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光:妙手仁心暖杏林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中华文明发端之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与精湛医术。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近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与医术从久远的古代孕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不衰。由此,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史可谓凝聚了众多名医的大量心血,这其中,香港名中医李国光教授亦是贡献良多。
  “未先学医先学德.。”这是李国光教授的信条,亦是他对后生的谆谆教导。“为医之道,非博不能明其理,非精不能已其得;医本为人,为之不精,反为夭折”,在三十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李国光教授深研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尊古而不泥古;临床实践外,他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谨守医道,医德高尚,心存仁义,扶病救困。而为使中华中医传统传承光大,他尽己之力地将毕生所学教与下一代,在振兴祖国中医事业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
  
  


  精勤不倦大医精诚
  
  李国光教授与太太皆是学医出身,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踏入了医学界,同在国内政府医院里工作,因医结缘,七十年代末来到香港。当时香港仍处于港英政府管治时期,传统中医并没有如西医那样受到重视,但是李国光教授却是志存高远,希望尽己之能与香港同业一起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将中华瑰宝发扬光大。
  踏上这片热土不久,他先是与太太合力创办李国光中医诊所。而为了充分了解香港医疗的实际情况,他进入到当时香港本地的最高等中医学院——中国国医学院继续学习,以尽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1982年,李国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医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3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李教授更一直铭记先师——岭南一代名医郭梅峰老先生的医训:“但愿人皆健,何愁我独贫。”及老师杨干潜、郭燕文中医博士的教诲:“夫存心济世,心善然后可以为医。”他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全心全意为他们解决疾苦,所以深得病人的爱戴和信赖。李国光教授一直工作在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学术上汇通中西,对中医内儿妇科及肿瘤方面有颇高造诣,尤其精于岭南地区温热病与奇难杂症。2003年SARS爆发期间,香港社会人心惶惶,个个噤若寒蝉,此时,李国光教授这些本港名中医们毅然肩负起“匡扶济世”的重任,站出来为市民传授预防之道,以安抚人心。他2003年在香港《信报》上发表了《借鉴治温病经验防治SARS》等系列相关论文,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还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邀请参加其研究课题《中西医互补系列之一:做好准备,应付流感威胁》的学术讲座,并发表《中医温病的现代意义》的专题演讲,对当时影响极重的SARS、流感等疾病与中医温热病,做了深入分析与比较,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预防与治疗之道,意义重大。
  


  


  李国光教授在中医医术上造诣高深,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更是累积了丰富的学识与经验,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医学涵养令人称道。另外,他还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科研,在撰写论文报告方面,近年在香港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要包括《香港中草药在治疗温病中的运用》、《岭南地区温病诊治用药经验》、《鼻咽癌的中医诊治》及《伤寒论白虎汤和岭南中草药治疗温病讨论》、《中医硬脉象在临床的诊疗意义和识别新经验》等,堪称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而正是因为他在中医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亦多次受邀前往大学、中医学院等演讲,并获《大公报》等媒体采访报道。在学术著作方面,早在197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广州中医学院合编《中医大辞典》,从全国各地抽调著名医学人士参与编写,当时年轻的李国光即被遴选为编写成员参与其中,在《中医大辞典》这部中医界最为重要与权威的工具书中,亦凝聚了他的心血。近年,李国光教授又总结多年临床脉诊的宝贵经验,编成了《中医诊病瑰宝——脉诊》一书。
  在医术上,李国光教授精益求精。在医德上,他更显示出了大家风范。医圣孙思邈对医德曾有如下论述:“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兼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顾后,自虑吉凶,见彼苦恼,若已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戏,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行医过程中,李国光教授始终勤求古训,临症时剑胆琴心,治病能洞察秋毫。当得知有些前来医治的病人生活困苦时,他不仅为其免除诊金,还赠送药物;对于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他长年累月为其免费看诊,并且还在生活上积极帮助与照顾他们。他常说:“济世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病人痊愈时,我们就会觉得很满足,感到开心不已。医德与医术同样重要,作为医生就应时刻以治病救人为重,如果单是看重金钱与利润,我建议这样的人不要进入医疗界,因为医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所谓“精勤不倦,大医精诚”,李国光教授以其妙手仁心温暖着杏林。
  
  扶掖后学 振兴中医
  
  服务中医界三十余载,李国光教授是亲身感受到了中医在香港的发展与进步。他表示,中医现在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在香港回归后,《基本法》明文规定中医与西医都可以在香港合法诊治病人,一起为香港市民服务,这就给了中医以更大的生存空间。“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如果中医能在香港蓬勃发展起来,这对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国宝贵的医学文化是很有利的。”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李国光教授站在了一个更为高远的角度。
  而为了推广中医事业,李国光教授还参与了诸多社团职务,为业界出钱出力,虽是付出多回报少,但他却乐此不倦。香港中医药界医药研究会(简称医研会),早在1980年创会时,李国光教授便是创会委员之一。据他介绍,医研会的宗旨是与中医同业及对中医药有兴趣的人士,共同研究中医中药,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现今担任着会长之职的他,经常组织会员开办各类型的研习班,或是开展医药研讨活动,举办中草药展览等。另外,他还经常带领会员及在校医学院学生行山认草药,于行山远足中既强健身心,又学习认识中草药知识,增加医学常识,因而此种实践活动深受学员欢迎,一直坚持至今。
  另外,李国光教授还担任香港新华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及香港注册中医考核课程导师,从第一届起,一直任教到现在,在培养中医人才上默默耕耘。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副院长兼教授,致力于将中医所涵括的严谨与科学的学术理论传授下一代,并推向世界,以使中华传统精髓不致失传。而他的良苦用心亦深得学员爱戴,他们都非常尊敬与信服这位医学界前辈,在他的谆谆教导下,一起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因医结缘世家情怀
  
  李国光教授与太太同是医学出身,相扶相持这么多年,一起为中医事业无私奉献与付出。这是一个因医结缘的家庭,而随着儿子在医学上的出色表现更是成为一代医学世家。
  李国光教授的儿子现在美国从事医学影像研究工作,这是一位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曾在全香港的会考中以优异成绩考获10科A成绩成为香港杰出“十优状元”,后荣获美国著名的“李汝宽奖学金”而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医学影像专业,现在已是医学生物工程博士毕业,完成博士学业后留在美国发展。问及李国光夫妇有何教育良方时,他们笑着说:“其实我们和一般家长的培养方式也差不多,只是先前因为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注意培养他的自学能力,而孩子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本身对读书兴趣浓厚。因而除了在大方向上做一下指导外,我们会主动给他足够的空间,给他提供比较好的读书环境,让他自己去发挥,另外也会在学习之余鼓励他多参与公益活动。至于对医学的兴趣,可能真的是受家庭影响了。”谈话间,父母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美满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耳濡目染中,儿子也逐渐走向优秀与成功。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病患者前来就诊,而李国光夫妇亦热情地为病者忙前忙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笔者深深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博大情怀与高风亮节。而当瞥见那一副挂在诊所中,由他的老师——中国中医泰斗邓铁涛老先生于1976年题赠李国光教授的对联时,更是体悟深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才是对李国光夫妇的真实写照。(唐微微程书香)
  
  【人物简介】
  香李国光教授,香港李国光中医诊所创办人,现任国际中医中药总会当届会长、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专家顾问团顾问、香港中医药界医药研究会(简称医研会)会长、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会立中医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香港注册中医第一至四届考核课程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编《中医大辞典》编写成员、《中医诊病瑰宝——脉诊》一书主编。
其他文献
澳门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城市,从其建筑特色上就可以窥测一二,仅仅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陈列着东西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或雄奇瑰丽、或古朴典雅、或庄严肃穆,可谓中西合璧,浑然一体。  美哉!奂哉!慨叹于澳门这座城市之美丽的时候,又能有多少人想得到,这种美是由多少设计师、建造师的心血凝聚而成。时间流逝,而建筑永恒,每一座建筑或许都记录着一段风云变幻的故事或人物。而我们从这些美丽的建筑当中,看到了土木
期刊
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真正的魅力。《圣火》便是这样一首歌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这首歌便被推出,但却反应平平,而来到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时,它却在一刹那绽放出一种博大深远的气质。  歌如其名,如火。而“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动力,也是人们心中的圣物;对于刚刚卸任的中国澳门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蓝铧缨先生来说,“火”,更是一种激情的绽放,他用生命的激情谱写
期刊
不久前,笔者读到《澳门太极拳运动》一书,发现书中大有深意,别有天地。该书的编纂者,结合自身的武术经历审视澳门太极历史,让笔者感尽历史沧桑与庄严之余,更依稀看到澳门武术在岁月长河中凿空破浪搴舟中流的波澜画景。作者探幽微发大义,勾玄要辑通理,论道缜密严谨,持之有故,史料详略恰当,掷地有声。该书的主要编纂者便是澳门当代太极宗师、中国澳门武术家协会主席李文钦先生。    太极之光 实至名归       李
期刊
梁耀霖先生是闻名香江的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其与医生界同业合作开办的汇贤泌尿外科中心有着良好的口碑。行医济世中,梁耀霖医生以其高超医技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口耳相传中,各方人士皆是慕名前来求助。从他的汇贤医疗中心所悬挂的诸多牌匾、锦旗中,即能看出,这是一位堪称有着“妙手回春”术的著名医生。  作为香港中青年泌尿外科的权威专家,梁耀霖医生不仅技艺精湛,其医德更是令人称道。对接待的病人,他都如自己亲人般呵
期刊
名片上的内容,往往反映出主人的人生重点。看看王秋北先生的名片,上面除了大埔区议会议员和富亨邨业主立案法团主席外,没有印制任何其它职务、头衔、荣誉,有的只是他所参加的各个服务点的热线、地址、邮件等联繋方式。透过这张窄窄的名片,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断接受市民求助的身影,小小的名片上面,记录着他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同样,在王秋北先生的议员办公室里,举目张望很难找到奖状之类的荣誉证书,然而无需抬眼便能
期刊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为中华民族积淀下充满心性智慧的灿烂文化。及至今日,历经世事多番变迁,文化亦在不断地遗失之中。赵泰来先生,是文化的修补者,历史的追溯者。在盐城、广州、番禺、东莞各地都有他的赵泰来文物馆。文物和书籍,是忠实记录文化的两大实物载体,亦是赵泰来先生一生为之孜孜不倦的事业。  与赵泰来先生一起漫步在凝结着他多年心血建设
期刊
每个女人都渴望可以经常能有高潮体验,可是,在没有的时候,也因为受气氛感染而伪装高潮,这令男性不解,甚至气氛。但是,女性的伪高潮就真的那么不可取吗?不妨看看以下6个例子,一起发现伪高潮的真实感受,其实这种方式并非不好呢!    伪高潮可以免除沉重的压力     张伟结婚已经两年了。原来过性生活时,他很容易达到高潮。妻子也表现出达到高潮的样子。可近来张伟发现妻子是“装”出来的。于是张伟就追问妻子。妻子
期刊
香港是一个服务型社会,社团不计其数,在各个社团中,有许多将社团事务当作工作来做,但分文不取的善者。香港荃湾区议会委任议员朱德荣先生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令人称道的是,身兼香港公益金新界区百万行主席、荃湾区青少年暑期活动委员会主席、荃湾中分区委员会副主席、荃湾区节日灯饰筹备委员会副主席等多个社团要职的朱德荣先生,才刚刚年届不惑,正值盛年。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朱德荣先生以“投身社团即为家”的
期刊
【本刊讯】2008年11月10日晚,潮州市党政机关会堂内座无虚席,“陈伟南星”、“潮州星”命名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主要嘉宾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全国侨联副主席陈有庆、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以及来自港澳和国内各地的嘉宾。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原台长、现任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在介绍“潮州星”和“陈伟南星”时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217)和(8126)号小行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