体系总结为“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三大领域,又进一步提炼出李渔关于“生活美学”之审美观念,诸如在生活审美中,人人可以审美,时时、事事、处处可以审美,以及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通俗与高雅共赏等辩证的审美观。该著作在揭示李渔生活审美思想是什么的基础上,还深入挖掘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形成的享乐主义审美风尚之社会成因和李渔的生活哲学与身份转变之个人原因,并揭示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对于大众生活审美实践之现实意义和其对于当代美学之理论启示。该成果对于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内容、成因与意义的研究与挖掘都是相当具有创造性的,相信能够帮助读者对李氏“生活美学”有个较为准确、明晰、到位的理解。这些核心学术收获应是该著作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相信能得到学界同仁的肯定与认可。
本著作的核心工作是对《闲情偶寄》文本的观念性分析,从此意义上说,该著作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对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完善总结,则尚嫌单薄。作者在今后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中,还需兼及李渔其他文字,如其戏剧、小说等,较全面地梳理明清两朝文人之相关文字,才能让我们对李渔生活审美趣味、《闲情偶寄》这部妙著出现之理由,有更完善的理解。
审美化人生绝非一人、一时之趣,如何正确处理审美与人生之关系亦非一时之学术热点,相反,它们当是恒久之趣味、恒久之哲学与现实问题。因此,“生活美学”不会过时,而正可成为时代之显学。如何以审美趣味丰富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如何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尚中的一些浅俗趣味,均需学者用心研究。
刘玉梅好学深思,已入学林。很高兴见到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学术处女作的形式面世。希望这对她是一个极好的学术示范与激励,让她能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充满信心与趣味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