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乐府揭开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新篇章。女性题材作品在其中占重要位置,这些作品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采用斜事写法,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将从女性形象、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等几个方面研究汉乐府中的女性题材作品。
【关键词】:礼教 女性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汉代女性对汉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在汉乐府诗歌中有所反映。这些诗歌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等方面的描写,既折射出汉代特有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研究这些现象,对于了解汉代女性和汉代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形象
汉乐府诗里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她们大都勤劳善良、对爱情坚贞不屈、敢于反抗,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几种形象进行分析。
第一类是个性特征丰富,睿智聪颖,美丽高洁的女性形象,代表人物如《陌上桑》的罗敷。《陌上桑》是汉乐府中浪漫主义的奇葩,是我国诗歌中的名篇。《陌上桑》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且借助歌颂罗敷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达官显宦侮辱、掠夺妇女罪行的反击。罗敷美丽、机智、刚强、忠贞的性格,正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也是我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这首诗可分为三章,第一章写罗敷容颜之美。罗敷的妆束给人一种秀而不艳、活泼而不轻佻的美感,可见罗敷在色调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是心眼极细,以至路人都为罗敷的美貌倾倒而行为反常。有人认为这种华贵的装饰打扮与采桑女子的身份相矛盾,从而得出结论:“秦罗敷不是劳动妇女的形象,《陌上桑》已经被封建文人严重篡改。”我不赞同这种说法。理由有两个:其一,这种描写是适应主题需要的艺术夸张。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为了渲染主人公的美好,作者往往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加在其身上。作者极力表现罗敷的美丽,既为后文使君的垂涎埋下伏笔,也更显示出罗敷的坚贞。其二,罗敷并不是一个徒有外表的贵夫人,她是个热爱劳动的农家妇女。写她的用物、服饰的华美,是民歌中衬托人物美的一种手法。
第二章写使君与罗敷相遇及对答。“五马立踟蹰”一句,活写出使君面对美丽动人的罗敷垂涎三尺欲行又止的丑态。“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义正词严,斩钉截铁,显示出罗敷坚贞而不畏权势的美德。
第三章是写罗敷夸夫。这里所夸耀的“夫婿”,也只是她为了应付使君而虚构出来的。使君以为依靠他的地位便可以调戏罗敷,罗敷便以使君的“官本位”逻辑来盛夸自己的丈夫,借此奚落对方。写“夫婿”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让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相貌堂堂又足以使他自惭形秽。没有一句严辞厉语,却能让使君不敢再生邪念。这是她“灭敌人威风”的一种手段,表现了她既机智又活泼的性格。
汉乐府诗歌里第二类典型形象是拥有勤劳朴实的内在人格美的女性。代表人物有《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善于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兰芝对丈夫一席倾诉,是埋在心底已久的委屈,只能對丈夫说的。可见小两口感情甚好。以年龄序数法自述她待嫁闺中的生活,意在说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她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女工针织从小就精通,而且她还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她对婆婆谦逊有礼、不卑不亢。这些都证明她比那个“窈窕艳城郭”的东邻女更具内在美。从“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这几句果断慷慨的表白中,可以看出她那绝不苟且忍辱的刚强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封建势力步步逼近的迫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当焦仲卿的调停失败后,兰芝只能请归。离开之前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友爱;在吩咐处置旧物和叮咛“久久莫相忘”的一番话中,又看到了一个温柔、善良、体贴而重感情的女子;分手时许下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坚贞、不慕富贵和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
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深了,妇女的地位更低了,因此汉乐府较《诗经》更多地表现妇女的不幸遭遇。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男女婚嫁就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孔雀东南飞》就形象地揭露和鞭挞了这一制度的罪恶(诗中焦母、刘兄便是其化身),同时也反映了男女青年对它的不满和抗争。《孔雀东南飞》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的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的不民主,正是封建专制独裁的缩影。
贞节观念在妇女行为准则上的具体表现更是显而易见。《艳歌何尝行》中女子对夫妻别后生活的自勉“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是对于贞节的一种自我规范与告诫;妻子因同情他人而受到丈夫的猜疑,妻子以“水清石自见”自明其志。可见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戒慎言行,否则就会被认为有损妇德。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贞节观念在当时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对女性的生活和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男女有别”、“从一而终”,不仅规范着女性的行为,而且成为她们所向往、崇尚的一种道德理想。
【参考文献】:
【1】《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 靳极苍 山西古籍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韩传达 隋慧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古诗注析丛书之爱情诗注析》 杨辇宗等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4】《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5】《先秦八代诗赋鉴赏》 周啸天 四川人民出版社
【6】《乐府诗的历史》 吴德新 重庆出版社
【7】《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曹旭 上海古籍出版社
【8】《两汉乐府诗欣赏》 何权衡 中州书画社
【9】《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 王运熙 王国安等评注 齐鲁书社
【10】《汉乐府研究》 张永鑫著 江苏古籍出版
【11】《乐府民歌百首》 张小平译注 安徽文艺出版
【关键词】:礼教 女性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汉代女性对汉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在汉乐府诗歌中有所反映。这些诗歌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等方面的描写,既折射出汉代特有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研究这些现象,对于了解汉代女性和汉代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形象
汉乐府诗里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她们大都勤劳善良、对爱情坚贞不屈、敢于反抗,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几种形象进行分析。
第一类是个性特征丰富,睿智聪颖,美丽高洁的女性形象,代表人物如《陌上桑》的罗敷。《陌上桑》是汉乐府中浪漫主义的奇葩,是我国诗歌中的名篇。《陌上桑》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且借助歌颂罗敷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达官显宦侮辱、掠夺妇女罪行的反击。罗敷美丽、机智、刚强、忠贞的性格,正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也是我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这首诗可分为三章,第一章写罗敷容颜之美。罗敷的妆束给人一种秀而不艳、活泼而不轻佻的美感,可见罗敷在色调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是心眼极细,以至路人都为罗敷的美貌倾倒而行为反常。有人认为这种华贵的装饰打扮与采桑女子的身份相矛盾,从而得出结论:“秦罗敷不是劳动妇女的形象,《陌上桑》已经被封建文人严重篡改。”我不赞同这种说法。理由有两个:其一,这种描写是适应主题需要的艺术夸张。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为了渲染主人公的美好,作者往往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加在其身上。作者极力表现罗敷的美丽,既为后文使君的垂涎埋下伏笔,也更显示出罗敷的坚贞。其二,罗敷并不是一个徒有外表的贵夫人,她是个热爱劳动的农家妇女。写她的用物、服饰的华美,是民歌中衬托人物美的一种手法。
第二章写使君与罗敷相遇及对答。“五马立踟蹰”一句,活写出使君面对美丽动人的罗敷垂涎三尺欲行又止的丑态。“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义正词严,斩钉截铁,显示出罗敷坚贞而不畏权势的美德。
第三章是写罗敷夸夫。这里所夸耀的“夫婿”,也只是她为了应付使君而虚构出来的。使君以为依靠他的地位便可以调戏罗敷,罗敷便以使君的“官本位”逻辑来盛夸自己的丈夫,借此奚落对方。写“夫婿”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让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相貌堂堂又足以使他自惭形秽。没有一句严辞厉语,却能让使君不敢再生邪念。这是她“灭敌人威风”的一种手段,表现了她既机智又活泼的性格。
汉乐府诗歌里第二类典型形象是拥有勤劳朴实的内在人格美的女性。代表人物有《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善于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兰芝对丈夫一席倾诉,是埋在心底已久的委屈,只能對丈夫说的。可见小两口感情甚好。以年龄序数法自述她待嫁闺中的生活,意在说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她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女工针织从小就精通,而且她还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她对婆婆谦逊有礼、不卑不亢。这些都证明她比那个“窈窕艳城郭”的东邻女更具内在美。从“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这几句果断慷慨的表白中,可以看出她那绝不苟且忍辱的刚强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封建势力步步逼近的迫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当焦仲卿的调停失败后,兰芝只能请归。离开之前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友爱;在吩咐处置旧物和叮咛“久久莫相忘”的一番话中,又看到了一个温柔、善良、体贴而重感情的女子;分手时许下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坚贞、不慕富贵和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
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深了,妇女的地位更低了,因此汉乐府较《诗经》更多地表现妇女的不幸遭遇。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男女婚嫁就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孔雀东南飞》就形象地揭露和鞭挞了这一制度的罪恶(诗中焦母、刘兄便是其化身),同时也反映了男女青年对它的不满和抗争。《孔雀东南飞》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的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的不民主,正是封建专制独裁的缩影。
贞节观念在妇女行为准则上的具体表现更是显而易见。《艳歌何尝行》中女子对夫妻别后生活的自勉“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是对于贞节的一种自我规范与告诫;妻子因同情他人而受到丈夫的猜疑,妻子以“水清石自见”自明其志。可见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戒慎言行,否则就会被认为有损妇德。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贞节观念在当时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对女性的生活和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男女有别”、“从一而终”,不仅规范着女性的行为,而且成为她们所向往、崇尚的一种道德理想。
【参考文献】:
【1】《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 靳极苍 山西古籍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韩传达 隋慧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古诗注析丛书之爱情诗注析》 杨辇宗等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4】《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5】《先秦八代诗赋鉴赏》 周啸天 四川人民出版社
【6】《乐府诗的历史》 吴德新 重庆出版社
【7】《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曹旭 上海古籍出版社
【8】《两汉乐府诗欣赏》 何权衡 中州书画社
【9】《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 王运熙 王国安等评注 齐鲁书社
【10】《汉乐府研究》 张永鑫著 江苏古籍出版
【11】《乐府民歌百首》 张小平译注 安徽文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