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 捍土卫疆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面对这一切,有正义感的人无不尽其所能,为国纾难。“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从军行》自是黄钟大吕之音,响彻了十多个世纪的悠悠岁月。在此与诸君简略聆听一下:
  杨炯的主要成就在五律方面,善于运用乐府歌行来作律诗。《从军行》原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此题多写军旅战争之事,杨炯却用来就律,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唐代初期,西北方突厥等贵族军事集团,常常侵扰边境,威胁着祖国边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唐王朝或被迫迎击,或以主动出击的手段来捍卫和巩固边疆。因此,边塞战争颇为频繁,杨炯去过边塞,对边塞生活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所以,写了不少具有现实主义的边塞诗。这首《从军行》就是属于这类作品,杨炯此篇之可贵,在于他把保卫祖国看作无尚光荣,激励士子投笔从戎,倾吐了一个知识分子爱国的心声。
  前两名写边境告急,激起了志士慷慨赴边的热情。情况究竟如何危急呢?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却说“烽火照西京”。“西京”,即长安,说战争的火警已照到长安来了。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来渲染军情的紧急。一个“照”字,非常形象,传神地把边境危急的情况传达给人们,使之仿佛就置身于战火的笼罩之下,有人可能会问,边塞的烽火再猛也照不到西京那么远啊?这当然是作者的夸张之词,写意之说,正因为诗人用了这个“照”字,使全诗的起势峭拔,意境阔大,从而振领全篇。那么军情既然如此紧急,当然会引起人们的严密关注。这样接下去诗人便脱口而出:“心中自不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敌人的猖獗,诗人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他不愿再把青春的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决心投笔从戎,捍土卫疆。一个“自”字,笔意深重,它倾吐了一个书生志士由衷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前一句交待了“从军行”的客观原因,后一句说明了“从军行”的主观条件,从而给诗的主题的展开开辟了道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征的情景。“牙璋”,是古代调兵的信符,分两块,两相嵌合处称“牙”。调兵遣将时,一半皇帝自留,一半交给主帅执掌。“凤阙”,指朝廷。汉武帝所建章宫的上面有金凤,称凤阙,此处以凤阙代指皇帝。诗人之所以从“牙璋”,“凤阙”取材,是有其用意的,一是在于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是奉皇帝之命;另一方面也在于显示出征场面的隆重,庄严和威武雄壮,这是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这样就为下句“铁骑绕龙城”的出现作好了有力的铺垫。“铁骑”,精悍的骑兵。“龙城”,匈奴君主祭天地、祖宗、鬼神和大会诸部落的地方,这里泛指敌人驻所。意思是说,精壮的骑兵已重重包围了敌人的城堡。“铁骑”,显示了唐军兵强马壮,所向无敌。“龙城”,显示了敌军的垂死挣扎,负隅顽抗。这里“铁骑”,“龙城”相对,渲染了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已是力重千钧,它生动地体现了唐军处在主动出击的地位。这两句,语似驰缓而实峭拔,意似平淡而实激荡,这是一种决战前的平静!
  一般来说,上两句写了将士的火速出征,包围敌城,接下去就应该从正面描写战斗情况,而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塞外苦寒,凄风怒吼的景物描写来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凤多杂鼓声”,意思是说,阴暗的天空,大雪纷纷扬扬,连军旗上的彩画都失掉了鲜明的色彩,战士们奋勇杀敌,风声和鼓声混杂在一起。诗人这里选用了具有象征性的“旗”和“鼓”,表现出出征将士在军旗下同敌人搏斗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在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诗人这两句从大漠苦寒落笔,也是颇具匠心的。其一,作者上句已经说过“铁骑绕龙城”,唐军已是稳操胜券,如果再用笔墨描写唐军如何残杀,这实在没有必要。其二,这首诗的主题在抒写作者投笔从戎的壮志,通过塞外的冰雪苦寒,凄风怒吼,更能显示出从军的意之坚,志之昂。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一结句让人知道什么是“豹尾”,干净利落,给人以强烈震撼。“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诗句会立即浮现在我们眼前。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更增添了诗人对这种不平凡生活的热爱,它宁愿作一个低级军官,驰聘疆场,也不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百夫长”,即晨卒之长,泛指低给军官。出自《书·牧誓》:“千夫长,百夫长”。“书生”,读书人。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愿投笔从戎,捏土卫国的坚定决心和献身国防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这块不是诗人的一时的激动,在其它诗篇,如《出塞》:“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紫骝马》:“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都充满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这也不是个别的现象,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后来的边塞诗人高适也曾希望“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窗口长萧萧”。并以英雄的姿态嘲笑了老于牖下的文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是穷”。王维诗中也有“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翰也曾大声疾呼:“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边塞军功的向往,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何呢?据报道,2006年记者曾对河南安阳某校20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有自学习惯的为8.6%;有使用工具书习惯的为20.8%;
期刊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限制  自由是个性的前提。写作是人性化的,教师应该将人本意识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应设置限制和障碍。我的小侄女上四年级时,老师让她们班一个学期写了三次“读后感”两次电影“观后感”,八九岁的孩子理性心智尚未成熟,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这种题材内容限制很死的文章,实在近乎刁难。结果孩子们不但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讨厌
期刊
陶行知先生的那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为人师表的老师的最好注解。陶行知先生的这八个字非常洗练地概括了对于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这四个字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和“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一致的,说出了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身正为范”是说教师的道德规范。教师自己身不正何以教育影响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相影响的过程,但是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的道德面貌决定了整个教育的
期刊
一、优化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扣击学生心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关键的一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最优化的路子,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反复尝试与不懈实践,创设了“自读——交流——开发”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生成的指导思想及有效预设  1.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是建立起师生间的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前苏联合作教育家阿莫纳维利认为:在教学中
期刊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许多学生认为阅读难,小小的一篇短文阅读就让学生束手无策,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老师可以先讲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然后就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
期刊
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已成了语文教师最头痛、最潜心思索的问题。笔者曾作了以下探索。  一、备课关注学困生,重浅易  学生爱说话,则多设计几个讨论问题,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坐不长久,则上台板演,或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爱乱说,则是几题简单的延伸或积累题;学生看不懂艰涩的文言文,讲几则生动的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学生厌倦朗读,则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或个别,或集体,或高声,或默读等。备课对学困生的充
期刊
离清明节还有好几天,在外地奔波的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清明节,一定要代我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烧烧纸,祭拜祭拜他们”。父亲在电话里是千叮咛万嘱咐。  今天,我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前,眼前,一抔小小的坟头寂静地躺在青青的麦田尽头。金黄的油菜花的旁边,坟头上长满了野草,去年黄过气的杂草也紧紧缠绕着,显得荒芜一片,在纸钱的火光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爷爷清瘦而又高高的身影。  我的爷爷生于1918年,逝于1992年,他一
期刊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考试及格而实际运用能力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眼前分数,轻提高素质  学校领导给教师们制定的考核细则主要是学生成绩,教师的聘任、职称的评聘、奖金的多少,以及评先选优,主要都是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有的学校领导甚至直接给老师灌输考什么,就教什么,至于教师是否为了教育大计全面
期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描写意是考场作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之一,其特点为抓住描写对象的精髓,粗线勾勒,不着色彩,单纯明快,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以达到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艺术境界。  一、肖像白描,神情毕肖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在肖像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人物本质、灵魂,可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中考满分作
期刊
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这种爱是平和的,睿智的,艺术的,当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应变急躁为平和,变鲁莽为睿智。因为平和引发智慧,智慧衍生艺术,把教育变成艺术,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不知上过多少节课,不知带过多少个学生。在这里有成功、有失败,但我觉得成功的关键是我有一颗爱心,因为爱心是鼓励,爱心是投入,爱心是无私的奉献。  一、用爱激励学生扬起自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