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学校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部门系院之间同心同向聚合力,统筹推进协同育人;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立德树人;立足校情,建设特色育人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校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工作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40-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可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和使命,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形成教育合力,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立德树人”回应时代发展要求
教育要把培养人的品性放在首位。德为建功立业之基础,立世之根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德先行,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要明确谁培养人,强化育人主体。马克思主义整体观认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育也是一样,育人工作需要整体布局,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单打独斗,它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领,需要知识的横纵贯通,形成育人的合力,达到育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在学科中地位不高,受重视度不足,导致“三全育人”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专业课教师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学科建设、专业知识传授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德育。高校需要建立“育人”新机制,着力打通专业壁垒,消灭育人盲区与断点,整合育人力量,将育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营造人人是育人主体、处处是育人课堂的育人环境。
(二)“立德树人”要回答培养什么人,以目标为引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中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不够敏感,容易受不良信息所诱导,出现政治信仰危机、价值观丧失和异化现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要清醒认识到德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一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全员育人:合力育人,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机制。全员育人即育人主体,要求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教育闭环,构建一个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育人机制,使校内外教育资源都能成为学生的人生航标。传统观点认为,育人是学校的天职,与家庭、社会关系不大,但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续与补充,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全面教育,因此,新时代的全员育人要从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一基础认识出发,把能影响学生德性养成、德性表现的因素纳入育人队伍,共同参与立德树人工作,形成大教育氛围,在全面教育、全员育人下,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全过程育人:协同育人,贯穿教育始终,提高育人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人们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也就是说,育人的路径不是单一的,它应该贯穿大学生涯教育的始终,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第一,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实现共同育人。第二,要以育人为根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学科间德育的有效衔接,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第三,深挖各学科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利用各学科间相互支撑的育人作用,形成全课程育人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全方位育人:破时空障碍,实现育人全覆盖。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全面,全方位育人要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社会层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有效融合,系统设计,完善机制,实现育人时空全覆盖。主要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线上教学与线下互动的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德育与智育要兼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通过育人主体的价值引领,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培育健全人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
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以“三全育人”为抓手,统筹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校内的学校+系院+教师+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学校层面:统筹规劃,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要使“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流于形式,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和高效的管理体系。第一,强化责任。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党政联席“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各部门学院分工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第二,明确任务。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统筹规划,把“三全育人”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位置,明确“三全育人”工作总目标是立德树人,措施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平台。因此,学校应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方案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落实任务,创新机制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第三,保障措施。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及量化指标,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者的待遇,确保思政专项经费专项专用。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聘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管理干部业务考核等方面把育人成效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考核推进工作,抓落实显成效。第四,以项目管理推动育人体系建设。创先争优:经2018年9月第一批,2019年1月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结果出炉后,目前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达8个,试点高校25所,试点院(系)92个。高校拟以申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项目,全面统筹各领域的育人资源,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以“十大育人体系”为依托,建立品牌项目推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一批精品,以文养文,引领社会新风尚。 (二)部门系院之间:同心同向聚合力,统筹推进协同育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下人人是育人主体,高校各部门系院间需紧密合作,互通有无,真抓实干,做大做强育人文章,唱响时代最强音。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细节处落实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紧抓育人第一课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按标准开课,学分不减。第二,打通专业壁垒,共推“课程思政”建设。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学院共同参与,制定和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挖掘各专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单一的“思政课程”向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转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课堂上的育人主体作用,实现全课程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人文素养。第三,发挥科研优势,践行科研育人,助力“三全育人”。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扶持“三全育人”项目,建立教研产一体育人机制,以专业为基础,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目标,打造科技创新育人平台,教师依托平台建立科研团队,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教师角度: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立德树人。教师是立教之根,承担着育人的主体作用。高校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三全育人”,全员要树立育人一盘棋的观念,做到学科间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教师的政治责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支队伍不仅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包括所有的党政领导、辅导员、行政工作者、一线教师,全员是学生行为示范者、价值引领者、育人主导者。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基层党组织书记、辅导员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打造党政管理干部,专职思政教师同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新机制。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得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并且在招聘及人才引进方面,严抓准入机制,将政治信仰、师德表现放在重要的考核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学生需要,回应时代热点,创新教学载体,线上学思,线下知行,突出思想引领,打造有温度、有获得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四)校园文化建设:立足校情,建设特色育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遵循“立足校情,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凸显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原则,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育人作用,打造凸显学校特色的文化校园,实现以情动人、以景育人;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品牌活动为桥梁,搭起隐性育人平台,培育一批涵育师生品行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对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产生积极影响;第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赛事举办、知识讲座、评优表彰、名人现身說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责任与担当,鼓励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韩宪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J].思政理论教育导刊,2017(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专项重点课题“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2019XJSZ04);广西外国语学院2019年教改课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2019JG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 曼(1984—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
【关键词】高校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工作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40-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可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和使命,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形成教育合力,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立德树人”回应时代发展要求
教育要把培养人的品性放在首位。德为建功立业之基础,立世之根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德先行,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要明确谁培养人,强化育人主体。马克思主义整体观认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育也是一样,育人工作需要整体布局,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单打独斗,它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领,需要知识的横纵贯通,形成育人的合力,达到育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在学科中地位不高,受重视度不足,导致“三全育人”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专业课教师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学科建设、专业知识传授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德育。高校需要建立“育人”新机制,着力打通专业壁垒,消灭育人盲区与断点,整合育人力量,将育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营造人人是育人主体、处处是育人课堂的育人环境。
(二)“立德树人”要回答培养什么人,以目标为引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中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不够敏感,容易受不良信息所诱导,出现政治信仰危机、价值观丧失和异化现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要清醒认识到德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一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全员育人:合力育人,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机制。全员育人即育人主体,要求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教育闭环,构建一个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育人机制,使校内外教育资源都能成为学生的人生航标。传统观点认为,育人是学校的天职,与家庭、社会关系不大,但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续与补充,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全面教育,因此,新时代的全员育人要从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一基础认识出发,把能影响学生德性养成、德性表现的因素纳入育人队伍,共同参与立德树人工作,形成大教育氛围,在全面教育、全员育人下,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全过程育人:协同育人,贯穿教育始终,提高育人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人们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也就是说,育人的路径不是单一的,它应该贯穿大学生涯教育的始终,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第一,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实现共同育人。第二,要以育人为根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学科间德育的有效衔接,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第三,深挖各学科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利用各学科间相互支撑的育人作用,形成全课程育人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全方位育人:破时空障碍,实现育人全覆盖。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全面,全方位育人要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社会层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有效融合,系统设计,完善机制,实现育人时空全覆盖。主要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线上教学与线下互动的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德育与智育要兼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通过育人主体的价值引领,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培育健全人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
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以“三全育人”为抓手,统筹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校内的学校+系院+教师+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学校层面:统筹规劃,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要使“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流于形式,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和高效的管理体系。第一,强化责任。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党政联席“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各部门学院分工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第二,明确任务。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统筹规划,把“三全育人”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位置,明确“三全育人”工作总目标是立德树人,措施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平台。因此,学校应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方案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落实任务,创新机制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第三,保障措施。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及量化指标,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者的待遇,确保思政专项经费专项专用。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聘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管理干部业务考核等方面把育人成效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考核推进工作,抓落实显成效。第四,以项目管理推动育人体系建设。创先争优:经2018年9月第一批,2019年1月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结果出炉后,目前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达8个,试点高校25所,试点院(系)92个。高校拟以申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项目,全面统筹各领域的育人资源,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以“十大育人体系”为依托,建立品牌项目推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一批精品,以文养文,引领社会新风尚。 (二)部门系院之间:同心同向聚合力,统筹推进协同育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下人人是育人主体,高校各部门系院间需紧密合作,互通有无,真抓实干,做大做强育人文章,唱响时代最强音。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细节处落实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紧抓育人第一课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按标准开课,学分不减。第二,打通专业壁垒,共推“课程思政”建设。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学院共同参与,制定和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挖掘各专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单一的“思政课程”向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转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课堂上的育人主体作用,实现全课程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人文素养。第三,发挥科研优势,践行科研育人,助力“三全育人”。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扶持“三全育人”项目,建立教研产一体育人机制,以专业为基础,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目标,打造科技创新育人平台,教师依托平台建立科研团队,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教师角度: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立德树人。教师是立教之根,承担着育人的主体作用。高校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三全育人”,全员要树立育人一盘棋的观念,做到学科间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教师的政治责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支队伍不仅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包括所有的党政领导、辅导员、行政工作者、一线教师,全员是学生行为示范者、价值引领者、育人主导者。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基层党组织书记、辅导员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打造党政管理干部,专职思政教师同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新机制。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得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并且在招聘及人才引进方面,严抓准入机制,将政治信仰、师德表现放在重要的考核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学生需要,回应时代热点,创新教学载体,线上学思,线下知行,突出思想引领,打造有温度、有获得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四)校园文化建设:立足校情,建设特色育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遵循“立足校情,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凸显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原则,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育人作用,打造凸显学校特色的文化校园,实现以情动人、以景育人;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品牌活动为桥梁,搭起隐性育人平台,培育一批涵育师生品行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对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产生积极影响;第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赛事举办、知识讲座、评优表彰、名人现身說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责任与担当,鼓励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韩宪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J].思政理论教育导刊,2017(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专项重点课题“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2019XJSZ04);广西外国语学院2019年教改课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2019JG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 曼(1984—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