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教育大纲的要求,又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文章作者紧紧围绕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开发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学生谈出新的看法。对于同样的一篇课文、一个事物,学生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能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时,不要求学生答问只能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如讲完《将相和》,我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我的肯定评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学生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的思路狭窄,会严重阻碍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與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需要先把某一部分内容概括一下,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来理解。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一段时,我提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孔隙很小啊?”学生细读课文回答:“孔隙小得只容下一只小船进去。”“写小船只容两人在上面并排仰卧,也说明孔隙小。”“小船过孔隙要用绳子拉,不能撑篙划浆,也说明孔隙很小。”“孔隙小还通过作者的感觉衬托出来,作者坐船过孔隙,从头到脚紧贴船底,还觉得上下左右的石头似乎都朝他挤压过来。”显然,学生在理解具体词句的过程中,发展了演绎推理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还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学生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学生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他们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狠抓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这一条主线。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适当采用这几种方式,如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开发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学生谈出新的看法。对于同样的一篇课文、一个事物,学生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能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时,不要求学生答问只能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如讲完《将相和》,我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我的肯定评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学生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的思路狭窄,会严重阻碍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與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需要先把某一部分内容概括一下,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来理解。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一段时,我提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孔隙很小啊?”学生细读课文回答:“孔隙小得只容下一只小船进去。”“写小船只容两人在上面并排仰卧,也说明孔隙小。”“小船过孔隙要用绳子拉,不能撑篙划浆,也说明孔隙很小。”“孔隙小还通过作者的感觉衬托出来,作者坐船过孔隙,从头到脚紧贴船底,还觉得上下左右的石头似乎都朝他挤压过来。”显然,学生在理解具体词句的过程中,发展了演绎推理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还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学生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学生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他们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狠抓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这一条主线。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适当采用这几种方式,如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