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旅程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旅程》
  雷·斯潘根贝格 戴安娜·莫泽 著
  郭奕玲 陈蓉霞 沈慧君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学史是由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共同编织的。
  科学创造力最初源于一种游戏精神,其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一种破译自然奥秘的好奇之心,一种想要探悉谜底的不竭冲动。
  《科学的旅程》这部巨著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书里许多精彩的情节,让人忍不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这些科学家生动有趣的事迹,体现出的正是纯真的游戏精神,他们也在这游戏中寻找到人生的幸福。本书作者为著名科普作家、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人。
  
  《一个人的电影》
  格非 贾樟柯(等) 著
  中信出版社
  
  每部电影都有一部传奇。
  电影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留下痕迹。《一个人的电影》是《收获》杂志经典专栏的结集出版,讲述者并非是一个人,而是很多导演、作家笔下的影像生活。这些故事唤醒了我们依然流逝的青春,让我们窥见一个时代的人生缩影。
  毛尖在收录于书中的《普普通通的愿望》里写道:“希区柯克的梦想是,有一天,他走进一家普通的男装商店,从货架上买到一套西装,可每一次对着镜子,他都发现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有一百多磅的差距。这些都没什么,因为我们有电影,就像希区柯克拍出了银幕上‘最高最瘦最美’的电影。”
  
  《猫科宣言》
  蔡志忠 著
  商务印书馆
  
  行为要向子弹一样,或完全不动地躺在枪膛,或秒速800米的全速行动。
  在《猫科宣言》中,漫画家蔡志忠传授了其处世哲学。“从前20世纪是注重团队通力合作的犬科时代,而今21世纪是追求个人真正能独立自主的猫科时代!”全书以猫咪为主人公,用格言式的语言阐释了猫科时代“以巧克力”的妙处。“以硬碰硬,不是聪明的办法”,而是要“以速度对付力量,以技巧对付蛮干,以四两对付千斤”。书中充满了类似凝聚蔡氏智慧的人生感悟。
  此书为蔡志忠闭关十年重出江湖之后的试锋之作。2009年商务印书馆还同时推出了蔡志忠的另一部新作《无耳空空学习日记》,与《猫科宣言》一样,也饱含着蔡志忠独有的提问与思考。
  主持·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宋朝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了很多当时官员的生活琐事,其中打的之事颇为有趣。古时候打的也是有讲究的,分单程与往返,计价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打的时需要先讲清楚。当时京城有位军巡判官叫孙良孺,因家境贫寒曾得到太后的特别赈济,自然是没有私家车的,一次需去法场公干,孙良孺只好去租马打的。在谈价钱时,对方问他:“去哪?”孙说:“去法场。”对方问:“去了还回来吗?”一时传为笑谈。  搞出租的,当然也存在职业道德
期刊
我落榜了。  整个假期都有—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包围着我,即使是仰望窗外蔚蓝无比的天空,双眼也满是迷茫和倦怠。时间是那么缓慢,每一秒都刻骨铭心。  家里也毫无生气,坐在沙发上的父母只是低头叹气,只有阳光照射下的根根白发是那么醒目,让我不敢直视。即使没有阳光,我也不敢注视那些白发,因为我知道,那里面有一些是因为母亲3年里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我做早餐而长出的,有一些是因为3年里父亲每天深夜10点接我下自习而
期刊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十二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都往我这儿看》,《青春前期》发表于《当代》2002年第三期,即将拍为电视
期刊
现在的你或刚进大学校园,或仍等待一关又一关的学测,好进梦想中的校园。  然而,2008年9月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让你开始迷惘未来。4年后人生什么样?10年后世界又是何种风貌?  18岁,有些人已走了很长的路。  18岁,林语堂也刚离开福建鼓浪屿,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林语堂本是福建漳洲旁小村落龙溪的“土孩子”,改变他一生的,是父亲从小给他的国际视野。破落的龙溪乡下,有位长老教会的牧师,自小
期刊
楼下有个晾衣场,是露天的那种。天气好的时候楼里的人都把需要晾晒的物件挂在那里。可到了梅雨季节,天气说变就变,经常有人晾完衣服就外出了,走的时候明明是个艳阳天,可往往还没等回到家就下起了雨。无奈的人们只好等到回来以后,重新再洗一次。  记得有一天,天空没有任何要下雨的征兆,我把衣服晾好后就出去了,谁知没多久天空就飘起了雨,当我回到家以后按惯例先奔晾衣场找我的衣服时,却发现晾衣场的衣服全都不见了。正在
期刊
“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句话来自一本小册子——《青春的使命》,是年轻的马克思说的。“改造世界”这四个字是多么地诱惑我。当时,父亲在吉林大学的哲学系任教。我那时候不知道尊重他们在清贫时代的乐观,不知道体察他们乐观背后的辛酸,所以,想的就是,改造世界确实不能指望这帮人了。  后来我还看过一个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叫做《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白发苍苍的马克思回忆父亲去都市里
期刊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1793年7月,马嘎尔尼使团乘“狮子
期刊
无论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即便你做得近乎完美,就像你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就像你已经是世界级的明星了,也会有人不喜欢你,还会有人向你发出嘘声,甚至扔臭鸡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不能强求他们保持统一的思想。  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对你来说,别
期刊
多看、多学、多试验,如果取得成果,绝不炫耀。学习和研究中要顽强努力,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三多”,而是“两怕”(怕费时、怕费事),则将一事无成。  ——威廉·拉姆塞谈做学问    好学的小拉姆塞  威廉·拉姆塞幼时喜欢大自然,爱读书也爱收藏书。有一段时间,活泼好动的小拉姆塞却经常坐在格拉斯哥一座大教堂里,那小小的寂寞身影似乎在听牧师讲道。大人们对此很是费解。  “小拉姆塞,你在干什么呀?”拉姆塞父母的
期刊
2006年,谭盾的歌剧《秦始皇》在西方世界完成了对“第一个中国皇帝”的塑造,票房虽一路飘红,但商业上的成功并不能挽救西方媒体对于作品的强烈非议。谭盾旋即陷入了批评的漩涡之中。   《纽约客》评价《秦》为“误入歧途的中西合璧之作”。更为尖刻的批评说道:“啤酒就是啤酒,红酒就是红酒。谭盾最好一辈子去写笛子和二胡,为什么偏要来写小提琴呢?”   恼怒过后,他依然具有不在乎的能力:“我一刻都没有怀疑过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