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审美水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初中是学生人格培养和发散性思维提升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从课程设置和问题等方面入手,紧扣教学大纲,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音乐资料供学生去揣摩、思考和欣赏,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课程设计 问题和对策 音乐欣赏 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而科学、合理、情趣的课程设计是构建高效优质音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课程设计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出来,来增强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鉴赏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水平。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灵活性
众所周知,初中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而音乐课程具有乐感强、时尚感高、艺术气息浓厚等特点。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音乐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应选取符合学生口味、新颖时尚、难度适中的音乐资料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堂内容,从而在让音乐欣赏课“接地气”的同时,发挥其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然而,受授课任务重、课时紧张、学生音乐底子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知识溶解量,很多音乐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将课堂的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讲解、名家介绍和乐器的使用方式等方面,而忽视了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和“揣摩”。这种枯燥无趣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二)“一刀切”现象严重,忽视,忽视个体差异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步步为赢”。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班级学生的“高分数”“高升学率”,通常采用“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授课方式,来保持课堂进度的“统一步伐”,而忽略了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学习需求的考察和研究。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音乐欣赏课程,极易导致音乐欣赏课陷入“好学生吃不饱,坏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境地。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取一些新颖灵活、时尚感强、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欣赏题材来增强音乐欣赏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发的去探索音乐、欣赏音乐和运用音乐来提升自身修养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学习柴可夫斯基的《古老的法国歌谣》、《船歌》、《如歌的行板》、《第六交响曲》、《胡桃夹子圆舞曲》等曲目时,教师可以运用音响、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真实音乐环境,从而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不仅能增强音乐欣赏课的立体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同时也为学生音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层次分明、梯度化的授课内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到既能保持课程进度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选取记忆难度低、曲目短、节奏感强的音乐曲目,来增强学生的乐感和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应选取记忆难度大、曲目长度适中、艺术感强的音乐曲目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准。这种层次明显、梯度鲜明的音乐教学,不仅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合理、真实的音乐欣赏环境,为学生探究音乐、模仿音乐、创作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2]底英芹.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J].《才智》,2013(36)
[3]武新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4]赵月颖.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3(45)
【关键词】课程设计 问题和对策 音乐欣赏 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而科学、合理、情趣的课程设计是构建高效优质音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课程设计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出来,来增强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鉴赏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水平。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灵活性
众所周知,初中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而音乐课程具有乐感强、时尚感高、艺术气息浓厚等特点。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音乐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应选取符合学生口味、新颖时尚、难度适中的音乐资料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堂内容,从而在让音乐欣赏课“接地气”的同时,发挥其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然而,受授课任务重、课时紧张、学生音乐底子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为了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知识溶解量,很多音乐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将课堂的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讲解、名家介绍和乐器的使用方式等方面,而忽视了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和“揣摩”。这种枯燥无趣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二)“一刀切”现象严重,忽视,忽视个体差异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步步为赢”。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班级学生的“高分数”“高升学率”,通常采用“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授课方式,来保持课堂进度的“统一步伐”,而忽略了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学习需求的考察和研究。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音乐欣赏课程,极易导致音乐欣赏课陷入“好学生吃不饱,坏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境地。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取一些新颖灵活、时尚感强、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欣赏题材来增强音乐欣赏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发的去探索音乐、欣赏音乐和运用音乐来提升自身修养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学习柴可夫斯基的《古老的法国歌谣》、《船歌》、《如歌的行板》、《第六交响曲》、《胡桃夹子圆舞曲》等曲目时,教师可以运用音响、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真实音乐环境,从而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不仅能增强音乐欣赏课的立体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同时也为学生音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层次分明、梯度化的授课内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到既能保持课程进度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选取记忆难度低、曲目短、节奏感强的音乐曲目,来增强学生的乐感和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应选取记忆难度大、曲目长度适中、艺术感强的音乐曲目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准。这种层次明显、梯度鲜明的音乐教学,不仅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合理、真实的音乐欣赏环境,为学生探究音乐、模仿音乐、创作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2]底英芹.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J].《才智》,2013(36)
[3]武新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4]赵月颖.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