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国家规定,农村初中的辍学率不能超过3%。去年省教育部门的“质量万里行”来我校督导检查“辍学率”,保守数字也是10%左右,国家免收学费、书费、补贴住宿费……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义务教育,为什么学生依然远离校门?
一、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知识难度大
有人说中学生上学就如同“蹲监狱”,早晨有早自习,接下来就是八节课,晚饭后还要去“辅导班”参加“家教辅导”,很晚才回家休息,一个正值十四、五岁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成熟发育阶段,应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却被禁锢在“枯燥学习”的牢笼里。仅初中七年级就设置了至少16门课程,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学生1.5小时活动时间被挤得无影无踪了。
再说知识难度,就拿英语来说,刚开英语的时候,只在初中设置,到了初三也是简单的六个时态,一些简单的句型和很小的短文,现在呢,在小学就开始接触时态了,到了初三要学习十多种时态不说,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那些难记的单词、句型,真的苦了学生。一些小学没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中学也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知识难度大,就使一批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一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的环境中,所以就想逃离这个“没有自由”的地方。
二、特定环境的影响
特定地理历史环境的影响。我们是偏远山区,因为生源少要集中办学,有的学生离家30多里,学校住宿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孩子经不住“苦难”的磨练,就想回家不读书了。再说这里在历史上就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长的文化素养差,自然不重视教育,更谈不上帮助指导孩子学习了,有些家长巴不得孩子继承父业,早点挣钱。
特定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孩子缺爹少娘,特别是朝族人,95%孩子的母亲去了南韩,剩下的孩子跟着年岁高的爷爷奶奶,缺少完整的父母之爱,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有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也有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尽管学校、社会多方面支助,也解决不了根本的经济来源,孩子因为心理压力大最后辍学。
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已经进入了网路时代,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富于幻想、爱冲动的青少年很难把握自己,也因为父母正是中年拼搏奋斗的阶段,有时忽视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放任自流的孩子就跑到社会,去聊天、早恋或者进行游戏大战,上网成瘾难以自拔,抽烟喝酒不能自控,去舞厅、逛酒吧……
一些饭店、宾馆、商店等服务性行业大量招收少男少女,也让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想早一点走向社会,早点赚钱,早点找到自己的归宿,因此失了学习的动机,思想和行为渐渐地远离了学校。
三、“读书无用论”已根深蒂固
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各级各类大学的扩招和失业人数的巨增,这一严重的冲突矛盾愈演愈烈,昂贵的学费,高价的生活费,让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失去了追求。“读书无用论”根深蒂固。
四、对于辍学行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制止合力
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执法不利,不少家长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政府缺乏强制措施,学校对流失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也就是说,家长、学校、社会、政府、执法部门没有有机的形成合力,来制止辍学现象。
五、学生心理障碍危害很深
为了成绩就要一味地抓教学质量,教育机制的不得体,导致教师的方法不当,那些中、差等生就在枯燥、繁重的学习中,倍尝“失败”的打击,倍尝“失落”的苦涩,理想的目标渐成肥皂泡,低落的情绪在冷落无助中呻吟。同时因为压力大、和父母产生“代沟”,或者因为失恋、和同学闹矛盾、和老师闹情绪等等原因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在校表现为不专心听讲,见异思迁,懒于发言,想入非非,情绪忽冷忽热,恶语伤人、动辄离座、孤独、对实验观察不感兴趣等等,在家里表现为讨厌上学,无知心朋友,结交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常同家人吵架,不想提及学校学习之事等症状。心理障碍形成后,学生本人就觉得离开学校就是一种解脱。
中学生辍学危害深远,不容忽视。流失严重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隐患。所以社会、政府、家庭、学校要形成制止辍学的合力。才能将偏远山区的辍学率降到最底线。
一、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知识难度大
有人说中学生上学就如同“蹲监狱”,早晨有早自习,接下来就是八节课,晚饭后还要去“辅导班”参加“家教辅导”,很晚才回家休息,一个正值十四、五岁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成熟发育阶段,应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却被禁锢在“枯燥学习”的牢笼里。仅初中七年级就设置了至少16门课程,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学生1.5小时活动时间被挤得无影无踪了。
再说知识难度,就拿英语来说,刚开英语的时候,只在初中设置,到了初三也是简单的六个时态,一些简单的句型和很小的短文,现在呢,在小学就开始接触时态了,到了初三要学习十多种时态不说,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那些难记的单词、句型,真的苦了学生。一些小学没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中学也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知识难度大,就使一批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一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的环境中,所以就想逃离这个“没有自由”的地方。
二、特定环境的影响
特定地理历史环境的影响。我们是偏远山区,因为生源少要集中办学,有的学生离家30多里,学校住宿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孩子经不住“苦难”的磨练,就想回家不读书了。再说这里在历史上就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长的文化素养差,自然不重视教育,更谈不上帮助指导孩子学习了,有些家长巴不得孩子继承父业,早点挣钱。
特定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孩子缺爹少娘,特别是朝族人,95%孩子的母亲去了南韩,剩下的孩子跟着年岁高的爷爷奶奶,缺少完整的父母之爱,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有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也有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尽管学校、社会多方面支助,也解决不了根本的经济来源,孩子因为心理压力大最后辍学。
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已经进入了网路时代,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富于幻想、爱冲动的青少年很难把握自己,也因为父母正是中年拼搏奋斗的阶段,有时忽视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放任自流的孩子就跑到社会,去聊天、早恋或者进行游戏大战,上网成瘾难以自拔,抽烟喝酒不能自控,去舞厅、逛酒吧……
一些饭店、宾馆、商店等服务性行业大量招收少男少女,也让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想早一点走向社会,早点赚钱,早点找到自己的归宿,因此失了学习的动机,思想和行为渐渐地远离了学校。
三、“读书无用论”已根深蒂固
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各级各类大学的扩招和失业人数的巨增,这一严重的冲突矛盾愈演愈烈,昂贵的学费,高价的生活费,让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失去了追求。“读书无用论”根深蒂固。
四、对于辍学行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制止合力
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执法不利,不少家长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政府缺乏强制措施,学校对流失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也就是说,家长、学校、社会、政府、执法部门没有有机的形成合力,来制止辍学现象。
五、学生心理障碍危害很深
为了成绩就要一味地抓教学质量,教育机制的不得体,导致教师的方法不当,那些中、差等生就在枯燥、繁重的学习中,倍尝“失败”的打击,倍尝“失落”的苦涩,理想的目标渐成肥皂泡,低落的情绪在冷落无助中呻吟。同时因为压力大、和父母产生“代沟”,或者因为失恋、和同学闹矛盾、和老师闹情绪等等原因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在校表现为不专心听讲,见异思迁,懒于发言,想入非非,情绪忽冷忽热,恶语伤人、动辄离座、孤独、对实验观察不感兴趣等等,在家里表现为讨厌上学,无知心朋友,结交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常同家人吵架,不想提及学校学习之事等症状。心理障碍形成后,学生本人就觉得离开学校就是一种解脱。
中学生辍学危害深远,不容忽视。流失严重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隐患。所以社会、政府、家庭、学校要形成制止辍学的合力。才能将偏远山区的辍学率降到最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