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优化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扣击学生心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关键的一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最优化的路子,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反复尝试与不懈实践,创设了“自读——交流——开发”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生成的指导思想及有效预设
  1.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是建立起师生间的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前苏联合作教育家阿莫纳维利认为:在教学中,善于与学生合作,这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秘密所在。教学中应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协同劳动。
  其次,在教学中排除“强制性”学习,努力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对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功、进步给予肯定,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他们积极学习的动力。
  2.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生成
  认知派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组织的重新组织的过程。要造就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就要重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联系,而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特点是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基于这个有利因素,我对教材进行了综合处理,突破了应试语文教学中较多的以篇为教学单位的处理方法。而采取以单元或文体一致的几个单元构成的一个个教学单元。这样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所渗透的思想内涵和知识体系有个整体的感受,有利于良好认识结构的生成。
  3.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的有效预设。
  三、“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读——交流——开发”型教学模式是将每个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即泛读——精读——交流——开发,构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泛读
  泛读是指学生独立通过整个教学单元的教材内容。要求个人自主学习,不作讨论交流,要以较快的速度,集中注意力看书。此阶段起预习作用,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专注、快速的阅读能力。此过程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一。
  2.精读
  泛读结束,即发下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精读教材。阅读时要求动脑动笔,前后四人可以讨论交流,并在课本上,思考题上对自己认为重要内容划线、圈点,写下简单的答题要点,有疑难问题,经小组交流也无法解决或统一的,就记下。在精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过程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四左右。
  3.交流
  在泛读和精读后,即以思考题为中心展开课堂讨论交流。每个问题由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倾听,达成共识。此阶段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完善认知结构的阶段。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三左右。
  4.开发
  课堂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作简单的归纳小结,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整理,学生对得益于课内的收获和体会也要作自我肯定小结。此阶段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二。
  四、“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的效能和优势
  此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效能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阅读来点击、操作。体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实行了自主式的动态教学的现代的教育法,它具有以下优势:
  从课堂结构模式看:变教师单向传授式的静态教学为师生双向开放式的动态教学。
  从阅读教学过程看:由学生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信息的客体地位转变为由教师点击后学生自主操作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
  从阅读教学的生成看: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由于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自读——交流——开发”全过程都是在教师精心预设和组织安排下进行的,因而需要教师丰富的阅读知识和教学经验,供同行借鉴。
其他文献
一、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  使用集形、声、光、色为一体的多媒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随着电化教育、信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多媒体成了年轻教师新课导入的偏爱。有这样一节教学朱自清《春》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在导入时使用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分章节为我们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所有的听课者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课后反思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教师对课的导入
期刊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喜学、乐学,教师喜教、乐教,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实现教学双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总结,有了几点心得,现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轻松感、归属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亲近学生,靠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学生以信任和依恋。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改革教学方式、活化语文课堂  (一)用教
期刊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研究表明创造力在后天是完全可培养和造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重视积累,多学科联系,促进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以丰富的知识
期刊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失当的课堂评价语俯拾皆是,影响了和谐的语文课堂,因而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从评价开始。  常见的评价失当现象:  1、简单武断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
期刊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是基础,是关键,以读来促听,促写,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读是基础,说和写是最终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读应贯穿教学教程的始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了一种以读为训练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初读、精读、赏读、综合练习四个步骤。  一、初读  初读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和
期刊
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情设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需要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比如说话内容要准确科学;遣词造句应简洁明了;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力求张弛有致;语言格调计策得体,又要诙谐风趣……还需要讲究直观性、启发性、诱导性、可接受性等等。  1.语言要规范  准确性是语言事业的基础,但语言的意思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对于教师而言,语言意思更是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何呢?据报道,2006年记者曾对河南安阳某校20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有自学习惯的为8.6%;有使用工具书习惯的为20.8%;
期刊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限制  自由是个性的前提。写作是人性化的,教师应该将人本意识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应设置限制和障碍。我的小侄女上四年级时,老师让她们班一个学期写了三次“读后感”两次电影“观后感”,八九岁的孩子理性心智尚未成熟,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这种题材内容限制很死的文章,实在近乎刁难。结果孩子们不但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讨厌
期刊
陶行知先生的那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为人师表的老师的最好注解。陶行知先生的这八个字非常洗练地概括了对于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这四个字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和“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一致的,说出了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身正为范”是说教师的道德规范。教师自己身不正何以教育影响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相影响的过程,但是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的道德面貌决定了整个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