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数学的教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教授方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连课桌椅的摆放也从整齐的一排排变成了一团团.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面对面地围坐在一起,在课堂上可以尽情地探究和讨论.数学课堂也从教师传授模式变成了师生、生生的交互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中“搭积木比赛”这节课为例,跟大家共同探讨探究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活动的课题选择
由于“搭积木比赛”这节课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特别适合开展分小组的探究活动,因此笔者就以此为例来跟大家分享这节课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们先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和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难点:在搭一搭、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系列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探究活动准备
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了A组和B组.并让学生按照表1的要求分别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积累了4个正方体的“搭画”经验,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设计与“搭画”相关的自主练习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设计标有数字的方格板给学生使用,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所搭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位置,再通过观察、想象5个小正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究活动实施
探究活动1 读懂方格板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数对提示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再经过观察,画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上面、正面、左面的形状如表2,开展比赛一活动.
(1)独立观察,画一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先搭后画)
(2)辨析:左面看不到,怎样才能正确画出左面看到的形状.
(3)操作:搭一搭,看一看,发现左右两面观察到的形状刚好相反.
(4)思考:5个小正方体搭几何体,为什么从正面只能看到3个?
(5)小结:5个小正方体搭几何体存在遮挡,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来克服遮挡问题.
探究活动2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的结果,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如表3,开展比赛二活动.
(1)学生操作:搭一搭.对战组同学互相检查指导,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移开搭好的立体图形,看着方格板用数对说出每个小正方体的位置.
(3)尝试用数对确定正方体位置,动手操作、搭、验证.如表4,继续比赛三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分层次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直观经验、抽象经验、想象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活动3 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同学们能够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这个立体图形.那么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不能还原立体图形呢?如表5,进行比赛四活动.
探究活动4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和小正方体数量,比一比,看谁搭的立体图形多.如表6进行比赛五活动.
1.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几种搭法.
2.实际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多.
3.借助方格板说一说你的想法.
“想-搭-说”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脑的想象力,在实际动手中,体会操作和验证,从而达到提升空间观念的作用.
三、探究活动的课后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通过操作,积累直观经验比较容易,那空间想象经验要怎样积累呢?积累后又如何呈现呢?于是笔者想到引用数对来确定小正方体的位置,就制作了方格板工具,设计了比赛活动三.但实际上,比赛活动二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环节涉及了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尽量降低难度,给学生多搭一级台阶,让他们顺其自然地一步一步去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遇到需要经过探索发现、分类讨论、实际操作而得出数学结论或实现学习目标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直观、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论,体会数学的奥妙和美感.让学生爱学数学,让教师爱教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一、探究活动的课题选择
由于“搭积木比赛”这节课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特别适合开展分小组的探究活动,因此笔者就以此为例来跟大家分享这节课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们先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和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难点:在搭一搭、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系列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探究活动准备
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了A组和B组.并让学生按照表1的要求分别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积累了4个正方体的“搭画”经验,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设计与“搭画”相关的自主练习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设计标有数字的方格板给学生使用,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所搭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位置,再通过观察、想象5个小正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究活动实施
探究活动1 读懂方格板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数对提示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再经过观察,画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上面、正面、左面的形状如表2,开展比赛一活动.
(1)独立观察,画一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先搭后画)
(2)辨析:左面看不到,怎样才能正确画出左面看到的形状.
(3)操作:搭一搭,看一看,发现左右两面观察到的形状刚好相反.
(4)思考:5个小正方体搭几何体,为什么从正面只能看到3个?
(5)小结:5个小正方体搭几何体存在遮挡,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来克服遮挡问题.
探究活动2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的结果,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如表3,开展比赛二活动.
(1)学生操作:搭一搭.对战组同学互相检查指导,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移开搭好的立体图形,看着方格板用数对说出每个小正方体的位置.
(3)尝试用数对确定正方体位置,动手操作、搭、验证.如表4,继续比赛三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分层次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直观经验、抽象经验、想象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活动3 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同学们能够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这个立体图形.那么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不能还原立体图形呢?如表5,进行比赛四活动.
探究活动4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和小正方体数量,比一比,看谁搭的立体图形多.如表6进行比赛五活动.
1.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几种搭法.
2.实际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多.
3.借助方格板说一说你的想法.
“想-搭-说”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大脑的想象力,在实际动手中,体会操作和验证,从而达到提升空间观念的作用.
三、探究活动的课后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通过操作,积累直观经验比较容易,那空间想象经验要怎样积累呢?积累后又如何呈现呢?于是笔者想到引用数对来确定小正方体的位置,就制作了方格板工具,设计了比赛活动三.但实际上,比赛活动二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环节涉及了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尽量降低难度,给学生多搭一级台阶,让他们顺其自然地一步一步去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遇到需要经过探索发现、分类讨论、实际操作而得出数学结论或实现学习目标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直观、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论,体会数学的奥妙和美感.让学生爱学数学,让教师爱教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