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界中,人们一直十分热衷于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探讨。在理论探究中,我们常听到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倡与赞扬和对于应试教育的批判与反对的声音。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常常发现素质教育推行艰难,很多学校、家长仍然更加偏重于素质教育。事实上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化、矛盾化,是不利于学生的教育發展的。这要求教育者、社会、学校正确地看待素质教育与应式教育的关系,并根据其关系调整教育方法、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一、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分析
(一)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制度的。应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并十分强调考试的结果。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功能,是一种“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升学或为谋取未来较好的职业而获得一个好文凭是极其重要的,至于个人的身心是否全面发展无关紧要。应试竞争是当代学子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它又是升学的途径。很多人为了获得好的教育机会便将其定为教育目标。其他的教育目标因为不具有升学的功利价值而被忽略,这使得学生的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教育发展的产物。科举制度从隋唐时代开始,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大约延续发展了一千三百多年。古代的科举制是具有应试性的,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内容也逐渐脱离了实用性与社会性。明清时的“八股文”更是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和腐朽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这种片面性和腐朽性共存的应试教育,自然不能选报出真正的人才,相反选出的是一群的书呆子,滞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提出来的,对于当代的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21世纪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也对于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日益展现的发展弊端使得社会不得不探究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对现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发挥指导与解释功能,对未来教育也将发挥预见和设计功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短处,促进人与社会共同的发展。
二、 社会对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态度
(一)过分推崇素质教育,贬低应试教育
在社会上,可能一提起“素质教育”,很多人便想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想到“素质教育”中的“和谐教育”“生命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等,认为“素质教育”是“成功教育”,“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好的,应当摒弃“应试教育”。这种看法是较为片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有其弊端与优点,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很多人认为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此问题,黑格尔曾说过“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所以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能被应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对立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虽然在培养人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其的教育目的都是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很多人认为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落后的教育。但是就实际而言,素质教育是对于应试教育的纠偏,两者并非对立体。二者虽然有不同处,但是切记不可过分夸大二者的差异,将其对立起来。
(三)理论与现实的偏离
虽然在于理论探究中,大家都推崇素质教育。但是纵观社会实际,素质教育的推广依旧十分困难。相反非常多的家长和学校在实际应用上越发偏向于应试教育。如: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全方面发展,要求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业“减减负”。但是不难发现虽然学校的课业少了,很多家长却为孩子报名了更多课后辅导班与特长班。家长表明,虽然学校是“减负”了,但是社会的竞争却更加激烈,只有让孩子在课后将“减负”影响下减少的学习时间补回来。
三、 正确地解读与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正确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及其联系
人们在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时,需要辩证地看到二者的优缺点,不能过分地夸大素质教育的影响,也不能过度地贬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而行、紧密关联的。如虽然应试教育十分重视考试成绩这一特点常常被批判家所诟病,但是这一行为对于素质教育也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应试教育”中的应试行为目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说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自我实现、服务社会,那么应试活动则是检验学习目的达成状态的检验,这种检验过程本身又体现着应试者的人格品质。虽然说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素养,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学生的一些基本素养。同样的,考试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选拔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不能因为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略考试的成绩。
(二)社会逐渐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社会应该逐渐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对于教育者,国家,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该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要求,成为“创新形教师”。国家应该积极地为教育改革创造条件,保障新的教育理念走入实践。学生应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同时积极地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智松.教育学原理:研究与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2]涂传银.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6(10):765.
[3]陈平生.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再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
[4]王友兴,高笑天.“应试教育”的思辨与本质复归[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
杨林,四川剩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一、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分析
(一)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制度的。应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并十分强调考试的结果。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功能,是一种“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升学或为谋取未来较好的职业而获得一个好文凭是极其重要的,至于个人的身心是否全面发展无关紧要。应试竞争是当代学子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它又是升学的途径。很多人为了获得好的教育机会便将其定为教育目标。其他的教育目标因为不具有升学的功利价值而被忽略,这使得学生的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教育发展的产物。科举制度从隋唐时代开始,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大约延续发展了一千三百多年。古代的科举制是具有应试性的,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内容也逐渐脱离了实用性与社会性。明清时的“八股文”更是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和腐朽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这种片面性和腐朽性共存的应试教育,自然不能选报出真正的人才,相反选出的是一群的书呆子,滞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提出来的,对于当代的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21世纪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也对于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日益展现的发展弊端使得社会不得不探究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对现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发挥指导与解释功能,对未来教育也将发挥预见和设计功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短处,促进人与社会共同的发展。
二、 社会对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态度
(一)过分推崇素质教育,贬低应试教育
在社会上,可能一提起“素质教育”,很多人便想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想到“素质教育”中的“和谐教育”“生命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等,认为“素质教育”是“成功教育”,“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好的,应当摒弃“应试教育”。这种看法是较为片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有其弊端与优点,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很多人认为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此问题,黑格尔曾说过“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所以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能被应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对立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虽然在培养人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其的教育目的都是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很多人认为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落后的教育。但是就实际而言,素质教育是对于应试教育的纠偏,两者并非对立体。二者虽然有不同处,但是切记不可过分夸大二者的差异,将其对立起来。
(三)理论与现实的偏离
虽然在于理论探究中,大家都推崇素质教育。但是纵观社会实际,素质教育的推广依旧十分困难。相反非常多的家长和学校在实际应用上越发偏向于应试教育。如: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全方面发展,要求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业“减减负”。但是不难发现虽然学校的课业少了,很多家长却为孩子报名了更多课后辅导班与特长班。家长表明,虽然学校是“减负”了,但是社会的竞争却更加激烈,只有让孩子在课后将“减负”影响下减少的学习时间补回来。
三、 正确地解读与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正确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及其联系
人们在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时,需要辩证地看到二者的优缺点,不能过分地夸大素质教育的影响,也不能过度地贬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而行、紧密关联的。如虽然应试教育十分重视考试成绩这一特点常常被批判家所诟病,但是这一行为对于素质教育也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应试教育”中的应试行为目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说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自我实现、服务社会,那么应试活动则是检验学习目的达成状态的检验,这种检验过程本身又体现着应试者的人格品质。虽然说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素养,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学生的一些基本素养。同样的,考试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选拔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不能因为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略考试的成绩。
(二)社会逐渐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社会应该逐渐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对于教育者,国家,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该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要求,成为“创新形教师”。国家应该积极地为教育改革创造条件,保障新的教育理念走入实践。学生应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同时积极地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智松.教育学原理:研究与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2]涂传银.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6(10):765.
[3]陈平生.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再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
[4]王友兴,高笑天.“应试教育”的思辨与本质复归[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
杨林,四川剩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