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继保增长、促就业之外的另一个热点话题。农村环保工作事关经济增长,事关民生改善,事关社会稳定,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环保现状 生态新农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的现象。探索新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县域农村中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案例不胜枚举,小造纸、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业“上山下乡” 的趋势明显,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县域的环境容量分析报告,随着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体污染负荷的比重较大,农村的环保工作已成为制约邹平整体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国农村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业面源问题突出。从全国范围看,农业已经演变为立体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大量的化肥、农药及农用膜残留成为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居世界首位。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设施的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县域的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数村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空气质量下降,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二)农村点源污染严重。我县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重。畜牧业圈养的牛、羊、猪等的排泄物发酵释放大量甲烷,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农村环保纠纷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城郊地区因垃圾占用或毁损农田引发污染纠纷、乡镇畜禽养殖废水流经鱼塘或农田造成死鱼和作物减产、欠收引发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会导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农药残留造成了过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近年来,因食用喷洒农药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时有发生。
(二)大棚農业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而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甚至土壤次生盐碱化,这已经成为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每亩农田残膜达2.4公斤时,小麦可减产7%、玉米减产8%。
(三)大部分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致使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对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有调查发现,居民聚集地的浅层地下水质明显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质。
(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集约化畜禽养殖,随意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直接威胁着人的健康。据统计,目前的养殖场,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也构成了很大威胁。有研究表明,饲养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饲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量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
三、积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努力破解农村环保治理瓶颈,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乡村垃圾污水达标治理
根据污染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县城农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切身环境利益。
防治农村水污染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保障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切实维护农村水环境安全,应对乡村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计划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解决乡镇企业暂时无法接入县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统的农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国部分县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应该积极推广环保养殖新技术,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技术方式,拓展农村循环经济空间,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环保审批,责令超标排放规模养殖场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按照县镇两级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区,实行规模化生态养殖,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狠抓农村环保资金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除各种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资金投入外,几乎无其他资金投入,所以资金“空洞”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颈。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中,确定了5亿元的农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環境污染治理顺利进行,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钱用得好”。把农村环保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县政府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对于农村环保工作效果显著的镇办,予以资金奖励,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作用
由于农民在环境保护参与过程中存在对组织的严重依赖,造成了农民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中频频遭遇困境。客观上需要存在一个贴近农民,能够代表农民利益,能够带领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农村基层环境管理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有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权力。这为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农村环境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目前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政府在近期内不可能建立更多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因此更好的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村民自治组织贴近现实,对问题的解决切合实际。村民自治组织能够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保证自然资源风险最小化利用的各种规章制度,针对村内部资源滥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方案,能有效杜绝“土小”企业扎根现象的发生。三是在农村公德意识薄弱,长期的小农生活方式,造成对公共环境保护的漠视,造成农民的目光短浅和对公共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保护管理的根本,在于生活方式从“小我”向“公德”的转变,在于个人环境伦理的建立,在于整个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公德。人的生活方式的进步除了需要经济发展和基础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来为建设现代生活方式培养环境公德。四是村民自治组织可以综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环保治理,将村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共同构建于环保建设整体网络,使村内每个成员和单位处于该网络的密切监督之下。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具有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五是基于农村环境问题很多地方法律保护乏力,引入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环境管理,更有利于弥补法律普遍适用性之于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特殊性的落差与不足。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关键词:环保现状 生态新农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的现象。探索新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县域农村中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案例不胜枚举,小造纸、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业“上山下乡” 的趋势明显,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县域的环境容量分析报告,随着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体污染负荷的比重较大,农村的环保工作已成为制约邹平整体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国农村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业面源问题突出。从全国范围看,农业已经演变为立体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大量的化肥、农药及农用膜残留成为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居世界首位。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设施的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县域的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数村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空气质量下降,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二)农村点源污染严重。我县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重。畜牧业圈养的牛、羊、猪等的排泄物发酵释放大量甲烷,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农村环保纠纷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城郊地区因垃圾占用或毁损农田引发污染纠纷、乡镇畜禽养殖废水流经鱼塘或农田造成死鱼和作物减产、欠收引发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会导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农药残留造成了过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近年来,因食用喷洒农药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时有发生。
(二)大棚農业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而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甚至土壤次生盐碱化,这已经成为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每亩农田残膜达2.4公斤时,小麦可减产7%、玉米减产8%。
(三)大部分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致使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对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有调查发现,居民聚集地的浅层地下水质明显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质。
(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集约化畜禽养殖,随意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直接威胁着人的健康。据统计,目前的养殖场,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也构成了很大威胁。有研究表明,饲养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饲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量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
三、积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努力破解农村环保治理瓶颈,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乡村垃圾污水达标治理
根据污染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县城农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切身环境利益。
防治农村水污染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保障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切实维护农村水环境安全,应对乡村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计划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解决乡镇企业暂时无法接入县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统的农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国部分县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应该积极推广环保养殖新技术,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技术方式,拓展农村循环经济空间,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环保审批,责令超标排放规模养殖场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按照县镇两级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区,实行规模化生态养殖,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狠抓农村环保资金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除各种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资金投入外,几乎无其他资金投入,所以资金“空洞”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颈。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中,确定了5亿元的农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環境污染治理顺利进行,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钱用得好”。把农村环保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县政府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对于农村环保工作效果显著的镇办,予以资金奖励,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作用
由于农民在环境保护参与过程中存在对组织的严重依赖,造成了农民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中频频遭遇困境。客观上需要存在一个贴近农民,能够代表农民利益,能够带领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农村基层环境管理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有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权力。这为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农村环境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目前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政府在近期内不可能建立更多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因此更好的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村民自治组织贴近现实,对问题的解决切合实际。村民自治组织能够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保证自然资源风险最小化利用的各种规章制度,针对村内部资源滥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方案,能有效杜绝“土小”企业扎根现象的发生。三是在农村公德意识薄弱,长期的小农生活方式,造成对公共环境保护的漠视,造成农民的目光短浅和对公共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保护管理的根本,在于生活方式从“小我”向“公德”的转变,在于个人环境伦理的建立,在于整个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公德。人的生活方式的进步除了需要经济发展和基础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来为建设现代生活方式培养环境公德。四是村民自治组织可以综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环保治理,将村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共同构建于环保建设整体网络,使村内每个成员和单位处于该网络的密切监督之下。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具有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五是基于农村环境问题很多地方法律保护乏力,引入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环境管理,更有利于弥补法律普遍适用性之于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特殊性的落差与不足。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