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信息资源有效应用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3协作”衍生出新型师生关系,教育越来越接近人类探求知识的本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求知识规律,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掌握知识技能。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内容摘要】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3协作”衍生出新型师生关系,教育越来越接近人类探求知识的本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求知识规律,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掌握知识技能。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数学 信息资源 有效应用
  瓮安三中推行的“6321”教学模式,以美国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我国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开展实施,强调“3协作”,即师师协作、生生协作、师生协作,体现了教与学的动态过程,符合人类探求知识的认知规律。这“3协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资源的交互利用,从而促成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求知识规律,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资源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数学信息资源的内涵,建立信息化教育意识
  数学信息资源包括三类。第一类,大脑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储存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是个人社会经历、思维方法、知识积累的总和,因人而异,不同的教师、学生及社会成员储存的数学信息资源不同,但每个人的信息资源都有可取之处。因此,“6321”教学模式中,强调“3协作”,就是要充分挖掘师生储存于大脑里的数学信息资源,相互整合补充,初步形成自我认知意识,再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分析,形成结论,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过程。第二类,网络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储存于网络媒体之中,容量非常大,涵盖面非常广,方便快捷。有人说,21世纪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如此,我们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处理很多工作、生活上的事务。作为数学学科教学,必须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无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信息资料,导致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错误的信息,杂乱不规范,如很多数学符号书写错误,数学语言表述不准确,格式混乱,严谨性不够等等,这些信息资源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仔细分辨,去伪存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对里面的信息可以参考,不能生照搬照套。勿庸置疑,网络改变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极大的丰富了“3协作”内涵,使教师在“6321”教学模式的各环节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思考。第三类,社会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存在于一切社会环境、人际交往与时空之中,抽象而又能具体感知。包括人情风物、行为习惯、自然现象等等,很多信息具有阶段性、短暂性、不可捉摸性等特点。数学教学要把握好这类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汲取,领会鲁迅的“拿来主义”,为教学所用。
  理解了数学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建立信息化教育意识。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古宁汉(D. J. Cunningham)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数学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信息,探寻知识规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教育的真谛。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其本质就是要求师生对数学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应用,转变生成新的知识技能。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老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放手让学生去作为,设定学习任务,借助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协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
  二、总结数学信息资源应用规律,抓住“3协作”关键环节
  数学信息资源的应用是有规律可循的,要紧紧抓住“3协作”关键环节入手。我国主体教育理论指出,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我们从备课开始谈起。“6321”教学模式实行的是集体备课,其目的在于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讲学案,便于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数学学科的备课中,需要教师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凸显课堂高潮与亮点。同样的数学知识点,每个教师的思维各异,施教方法各异,更需要相互交流碰撞,开发智力资源,寻找最为恰当的教学设计,并做到人人共享之。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调控,穿插补充部分数学内容,既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班级差异,也展示教师个人教学风采。这些信息资源的应用,对于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成长,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快速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再谈一谈组织教学过程。“6321”教学模式的施教过程主要体现在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六环节上,每一个环节都融汇了信息资源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自学,就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教材,通过相关信息资源,形成初步知识概念。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不会阅读数学教材文字,看不懂例题,更没有新的知识生成。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的事,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自学应当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引导,就是学生通过自学后,提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教师、学生共同协作,寻找问题答案,解决学习困惑。这个过程,是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探究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合作,是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互助学习的过程。展示,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自我表现。揉合,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牵移与运用的过程。强化,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巩固过程,包括课后的拓展练习。由此可见,整个施教过程就是“3协作”完全渗透过程,是学生对所有外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至此,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但是作为数学教师,还必须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利用信息资源,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固化知识印象,举一反三,解决数学变式问题。这样,学生就把书本知识转化成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不仅解决知识生成的问题,还解决今后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可以看出,在数学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学生信息资源应用的效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加强专业修炼,不断加强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善于寻找和发现数学信息化教育的规律,完成数学信息化教育的蜕变。
  三、熟悉数学信息资源硬件设备,拓展信息资源应用空间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数学信息资源的硬件更加丰富多样。第一类,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或其他音视频硬件。多媒体设备可以联结互联网,也可以不联结。当然,如果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该设备,联结互联网,可以极大丰富数学信息资源。多媒体硬件的出现,扩大了数学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快捷,对于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少讲精讲,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往往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课件,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展开,教师对信息资源操控占主导地位,学生几乎不直接参与多媒体操作。如果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在某一环节上耗时过多,教师往往不能及时调整教学课件,降低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第二类,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设备比多媒体设备前进了一大步,它不仅具有多媒体的一切功能,还可以作为黑板使用,搭建了信息资源和黑板之间的交互平台,教师可以对已有课件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适时切换,对重点进行勾画、点评、截取,信手拈来,为教学所需。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图象、符号、公式直接通过工具栏调取,方便快捷,成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助推器。至此,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几乎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第三类,电脑集成设备。这类设备的安装与布置,相当于计算机教室,或语音教室。往往两个同学拥有一台电脑,有条件的学校人手一台最好,教师通过主机联结每台电脑,实现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沟通。比如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查阅网络信息资源,适时指导,通过“3协作”完成学习目标。第四类,智能电子设备。这类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拥有听说读写的一切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智能设备成为教学的媒介工具,不仅实现师生信息互通,同时具有电子书包功能,数学信息资源应有尽有,完全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时空界限。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受学习指令,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习动态,师生相互共享信息资源,经历学习过程。二千多年前,孔子教学时,没有这类电子设备,但孔子的教学行为与此有所类似。教学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花台边、大树下、田埂旁、草坪上,因时因地,进行教学活动。现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与此相似。可见,智能电子设备的出现,使教学不断趋近于教学的真谛,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以上信息资源硬件的出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作出改变,素质教育从此迈上了新台阶。这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你还能教学么?作为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如何熟练操纵这些硬件设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只能适应,不能退缩,否则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四、建立数学学科信息资源库,提高信息资源应用效率
  “6321”教学模式中的“3协作”,就是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提炼过的信息资源储存起来,建立数学信息资源库。通常这些信息资源包括课件、讲学案、习题、课例、反思等。数学课件不必面面俱到,简洁、突出重点即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索,基本呈现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便于其他教师借鉴使用。讲学案要集结成册,是教师信息资源的集体智慧,异常宝贵。通常情况,讲学案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方法得当,学生可以据此自学,独立达成学习目标,即所谓“授之以渔也”。习题也要汇集成册,可以是信息资源里的原题,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的题目,要紧扣知识点,难易比例适度,一般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延展性,通过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比对,定型下来。课例和反思,不一定每节课都有,在实际教学中,对做得比较成功的、亮点突出的课堂,通过视频或文字记录下来,供课后观摩。三年反思成名师,所有数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几年时间自己的课堂教学就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以上数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主要以电子资料的形式进行,专人管理,适时更新和完善,把它纳入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设。这样信息资源库的实效性就充分体现出来,应用效率大大提高,不负所有数学教师的心血和精力。数学信息资源包括三类。第一类,大脑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储存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是个人社会经历、思维方法、知识积累的总和,因人而异,不同的教师、学生及社会成员储存的数学信息资源不同,但每个人的信息资源都有可取之处。因此,“6321”教学模式中,强调“3协作”,就是要充分挖掘师生储存于大脑里的数学信息资源,相互整合补充,初步形成自我认知意识,再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分析,形成结论,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过程。第二类,网络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储存于网络媒体之中,容量非常大,涵盖面非常广,方便快捷。有人说,21世纪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如此,我们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处理很多工作、生活上的事务。作为数学学科教学,必须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无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信息资料,导致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错误的信息,杂乱不规范,如很多数学符号书写错误,数学语言表述不准确,格式混乱,严谨性不够等等,这些信息资源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仔细分辨,去伪存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对里面的信息可以参考,不能生照搬照套。勿庸置疑,网络改变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极大的丰富了“3协作”内涵,使教师在“6321”教学模式的各环节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思考。第三类,社会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存在于一切社会环境、人际交往与时空之中,抽象而又能具体感知。包括人情风物、行为习惯、自然现象等等,很多信息具有阶段性、短暂性、不可捉摸性等特点。数学教学要把握好这类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汲取,领会鲁迅的“拿来主义”,为教学所用。Cunningham)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数学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信息,探寻知识规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教育的真谛。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其本质就是要求师生对数学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应用,转变生成新的知识技能。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老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放手让学生去作为,设定学习任务,借助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协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看出,在数学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学生信息资源应用的效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加强专业修炼,不断加强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善于寻找和发现数学信息化教育的规律,完成数学信息化教育的蜕变。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数学信息资源的硬件更加丰富多样。第一类,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或其他音视频硬件。多媒体设备可以联结互联网,也可以不联结。当然,如果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该设备,联结互联网,可以极大丰富数学信息资源。多媒体硬件的出现,扩大了数学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快捷,对于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少讲精讲,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往往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课件,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展开,教师对信息资源操控占主导地位,学生几乎不直接参与多媒体操作。如果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在某一环节上耗时过多,教师往往不能及时调整教学课件,降低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第二类,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设备比多媒体设备前进了一大步,它不仅具有多媒体的一切功能,还可以作为黑板使用,搭建了信息资源和黑板之间的交互平台,教师可以对已有课件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适时切换,对重点进行勾画、点评、截取,信手拈来,为教学所需。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图象、符号、公式直接通过工具栏调取,方便快捷,成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助推器。至此,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几乎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第三类,电脑集成设备。这类设备的安装与布置,相当于计算机教室,或语音教室。往往两个同学拥有一台电脑,有条件的学校人手一台最好,教师通过主机联结每台电脑,实现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沟通。比如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查阅网络信息资源,适时指导,通过“3协作”完成学习目标。第四类,智能电子设备。   这类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拥有听说读写的一切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智能设备成为教学的媒介工具,不仅实现师生信息互通,同时具有电子书包功能,数学信息资源应有尽有,完全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时空界限。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受学习指令,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习动态,师生相互共享信息资源,经历学习过程。二千多年前,孔子教学时,没有这类电子设备,但孔子的教学行为与此有所类似。教学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花台边、大树下、田埂旁、草坪上,因时因地,进行教学活动。现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与此相似。可见,智能电子设备的出现,使教学不断趋近于教学的真谛,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6321”教学模式中的“3协作”,就是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提炼过的信息资源储存起来,建立数学信息资源库。通常这些信息资源包括课件、讲学案、习题、课例、反思等。数学课件不必面面俱到,简洁、突出重点即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索,基本呈现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便于其他教师借鉴使用。讲学案要集结成册,是教师信息资源的集体智慧,异常宝贵。通常情况,讲学案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方法得当,学生可以据此自学,独立达成学习目标,即所谓“授之以渔也”。习题也要汇集成册,可以是信息资源里的原题,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的题目,要紧扣知识点,难易比例适度,一般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延展性,通过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比对,定型下来。课例和反思,不一定每节课都有,在实际教学中,对做得比较成功的、亮点突出的课堂,通过视频或文字记录下来,供课后观摩。三年反思成名师,所有数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几年时间自己的课堂教学就会上升到新的高度。总之,数学教学中信息资源的应用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3协作”衍生出新型师生关系,教育越来越接近人类探求知识的本质过程,推行了二十多年的素质教育迈出了新步伐。长此以往,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的人才会成批地涌现,我国真正步入教育强国之列。【2013年起,以美国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和我国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致力于“6321”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6环节、3协作、2案、1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六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经历学习过程,促成学习记忆,掌握知识技能。“6321”教学模式已作为贵州省省级课题立项,编号[2013B064],正在研究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