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在灶下胡吃的乱想书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子、阿子,本是两口子,各自写了本书,取了不同的名字,但目的似乎一致,就是要逗世人流下更多罪恶的哈喇子…
  
  这对作家夫妻档,可谓夫唱妇随,非但生活中凭着“吃货”的超强直觉在茫茫人海中互相找到,就连写书都写得像上下册或是内外篇。两本书以时下流行的博文体散文,字字血声声肉地讲述了他们表面上文学、哲学博士骨子里流窜老饕的两面人生和醉饿生活。
  
  两本书看着倒是不累,内中大多是几百字的散文,妻阿子的《灶下书》以厨房、粮食、蔬菜、副食品和实践、札记为题串烧了关于食事的材、质、形、名,并深入到胃肠层面探讨了在历史变迁中饮食习惯的潜移默化给人带来的回忆的慰藉和今夕的怅惘……而丈夫胡子的《胡吃乱想》则努力坚守书名的定位,把所有内容分为“胡吃”与“乱想”两大部分。其中“胡吃”部分文如其名,吃得全无章法,大到“国际厨房”如何变成了“国际炮房”、X德基X当劳如何挂羊头卖狗肉糟蹋苗岭酸汤鱼等等,饮食促进或促退国际文化交流问题,小到野菜、蔬果、苍蝇馆里面的种种津津有味,和那些美味路边摊的倏忽兴亡给他们一家带来的悲欢感慨,一桩桩一件件此起彼伏。至于“乱想”部分几乎与食事无关,诸如“蟑螂药”、“寒衣节”、“没有手纸怎么办”等。虽然能使人喷饭泄酒,但认真考量仍属严重不着调。
  
  总之,您要把这两本书当成厨艺进阶的菜谱秘籍或是罗生列鼎的正而八经乃至搜食猎宴的图册罗盘,那您就大错特错了,这两个万饿的知本家的书中大多是厨房考古或是厨艺八卦,所谓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当然有些记述也的确惊艳,比如什么土鸡汤、炸羊尾、三合汤、灌汤包之类……
  
  但是把尊驾的馋涎勾引得喷勃而出后,您却却只能望文兴叹,何以解馋,还要自己掏钱,去找他们说的那些路边摊、苍蝇馆、鸡毛店,而且有的远在天边,有的近在昨天就拆了……整个一“挠挠”式的“逗你玩儿”。不过您要想考个什么“厨研”、“厨博”啥的文凭,这两本不妨做《葵花宝典》、《九阴真经》等量观。
  
  文字风度:
  《灶下书》娓娓道来,安闲恬静,语言平易,虽然不时有几个漏网的网络新词蹦出来,但总不至于对阅读有什么惊扰,更不必对哲学女博士的灶间感悟望文生畏。
  书中考据详实,例如木炭、黄酒、高汤之类的最易被忽略的厨艺基础知识也被发掘出来晾晒,当然其中不乏揭秘探底之举,例如清水煮菜、自制豆花之类的秘诀可以从字里行间窥得一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图甚是可爱,“炒菜熊猫”质朴中无时无刻不透出一个“馋”字,不知是不是受了电影《功夫熊猫》的启发。
  至于《胡吃乱想》的文风,可以肯定的说,这位爷跟本就没打算好好说话,象黔菜用辣椒那样使用网络语,读到一两个词足以把尊驾辣透,
  象川厨用花椒那样大量混搭各类词语,每篇力求麻到您口不能言,文中还点缀了许多英文单词,不知何意,就差“火星文”了。给人感悟最深的还是其中多次运用的“小盆友”一词想来颇有道理,自许“吃货”自然是“盆友”,那是必须的。
  总之,大量的文字调料加上天上一拳地下一脚的胡式组合文法,一定看得您油锤惯顶胸口碎石。
  《灶下书》文字可读程度:五星!
  《胡吃乱想》文字麻辣程度:五星!
  两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字:吃!
  
  恨人程度:
  两位作者,夫是四川人,妻是贵州人,文中涉及麻辣自然多多,为其一些细节读来令人切齿。试想,在一片煎炒烹炸里竟然写出用茅台和XO炒回锅肉!是可忍孰不可忍呐……还有动不动就是小时候奶奶煮的面,或者巴西的味道很好的让胡子童鞋这样好吃、会吃、爱吃的小盆友想起来都在心中暗唱“今天好运气,老狼请吃鸡……”的巴西烤鸡……要么就是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曾经的口舌艳遇……让人读来只能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当然也有恐怖,比如斯巴达人驯男孩如培养藏獒,其中食物扮演的角色令人毛骨悚然,同时毫不犹豫地打碎《300壮士》在您心中的英雄形象,怎不叫人切齿!
  另有其中一些辨别真假川黔菜馆的必杀绝技,(如黔菜但问“蘸水”,川菜只点川北凉粉、回锅肉、青菜钵三样)怎不叫那些羊头狗肉馆五内俱焚,咬碎钢牙啊……
  因此两本书的恨人程度毫无疑问的是五星!
  
  垂涎速度:
  关于垂涎速度要看您饥饿程度、以及对吃的爱好程度、嗅觉味觉的联想程度、口腔腺体发达程度等等因素,读这两本书而垂涎的一定是要对川菜、黔菜有着深厚情感的爱食人士,抑或您就是川黔人……但相比之下,《灶下书》更易快速逗下馋涎,毕竟不像《胡吃乱想》那样天马行空,而是更多地描述唇舌齿牙上的快感芭蕾。
  《灶下书》:五分钟
  《胡吃乱想》十五分钟
  
  两个北大才子孜孜以求的味觉追求自白,应该使芸芸众生以及莘莘学子们解颐释怀了,毕竟人生只是短暂寻找之旅上自我觉悟,当您把寻味奉为信仰,吃就什么就不重要了……
  
  作者简介:
  阿子——本名周舒,记者、专栏作家、业余文学爱好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金牛座居家厨子,生于贵阳,现居北京,以成为家庭主妇为奋斗目标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江湖人称胡子。诗人、学者、随笔作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蝎座居家厨子,1974年生于重庆,现居北京,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著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等随笔集和《日历之力》、《旅行/诗》等诗集。
其他文献
在致力于云南野生菌推广的刘子文、刘新和市场负责人罗泽奎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位于昆明官渡区福发路8号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堪称全世界最大、最兴旺的野生菌市场。凌晨5点时市场已是人来人往,从昭通、南华、大理、腾冲、香格里拉各州郡的深山里运输到昆明的野生菌在此集散,菌农们正把一箱箱覆盖着苋菜叶子的野生菌卸下车或者装运上车,发往昆明当地餐厅或者再运输往各地市州郡,市场一派热闹景象。刘子文指点着两旁的摊位
期刊
云南野生菌可谓集中了食材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材的顶峰,被称为上帝的食物。但是现在北京、上海市场上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食用菌,真正的野生菌则是在6月到11月的雨季云南才能见到。现在时值7月初,正是吃野生菌的好时节,请随着《天下美食》的脚步,夏季到昆明来吃菌。    野生菌类火锅一条街  这条路是专营野生菌餐厅的集中地,周围聚集了很多经营菌子火锅的饭馆。菌子火锅的味道很香,离老远就能闻到
期刊
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终以1.2万元的价格成交。    被宠爱的“茶汁”    2004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一个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并当众冲泡品尝。受邀的专家在品尝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此块茶膏为清朝宫廷流传下来的茶膏。自此,
期刊
绝活:菌香汽锅鸡  对厨师业的认知:这个行业很有意思  从业年限:17年  菜系:滇  身份:茶马古道出品总监    Q=天下美食  A=吴鼎立    Q:菌类菜品是滇菜的一大特色,你如何评价它在滇菜中的重要性?  A:虽然云贵川都产菌,但云南的菌类,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所谓物以稀为贵,在云南山区特殊的地理、地势、水文生长环境下,野生菌类的药用食补价值特别高,以虫草为代表。真菌有抗癌的、
期刊
历史悠久的勃艮第杜鲁安庄园现在由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们掌管,三个兄弟分别负责庄园的管理和运营,而首席酿酒师一职却由家族中唯一的女孩所担当。    在刚刚落成的国贸三期80楼,Veronique好奇地把玩着桌前的中式茶具,她的笑容犹如勃艮第葡萄酒一样的雅致、柔美。她笑言自己还是第一次造访中国,得知自己所酿的葡萄酒为众多的中国酒迷所追捧时,多少还露出点女人的羞赧。    酿酒师养成记  Veronique
期刊
与其说8月的青岛是啤酒的盛会,倒不如说8月的青岛是游人的天堂,而天堂的撒野当然少不了青岛人乐此不疲的“哈啤酒 吃嘎啦”!    和大部分海港城市一样,青岛是个集摩登与老派于一身的小城。这里你可以在百年小洋楼里呷一口咖啡面朝大海,给大脑赏赐一段宝贵的留白;也可以租辆山地车徜徉于民风犹存的狭窄旧房老街,抑或坐在教堂旁边等待一段让心宁静的钟声;华灯初上,游荡到劈柴院或啤酒街,感受那里永不落幕的大排档;当
期刊
“每个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是把云南野生菌生意做好。作为一个楚雄哀牢山人,现在的昆明老炊锅饮食集团董事长,我最擅长的菜品仍是野菌火锅汤,喝过的人都说好。我对美食和烹饪是这样看的:小吃店主不是大师,但几十年来食客都认可其味道。大师是历史赋予的。23年来,我致力于野生菌贸易,并在2000年后转型为原材料与餐厅一体,希冀再用一个20年,把野生菌“从产地到餐桌”这条产业链做大做强。”    Q&A  Q=天
期刊
绝活:一道食材与风味都来自西双版纳的香芒蚕卷是我较为满意的出品,获得了全国烹饪大赛金奖  对厨师业的认知:学无止境  从业年限:24年  菜系:滇  身份:七彩云南行政总厨    Q=天下美食  A=黄静昆    Q:你如何看待滇菜进京目前的发展?  A:对于北京市场来说,滇菜确不如川菜、粤菜的规模庞大。不过从云南政府到每家有雄心的餐饮企业,都很重视这件事,定期派了大批云南的名厨来北京学习考察,每
期刊
“百年老藤”集收藏和品鉴双重价值于一身,对于讲求“老”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它也是传统佳节礼品的不二之选。    火鸡酒庄西拉干红葡萄酒Turkey Flat Shiraz 2006(160年)  品种:西拉 (Shiraz)  产区: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南澳  代理:澳兹怡美 OZ Wines  推荐理由:主要以种植于1847年澳洲首批硕果仅存的希拉老藤葡萄,并混和其他葡萄园较
期刊
肖腾海听起来应该是个中国名字,这是德国Schottenhamel Ltd.&Co KG公司(经营慕尼黑啤酒节上最古老的大篷)第三代掌门人给自己起的,他的德国名字音译成中文应该是肖腾海姆,在一次和朋友聊天中,他的中国朋友开玩笑说,你应该把“姆”字去了,叫着方便些,还和一个走红的通俗歌星名字(萧敬腾)颇为相似,朗朗上口,于是他便在名片上郑重其事的把自己的中文名字改成了“肖腾海”。    在采访他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