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时时、事事可以审美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大学刘玉梅同志多年潜心研究撰写的首部系统深入探讨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学术专著——《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该书获得了聊城大学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和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李渔在世时就是个备受争议的特殊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与宽容,李渔也逐渐得到了“平反”,学界对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通过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李渔美学思想的研究大多限于戏剧美学思想,对其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和分散。“生活美学”曾是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追求生活审美是当代生活风尚。作为一部系统深入探讨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学术专著,它对于生活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引领价值,对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不足。
  李渔是清初一绝妙文人,其学养、才情、见识与阅历在彼时均堪称上乘。除极少数固守“孔颜之乐”者外,彼时的文人大多讲究生活享受,追求精致生活,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人圈普遍而恒久的传统。然而,李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是独享其乐,而是兴味盎然地全面总结了自己全方位地享受人生的各色经验,如馔饮、居室、颐养、种植,甚至于如何欣赏女人的小脚、富人与穷人各自如何行乐等等,不一而足。李渔的精彩之处还不在于他有如此丰富而细腻的人生享受之经验,因古典时代精于此道之文人绝不在少数,而在于他居然乐于认真总结这些饮食男女之世俗经验,并勇于将它们行诸文字,且自认为真正能让他不朽的,正是这些人生闲情,而非载道文字,此可谓远见卓识。于是乎,便成全了一部天下妙书——《闲情偶寄》。李渔虽然生于古典未世,然而颇具“现代精神”。他身为文人而坦然混迹于演艺界(其时之世风与当今大不类,与戏子为伍会遭全民歧视),以禅者之達观圆智优游于艺术与生活两界,以艺术之精致趣味濡染生活,以生活之广阔舞台滋养艺术,可谓善于“诗意地栖居”者。
  此著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受几年前“生活美学”研究热潮的影响,该著作以此视野认真梳理李渔的《闲情偶寄》,本人以为深得其要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可将李渔此著理解为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关于“生活美学”,即艺术化生活或审美化人生的一本百科全书。《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研究》一书立足美学基础理论立场,紧紧抓住“生活美学”这一核心概念,对李渔的《闲情偶寄》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解读。该著将李渔的“生活美学”体系总结为“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三大领域,又进一步提炼出李渔关于“生活美学”之审美观念,诸如在生活审美中,人人可以审美,时时、事事、处处可以审美,以及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通俗与高雅共赏等辩证的审美观。该著作在揭示李渔生活审美思想是什么的基础上,还深入挖掘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形成的享乐主义审美风尚之社会成因和李渔的生活哲学与身份转变之个人原因,并揭示了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对于大众生活审美实践之现实意义和其对于当代美学之理论启示。该成果对于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内容、成因与意义的研究与挖掘都是相当具有创造性的,相信能够帮助读者对李氏“生活美学”有个较为准确、明晰、到位的理解。这些核心学术收获应是该著作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相信能得到学界同仁的肯定与认可。
  本著作的核心工作是对《闲情偶寄》文本的观念性分析,从此意义上说,该著作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对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完善总结,则尚嫌单薄。作者在今后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中,还需兼及李渔其他文字,如其戏剧、小说等,较全面地梳理明清两朝文人之相关文字,才能让我们对李渔生活审美趣味、《闲情偶寄》这部妙著出现之理由,有更完善的理解。
  审美化人生绝非一人、一时之趣,如何正确处理审美与人生之关系亦非一时之学术热点,相反,它们当是恒久之趣味、恒久之哲学与现实问题。因此,“生活美学”不会过时,而正可成为时代之显学。如何以审美趣味丰富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如何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尚中的一些浅俗趣味,均需学者用心研究。
  刘玉梅好学深思,已入学林。很高兴见到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学术处女作的形式面世。希望这对她是一个极好的学术示范与激励,让她能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充满信心与趣味地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对《兔置》一诗中相关问题考证与辨析的基础上,指出该诗是一首武士之歌,歌唱者即武士们自己。诗的主旨是在赞美武夫,武夫的价值系之于公侯。公侯虽说是贵族,而实代表着国家,因而诗所赞美的实是保卫国家的武士。《兔置》中的君臣关系具有楷模意义,这种和谐的关系,完全是在自然咏唱中流露出来的,更为真实,更具有意义。  关键词:《兔置》武士 公侯  “貔虎桓桓尚未临,兔置肃肃遍中林。武夫莫笑赳赳气,尽是
期刊
摘要:《班婕妤传》既保证了历史事实原则上的真实性,同时,又以当今时代学者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充分探求班婕妤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她能够在两千年中还一直被研究者和民众都记忆着、传播着,说明了她的不可复制性。  关键词:《班婕妤传》 传记文学 历史事实 时代眼光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化人物文学传记《班婕妤传》是迄今为止关于班婕妤题材唯一的长篇传记文
期刊
1968年12月,一个叫郭路生(笔名“食指”)的下乡知青,在告別北京之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看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便是在1970年代前后的那些年月,在“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到处传诵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的头两节。在那一刻,不是北京车
期刊
今天,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正式成立了,可喜可贺!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场学术活动,以“鲁迅与孔子”为题,让我们得以在鲁迅的故乡缅怀中国文化史上的两位圣人,一位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一位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新文学大师。  在快要过完的201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所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了一些纪念活动,包括“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学术研讨会,“五四现场”“国民:19
期刊
1988年冬天,在珞珈山某个湿冷的周曰下午,我照例去逛位于梅园的学校书店,在那里买到了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新书《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版)。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一次的购书设置了我往后的生活轨迹。如若未卜先知,我会不会退出书店呢?无数次向自己提出过这个疑问。当然,答案只有一个。  正如书的作者钱理群先生在题记中所说明的,该书“谨献给正在致力于中国人及中国社会改造的青年朋友们”,这本书给青
期刊
算来,元好问专题自2019年第l期开始到本期(2020年第3期),已连续刊登15期。关于元好问,从父兄渊源到师友讲习,从姻亲到称谓,从北魏身世到長安之行,从诗思到科举观……其人生与境遇渐次展开。  为什么要开设元好问专栏?因为“元好问代表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从文学角度看,假若没有元好问,北中国将是一片绵延起伏的山丘、原野,而没有挺立的高峰,没有标志性的景观,金代文坛也将塌陷过半。元好问还直接关系
期刊
摘要:长居美国洛杉矾的施玮既是作家也是画家,其新长篇小说《故国宫卷》,画眼与文眼合一,敏锐地捕捉到国内时代话语的核心,并精准地选取恰切的切入角度,从故宫文化出发,省思古典文化的当代新造;再细化聚焦,围绕一幅《韩熙载夜宴图》,牵连前世、今世、来世的人事,串接成篇。《故国宫卷》在传统文化跨界再造复兴方面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施玮 《故国宫卷》传统文化再造 古典文化 故宫文化  当前的新文化潮流
期刊
摘要:元好问先后在内乡、镇平、南阳三地担任县令,最初可能得到杨云翼等人的推荐,累计三年左右。在内乡,他关心民众,劝课农桑,不忍催逼租税。工作之余,与来访的诗友把酒论诗。在镇平代理县令,时间短暂,情绪低落。在南阳,精神大振,打算大展身手,南阳期间所作的《南阳县令题名记》《宛丘叹》体现了他作为县令的民生情怀。  关键词:元好问 县令 内乡 南阳  元好问曾在河南内乡、镇平、南阳三地担任县令,相关文献记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将钱理群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置于20世纪90年代以降启蒙主义崩解、“去政治化”时代降临这一文化政治背景之下考量。重估其应试教育批判在此一背景下具有的对科层化教育体制及教育“城市中心主义”的抵抗功能。对其以鲁迅为媒介所做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其体系化的“鲁迅作品选读”课如何建构了一种反本质主义与终极判准的、反威权主义的教学模式,从而达至了教育“启人清明”的理想。本文认
期刊
摘要:弋铧的作品中常常弥漫着一种静水之下暗流涌动的危机感,个体和群体的联系通过家庭这一基本社会单位外化。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被感知与误解,并反哺于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寻找自我的定位。而家庭生活也不断面临着缺失与重构,从而对个体的情感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弋铧 危机 家庭 缺失与重构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许多作家用大量的筆触描述过个体或者群体的迷失与困境。然而,社会关系中最为基础的家庭关系,却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