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想方法的“嫁接”牵强不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学参考》(教学版)2006年第7~8期刊登了张小慧老师撰写的《智慧的美丽》一文,笔者深为教者的课堂应变能力所折服,文中对学生解题方法创新的呵护无疑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然而,笔者认为,文中所撷取的案例“空瓶换汽水”中教师所认同的创新解题方法,以及由“空瓶换汽水”引申到“分马故事”中解题思想方法的“嫁接”过程值得商榷。
  “空瓶换汽水”的题目是这样的:小强和伙伴们买了10瓶汽水,店主告诉他们,喝完后用3个空瓶可以再换1瓶汽水。问:若不再多花钱,小强他们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文中由学生提出,后教师认可的创新解法是:先喝10瓶汽水,用9个空瓶换3瓶汽水,留下1个空瓶;再喝3瓶汽水,用3个空瓶换一瓶汽水;再喝1瓶汽水,共剩下2个空瓶,最后向店主借1瓶汽水,喝完后将3个空瓶换刚喝的1瓶汽水,所以小强共喝汽水15瓶。
  这样的解法真的科学合理吗?张老师由此引申到“分马问题”中的“借来还去法”,两道题果真解题思想相同吗?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后,觉得解题思想方法的“嫁接”牵强不得,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一、应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空瓶换汽水”的解决策略
  
  这样的解题思路科学合理吗?首先,向商家“借一还一”,商家的利益无疑会受到影响,而且这样的逻辑商家也是可以不接受的。试想,如果最后只剩下1个空瓶,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店主借1个空瓶和1瓶汽水,喝完后将3个空瓶还给店主,抵消刚喝完的1瓶汽水,这样的“借二还二”显然是不现实的。商家讲究诚信固然不错,然而诚信是在不影响利润的前提下而言的。其次,本题中是10个空瓶,可以逐次换取汽水,若是买40瓶汽水或100瓶汽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用空瓶换汽水呢?这种单纯依靠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是不可取的,也不是题目的本意所在。
  本题合理的解题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到底有没有办法让小强和伙伴们喝到15瓶汽水,而商家又心悦诚服呢?方法是有的,笔者认为,本题应该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解答。对于“3个空瓶换1瓶汽水”可以作如下分析:因为“3个空瓶=1个空瓶+1个瓶中的汽水”,所以2个空瓶正好换1个瓶中的汽水。因此,小强和伙伴们第一次喝完10瓶汽水后,可以用10个空瓶换得10÷2=5(个)瓶中的汽水,所以他们其可喝15瓶汽水。若是买40瓶汽水,则可以喝40+40÷2=60(瓶)汽水。这样的解题过程无论从思维方法上,还是从方法优化上,都是科学合理的。
  所以笔者认为,数学解题不能“想当然”,数学生活化不是指用“纯生活”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而是指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方能彰显“数学智慧的美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缺乏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不能运用数学的方法切入问题的本质,纯粹的“就生活论生活”,就会陷入“感性经验丰富、理性思考匮乏”的境地。
  
  二、“借一还一”仅是一种策略——对“分马故事”的再思考
  
  张老师为了引证解题过程中“借来还去”法的正确性,拓展学生思维,引用了数学史上的名题“分马故事”让学生继续做深入的思考,这一出发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觉得,“分马故事”中的“借一还一”和“空瓶换汽水”中的“借一还一”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分马故事”如下:有一位阿拉伯老人养了11匹马,他临死前给三个儿子留下一份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得到11匹马中的1/2、1/4和1/6。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这道题的解决过程中选用了“借一还一”的策略,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为1/2+1/4+1/6=11/12,就是弟兄3人并未能把全部的马分完,只分得它的一部分“11/12”。所以,为了把11匹马正好全部分完。就不能把“11匹”看作单位“1”,而应该看作某一整体的11/12,整个整体必定是“12”匹。因此,聪明的邻居才想出了“借一还一”的巧妙方法。
  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老人的遗嘱有点问题:既然将11匹马分给3个儿子,那么3个儿子所得马的“份额”相加应当正好是一个整体,即单位“1”,而1/2+1/4+1/6=11/12<1,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要使每人分得的马都是整数匹,被分的马的匹数就应当是2、4、6的公倍数。显然,“11匹”不符合这个条件。
  同时,“分马问题”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轻松解决这道难题。
  因为1/2:1/4:1/6=6:3:2,所以11×6/(6+3+2)=6(匹),11×3/(6+3+2)=3(匹),11×2/(6+3+2)=2(匹)。
  因此,“分马问题”中的“借一还一”仅是一种解题的策略。邻居的1匹马只不过借了“1匹马”凑成“12匹马”参与运算,在分的过程中是毫发无损的,分完后还给邻居,邻居也没有任伺损失。在“空瓶换汽水”的过程中,店主借的是1瓶汽水,而小强还的是1个空瓶,还要用这个空瓶加其他2个空瓶抵消刚喝完的1瓶瓶中的汽水,这样的逻辑店主是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的,也是可以不接受的。因此,“分马”情境与“空瓶换汽水”情境真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对张老师的这一课例进行冷静的“透视”与深刻的反思之后,我认为,数学解题思想方法的“嫁接”耍理智、审慎,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更不能“形似神离”、“牵强附会”。教师需要用审慎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数学的思维理智地分析与思考,切中数学问题的内涵和本质,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数学教学过程中解题思想方法的“嫁接”才会走向成功,学生才会真正把握解题思想方法的本质所在,真正体验到“数学智慧的美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草稿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目前一些小学生在使用草稿本时却存在格式零乱、功能单一的现象。因此,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草稿本,让草稿本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利器。  一、规范要求——培养学习习惯  现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草稿有两种现象:一是没有专门的数学草稿本,往往在书本的封面、作业本的封面、桌面等地方
期刊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虽然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但教学理念及体现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现撷取其中的教学片断呈现给大家,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不无启发。  教法一:  (甲老师执教教材第四页例4的教学片断)  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辨别方向,然后让学生思考书中的“例4”(见下图)。  例4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
期刊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需要说明的是:何老师给出的正好是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如果是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如“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也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其转化为两个分子相同的分数,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答案。 
期刊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整数读法与写法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因为读数时,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读出来;而在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全写出来,学生往往容易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
期刊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常有教师埋怨课程资源太少,其实,即使是农村或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除了教材、辅导材料等非生命载体外,还有重要的生命载体——学生。下面,结合“分数应用题思维训练”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巧用现实情境,生成研究问题    [片断一]  师:谁能告诉
期刊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
期刊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76~78)一课的不同处理:    [案例一]  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生:14×2。  师: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  生1:14+14=28。  生2:1×2=2,4×2=8,合起来是28。  师:这儿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应该说10×2=  20,4×2=8,20+8=28。
期刊
作为数学教师,可能不止一次遇到过这道题:比较1和0.9的大小。对于这道题,学生回答1>0.9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要说1=0.9即1=0.9999……无论如何,学生总会觉得不对。我们知道,从科学角度出发,本题是用极限知识来证明的: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刚刚学了循环小数的四、五年级学生,如何用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证明呢?实践中,我探索出如下方法:  方法一:用循环小数的分数表示法。因为0.1=1
期刊
人教社新修订的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2002年4月第1版)先后集中教学的分数、百分數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期末复习若把百分数、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梳理,精心设计“导、练”和“小步子、快节奏”的分层训练,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沟通联系、理清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增强复习的实效性。下面的复习思路(3个课时)可供同行参考。
期刊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