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的是谁为南方证券的行为负责
(《财经》2003年11月5日号《谁填南方证券窟窿》)
《财经》记者根据“权威部门”中国证监会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所列的公式和南方证券200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出其挪用客户保证金达19.17亿元。
两个月之前,中国证监会曾经召集全国券商的头头们开会,在会议上,有关领导反复强调“三大铁律”,其中“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一条赫然在目。言犹在耳,南方证券却在公然违背“铁律”。
《财经》杂志此文关注的重点在于“谁来填南方证券窟窿”,我以为,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对于南方证券这样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巨人”来说,“有关部门”让其破产的可能性并不大,办法总是有的,不管是到北京要钱还是深圳市政府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其他,“反正有地方出钱”。因此,谁填窟窿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谁为南方证券的行为负责?付什么样的责任?
对于证券市场,我们曾经希望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后来看看实际情况,也就付之一笑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中国证监会的三条“铁律”应当就是一种底线。任何违背底线的人,都应当受到严惩,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谁还敢参与这个市场?
南方证券已经犯了“铁律”,现在,该是“有关人士”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北京李长泽
经济过热的利率原因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过热的危害是通缩》)
目前,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结果是货币供给增加,储蓄增加,主要的金融渠道——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投资增加,然后投资过热。但是与此同时,货币增加的信号没有传递到消费领域,利率汇率没有变化,物价几乎没有上升。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国内供给剩余将更严重。
我以为,造成目前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缺乏具有平衡能力的金融制度。
首先,汇率缺乏弹性。浮动汇率能够有效平衡国际收支,如果外部平衡能实现,那么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就不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其次,利率缺乏弹性。如果利率能够平衡储蓄、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那么国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不至于长期维持。
目前,利率没有充分市场化,一方面投资的效率很难保证,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缺乏有效分配。而且,在非市场条件下,人为调节利率变化不一定能够起到预想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在非市场条件下与在市场条件下的预期是不一样的,这将导致很多调节失效。
就长期而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人为的平衡只能是权宜之策,而市场的自我平衡才是长久之计。
北京郑徐兵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汇率问题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结束寻找替罪羊游戏》)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大致有两种观点,即坚决顶住不升值的坚守派和实施浮动汇率的完全自由派。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坚守派没有认识到人民币不可能长期顶住升值的压力。从较长时间来看,一种货币的汇率是由购买力决定的,市场的力量将迫使货币向均衡值转移,试图硬顶是徒劳的。此外,这种观点对人民币升值的益处认识不足,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改善交换条件和降低中国外债的偿还成本,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
完全放开派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由于投机和内在的经济周期等原因,人民币完全放开将大大增加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可能性,一旦出现问题,无论对本国经济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在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若采取浮动汇率,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短期内,人民币肯定不宜升值,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挑战。首先应该采取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的方法,如取消出口退税,目前国家已宣布自2004年起对出口商品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其次,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再次,在必要时允许温和的通货膨胀,以缓解升值压力。
上海刘社建
政府干预目的在引导而非定价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存货投资变化的意义》)
在市场规范和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国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在于管什么、怎么管。
对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在市场发生异常波动的时候,政府做好一个“守夜人”。
而对于市场主体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的行为,则应该加以引导,鼓励采用使市场价格趋于收敛、减少市场风险的方式规避自身的风险。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避险环境。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成熟的行业,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做法,例如纵向一体化的合作方式,又如发展商品期货市场,都能使得市场主体在规避自身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同时,降低市场整体系统风险,减小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使市场趋于成熟和完善。
上海王颖华
(《财经》2003年11月5日号《谁填南方证券窟窿》)
《财经》记者根据“权威部门”中国证监会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所列的公式和南方证券200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出其挪用客户保证金达19.17亿元。
两个月之前,中国证监会曾经召集全国券商的头头们开会,在会议上,有关领导反复强调“三大铁律”,其中“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一条赫然在目。言犹在耳,南方证券却在公然违背“铁律”。
《财经》杂志此文关注的重点在于“谁来填南方证券窟窿”,我以为,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对于南方证券这样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巨人”来说,“有关部门”让其破产的可能性并不大,办法总是有的,不管是到北京要钱还是深圳市政府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其他,“反正有地方出钱”。因此,谁填窟窿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谁为南方证券的行为负责?付什么样的责任?
对于证券市场,我们曾经希望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后来看看实际情况,也就付之一笑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中国证监会的三条“铁律”应当就是一种底线。任何违背底线的人,都应当受到严惩,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谁还敢参与这个市场?
南方证券已经犯了“铁律”,现在,该是“有关人士”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北京李长泽
经济过热的利率原因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过热的危害是通缩》)
目前,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结果是货币供给增加,储蓄增加,主要的金融渠道——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投资增加,然后投资过热。但是与此同时,货币增加的信号没有传递到消费领域,利率汇率没有变化,物价几乎没有上升。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国内供给剩余将更严重。
我以为,造成目前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缺乏具有平衡能力的金融制度。
首先,汇率缺乏弹性。浮动汇率能够有效平衡国际收支,如果外部平衡能实现,那么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就不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其次,利率缺乏弹性。如果利率能够平衡储蓄、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那么国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不至于长期维持。
目前,利率没有充分市场化,一方面投资的效率很难保证,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缺乏有效分配。而且,在非市场条件下,人为调节利率变化不一定能够起到预想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在非市场条件下与在市场条件下的预期是不一样的,这将导致很多调节失效。
就长期而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人为的平衡只能是权宜之策,而市场的自我平衡才是长久之计。
北京郑徐兵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汇率问题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结束寻找替罪羊游戏》)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大致有两种观点,即坚决顶住不升值的坚守派和实施浮动汇率的完全自由派。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坚守派没有认识到人民币不可能长期顶住升值的压力。从较长时间来看,一种货币的汇率是由购买力决定的,市场的力量将迫使货币向均衡值转移,试图硬顶是徒劳的。此外,这种观点对人民币升值的益处认识不足,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改善交换条件和降低中国外债的偿还成本,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
完全放开派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由于投机和内在的经济周期等原因,人民币完全放开将大大增加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可能性,一旦出现问题,无论对本国经济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在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若采取浮动汇率,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短期内,人民币肯定不宜升值,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挑战。首先应该采取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的方法,如取消出口退税,目前国家已宣布自2004年起对出口商品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其次,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再次,在必要时允许温和的通货膨胀,以缓解升值压力。
上海刘社建
政府干预目的在引导而非定价
(《财经》2003年10月5日号《存货投资变化的意义》)
在市场规范和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国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在于管什么、怎么管。
对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在市场发生异常波动的时候,政府做好一个“守夜人”。
而对于市场主体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的行为,则应该加以引导,鼓励采用使市场价格趋于收敛、减少市场风险的方式规避自身的风险。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避险环境。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成熟的行业,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做法,例如纵向一体化的合作方式,又如发展商品期货市场,都能使得市场主体在规避自身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同时,降低市场整体系统风险,减小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使市场趋于成熟和完善。
上海王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