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东亚的角色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对全球的,但印度却在重新向东看。这既源于印度的经济利益考量,也源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一个向东看的印度,会对中国在东亚的利益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印度与中国、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形成新一轮的平衡?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孟加拉前外交部长乔杜里(Iftekhar Ahmed Chowdhury),这位卸任的外交官,坦率地道出了他眼中的中印和美印关系。


与中国合作是一个好主意,不管是区域构建还是在贸易制度上。但是,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有的时候竞争更多,有的时候合作更多,但是,两者不会分离。

  《财经》:作为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的前外长,你认为印度为何重新向东看?
  乔杜里:印度是在试图复兴对东方古老的影响力。在过去,印度并没有在国际关系、外交和软实力上很好地利用这个关系,现在准备利用的原因是如今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变得强大。
  但是印度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因此与中国之间产生矛盾,有一些人觉得没有必要陷进南海问题和菲律宾问题上,因为这并不是印度的利益所在。
  印度与越南在海上石油开采上的关系很近,这也是制约中国政策的一部分。印度需要这么做,因为它需要通过这个和美国发生更好的关系。尽管现在印度并不确定,美国是否把自己看做盟友,但是这么做,对美国和印度的关系有好处。
  《财经》:印度怎么看待中国?
  乔杜里:在印度来看,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敌手。不单单是边境地区的政党,就是国家层面也这么看。而且,中印之间相互都是这么想的。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而对于印度来说,也需要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因为政策制定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数学公式是,印度需要美国,而美国需要印度,因为两者都需要来平衡中国。大国的平衡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印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好朋友。
  在我看来,事实上,中国在外交关系上非常“韬光养晦”,中国并没有全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不像美国,很少使用否决票。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永远会在目标面前温润示人。
  中国的影响力,往往发挥在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比如修路建桥。中国与美国的伙伴之间,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印度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关系。另外,中国对阿富汗十分有影响力。所以,你看,在中美印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不像曾经的英国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一样。
  其实对于印度来说,它面对北方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南边的斯里兰卡,觉得自己是被中国所包围了。这就是印度一部分人的感觉,当然不是全部的印度人的感觉。之所以印度与美国之间走得那么近,是源于一个中美印之间大的政治性图景的需要。
  《财经》:你如何理解印度在美国的亚太政策或者说“印度-太平洋”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
  乔杜里:亚太,或者说亚洲现在正在发生的,并不意味着遏制中国,但应当说是约制中国。当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画下了不让外界逾越的红线。美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重新校准了自己在细节上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与美国对前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点,当年,美国和前苏联之间并不共享什么,它们之间会有进入真实的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而如今,我们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任何冲突的可能性都排除在外了,因为中美之间的纽带大到让任何军事冲突都没有办法发生。但是,两者之间还是会有竞争关系,这就体现在影响力上。
  在这对竞争关系中,美国会寻求有力的盟友,那些可以在价值观的竞争上起作用的盟友,印度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印度有一个正在崛起的海军,对美国现在的布局起到作用,美国的印度政策中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印度的政策决定机制,它和美国的政策决定机制一样复杂。我并不是说美国的官僚机制,而是说,在美国的政策决定中,会遇到军方、国会、压力集团等多方的力量。
  在印度,这一情况甚至会更严重,因为很多的印度邦一级都正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南方地区政党会在印度对斯里兰卡的外交政策中起作用,东北邦会对印度对孟加拉和缅甸政策起作用,而西北地区政府则会在印度的对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的外交政策起作用。
  而印度的中央政府往往需要与政党之间结成联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就决定了中央政府的弱势。
   《财经》:现在美国内部也在讨论,到底是进一步重返亚太战略,还是说要对中国合作性再平衡,你是怎么看的呢?
  乔杜里:与中国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想法,而非现实政治。这让我想到了1962年,当时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时任巴基斯坦总统找到印度,希望搞一个联合防务,当时尼赫鲁也是在琢磨这个问题。联合防务,能够防谁?你可以想得到中国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想与中国保持一个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就已经起到了这个作用。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关系,包括商品市场、资本证券市场,而军事战略往往会跟随经济关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跟你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远远不像对俄罗斯的政策那么冷的关系。
  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但是英国有一句谚语,即便不打仗,也要让你的弹药保持干燥。就是说,你要随时准备好。中美之间,两国的军方都在准备好,因为军事力量的对比非常重要,当一方弱了,那么这个多维度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好维系,需要在它们之间保持平衡。
  在当今的军事中,并不仅仅是保持力量,还要保持充足性。所以,我认为,与中国合作是一个好主意,不管是区域构建还是在贸易制度上。但是,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有的时候竞争更多,有的时候合作更多,但是,两者不会分离。
其他文献
非洲已经进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转型步伐的关键期。近年来,经济转型问题已经成为非洲各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1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GDP增长率为4.9%,2012年将超过5%。过去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十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有六个是非洲国家。多数国际机构预计,在2011年到2015年,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十个国家中,将有七个来自非洲。  然而,在增长的步履背后,却是非洲经济发展遭遇的
期刊
按照中共中央既定工作安排,今年11月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这将是左右未来十年中国政经走势的一次重要会议,各界对此充满期待。  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座谈会传递了中共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并透露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诸多议题。  综合本次座谈会和各方信息可以看出,各界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消
期刊
前面,从英国来的演讲人谈了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的影响,从美国来的演讲人谈了里根总统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座的大多数都是中国人,而我们对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先生的贡献,有亲身经历和体验。  这三位领导人,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邓小平先生,他们有一些类似的想法和做法。而他们三位发挥作用的起始点又是在同一个时间: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英国首相;里根总统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而邓小平推
期刊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不仅是市场化的推进,更重要的是政府内部权力制衡以及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等根本问题。在其中,预算民主建设、做实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监督审查制度、财政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关系、赤字财政和税收国家的危机等问题,都尤为让人关注,也成为改革的关键着力之处。  8月17日-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公共财政与社会发展论坛”暨第九届华人哈耶克年会在天津举行。本刊选编了其中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
期刊
早年我曾在中国从事亚洲乡村政治动力的研究,现在则是总统竞选战略专家和大学教授。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把我这两段经历整合在一起,在这里与你们分享。  我对前总统里根怀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欣赏、尊重和理解。原因在于,每次美国总统竞选都有一个重要的惯例,就是现任总统和反对党总统候选人会进行辩论,并通过国家电视台直播。1980年的选战中,有一场卡特总统与里根州长的关键辩论。  在这之前,我与卡特总统在戴维营待了
期刊
“撒切尔主义”并非一种政治哲学,也不是一个原创性的知识概念。“撒切尔主义”有它的知识基础,它是对个人自由和责任等要素的简单描述。“撒切尔主义”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如在为社会上最不富裕的人群提供社会保障安全网络方面,国家的作用是有限的。这背后有一个判断,即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机制。并且,就市场整体而言,要比政府更了解资源配置。“撒切尔主义”还包括法治的含义。玛格丽特·撒切尔常被认为独一无二,原因就
期刊
博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之际,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三位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政治家——英国的撒切尔首相、美国的里根总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放在一起进行研讨。  为什么把这三位政治家放在一起讨论?我察觉,这个问题后面肯定有一些否定性的或者至少是怀疑性的看法。我愿意借目前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作一个回答,也等于是对相关的误解进行一次公开的澄清梳理。不同的背景  我首先要说
期刊
很荣幸,能在鲍威尔勋爵(Lord Powell)之后表达我的看法。Powell勋爵处在当时实际政策圈的核心,而我作为美国外交官员、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经济顾问的职业生涯,是在里根政府圈子的最外围。里根使命  有一点必须指出,1980年,里根政府时代的美国与撒切尔夫人时代的英国所处的具体情况非常不同。当时,英国超过一半的劳动力加入了工会,而加入工会的美国工人比例仅为21%,且在持续下降。但是,如果看这两
期刊
8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其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一份货币政策例会纪要,称美联储大多数高层人士认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可考虑在今年晚些时候缩减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规模,并于2014年中结束购债计划。  这份会议纪要还透露,美联储正在酝酿出台新的利率调控政策工具,并就如何为隔夜逆回购措施设置固定利率工具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意味着,美联储内部就缩减购债规模基本达成共识
期刊
中国的政府经营土地制度,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其历史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统管全国城乡地政,一方面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城市逐步推行有偿使用土地的改革。但国土局作为副部级机构,权威不够。在长期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下,许多地方政府和一些中央政府部门不买国土局的账,不愿实行有偿用地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尽管当时已有研究提出,应该把土地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