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有效指导 享受探究快乐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但学生的科学探究又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学生还不具备探究经验和手段,学生需要不断鼓励和矫正探究的方向和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教师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科学课; 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73-001
  下面以《机械摆钟》这一课的教学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引导猜测,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在实际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实验前的猜测,这是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延续,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机械摆钟》这一课时,我在学生观察测量了老师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后,让学生自己也做了一个摆,接下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测量自己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此时我引导学生猜测:“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摆都做好了,那你们的摆每分钟会摆多少次呢?是不是也和沈老师的摆一样每分钟摆60次呢?谁来估计一下你们的摆每分钟会摆多少次?”这样的实验前的猜测,既能避免学生主观的认为自己的摆也会和老师的摆一样每分钟会摆60次,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可能和老师的摆是不同的,那为什么会不同呢?可能和什么原因有关呢?”引发的一系列的思维的冲突,都将有利于学生后续的研究。
  在学生测量完了自己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测量的时候,你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摆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将学生的发现再串联成下一个实验前猜测的引入:“摆的幅度变小了,摆的速度变慢了,那么这个摆前一段时间与后一段时间,比如前10秒钟与后10秒钟,它的摆动次数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又将经历一次思维的冲突,在乐中求索。
  二、讲究方法,铺设学生探究梯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教学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搭个台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探究实验。有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有梯度、循序渐进地原则对教材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
  在《机械摆钟》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安排了一个书上没有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始让全班同学一起测量老师的摆每分钟摆动多少次后,再安排学生“测量自己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这一实验的安排,学生不管是在起摆、数摆还是控制摆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熟悉与锻炼的机会,为下一个实验降低了操作上的难度,同时在实验中也很好的得出了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接着再让他们完成教科书上安排的实验“测量摆每隔10秒钟摆动的次数”,虽然这个实验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但由于有了前一个实验的铺垫,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显得井然有序,愉快而有效率。并且得出了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也是相同的,从而揭示了摆具有等时性的原理。
  三、关注细节,给予学生到位指导
  在科学探究中有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探究实验乱成一团,小组不知如何分工,探究毫无进展,这主要原因还是归结在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给予学生到位的指导,没有抓住一些细节去“做文章”。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米饭时,对每一包米都进行精确控制,包括米的种类、米的总粒数和每一种米的数量等,他都了然于胸,这种关注细节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可见我们科学教师在让学生动手实验前,一定要关注细节,给予学生到位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去探究,更大限度地去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机械摆钟》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摆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是最难操作、学生也最难搞清楚、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在实验前我先让学生理解那是“每隔10秒测量一次,并且中间是不停的,需要连续数数,起摆也只要一次就行了。”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讨论“四个人怎样分工合作才比较好?”最后经过讨论一致得出这样的分工是最好的:“一个同学看时钟计时,两个同学数数(轮流数),一个同学记录。”然后我又大屏幕出示了实验操作的提示。这些问题的提示和讨论,大大降低了操作上的难度,使得学生的实验更具有目的性及可操作性,实验也更有效了。
  四、充分交流,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课学生实验探究后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科学课程标准》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作为科学探究的一条课程分目标,可见在科学实验探究后的交流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纵观目前的科学教育,浮躁的东西仍很多,往往教师有时为了追求教学的所谓“效率”,让学生充分探究后,又碍于时间关系,交流却草草收场;有的老师虽然组织了学生进行交流,然而只是追求所谓的结果,却忽视了交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師在教学中做好调控,有效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后进行充分的交流,让交流成为师生、生生间交往的纽带,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的桥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机械摆钟》的教学,两次实验后的交流,我都安排了充足的时间,包括对每组学生实验所测得的数据都让他们进行汇报,并及时汇总在总表中,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对于数据出入比较大的小组,我及时抓住生成,让他们说说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可能造成的原因,甚至我还当场让他们到前面来再测一次,在全班同学的共同监测下,在事实面前,这组同学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他们的实验。这是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次再教育,这是学生科学能力的一次发展。充分的实验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是我们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将引起我们广大科学教师的重视,这也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本片段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讲究指导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也提升了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正> 在观察植物細胞構造时,往往用洋葱表皮,或一些草本植物莖的徒手切片,用洋葱表皮或草木植物莖的徒手切片能給学生細胞与細胞的連結整体的概念,但也有缺点,学生容易产生錯
<正>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组教师根据党所指引的道路,发挥了集体力量,在积极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中作了一些努力,使生物学教学欣欣向荣,质量不断提高。一、坚持政治
新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那就是要多认少写.同时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根据儿童的年龄
摘 要:农村是一个发展滞后,经济乏力,科学教育落后的群落,特别是村级小学科学教育更为艰难;然而,农村又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着城市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 科学体验; 科学探究生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84-001在农村,
<正>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门肺螺亚纲。种数很多。蜗牛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主食植物。因此,对农业和森林危害严重。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
摘 要:研究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学习,突破学科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情景; 兴趣; 角色; 重难点; 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8-0012011年12月28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发布,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正> 高中生物学“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章的內容较多,面也广而且比較深,在这一章中概述了“生命的进化和人类的起源”其中除少部分是学生已具有的知識外,大部分是学生原来沒
<正> 1665年,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英国胡克)。1831年,首先发现细胞核(英国罗&#183;布朗)。1835—1839年,记载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德国冯&#183;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创新教育思想的比对,构建起创新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创新教育,探讨如何通过教师(创新的引导者)应用创新思维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创新者)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的潜能,产生创新的行为和结果。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教育; 工程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7-001高等工程教育是工
<正> 一、证明种子萌发时胚在进行呼吸的实验用塑料袋做种子萌发时胚的呼吸演示实验的具体做法是: 1.证明萌发的种子吸入氧气实验前一天,把正在萌发的种子(干重时4至5两)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