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浓化语文课的“语文味”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被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语感,只是让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所揭示的一些问题,结果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历史课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一、加强朗读,强化语文味
  
  语文课其本质是读写课,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朗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还可以煅炼口头表达能力。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要求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读文使人如见其人,读声使人如闻其声,读景使人如临其景,读事使人感到历历在目。通过朗读,能把书面上的文字演绎成鲜活的生活画面,转换成听者的内心视像,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但目前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分析文章的精妙之处,将科学研究的方法机械地运用到艺术领域,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统治着语文教学,语文课缺少“语文味”,被异化为科学课、政治课等等。例如《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说明文,该文语言生动、修辞得当。一位教师在执教时,整堂课组织学生探讨一些气象知识、天文知识,没有一点朗读的声音,语文气息淡泊,这与其说是语文课,还不如说是自然科学课。
  
  二、注重品味,突出语文味
  
  语言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内容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一位语文教学界知名人士曾说:“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该附‘体’”,这个“体”就是语言文字。离开了语言文字,等于教学失去了灵魂,导致“魂不附体”。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视作活的生命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推敲精彩用词,揣摩弦外之音。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梅岭三章》时,不是仅仅停留在“写什么”这一层次上,而是更加注重“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认真辨词析句,细细挖掘语言的精妙之处。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为什么用“旌旗”指代“部队”?“阎罗”能否改成“敌人”?“人间遍种自由花”中的“自由花”指什么?一节课的两大主要环节是朗读和品味,语文味儿十分浓烈。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教师忽视抓语言因素,热衷于架空分析,捡了芝麻,扔了西瓜。如一位教师讲《明天不封阳台》,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作者对封阳台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变化,作者想到了什么?联系课文或实际讨论人类有哪些不珍爱自然的行为,结果怎样?整堂课没有对语言的品味和理解,如此来教学这样一篇语言和人文色彩俱佳的文章,未免失之偏颇。
  
  三、训练语感,体现语文味
  
  语感实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感觉。把语文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区分开来的正是语感。语文课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体现语文课的原汁原味。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音韵美、气势美,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2.揣摩比较文章的重点词语,如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时,就要想想为什么用“伏’而不用“停”、“叮” 等词?比较之后,会发现“伏”不仅与前面“肥胖”相照应,而且给人一种胖嘟嘟、沉甸甸的憨态美,富有情趣,给读者造成一种丰富的想象空间。3.深刻领悟文章的点睛之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结尾句——“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便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道出了人与动物如何友好相处的一个准则,而且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其实人和人、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此外,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联想和想像,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语序的变异和句式的变换,并通过语感分析训练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堂语文课的“语文味”浓不浓,跟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课堂缺乏语文氛围和力度,这跟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的文化修养欠缺,在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情景和画面去欣赏文章的美时,就会对文本缺少一种人文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时常会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因文学素养偏低、文学底气不足,上课时不能对生成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展开,语言枯燥乏味。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照本宣读,味同嚼蜡。听这样的课简直是受罪,使人喘不过气来。相反有的语文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底蕴深厚,腹有诗书气自华,上课时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讲话温文尔雅、抑扬顿挫。语言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听着语文味儿十足的语文课,学生定如沐春风、情趣盎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的实质。通过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等途径,上出语文语文课的“语文味”。
  
  (吴振华,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许多语文研究专家和语文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要求是语文教师自己能否写作,如果自己具有这种基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X60/L415钢级管线管,具有强韧性匹配高、焊接性能好的优点。采用低碳当量,低P、S的经济型碳锰钢,复合添加V、Ti元素,以达到细晶强化和
【正】 比拟对客体的描写,不在外在客体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主体情感的内在心象的物体化。它的产生经历了现实化的自然到情感化自然的转化过程,完成了物象向意象的飞跃。
针对运营商通信工程建设中设备集成商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以PMBOK为理论基础,结合运营商的规章制度,对设备集成商的管理活动、工程资料、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研究并付诸
近日,中国移动在杭州对VoLTE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网络改造和升级,买现了杭州全网VoLTE从城市商务中心到各村镇的全区域优质覆盖,VoLTE接通率已达99%以上,呼叫时延从6s缩短至3s以内,使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得德"二字."得",就是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德",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每一节好课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如何寓教于趣,如何以简驭繁,如何巧设疑问,如何举一反三,如何精讲多练……要达到如此功力,非冰冻三尺不可。    一、“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激发兴趣,激起求知的渴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
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他们瞬间情感与感悟定格的诗歌中感受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就像繁星点缀了夜空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锦绣灿烂。 朱光潜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正因为有了这一点所“见”,才有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恬淡意境,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人生,才能“在树叶间/
从4G集中化建设目标出发,结合现有两级支撑架构,分析比对了四种集中化业务支撑思路并给出选择建议,对今后电信运营商集中化支撑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12月3日,Dialog半导体公司宣布,其一款先进电源管理芯片组已被三星最新自适应快速充电(AFC)AC/DC适配器所采用.该定制芯片组包含三星专有的AFC技术.据估计,Dialog目前在用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