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要“膏”人一等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终以1.2万元的价格成交。
  
  被宠爱的“茶汁”
  
  2004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一个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并当众冲泡品尝。受邀的专家在品尝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此块茶膏为清朝宫廷流传下来的茶膏。自此,“普洱茶膏热”旋即出现。
  
  相信远古的先民们一定是“吃茶”的,他们翻山越岭追逐着獐狍野鹿,溪涧边几片鲜嫩的翠叶被他们信手拈来嚼上几口,顿时精神爽利……随着文明的演进,那几片鲜嫩的翠叶被胡乱采下投入陶鼎加水熬煮,芬芳馥郁,几碗下肚消食祛病。此后直到唐朝,茶还与药类似,需与葱姜等辅料一同熬了喝,恐怕当时的茶等同于今天的汤吧。
  中国人是挑剔的,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这应该源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导,茶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挑剔,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成了高贵典雅的象征,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从采茶、制茶到饮茶有了许多讲究,不信,看看从唐朝传到日本并被一根筋的大和民族保存至今的日本茶道就明白了,您要是没有几天当和尚坐过禅的经历,“日本茶”的过程简直就是“受刑”……从“茶”到“道”,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复杂化的过程,就是慢慢讲究起来的过程。
  明朝以前的茶大都是“团茶”“饼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也相当“讲究”,一种茶不经历几十道工序是入不得文人士大夫和皇亲国戚金枝玉叶们高贵而挑剔的尊口的。唐代制茶与我们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制茶工艺几乎是以蒸青饼茶为主,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饼茶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这其中——“蒸之、捣之、拍之”这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溢出的茶汁凝结成了“膏”。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他认为在饼茶的加工过程中应“畏流其膏”,意思是不能把“膏”挤压出去,不然会使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箩筛,形状枯干。他认为最好的饼茶应是“含膏者皱”,也即要将茶叶中的茶汁挤压出来附着在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这就使饼茶的表面由于“膏”的生成,形成皱纹状。这也成为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
  虽然陆羽从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陆羽的“真经”一定给了后人极大启示,在他去世的一百多年之后,“茶膏”便悄然出现了。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胶以金缕……凡八枚”,“茶膏”一问世就要用金丝装扮以示贵重,并且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叶那样车载斗量,可见其稀少与珍贵到只能作为贡品,并被郑重其事地载入史册。
  
   “宠儿”位高权重
  
  “贡品”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都知道。在“举天下奉一人”的年代,“贡品”意味着优质、珍稀、绿色、无毒、精工细作,意味着“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就连制作贡品的工艺工序也是秘不示人的,而享用“贡品”意味着什么就更不言而喻了。
  
  茶膏之极致品味
  南宋时期福建转运使主管帐司赵汝砺所著的《北苑别录》第一次记录了宋代制作茶膏的方法:“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谓之翻榨。”虽是简述,其工艺之繁复也可见一斑了。然而,如此繁复得到的是什么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同橄榄榨油,无非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茶叶制膏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生物酶作用其间,这又像是酿酒的过程,其结果当然神奇。据说最高品级的茶膏外观会出现白霜,这种挂霜的茶膏有如雪覆青石,是茶叶中富含的儿茶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
  不同于其他工艺制造的茶叶,茶膏滤除了杂质,浓缩了精华,衍生了奇变,其品质可以在入口的瞬间绽放全部的魅力,无论是香气还是味道以及口感,都在第一时间达到极致并且保持始终毫无衰变。当然,对于喜欢在摆弄茶壶、茶盏中寻求乐趣,喜欢在一道道茶汤中揣摩变化的茶客来说,茶膏未免有些“直接”,但是,谁不想感受一步登天的高峰体验呢?
  
  茶膏之迅捷速效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要朕操心。”象今天的高层人士们一样,历史上清代帝王们大都很勤政,工作繁忙再加上宫廷生活的繁文缛节,使得帝王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少闲适,为了塑造威仪与庄严的神性,帝王们在饮食时刻也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甚至不能显露偏好与兴趣,真正能坐下来沏一壶香茗慢慢品味的机会似乎只能留给“不上进”八旗子弟们了,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从宋朝后就销声匿迹的茶膏在大清乾隆时期得以“光复”的原因了。可以想见,乾隆大帝巍巍高坐冠带袍服气使颐指之余,端起珐琅彩团龙盖碗,呷一口冲泡好的茶膏汤汁,立时睡意全消精神百倍,看着那些垂首侍立战战兢兢大汗淋漓口焦舌燥的王公大臣们,得意背后涌起的又是何等的优越和飘飘然……
  
  茶膏之御用国礼
  清朝的普洱茶膏是宫廷特制的,选料极精,工艺保密,产量极少,外人难窥其奥,更别说尝尝了。
  当然,皇上也是人啊,一高兴便把些珍玩宝物颁赐亲信奴才以示恩宠,收获更多的忠心和涕泪,茶膏也在其中。不过,颁赐茶膏还有另一层特殊意思,据当时的药学家赵学敏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膏治百病”,因此,蒙赐普洱茶膏无异于得到了皇帝“祛除百病,长寿健康”的祝福,是皇上“真心喜欢我”的明证呢。不仅如此,茶膏还是颁赐外国使节的特殊礼物,这背后依然是天国的自豪与优越:“这玩意儿,你们绝对没有……嘿嘿……”,外国使节们也是很配合,得着这些珍宝不舍得享用,一股脑儿贡献给了大英博物馆,这也给今天对普洱茶膏的研究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实物标本。
  
  兼容的脾气(插画)
  茶膏vs速溶茶:茶膏低温萃取茶叶精华,更健康。
  茶膏vs袋泡茶:茶膏直接溶于水,无须丢弃包装袋,更环保。
  茶膏vs茶叶:茶膏晶莹剔透便于携带,使喝茶不再显得老气横秋,更美观,更新潮。
  茶膏vs茶饼:茶膏省略漫长的等待时间和换茶叶的麻烦,更方便。
  
  “宠儿”的性格
  
   “膏”字,古代有很多解释,有以解释石钟乳的神奇者:“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有意为甘美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有指物之精华者:“膏髓”,总之是神奇而珍贵且甘美。而茶膏之美兼具其优的同时还兼有健康、方便、环保、时尚的特点。
  饮茶的健康作用已是尽人皆知毋庸赘叙,茶膏的保健功能较之茶叶更胜一筹,如《本草纲目拾遗》在评价普洱茶膏时,第一句话就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普洱茶膏除了养生的功能外,也有对某种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如胀腹所产生的不适,饮用普洱茶膏就可很快解决;如口舌出现轻微的溃烂,可口含一小块茶膏,过夜即愈。这些也同属于中医药的范畴。
  除此之外,茶膏还可调配出多种时尚口味的茶饮。如普洱菊花茶、普洱枸杞茶、普洱姜茶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口感和特殊营养物的需求。
  早上,当你坐在工位上,或是坐进班台里,或是坐在会议桌前,信手在面前的茶杯中放进一颗豌豆大小的茶膏块,热水一冲,香溢四座,在一片探询、疑惑、艳羡的目光织就的艳阳中呷上一口,神清气爽之余,一丝几百年来的优越也在心中融化开,滋润了一天的心情……
  看着同仁们抓茶叶、搅咖啡、撒糖、倒奶的一通忙乎,你可以庆幸自己免去了洗茶、冲泡、过滤、倒渣等一系列繁复的程序,省时省力的同时无疑还做了节水、环保的范例。即便是对于最简单的袋泡茶来说,茶膏都更加方便,甚至免去了茶袋和茶渣对环境的污染……也许这样的简单带来的从容便是现代快捷生活所期盼的品质。
  
  茶,一种伴随着中国文化成长的饮品,从远古到现代始终浸泡着人类的生活,滋润着中国人的心灵。从野山杂树到阆苑仙葩,在中国人的精心选育种植了几千年后,茶已经发展为品种众多口味各异的玉露琼浆,中国人种茶、爱茶、饮茶、斗茶……生活中几乎不可一日无茶。在中国,与其说喝茶是为了解渴,不如说饮茶是在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生活。
  
  QA贡润祥副总经理 马维俊
  Q: 您认为茶膏和茶叶的区别是?
  A:100公斤茶叶才能提取出5斤茶膏。可见茶膏有益物质和营养要比茶叶高出很多。
  Q: 哪些人在买?
  A:企业领导和一些工作量大的人,比如你们杂志编辑。呵呵。也有送礼的。
  Q: 目前销售市场如何?
  A:茶膏市场在云南可以说非常好。贡润祥在云南可说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Q: 普洱茶膏是否可以收藏?
  A:可以的。时间不会影响茶膏的营养,茶膏也会随时间改变而口感更醇厚。保存方式上基本和普洱茶饼一样,只是需要凉爽,避免茶膏融化。
  Q: 推测,茶膏也会掀起收藏热吗?
  A:这个说不好。收藏与否由消费者决定,消费群体的心态也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大众了解到了茶膏的益处就很好。营养的东西,喝了才是最好的。
  
  膏人一等地饮茶
  
  水
  由于茶膏是高度提纯的茶品,自然对水的要求会比较高,具备“洁且轻”这两个条件的水为最好。关于茶膏用水,云南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曾经做过试验,先后用自来水、桶装纯净水、桶装矿泉水、屈臣氏蒸馏水进行冲泡比对发现:
  自来水由于含氯成分偏高,造成与茶膏内丹宁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较淡的“异味”,不被饮茶人接受。且汤色显现偏暗。
  桶装纯净水由于将水中杂质过滤,对茶膏的干扰较少,汤色与口感都不错。
  桶装矿泉水由于内含多种矿物成分,与茶膏内多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其口感与香气都增强了,但汤色也呈现偏暗的特点。
  屈臣氏蒸馏水应当是水中最纯净的,所以对茶膏影响最小。口感与汤色也是最佳。
  上述的实验说明,无论哪一种水,纯净度比例愈高愈好。
  原因很简单。茶叶冲泡的水相对茶叶而言是一种溶剂,这种溶剂,主要的任务是将茶叶内含物质提出并溶于水中,使人们品饮到真实的茶叶滋味与香气。因此,我们对冲泡茶叶水的要求,应以这种水不改变或破坏茶叶物质为第一标准。
  
  奶茶
  配料:茶膏1克,鲜牛奶400毫升,蜂蜜3克(约一羹匙)。
  步骤:将茶膏用50克开水溶解,并用匙子或筷子搅动,达到基本溶解为止。然后将鲜奶加温至50℃左右,将50克茶汤倒入,反复搅动,待水温降低,再将蜂蜜倒入搅动几下即可。如果夏天为了避暑,可加冰块饮用。
  口感:香甜、厚滑。
  汤色:浅褐色。
  
  滋补茶
  配料:茶膏1克,大枣、桂圆、山楂、枸杞各10克,蜂蜜3克。
  步骤:将大枣、桂圆、山楂、枸杞放入锅中,加水500克熬煮20分钟(水开后计时)。然后过滤,将果肉及杂质滤出,放入茶膏继续熬煮5分钟。关掉火源。让茶汤凉置到40℃左右,将蜂蜜倒入,搅拌几下即可饮用。
  口感:甜、润、滑。
  汤色:红色(葡萄酒色)。
  
  玫瑰香
  配料:茶膏1克,玫瑰花酱6克(约两羹匙),蜂蜜3克。
  步骤:将茶膏加水500克熬煮5分钟(水开后计时)。关掉火源,让茶汤凉置40℃左右,将蜂蜜倒入,搅拌几下,然后再将玫瑰花酱倒入,轻轻搅动几下即可饮用。
  口感:温润、香甜。
  汤色:玫瑰红。
  
  橙红茶
  配料:茶膏1克,鲜榨橙汁100克。
  步骤:将茶膏加水400克熬煮5分钟(水开后计时)。关掉火源,让茶汤凉置40℃左右,将鲜榨橙汁倒入,轻轻搅动几下即可饮用。
  口感:微酸、滑润。
  汤色:浅红。
  当然,普洱茶膏调饮的方法还有很多,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人人都可调制出一杯好“茶膏”。
  
  姜茶
  配料:茶膏1克,姜片5克,蜂蜜3克。
  步骤:将姜片放入锅中,加水500克熬煮20分钟。将姜片取出,放入茶膏继续熬煮5分钟,关掉火源,让茶汤凉置到40℃左右,将蜂蜜倒入,搅拌几下即可饮用。
  口感:滑、润、甜、微辣。
  汤色:红色,偏暗。
  
  茶膏常见品牌:
  贡润祥茶膏、蒙顿茶膏、紫云祥茶膏、书呆子茶膏、龙园号茶膏、一叶红茶膏、龙生茶膏
  
  北京地区购买地址:
  贡润祥专卖店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7号
  京瑞大厦酒店大堂
  010-87667669
  
  蒙顿茶膏
  010-65089702-8003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宫销酒店518
  
其他文献
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了,  吃日料当然不能成为勇敢者的测试游戏。  都说饱经风霜的国人不惧核辐射的风险,  但感谢上帝让我们仍然保持了好奇心。  吃到口中的异国食物,它到底是什么,它来自何方,  经历了什么样的奇异旅程?  你敢知道答案,我就去敢寻找。    尊重食材敬畏自然  戴爱群  “樱花绽放的时节,初鲣的身价据说高到喜新并求好运兆的江户人,不惜把老婆送进当铺都要尝鲜的程度。即使现在,
期刊
菌出云南记    云南堪称是“菌”的故乡,历来有“菌出云南”之说。云南人如果有自己的字典,那么对于菌的释义将是:云南出产的、可食用野生菌。而北方人大抵称之为“蘑菇”,也就是“采蘑菇的小女孩”篮子里放着的那种。  据考证,人类食菌已有3000年历史。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云南食用菌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的三分之二。
期刊
顺记大厅,许多人对橱窗里排列整齐的干鲍饶有兴趣,那些表层泛起的白渣,切莫以为是霉变,而是长时间气温变化与灯光照射下被渗出的盐分,这样鲍鱼就能出现糖心。顺记所有新购的鲍鱼都必须如此放置一年以上,方才被送进厨房。  辉哥大连鲍,风靡羊城十余载,一度引领起糖心鲍鱼的风潮。1998年间,谢国辉斥资2000万购进4吨鲍鱼,这等气魄让人咂舌。但如果你了解他,一个连戒烟纪念日都要摆上几桌的爽朗之人,一个年过四十
期刊
夏朝传到太康手里,小纨绔天天没正经于是发生了“羿代夏”。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羿,一个在尧的时代,另一个就是代夏这小子,到底哪个是嫦娥老公至今说不清楚。其实哪个做老公她都会幸福,史载这两个羿都“善射”。羿做了一段老板被属下杀了,后事办的热火朝天:架锅煮尸体吃,还逼着羿的儿子跟着吃  朱元璋给常遇春一姘,老常喜欢姘手,于是常媳妇就把姘的手给剁了。常不敢吭声跟朱喝闷酒说了这个事,老朱说我当多大点事啊,你先喝
期刊
云南“靠山吃山”,野生菌被认为是上天赐予云南的礼物,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吃到新鲜的野生菌了。还是回到本文主旨:别“蘑菇”了,到云南采菌去!  到了南华郡,才知道什么叫菌山菌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野生菌美食郡,南华全郡共有各类野生菌200余种,占全国三分之二,年蕴藏量约30多万吨。在这里,菌中珍品的松茸随处可见,不愧拥有 “松茸之乡”的称号。只是采菌子的时候,还是要当地人带领,如果吃到有毒的菌类那就
期刊
今夏的“七夕”,让我们端一只桃色高脚杯幻想情人!     桃色总让人联想到情人,烈焰但总也找不到归属感,于是桃红酒的命运便似情人,总也没有红、白葡萄酒的入流,总也找不出被“明媒正娶”的强势借口。有人说红葡萄酒是男人的酒,白葡萄酒则属于女性,而到了桃红,便空留下尴尬的境地。还有人曾经说男人如果爱上了桃红那便多半是个Gay,这种无稽的说法居然几近误导了某些酒商,差点儿将桃红的主力市场投向同志群体。当然
期刊
南华是云南很重要的野生菌基地之一,开车在楚大高速公路上就会看到那些山头上竖着几座嫩黄色的蘑菇形状的建筑物,这是没有字的广告,那一片延绵的绿色的山峦因为几个嫩黄的蘑菇分外明显,云南的朋友说那里就是产菌的南华。南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植被的条件,具体有多适合估计可以另起一文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说了,总之全世界一共有2000多种野生菌,南华就出产松茸、松露、牛肝菌、香菇、干巴菌、鸡枞、鸡油菌、虎掌菌
期刊
作为一个著名的度假地,我虽然曾经来过大理许多次,游过苍山洱海,逛过四周的村落,大约总是因为季节不对,也因为不曾留心,居然从来都没有注意到大理有一种难得的野生菌——冷菌。与别的菌不同,冷菌只生长在鸡足山上,夏秋季节生长,高2-2.5厘米,黑褐色伞状的形体,先不说它的各种营养价值,就味道来说也是一绝。有老饕这样形容:无论如何烹制,味道之佳美都超过鸡枞菌(这可是云南人公认的美味野生菌),更没有别的菌类出
期刊
在致力于云南野生菌推广的刘子文、刘新和市场负责人罗泽奎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位于昆明官渡区福发路8号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堪称全世界最大、最兴旺的野生菌市场。凌晨5点时市场已是人来人往,从昭通、南华、大理、腾冲、香格里拉各州郡的深山里运输到昆明的野生菌在此集散,菌农们正把一箱箱覆盖着苋菜叶子的野生菌卸下车或者装运上车,发往昆明当地餐厅或者再运输往各地市州郡,市场一派热闹景象。刘子文指点着两旁的摊位
期刊
云南野生菌可谓集中了食材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材的顶峰,被称为上帝的食物。但是现在北京、上海市场上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食用菌,真正的野生菌则是在6月到11月的雨季云南才能见到。现在时值7月初,正是吃野生菌的好时节,请随着《天下美食》的脚步,夏季到昆明来吃菌。    野生菌类火锅一条街  这条路是专营野生菌餐厅的集中地,周围聚集了很多经营菌子火锅的饭馆。菌子火锅的味道很香,离老远就能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