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修改永无止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几点浅见,供同行参考。
一、共同参与,集体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写,充分给予写作自主权。所以我一改以往由“教师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再修改——最后教师讲评”的做法,采用“学生自主作——教师通篇览——集体参与评——个人主动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预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丰满起来。第一步的修改要求全员参与,集体改。学生完成初稿,我先通览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征得学生同意后,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投影上出示的片段。然后拿出自己的“点评手册”,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实”适度。小作者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热忱地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足的地方,教师再加引导,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教师适时总结全班在习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指点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流动,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二、双向沟通,合作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尊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次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凭借各自的习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更要求学生“念”。一路念下去,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尔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导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导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哪个地方应该调整,哪个土出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作补充说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
其次,在当面评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
最后,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的学生之手,则认为“不错”。“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因此,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总之,通过学生主体的劳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学生互动,赏析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出力的转换。完成了前两步作文修改后,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在赏析评点的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再改一改,并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这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评定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这样又提高了学生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水平,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共同参与,集体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写,充分给予写作自主权。所以我一改以往由“教师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再修改——最后教师讲评”的做法,采用“学生自主作——教师通篇览——集体参与评——个人主动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预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丰满起来。第一步的修改要求全员参与,集体改。学生完成初稿,我先通览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征得学生同意后,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投影上出示的片段。然后拿出自己的“点评手册”,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中的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实”适度。小作者再谈想法,或接受,或质疑,或谈修改设想……学生独到的点评,有创意的见解,教师满腔热忱地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足的地方,教师再加引导,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表异见、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教师适时总结全班在习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指点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流动,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二、双向沟通,合作改
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充分地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孔子教人,多因其才”。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尊先,在学生自主习作、集体评点作文后,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次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凭借各自的习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更要求学生“念”。一路念下去,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尔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导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导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哪个地方应该调整,哪个土出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作补充说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
其次,在当面评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
最后,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则认为“不够好”,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的学生之手,则认为“不错”。“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论其文”,因此,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总之,通过学生主体的劳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在修改作文能力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学生互动,赏析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出力的转换。完成了前两步作文修改后,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几经修改后的作文在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小组的交流,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在赏析评点的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再改一改,并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这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评定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这样又提高了学生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水平,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