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煤矿事故的频发,暴露出的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对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对策
煤矿安全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一大难题,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特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人们对煤矿不良形象的思维定势。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和恶性矿难频发,产生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反映出煤矿安全管理再度出现恶化的苗头。
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和谐及国际形象。煤矿安全管理已由企业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包括煤矿安全管理在内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一方面通过政策手段加以引导,另一方面也通过法制手段进行约束。对于我国众多的国有大中型煤矿来说,一般都能够响应国家号召,狠抓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扎实、系统的工作,采取较为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我国煤矿企业事故频发问题的根源在于安全管理,而要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入手,已经发生的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也反映出了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战略执行与措施执行方面的种种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煤矿安全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促进科学的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执行理念的培养,包括企业执行精神和价值观的塑造;二是职工素质的提高;三是激励机制的完善;四是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五是系统状态的优化,包括人员系统、物质系统、制度系统和组织状态。
一、建设具有执行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执行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設的反映。因此,煤矿要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员工的执行意识,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安全总目标服务。应从精神层面树立执行意识,将安全管理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在执行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执行意识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把执行放在首位,树立高效的、具有执行力的企业精神。
二、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要积极采取措施,由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职工培训,并配备充足的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培训场地、培训设施和设备,特别是师资问题,一方面可以聘请本企业、本矿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员工培训,还可以与院校合作,聘请相关专家来矿讲学、搞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避免出现,走职工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的老路。
在煤矿员工招收时,要以优厚的政策吸纳具有专门知识的煤矿专业毕业生去煤矿工作,要尽快取消农民轮换工,招收煤矿专业的中专、技校生和高中以上学生,充实一线技术力量。其次,对现有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从技术、安全、管理、人文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分期分批地做好培训工作。第三,加强培训的考核,坚持不合格者不上岗的原则,避免把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
对员工的激励,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运行方式,使之形成一种机制。建立激励制度,要紧密围绕安全管理执行力这一主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办法。因为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内、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求得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对员工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应建立在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好恶随意奖惩。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对绩效优秀和对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要进行奖励;对绩效差的员工和损害煤矿安全利益的员工,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累积不佳的员工和工作能力始终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严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或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通过员工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此外,奖励和处罚的标准、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奖励和处罚的正面效应,不会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和处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
四、优化保障体系,保证安全执行力的实施
保障体系包括技术支持、检测评估、危害防治等内容。要优化保障体系,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完善执行性组织机构,有了这样的高校组织机构,就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企业执行力的组织层面是由企业组织结构本身的竞争力来决定,在企业执行力结构中位于中层。煤矿企业的组织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矿生产的运作和安全战略的实施,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必然会繁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应设计标准化的、具有执行力的企业组织。
在煤矿企业划分工作岗位时,要以实现最有力地执行力为准则。要将部门职责细化到岗位,对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界定。岗位的设定要具有可执行性,使各岗位员工能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并有利于各岗位的协作。岗位安全职责的细分,能够确定不同岗位员工需达到的安全生产要求和各类工作目标与职责。从细节做起,最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五、优化系统状态,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系统包括人员系统、物质系统、制度系统、组织状态等子系统,系统的状态是否处于优化,决定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
在人员系统优化中,着重解决人员、人才的结构优化,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这就是在职工招聘时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计划;在职工培训中,要注意不同专业知识的结合,特别要注意解决好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的“回炉”问题。
在物质系统的优化中,着重考虑和解决设备的安全性问题。对于设备更新,不仅要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耗能环保问题,更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看其有无安全防护措施、对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保障措施等;对已有的设备,要及时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做好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在设备的配置问题上,不仅要考虑生产设备,更应该优先考虑安全防护设备。
在制度系统的优化中,应着中考虑制度本身的可执行性。企业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和可执行性就为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煤矿企业的制度可分为两大类:约束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可以被分成流程性制度和规范性制度,激励性制度可以被分成奖励性制度和责任性制度。这四种制度的执行力就构成了煤矿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层面。
无论是激励性的制度还是约束性的制度,都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是直接管理员工的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有助于协调生产、规范企业活动和员工活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段能鹏.基于知识资本理论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1(12):256-259.
[2]秦俊峰.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J].中国企业家.2013:70-72.
[3]张镁利、董瑞青、顾强.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探讨[J].现代产业经济.2013(10):70-80.
作者简介:杨波,1979.1,男,汉,山西长治人,硕士学位,现任霍州煤电金能煤业总经理,电气工程师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对策
煤矿安全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一大难题,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特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人们对煤矿不良形象的思维定势。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和恶性矿难频发,产生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反映出煤矿安全管理再度出现恶化的苗头。
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和谐及国际形象。煤矿安全管理已由企业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包括煤矿安全管理在内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一方面通过政策手段加以引导,另一方面也通过法制手段进行约束。对于我国众多的国有大中型煤矿来说,一般都能够响应国家号召,狠抓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扎实、系统的工作,采取较为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我国煤矿企业事故频发问题的根源在于安全管理,而要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入手,已经发生的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也反映出了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战略执行与措施执行方面的种种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煤矿安全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促进科学的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执行理念的培养,包括企业执行精神和价值观的塑造;二是职工素质的提高;三是激励机制的完善;四是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五是系统状态的优化,包括人员系统、物质系统、制度系统和组织状态。
一、建设具有执行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执行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設的反映。因此,煤矿要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员工的执行意识,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安全总目标服务。应从精神层面树立执行意识,将安全管理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在执行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执行意识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把执行放在首位,树立高效的、具有执行力的企业精神。
二、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要积极采取措施,由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职工培训,并配备充足的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培训场地、培训设施和设备,特别是师资问题,一方面可以聘请本企业、本矿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员工培训,还可以与院校合作,聘请相关专家来矿讲学、搞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避免出现,走职工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的老路。
在煤矿员工招收时,要以优厚的政策吸纳具有专门知识的煤矿专业毕业生去煤矿工作,要尽快取消农民轮换工,招收煤矿专业的中专、技校生和高中以上学生,充实一线技术力量。其次,对现有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从技术、安全、管理、人文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分期分批地做好培训工作。第三,加强培训的考核,坚持不合格者不上岗的原则,避免把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
对员工的激励,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运行方式,使之形成一种机制。建立激励制度,要紧密围绕安全管理执行力这一主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办法。因为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内、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求得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对员工所采取的激励措施,应建立在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好恶随意奖惩。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对绩效优秀和对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要进行奖励;对绩效差的员工和损害煤矿安全利益的员工,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累积不佳的员工和工作能力始终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严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或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通过员工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此外,奖励和处罚的标准、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奖励和处罚的正面效应,不会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和处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
四、优化保障体系,保证安全执行力的实施
保障体系包括技术支持、检测评估、危害防治等内容。要优化保障体系,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完善执行性组织机构,有了这样的高校组织机构,就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企业执行力的组织层面是由企业组织结构本身的竞争力来决定,在企业执行力结构中位于中层。煤矿企业的组织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矿生产的运作和安全战略的实施,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必然会繁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应设计标准化的、具有执行力的企业组织。
在煤矿企业划分工作岗位时,要以实现最有力地执行力为准则。要将部门职责细化到岗位,对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界定。岗位的设定要具有可执行性,使各岗位员工能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并有利于各岗位的协作。岗位安全职责的细分,能够确定不同岗位员工需达到的安全生产要求和各类工作目标与职责。从细节做起,最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五、优化系统状态,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系统包括人员系统、物质系统、制度系统、组织状态等子系统,系统的状态是否处于优化,决定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
在人员系统优化中,着重解决人员、人才的结构优化,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这就是在职工招聘时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计划;在职工培训中,要注意不同专业知识的结合,特别要注意解决好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的“回炉”问题。
在物质系统的优化中,着重考虑和解决设备的安全性问题。对于设备更新,不仅要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耗能环保问题,更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看其有无安全防护措施、对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保障措施等;对已有的设备,要及时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做好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在设备的配置问题上,不仅要考虑生产设备,更应该优先考虑安全防护设备。
在制度系统的优化中,应着中考虑制度本身的可执行性。企业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和可执行性就为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煤矿企业的制度可分为两大类:约束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可以被分成流程性制度和规范性制度,激励性制度可以被分成奖励性制度和责任性制度。这四种制度的执行力就构成了煤矿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层面。
无论是激励性的制度还是约束性的制度,都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是直接管理员工的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有助于协调生产、规范企业活动和员工活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段能鹏.基于知识资本理论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1(12):256-259.
[2]秦俊峰.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J].中国企业家.2013:70-72.
[3]张镁利、董瑞青、顾强.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探讨[J].现代产业经济.2013(10):70-80.
作者简介:杨波,1979.1,男,汉,山西长治人,硕士学位,现任霍州煤电金能煤业总经理,电气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