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对策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gar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笔者设计了《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状况调查问卷》,为了确保取样的广泛性,选取了3所学校为调查对象,样本容量为640人(其中教师样本80人,学生样本560人),收回有效教师问卷80份,占教师问卷总数的100%;有效学生问卷497份,占学生问卷总数的88.75%。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并不尽人意,对此,笔者提出了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
  
  1.师生关系总体满意度调查
  反映师生关系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A、B、C、D四级。各级的意义分别是:A对多数教师满意、个别不满意;B对个别教师满意、多数不满意;C很难判断;D都不满意。调查结果见表1。
  


  从问卷调查来看,对多数教师持满意态度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9.98%,B、C、D三级共占被调查人数的70.02%,充分显示了还有不少学生对当前师生关系并不满意。
  2.师生关系疏密程度调查。师生关系的疏密程度可以从学生遇到问题会不会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得到印证,调查结果见表2。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有困难首先寻求老师帮助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14.49%;教师认为,有困难首先选择教师寻求帮助的学生占33.75%。这说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大部分学生不把老师作为最好的朋友。由此可说明当前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关系并不密切。
  


  
   二、师生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
  
  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尚不尽人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不良的师生关系呢?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作风不民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最高主宰和绝对的权威,学生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学生因缺少了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缺少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精神上的交融,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甚至出现反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时,教师的态度”的调查问卷显示: 50.49%的教师不太高兴,还有31.38%的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压下去,而不是肯定学生,和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以落实,教师工作作风不够民主。
  2.教师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都是从职业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方面略显不足。
  首先,教学方式单一。在关于“你所在学校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问题的回答中,62.9%的学生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选择“老师、学生互动交流”的学生仅有11.7%。可见在教学方式上,不少教师依然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很难体会到追求知识的乐趣。
  其次,教学方法单调。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着重内容的灌输,不注重教学的技能、方法,教师只管自己的讲授,不考虑学生的反应与活动。在调查中有71.2%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调,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最后,教学内容陈旧。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而教师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因此在调查中有32.2%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3.课程结构及设置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分开;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实践课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因此其课程结构具有专业性强、设置的时间短、课程多等特点。教师更替迅速,教学时间相对较少,这样客观上就减少了师生交往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师生间的交往仅限于教与学的活动,使得学生很难对教师有较深的了解和建立深厚的感情。调查中有62.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程结构设置有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上,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教学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引导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第二,在学习内容上要强调学习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联,即面向应用,培养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真正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人格化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只有那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有威信的教师,才能使学生既钦佩他们的才学,又仰慕他们的品行与为人,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崇敬和热爱这位教师,因而会高度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不但不会为高强度的智力投入感到困乏和疲倦,甚至还会伴随着教学的进程,发出暗暗的赞叹和会心的笑声,这种良好的心理情绪,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所以要优化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法,主动吸收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及心理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走近学生,成为乐教善教的人师。首先,教师应注意培养个人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最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最易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甚至崇拜心理,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的交往。第二,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树立较高的专业威信。另外,教师还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教育学生没有好的灵活的方式方法是不行的。所以,怎样高效率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研究与学习。
  3.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资料显示,过去20年出现的知识总量等于人类有史以来的知识总和,每3至5年一个人的知识就有一半变得陈旧。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吸取新知识,不仅要及时更新本学科知识,还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鉴于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审时度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贯穿始终。
  一要确立“学习工作化”的观念。教师要明确,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确立“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同时还要认识到,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是学习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学习内容,采取适当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凡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尤其是教师要发展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素养方面的学习。至于学习的方式,可以是个体学习,即教师个体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也可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学习,互相学习。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心;2.河北省大中专院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3.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截至2006年,我国已有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在规模得到扩充的基础上全国高职教育转入内涵发展阶段,如何在高职林立的招生领域抢占优质生源、在个性纷呈的教育市场塑造自己的特色,在竞争惨烈的就业市场积累良好的口碑,在广博的网络世界拥有友好的访问特性,在各大搜索引擎拥有领先的排名优势,从而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成为了国内高职教育界的共同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网站设计的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如何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医学院校已经把毕业论文作为医学本科生毕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而医学论文写作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    一、医
医院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在构建融洽内外关系上走在前列,确保医院在和谐中创新发展。但从目前医疗市场发展趋势和广大群众医疗需求情况来看,构建和谐医院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医患关系”,让百姓看得起病。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坚持“以病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