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一门学科。从计算机的诞生至今,它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力的升级换代。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需要着重加强对应用型课程的建设,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打好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社会需求,对其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设想,希望能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科技智能化时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生活展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面貌,而这便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悄然融入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好阐释。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家喻户晓,与人民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去。真是因为普及率之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加的重,社会对其的期望值也会更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对来说,出现的时间还比较早,所以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去,所以要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将会变得更加的繁复,这也是对高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挑战。
1 注重传统教学缺乏实践
尽管教育部和高校一直在强调加强学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不同,许多高校仍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许多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组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还是继续保留传统的本科课程教学,课上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逻辑思维[1]。同时在课下也没有针对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计算机实战模拟,以培养其在各个软硬件上的操作特性。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现在部分高校的硬伤,如果这一点不能得到高校的重视,那么其培养的学生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对IT界的需求。如果因为自身不能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初高中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相关岗位从事工作,都可能因为学艺不精而导致自己事业受阻,同时這也不符合社会和业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现在许多的地方高校对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而又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刚进大学时,学校老师应该就对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以帮助其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在大学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为该目标而不断努力。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很大的时效性,要想跟上社会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也导致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没有进行精准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可能会有点不合理[2]。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缺少实用的方式,再加之在大一大二阶段,一些公共课程的设置比如思想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数学等教学时间过多,占用了学生的专业课时间,从而无法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一方面原因,我们也必须重视。
3 针对现状提出的改善措施
3.1适应时代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并实行
课程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息息相关,摆脱传统的固有教学定式,设置应用型课程,符合学科教学的进程。占课学科培养人才的高度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重新定位,以发掘学生的特质和创新潜能为前提,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应用型课程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分管校领导需要为计算机专业创建相关学习交流平台,尽管这可能需要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进程,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只要勠力同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缩小与国外高校该专业的差距。
3.2设置应用型课程
社会的发展超乎我们常人的预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不仅是知识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同样是硬性标准。要想单纯依靠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扎实的知识素养,还要确保自己能够了解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接收行业的最新消息充实自身。应用型课程的设置要求培养复合型适应社会的标准化计算机人才,交流、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这些都是标准化人才的必备技能。基于此,学校应尽可能较少一些公共课程的开设,或者是将一些不必要的课程进行整合集中授课,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安排更多的实践,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3.3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新的课程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校企培养模式虽然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殊途同归,二者可相互借鉴交流,取长补短,保证学生有定向的实习去处。这样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去,巩固所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且招聘人才困难的处境[3]。当然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很重要,学校也需要加重视,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创建,提升其学术水平。
4 结语
各高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也在提上日程,并开始逐步施行。开展课程改革活动我们始终要记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者兼具,便是课改的初步成功。教学方式要保证多元化、高效化、标准化过度,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编程等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始终保持一个学者的姿态,日日新,日日学。
参考文献:
[1]林煜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17):77-84.
[2]郝红英.高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3] 雷景生,康耀红,钟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 [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
作者简介:
龚梅珍(1996.11.19)女, 湖南省常德人,本科, 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傅篱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科技智能化时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生活展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面貌,而这便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悄然融入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好阐释。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家喻户晓,与人民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去。真是因为普及率之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加的重,社会对其的期望值也会更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对来说,出现的时间还比较早,所以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去,所以要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将会变得更加的繁复,这也是对高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挑战。
1 注重传统教学缺乏实践
尽管教育部和高校一直在强调加强学校的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所享受的国家政策不同,许多高校仍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许多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组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还是继续保留传统的本科课程教学,课上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逻辑思维[1]。同时在课下也没有针对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计算机实战模拟,以培养其在各个软硬件上的操作特性。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现在部分高校的硬伤,如果这一点不能得到高校的重视,那么其培养的学生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对IT界的需求。如果因为自身不能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初高中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相关岗位从事工作,都可能因为学艺不精而导致自己事业受阻,同时這也不符合社会和业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现在许多的地方高校对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而又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刚进大学时,学校老师应该就对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以帮助其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在大学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为该目标而不断努力。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很大的时效性,要想跟上社会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也导致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没有进行精准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可能会有点不合理[2]。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缺少实用的方式,再加之在大一大二阶段,一些公共课程的设置比如思想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数学等教学时间过多,占用了学生的专业课时间,从而无法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一方面原因,我们也必须重视。
3 针对现状提出的改善措施
3.1适应时代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并实行
课程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息息相关,摆脱传统的固有教学定式,设置应用型课程,符合学科教学的进程。占课学科培养人才的高度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重新定位,以发掘学生的特质和创新潜能为前提,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应用型课程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分管校领导需要为计算机专业创建相关学习交流平台,尽管这可能需要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进程,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只要勠力同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缩小与国外高校该专业的差距。
3.2设置应用型课程
社会的发展超乎我们常人的预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不仅是知识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同样是硬性标准。要想单纯依靠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扎实的知识素养,还要确保自己能够了解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接收行业的最新消息充实自身。应用型课程的设置要求培养复合型适应社会的标准化计算机人才,交流、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这些都是标准化人才的必备技能。基于此,学校应尽可能较少一些公共课程的开设,或者是将一些不必要的课程进行整合集中授课,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安排更多的实践,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3.3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新的课程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校企培养模式虽然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殊途同归,二者可相互借鉴交流,取长补短,保证学生有定向的实习去处。这样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去,巩固所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且招聘人才困难的处境[3]。当然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很重要,学校也需要加重视,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创建,提升其学术水平。
4 结语
各高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也在提上日程,并开始逐步施行。开展课程改革活动我们始终要记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者兼具,便是课改的初步成功。教学方式要保证多元化、高效化、标准化过度,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编程等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始终保持一个学者的姿态,日日新,日日学。
参考文献:
[1]林煜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17):77-84.
[2]郝红英.高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3] 雷景生,康耀红,钟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 [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
作者简介:
龚梅珍(1996.11.19)女, 湖南省常德人,本科, 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傅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