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独辟蹊径,画山画骨更画魂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时间的孕育,至唐末五代趋于成熟,到了北宋时期,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北方山水画派雄踞画坛,巨匠辈出,在荆浩、关仝、李成之后,一位“北派”大师精彩登场,他就是山水画大家范宽。
  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未详,略晚于李成。有资料考证他约生于950年前后,卒于1026年左右。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范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宣和画谱》也记载,范宽“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我们可以得知范宽是一位形貌高大瘦削,好着古装,举止不拘小节,喜欢喝酒并好老庄之道的民间画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及艺术家感悟的心灵和勤奋的捕捉。范宽的山水画,初学李成,后来有所领悟,叹道:“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古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是他的心得体会,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论点。于是,他深入秦岭一带的终南山安家落户,“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不计风寒雪落,潜心观察自然,饱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雾难状之景”,对景写意,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山水相融合,终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成为独立一家。
  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的范宽,十分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崇山峻岭,将北国山川的雄壮气势和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在妙笔生花中生灵活现地铺叙。范宽的作品,画面端庄大气,笔下山水雄伟险峭,气势壮美,笔墨苍老浑厚。构图上,范宽继承了五代画家荆浩全景式高远构图法,画中主峰多为正面描写,傲然矗立,深沉厚重,具有势壮雄强的气势。在范宽的作品中,常用峰间石壁上高挂的山泉,山顶山腰浓密的树林,潺潺流水边静卧的巨石,来丰富画面的层次,使作品静景中还有飘动的感觉。前人评价他的山水画特点是:“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又不资华饰。”所以在当时即为天下所重。
  范宽长期生活在北方山区,北方大自然的地貌特征,对他的画风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画法。在绘画技法上,范宽多有创建。北方多高山大岭,飞瀑流泉,长松巨木,范宽刻画山石用笔老辣,笔法雄强,下笔短而有力,猛顿而斜上疾出,以此表现岩石的形貌质感。这种笔法被后人称为“枪笔”。用“雨点皴”参以短促的“条子皴”和“小斧劈皴”,也是范宽画作的一大创新。雨点皴就是用雨点般密集的墨点攒簇在一起,表现山石的厚重之感,条子皴和小斧劈皴则用以表现北方山石坚硬的特质。在用墨上,范宽用墨浓厚,采用多遍叠加的积墨法使得画中“线如铁条,皴如铁钉,山如铁铸,树如铁浇”,极富重量感。范宽善用的雨点皴和积墨法,营造了《宣和画谱》所说的“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凸显山势的险峻硬朗。这种画法由范宽独创,并成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一种绘画风格。
  一幅好的中国画要具四性:正、大、雅、静。一为气相要正,二为气局要大,三为气韵要雅,四为气息要静。一件绘画作品成就的高低,不只取决于章法、笔墨等外在手段,更取决于作者的才情、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而这种内在精神便是画家文化修养与人格气度的统一。范宽性情宽厚,为人大度,也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风格的伟大。范宽在北宋时已具画名,《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收藏他的作品就有58件。流传至今的除《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图》外,还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等。
  艺术史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则有关范宽的故事:一天,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外出游历,在山中一座寺庙的僧房里看到一幅山水画。米芾熟知历代山水画家及其作品风格,于是断定这是唐代山水大家荆浩的作品。但当他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落款竟是“华原范宽”四字。原来,这是范宽在青年时代临摹荆浩的一幅作品,他的笔力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还骗过了精于鉴赏的米芾的眼睛。
  在范宽的传世作品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最能代表他的绘画风格。此画为立轴,水墨绢本,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迎面而来的是巨峰顶天而立,巍然耸矗,山头林木丰茂,山涧中飞瀑如练,直落千仞,岩石斑驳的肌理历历可辨,彰显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云雾蒙蒙,几块大石兀然而立,石上杂木丛生,石间流水潺潺。溪岸边的山路上,有旅人赶着一队负重的驮马匆匆前行,人畜虽都画得小如蝼蚁,但却真实生动。人畜之灵动与大山之雄壮遥相呼应,极富美感。范宽以全景式构图,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又以厚重的墨色皴染,使整个画面气势逼人,生动地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溪山行旅图》在上千年的流转中,多次于民间和宫廷间流动,解放前随大批珍贵文物进入台湾,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的画家没有题词盖章的习惯,人们只能依据史料记载以及明代董其昌在画上的题跋“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和画风,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是范宽。1958年,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采用画方格的方法,在画中树从之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李霖灿在回忆录中记载了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至此,这幅画的千年之谜才得以解开。关于这幅画的地位,徐悲鸿在《故宫所藏绘画之宝》中这样说:“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成辟易万人之作。”
  范宽还擅写雪山,喜作雪景寒林,有冒雪出云之势,尤具气骨,所以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能“得山之骨”。在宣和御府所藏他的58件作品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题材为雪景。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也堪称范宽作品中的精粹。这件作品为立轴,水墨绢本,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全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显深郁寒峭之意,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说:“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直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
  《雪景寒林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历经清梁清标、安岐等鉴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乾隆时入内府,押有“乾隆御书之宝”。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几天后,在北京某旧书市,有一个英国士兵在兜售一幅画轴。工部右侍郎张翼酷爱收藏,正巧走过,见画上的“乾隆之宝”方印赫然在目,不禁大吃一惊,断定是一宝物,便按其索价买了下来。回家仔细鉴别,见为内府的名画,便秘藏不宣。他死后,其子张叔诚也珍爱文物。直到1981年,张叔诚垂垂老矣,便将毕生收藏捐献国家,《雪景寒林图》从此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大陆现存范宽唯一的作品。
  范宽在继承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后,独辟蹊径,成就卓然,并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元代赵孟頫称范宽的画为“古今绝笔”,明代董其昌评价范宽为“宋画第一”,可见其成就之高。史料记载,后世师法范宽的画家众多,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之后的“元四家”,以至清代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研读范宽的画作,我们仿佛看见重峦叠嶂间,山石峭岩上,伴着一江秋水的汩汩之音,高士范宽寂然端坐,放眼四望,他眼前的山水,心中的山水,笔下的山水,汇集成画家心灵和精神的归宿,也让千年以后的我们与他共同陶醉。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命将不复存在。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水份占到了70%,人类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一样,成人体内的水份也占到了70%,婴幼儿体内的水分更是占到了80-90%。  水对生命极为重要:人体内的水每5-13天更新一次,健康、洁净的水可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有利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人得病的机率自然就小了。遗憾的是,今天水正在遭受着日趋严重的污染,而成为: 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据世界卫生组
期刊
他成长在“孔子故里”曲阜,从小仁爱、诚信、孝道的儒家文化就深深地影响着他。作为改革开放中“最早富起来的人”,赚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内心深处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感始终在召唤他。对“地沟油”事件痛心不已,他倾力打造山东金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愿要做老百姓放心的花生油;因为心中由来已久的教育情结,他开办“智慧心·品格”幼儿园,坚持对孩子的教育“以品格塑造为先”。未来,捐资助学,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是他最大
期刊
自古以来,佛教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说。净宗十三组印光大师更是直截了当:“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山西省太原市慈航净苑,多年来以弘扬《法华经》、《楞严经》成果斐然、声望日隆,备受各界关注和褒奖。这里一年365天,天天讲经说法,每天五堂功课。慕名前来参学的佛子络绎不绝、法喜充满。印广法师就是这个法华道场的住持。  一百年前,一场有关“佛教非宗教非哲学”、“佛教是宗教又是哲学
期刊
最近,大家都在总结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很多人赞叹,说豪华宴请少了,放鞭炮少了,花钱少了,铺张浪费少了。  看来,从上到下,大家都痛恨铺张浪费。但是,以前那么多的人的确都在铺张浪费,甚至还层出不穷、屡禁不绝。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历史上找找原因。  我国历史很长,五千年的积淀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柏杨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时间久了,就会有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成为一
期刊
从1997年踏入金融行业起,王军辉可算是金融圈中的“老人”,但他迎接新挑战的脚步却从未停下。从证券业到基金,再到保险,他一步步稳扎稳打,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从萌芽到日臻成熟的过程。  在中国人寿任职期间,他不仅主导了数个震动资本市场的大型项目,更创造了香港证券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宗交易。2011年起担任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后,他带领团队在短短三年内实现成功转型,将一个处置中国人寿留存资产的公司转型为
期刊
利润与道义也许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企业都无法真正正视的一个现实,是许多企业都无法真正理清的纠葛和困惑。而这些现实、困惑和纠葛绝不是一个疥癣之疾,因为它关乎和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走向。对于郑州天巨商贸有限公司来讲,它的发展进程中不仅不受这些焦虑的左右,而且它还紧紧抓住了一个公司的立足之本,那就是要真正担负起自己之于人性、之于生命、之于社会、之于民族、甚至是之于国家的道义和使命。天巨商贸有限公司的这些壮举,不
期刊
和睿智的人谈理想,是一件难得而又爽快的事。品下一口清茶,再熟练地点上根烟,从政治到历史甚至到台湾黑社会,似乎是不经过任何酝酿,李东珅便出口成章,嬉笑怒骂,有趣而深刻。  2008年,李东珅的理想从故乡甘肃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当整个中国充斥在拥抱商业电影的热情中时,这位“70后”的“逻辑控”却另辟蹊径,成立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坚守纪录片阵地,探索其产业化的新模式,将公司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打造
期刊
原以为采访地市级的州长不会顺利,特别是曾被媒体冠以全国最年轻地市级州长的的何华。  3月9日傍晚,位于职工之家云南代表团驻地,身着白族特有的开襟蓝色马甲的大理州州长何华走出餐厅,个子不高、皮肤较黑,很瘦,本刊记者走过去表明采访意图,他欣然同意。  在何华的房间,采访进行非常愉快,就像是和一个邻家大哥对话,没有一点官架子,真诚坦率,侃侃而谈,笑声爽朗。何华首次对外讲述了曾经的大学生活、共青团工作的经
期刊
既是二十多年的金融干部,又曾是热情干练的老团干和青年工作者,宋宏谋沉稳儒雅。1月25日,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午的议程一结束,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的宋宏谋接受了记者两个小时的采访。  从走上工作岗位到现在,21年的时间,宋宏谋从小伙子开始,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节拍,并且总是身处最前沿。他说,能亲历这些,自己很幸运,这是时代的赐
期刊
日前参加一次关于语言工作的会议,我非语言工作方面的领导,亦非语言学专家,行政上没有什么有分量的话,理论上也没有什么建树。但自始至终下来,从会场上和发言中的里里外外也听了不少趣事,感受到语言表达别样魅力,姑且叫作语言会上趣学表达吧。  我曾住过一家星级酒店,服务水平自没得说,没想到恰恰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出了问题。当晚,我住进房间,想酒店名称告知要来访的朋友。按照惯例,房卡上应写明,但写的都是龙飞凤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