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认知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思维和能力。文章以世界和中国的典型区域为研究视角进行小组合作式期末复盘课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区域认知思维和区域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会思维方式的迁移进行区域联系、比较等相关分析,以期在复习备考中提供思路借鉴参考。
关键词:区域认知 复盘课 课堂教学
复盘源自于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棋手双方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并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把“复盘”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在头脑中对课堂教学重新“过”一遍,通过不断地思维演练,不断地学习、反思、优化,达到快速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学面临的六大主要研究问题:“它在哪儿、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形成、具有什么作用、如何使其利于自然环境与人类”。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在人地协调观念影响下指导地理实践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素养构成的三个维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区域发展。”区域认知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思维和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繁琐零碎,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更多地侧重于鲁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地理原理和规律,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仅仅完成了一部分,但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考查是以区域为载体,分析地理現象及地理事物分布的原因、地理过程类的反演。所以,为检验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否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特在期末备考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以大区域为载体的知识复盘,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真正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参与的复盘课,让教学改革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1 课堂“复盘”前的准备
这次的期末复盘课主要从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两大类入手,世界区域以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为主题,中国区域以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题,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各区域有哪些典型的特征需要关注,高频考点从哪些角度切入,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式梳理、归纳,以达到区域综合、比较、分析的目的。
(1)学生准备:由于涉及区域分析容量较大,所以采取分组形式,三人一组,随机分配主题,然后小组讨论分配任务,从哪些角度呈现、以怎样的形式呈现(ppt还是思维导图形式)、哪位同学主讲等问题全部交给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避免了课堂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低的现状,在准备过程中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
(2)教师准备:由于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帮助学生准备基础ppt,各个区域的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教师帮助学生把梳理出的纸质版思路拍照插入课件中,帮助学生搜集需要的资料。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引领者和辅助者,引导学生从区域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辅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的成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好铺垫。
2 课堂“复盘”中的惊喜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还给我们一片星空。这次基于区域认知视角下的期末复盘课,三节课12个学习小组呈现出来的效果让我们眼前一亮。小组成果展示多样化呈现,思维导图建立的知识体系,ppt的图文并茂,经典例题的以题带点,归纳梳理的命题意图以及避坑意识,区域比较、联系、迁移等区域学习方法,甚至还有同学把自己的主题知识改编成相声等艺术创作形式,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同时又加深了知识的记忆。
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选取这次复盘课中做的比较好的小组展示成果。
2.1 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在以区域为载体梳理思路时,以区域地理教学中进行的知识构建为依据,主要从区域位置展开,针对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认识区域内各区位因素并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合理规划布局,最终完成知识在区域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应用在复盘课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网络,加深因果逻辑关系的理解,强化区域要素间的联系。
图1为第3小组欧洲组、图2为第7小组西北组梳理的知识体系,从位置入手,分析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相应分支之下列出了考查情境,在期末备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起知识考查的来龙去脉。
2.2 经典错题以题带点,强化避坑意识
错题本是高三备考考生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个性化定制且最符合自身学习特点。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把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错原因,明确答题失误是思维方法错误还是知识点错误,是答题习惯没养成材料解读不到位还是非智力因素马虎等问题,这是建立错题本的关键环节。错题解析过程注重材料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圈画与分析,保证问题分析有理有据有抓手,这样的整理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第2小组南美洲组制作的错题点评,该组学生把高三这一学期月考、期中考涉及到南美洲的题整理出来,附带考点,以期中考零分的教训提醒同学做题过程中注意的“陷阱”,复盘了最初做错的想法,且找到了自以为思路类似结果被带跑偏的题目做对比分析,给同学们分享做题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材料及做过的习题,效果非常好。
3 课堂“复盘”后的反思
(1)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的“复盘”准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与优生、问题生的互动交流为主,中间学生反而成了边缘生的局面。小组合作“备课”过程中,组内小伙伴各司其职,思维碰撞,既拓展了地理视野,又扫清了知识盲点。 (2)区域认知思维的建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区域认知思路,重知识轻探究,区域学习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复盘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出主题区域,让他们在课堂做分享,那么对于这个区域有哪些典型特征值得关注,在区域特征基础上区域又是如何发展的,区域各要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直接就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整合,在小组合作的“备课”过程中,完成区域认知思维的建立,进而迁移到其他区域,进行区域比较与分析。
(3)思维碰撞下的生成性知识适时引导。放手给学生,表面看是解放了教师,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呈现出的問题与预设不一致,教师该如何引导?当思维出现偏差,教师通过怎样的问题链或者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回到主干知识,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要求更高。生成性知识的形成难度大于预设知识,但是效果却比预设知识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由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生成才能更好地应对百变情境下新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以区域为载体的“复盘课”是在高三地理期末复习中的一种尝试,虽在实施过程中有诸多惊喜,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不足,如学生小组合作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对学生更多地是思路的引导,过程的精细化、内容的确定性缺少指导,课堂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及时点拨和纠正,以免被带偏。时间紧迫,留给每个小组的时间并不充裕,不少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没把准备的内容都分享给大家,情绪有些失落。我们习惯性地对学生不放心,这次“复盘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潜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尝试真正地放手给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被动接受就可以得来,而是在做中慢慢积累练出来的,这个锻炼的机会则需要我们教师给予。
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RWXBZX14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3] 张建珍,段玉山,龚倩,等.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教学,2017,(19):4-6.
[4] 浙江省周红星名师工作室.“区域认知”视角下的地理专题知识构建(世界篇)[J].地理教育,2020,(7),32-41.
关键词:区域认知 复盘课 课堂教学
复盘源自于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棋手双方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并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把“复盘”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在头脑中对课堂教学重新“过”一遍,通过不断地思维演练,不断地学习、反思、优化,达到快速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学面临的六大主要研究问题:“它在哪儿、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形成、具有什么作用、如何使其利于自然环境与人类”。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在人地协调观念影响下指导地理实践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素养构成的三个维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区域发展。”区域认知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思维和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繁琐零碎,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更多地侧重于鲁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地理原理和规律,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仅仅完成了一部分,但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考查是以区域为载体,分析地理現象及地理事物分布的原因、地理过程类的反演。所以,为检验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否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特在期末备考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以大区域为载体的知识复盘,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真正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参与的复盘课,让教学改革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1 课堂“复盘”前的准备
这次的期末复盘课主要从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两大类入手,世界区域以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为主题,中国区域以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题,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各区域有哪些典型的特征需要关注,高频考点从哪些角度切入,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式梳理、归纳,以达到区域综合、比较、分析的目的。
(1)学生准备:由于涉及区域分析容量较大,所以采取分组形式,三人一组,随机分配主题,然后小组讨论分配任务,从哪些角度呈现、以怎样的形式呈现(ppt还是思维导图形式)、哪位同学主讲等问题全部交给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避免了课堂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低的现状,在准备过程中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
(2)教师准备:由于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帮助学生准备基础ppt,各个区域的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教师帮助学生把梳理出的纸质版思路拍照插入课件中,帮助学生搜集需要的资料。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引领者和辅助者,引导学生从区域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辅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的成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好铺垫。
2 课堂“复盘”中的惊喜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还给我们一片星空。这次基于区域认知视角下的期末复盘课,三节课12个学习小组呈现出来的效果让我们眼前一亮。小组成果展示多样化呈现,思维导图建立的知识体系,ppt的图文并茂,经典例题的以题带点,归纳梳理的命题意图以及避坑意识,区域比较、联系、迁移等区域学习方法,甚至还有同学把自己的主题知识改编成相声等艺术创作形式,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同时又加深了知识的记忆。
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选取这次复盘课中做的比较好的小组展示成果。
2.1 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在以区域为载体梳理思路时,以区域地理教学中进行的知识构建为依据,主要从区域位置展开,针对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认识区域内各区位因素并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合理规划布局,最终完成知识在区域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应用在复盘课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网络,加深因果逻辑关系的理解,强化区域要素间的联系。
图1为第3小组欧洲组、图2为第7小组西北组梳理的知识体系,从位置入手,分析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相应分支之下列出了考查情境,在期末备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起知识考查的来龙去脉。
2.2 经典错题以题带点,强化避坑意识
错题本是高三备考考生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个性化定制且最符合自身学习特点。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把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错原因,明确答题失误是思维方法错误还是知识点错误,是答题习惯没养成材料解读不到位还是非智力因素马虎等问题,这是建立错题本的关键环节。错题解析过程注重材料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圈画与分析,保证问题分析有理有据有抓手,这样的整理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第2小组南美洲组制作的错题点评,该组学生把高三这一学期月考、期中考涉及到南美洲的题整理出来,附带考点,以期中考零分的教训提醒同学做题过程中注意的“陷阱”,复盘了最初做错的想法,且找到了自以为思路类似结果被带跑偏的题目做对比分析,给同学们分享做题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材料及做过的习题,效果非常好。
3 课堂“复盘”后的反思
(1)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的“复盘”准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与优生、问题生的互动交流为主,中间学生反而成了边缘生的局面。小组合作“备课”过程中,组内小伙伴各司其职,思维碰撞,既拓展了地理视野,又扫清了知识盲点。 (2)区域认知思维的建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区域认知思路,重知识轻探究,区域学习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复盘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出主题区域,让他们在课堂做分享,那么对于这个区域有哪些典型特征值得关注,在区域特征基础上区域又是如何发展的,区域各要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直接就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整合,在小组合作的“备课”过程中,完成区域认知思维的建立,进而迁移到其他区域,进行区域比较与分析。
(3)思维碰撞下的生成性知识适时引导。放手给学生,表面看是解放了教师,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呈现出的問题与预设不一致,教师该如何引导?当思维出现偏差,教师通过怎样的问题链或者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回到主干知识,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要求更高。生成性知识的形成难度大于预设知识,但是效果却比预设知识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由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生成才能更好地应对百变情境下新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以区域为载体的“复盘课”是在高三地理期末复习中的一种尝试,虽在实施过程中有诸多惊喜,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不足,如学生小组合作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对学生更多地是思路的引导,过程的精细化、内容的确定性缺少指导,课堂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及时点拨和纠正,以免被带偏。时间紧迫,留给每个小组的时间并不充裕,不少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没把准备的内容都分享给大家,情绪有些失落。我们习惯性地对学生不放心,这次“复盘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潜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尝试真正地放手给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被动接受就可以得来,而是在做中慢慢积累练出来的,这个锻炼的机会则需要我们教师给予。
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RWXBZX14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3] 张建珍,段玉山,龚倩,等.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教学,2017,(19):4-6.
[4] 浙江省周红星名师工作室.“区域认知”视角下的地理专题知识构建(世界篇)[J].地理教育,2020,(7),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