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对全球的,但印度却在重新向东看。这既源于印度的经济利益考量,也源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一个向东看的印度,会对中国在东亚的利益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印度与中国、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形成新一轮的平衡?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孟加拉前外交部长乔杜里(Iftekhar Ahmed Chowdhury),这位卸任的外交官,坦率地道出了他眼中的中印和美印关系。
《财经》:作为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的前外长,你认为印度为何重新向东看?
乔杜里:印度是在试图复兴对东方古老的影响力。在过去,印度并没有在国际关系、外交和软实力上很好地利用这个关系,现在准备利用的原因是如今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变得强大。
但是印度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因此与中国之间产生矛盾,有一些人觉得没有必要陷进南海问题和菲律宾问题上,因为这并不是印度的利益所在。
印度与越南在海上石油开采上的关系很近,这也是制约中国政策的一部分。印度需要这么做,因为它需要通过这个和美国发生更好的关系。尽管现在印度并不确定,美国是否把自己看做盟友,但是这么做,对美国和印度的关系有好处。
《财经》:印度怎么看待中国?
乔杜里:在印度来看,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敌手。不单单是边境地区的政党,就是国家层面也这么看。而且,中印之间相互都是这么想的。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而对于印度来说,也需要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因为政策制定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数学公式是,印度需要美国,而美国需要印度,因为两者都需要来平衡中国。大国的平衡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印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好朋友。
在我看来,事实上,中国在外交关系上非常“韬光养晦”,中国并没有全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不像美国,很少使用否决票。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永远会在目标面前温润示人。
中国的影响力,往往发挥在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比如修路建桥。中国与美国的伙伴之间,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印度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关系。另外,中国对阿富汗十分有影响力。所以,你看,在中美印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不像曾经的英国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一样。
其实对于印度来说,它面对北方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南边的斯里兰卡,觉得自己是被中国所包围了。这就是印度一部分人的感觉,当然不是全部的印度人的感觉。之所以印度与美国之间走得那么近,是源于一个中美印之间大的政治性图景的需要。
《财经》:你如何理解印度在美国的亚太政策或者说“印度-太平洋”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
乔杜里:亚太,或者说亚洲现在正在发生的,并不意味着遏制中国,但应当说是约制中国。当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画下了不让外界逾越的红线。美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重新校准了自己在细节上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与美国对前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点,当年,美国和前苏联之间并不共享什么,它们之间会有进入真实的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而如今,我们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任何冲突的可能性都排除在外了,因为中美之间的纽带大到让任何军事冲突都没有办法发生。但是,两者之间还是会有竞争关系,这就体现在影响力上。
在这对竞争关系中,美国会寻求有力的盟友,那些可以在价值观的竞争上起作用的盟友,印度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印度有一个正在崛起的海军,对美国现在的布局起到作用,美国的印度政策中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印度的政策决定机制,它和美国的政策决定机制一样复杂。我并不是说美国的官僚机制,而是说,在美国的政策决定中,会遇到军方、国会、压力集团等多方的力量。
在印度,这一情况甚至会更严重,因为很多的印度邦一级都正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南方地区政党会在印度对斯里兰卡的外交政策中起作用,东北邦会对印度对孟加拉和缅甸政策起作用,而西北地区政府则会在印度的对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的外交政策起作用。
而印度的中央政府往往需要与政党之间结成联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就决定了中央政府的弱势。
《财经》:现在美国内部也在讨论,到底是进一步重返亚太战略,还是说要对中国合作性再平衡,你是怎么看的呢?
乔杜里:与中国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想法,而非现实政治。这让我想到了1962年,当时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时任巴基斯坦总统找到印度,希望搞一个联合防务,当时尼赫鲁也是在琢磨这个问题。联合防务,能够防谁?你可以想得到中国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想与中国保持一个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就已经起到了这个作用。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关系,包括商品市场、资本证券市场,而军事战略往往会跟随经济关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跟你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远远不像对俄罗斯的政策那么冷的关系。
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但是英国有一句谚语,即便不打仗,也要让你的弹药保持干燥。就是说,你要随时准备好。中美之间,两国的军方都在准备好,因为军事力量的对比非常重要,当一方弱了,那么这个多维度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好维系,需要在它们之间保持平衡。
在当今的军事中,并不仅仅是保持力量,还要保持充足性。所以,我认为,与中国合作是一个好主意,不管是区域构建还是在贸易制度上。但是,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有的时候竞争更多,有的时候合作更多,但是,两者不会分离。
《财经》:作为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的前外长,你认为印度为何重新向东看?
乔杜里:印度是在试图复兴对东方古老的影响力。在过去,印度并没有在国际关系、外交和软实力上很好地利用这个关系,现在准备利用的原因是如今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变得强大。
但是印度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因此与中国之间产生矛盾,有一些人觉得没有必要陷进南海问题和菲律宾问题上,因为这并不是印度的利益所在。
印度与越南在海上石油开采上的关系很近,这也是制约中国政策的一部分。印度需要这么做,因为它需要通过这个和美国发生更好的关系。尽管现在印度并不确定,美国是否把自己看做盟友,但是这么做,对美国和印度的关系有好处。
《财经》:印度怎么看待中国?
乔杜里:在印度来看,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敌手。不单单是边境地区的政党,就是国家层面也这么看。而且,中印之间相互都是这么想的。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而对于印度来说,也需要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因为政策制定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简单的数学公式是,印度需要美国,而美国需要印度,因为两者都需要来平衡中国。大国的平衡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印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好朋友。
在我看来,事实上,中国在外交关系上非常“韬光养晦”,中国并没有全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不像美国,很少使用否决票。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永远会在目标面前温润示人。
中国的影响力,往往发挥在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比如修路建桥。中国与美国的伙伴之间,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印度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关系。另外,中国对阿富汗十分有影响力。所以,你看,在中美印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不像曾经的英国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一样。
其实对于印度来说,它面对北方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南边的斯里兰卡,觉得自己是被中国所包围了。这就是印度一部分人的感觉,当然不是全部的印度人的感觉。之所以印度与美国之间走得那么近,是源于一个中美印之间大的政治性图景的需要。
《财经》:你如何理解印度在美国的亚太政策或者说“印度-太平洋”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
乔杜里:亚太,或者说亚洲现在正在发生的,并不意味着遏制中国,但应当说是约制中国。当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画下了不让外界逾越的红线。美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重新校准了自己在细节上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与美国对前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点,当年,美国和前苏联之间并不共享什么,它们之间会有进入真实的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而如今,我们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任何冲突的可能性都排除在外了,因为中美之间的纽带大到让任何军事冲突都没有办法发生。但是,两者之间还是会有竞争关系,这就体现在影响力上。
在这对竞争关系中,美国会寻求有力的盟友,那些可以在价值观的竞争上起作用的盟友,印度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印度有一个正在崛起的海军,对美国现在的布局起到作用,美国的印度政策中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印度的政策决定机制,它和美国的政策决定机制一样复杂。我并不是说美国的官僚机制,而是说,在美国的政策决定中,会遇到军方、国会、压力集团等多方的力量。
在印度,这一情况甚至会更严重,因为很多的印度邦一级都正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南方地区政党会在印度对斯里兰卡的外交政策中起作用,东北邦会对印度对孟加拉和缅甸政策起作用,而西北地区政府则会在印度的对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的外交政策起作用。
而印度的中央政府往往需要与政党之间结成联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就决定了中央政府的弱势。
《财经》:现在美国内部也在讨论,到底是进一步重返亚太战略,还是说要对中国合作性再平衡,你是怎么看的呢?
乔杜里:与中国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想法,而非现实政治。这让我想到了1962年,当时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时任巴基斯坦总统找到印度,希望搞一个联合防务,当时尼赫鲁也是在琢磨这个问题。联合防务,能够防谁?你可以想得到中国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想与中国保持一个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就已经起到了这个作用。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关系,包括商品市场、资本证券市场,而军事战略往往会跟随经济关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跟你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远远不像对俄罗斯的政策那么冷的关系。
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但是英国有一句谚语,即便不打仗,也要让你的弹药保持干燥。就是说,你要随时准备好。中美之间,两国的军方都在准备好,因为军事力量的对比非常重要,当一方弱了,那么这个多维度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好维系,需要在它们之间保持平衡。
在当今的军事中,并不仅仅是保持力量,还要保持充足性。所以,我认为,与中国合作是一个好主意,不管是区域构建还是在贸易制度上。但是,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有的时候竞争更多,有的时候合作更多,但是,两者不会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