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庆哲,山东鱼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8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化学专业学习,工学博士。曾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团委书记、学工部部长、化工学部主任、党委副书记,2005年6月起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炼油化工工艺优化、清洁燃料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3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增进大学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加强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提高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及全国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领军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如何破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这道难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实现目标?记者日前专访了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
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石化学科优势突出的行业性高校,学校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路线图是怎样的?下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又将如何“排兵布阵”?
蒋庆哲:大学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发展要求同频,同时更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前进节奏。教育综合改革要在“四个比度”上契合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即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改革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相适应”,是高校的使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精心谋划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与此同时,重视能源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能源、非常规能源、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是能否实现创新超越、再上台阶的关键阶段。
2011年末,学校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要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要实现以上目标,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学校于2014年全面启动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制约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针对学校发展道路上的“路障”下功夫、动真格,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始终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创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主攻方向,以多元的用人机制、灵活的用人制度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完善并推进师资队伍的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分类考核评价标准和晋升制度,探索和实施师资队伍的遴选、培养、流动和退出机制;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管理队伍的职员制改革,逐步建设一支教育管理专家队伍和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较为稳定的教育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让人才培养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架构,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构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学科布局体系;拓宽学科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新能源、海洋油气资源与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深化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各学院(部)、研究院的综合指标考核体系。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学校章程的制定,积极探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中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学院(部)、研究院的责权利关系,理顺管理与服务部门的组织架构,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弘扬学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
记者:如您所说,学校2014年已全面启动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什么如此突出“教学改革”?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蒋庆哲: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办学水平最核心的竞争力指标,是学校实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是否具备了承担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的本领,与大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我认为,大学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具体任务,更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载着社会期盼、大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想。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能够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要赋予学生宽广的视野、纯洁的心灵、优雅的气质、高贵的品格。 学校一直以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把提升质量、培育特色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彰显了学校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教学的中心地位还需进一步巩固,对教学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增强。为此,我们从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本领和道德素养入手,在“学”与“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党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培养模式上,学校将在继续深化“创新计划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辅修双学位制、大类培养等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转专业制和导师制,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专业、选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课程体系上,开展本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开展本硕博一体化建设,高年级本科生可以选修硕士生课程。教学模式上,开展人才培养特区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小班教学课程的比例,提高全英文授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实现试点专业或学科的全英文授课,强化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增强课程的兴趣度、挑战度和师生的互动性。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大各级科研重点实验室和校级实验平台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研究生培养方面,着力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架构,强化并完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和多样式的国际型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探索并试点海外研修计划,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培养与联合授予学位的方式,并在石油石化等主干专业和学科开展试点工作。经费投入和分配上,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人才培养经费的分配方式逐步转变为与人才培养的工作当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挂钩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设计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
对于学生发展,我们要勇于探索搭建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形象地说,就是让好学生可以快跑,本科生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的课程。有了“快车道”还不够,还要有“慢车道”和“缓冲带”,让部分学生,如希望在上学期间出去创业的学生,可以在“慢车道”上略作休息,创业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再回来学习。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完善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中,加大对教师本科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在教师工作量中明确对教师参加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量的基本要求。
2015年伊始,学校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十项措施》,激励院部和广大教师全方位投入本科教学,被师生们称为“本科教学十条”。“本科教学十条”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强化课堂教学、课程优化、培养体系建设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将“每年独立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或授课时数不少于32学时”作为教授、副教授岗位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晋升教学岗教授必须是校级品牌课教师,每年以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评选十名“教学效果卓越奖”教师,院部收入(不含学校下拨的行政经费)中用于本科教学的经费不得少于20%,建立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习状况全过程跟踪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且都以前所未有的“硬度”“力度”和“强度”跟进,体现了学校要啃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这块“硬骨头”的强大决心。
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发展体系建设。探索师资队伍岗位的分类管理,积极推进聘用制改革。增量教师采用“2 4”聘期考核方式,部分岗位采用非事业编制人员聘用方式。突出岗位职责导向,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实现聘任条件与聘期考核紧密衔接,探索建立“非升即走”“非升即转”的考核聘用机制,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和有序流动。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以激励为导向、与人员分类管理、多元化合同管理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将薪酬水平与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相结合,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记者: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和依法治理,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对此,学校将着重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蒋庆哲:高校要实现自主管理的良性运转,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要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在运行中,党委要发挥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重在谋划和决策。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党委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书育人、教风学风、学生成长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干部队伍是治校理教队伍的重要组成,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干部任期制度,加大干部的交流任职力度,探索建立干部分流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建设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
二是依法治校。推进依法治校,对高校而言,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是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笼子”。2014年学校党委审议通过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章程》,并报教育部核准。学校将依据核准后的大学章程逐步梳理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行政决策与议事程序,积极推进依法自主办学的落实。
三是教授治学。2014年我们印发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规范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运行规则,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建立科学的学术决策机制,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四是民主管理。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党员利益诉求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教代会、工会监督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保证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将公开作为最好的监督方式。
记者:本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针对的是诸多“根深蒂固”的“老大难”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啃下这些“硬骨头”,您认为学校党委应该着力在哪些方面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蒋庆哲: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抓大事,谋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改革,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把握上,一切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和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来开展,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推进,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来展开。
学校事业发展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的,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
正如你所言,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深层次的变革,更体现综合性的特征,涉及的诸多方面都是多年未决的“老大难”“硬骨头”。党委要做改革的“定盘星”,要凝聚力量,广泛动员,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顺利推进。
首要是转变发展观念,理念先行,统一认识。科学的理念决定着谋略和政策的制定,决定着改革通向正确的方向,产生最强大的推动力。什么是好的大学?如何评判教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这些问题要讨论透彻、认识清楚。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理念,这是改革的思想基础,只有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才能内化到改革的具体行动中。
核心是把握问题导向。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推进。要明确哪些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哪些是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实行改革的必要性体现,也是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基础是赢得群众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改革一定要契合群众的关注,回应群众的关切,做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动力和源泉。
重点是推动协同办学。要集聚各种资源支持学校办学,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2014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下一步要落实好协议,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办学。
关键是动员师生迎难而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固然有其难攻、难破的客观原因和现实阻碍,但决不能因此而畏缩不前。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找准原因,就能破解问题。要进一步调动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积极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齐心协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微访谈:
记者:您的兴趣爱好是?您的业余生活如何安排?
蒋庆哲:观看体育比赛,读书。
记者:您了解教师、学生生活和困惑的渠道和方式是?
蒋庆哲:每天中午与学生和教师一起在食堂就餐。
记者: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蒋庆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者:在您的办学理念形成过程中,对您影响最深的几本书?
蒋庆哲:《论语》《源创新》等。
记者:对您启发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蒋庆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记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大家是?
蒋庆哲:孔子。
记者:您心目中好学生的标准是?
蒋庆哲:阳光、进取、勤奋。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蒋庆哲:为人师表,治学严谨。
记者: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蒋庆哲:别抱怨。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增进大学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加强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提高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及全国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领军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如何破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这道难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实现目标?记者日前专访了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
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石化学科优势突出的行业性高校,学校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路线图是怎样的?下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又将如何“排兵布阵”?
蒋庆哲:大学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发展要求同频,同时更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前进节奏。教育综合改革要在“四个比度”上契合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即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改革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相适应”,是高校的使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精心谋划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与此同时,重视能源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能源、非常规能源、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是能否实现创新超越、再上台阶的关键阶段。
2011年末,学校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要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要实现以上目标,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学校于2014年全面启动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制约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针对学校发展道路上的“路障”下功夫、动真格,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始终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创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主攻方向,以多元的用人机制、灵活的用人制度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完善并推进师资队伍的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分类考核评价标准和晋升制度,探索和实施师资队伍的遴选、培养、流动和退出机制;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管理队伍的职员制改革,逐步建设一支教育管理专家队伍和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较为稳定的教育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让人才培养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架构,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构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学科布局体系;拓宽学科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新能源、海洋油气资源与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深化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各学院(部)、研究院的综合指标考核体系。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学校章程的制定,积极探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中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学院(部)、研究院的责权利关系,理顺管理与服务部门的组织架构,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弘扬学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
记者:如您所说,学校2014年已全面启动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什么如此突出“教学改革”?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蒋庆哲: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办学水平最核心的竞争力指标,是学校实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是否具备了承担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的本领,与大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我认为,大学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具体任务,更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载着社会期盼、大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想。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能够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要赋予学生宽广的视野、纯洁的心灵、优雅的气质、高贵的品格。 学校一直以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把提升质量、培育特色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彰显了学校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教学的中心地位还需进一步巩固,对教学的投入还需进一步增强。为此,我们从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本领和道德素养入手,在“学”与“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党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培养模式上,学校将在继续深化“创新计划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辅修双学位制、大类培养等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转专业制和导师制,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专业、选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课程体系上,开展本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开展本硕博一体化建设,高年级本科生可以选修硕士生课程。教学模式上,开展人才培养特区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小班教学课程的比例,提高全英文授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实现试点专业或学科的全英文授课,强化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增强课程的兴趣度、挑战度和师生的互动性。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大各级科研重点实验室和校级实验平台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研究生培养方面,着力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架构,强化并完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和多样式的国际型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探索并试点海外研修计划,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培养与联合授予学位的方式,并在石油石化等主干专业和学科开展试点工作。经费投入和分配上,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人才培养经费的分配方式逐步转变为与人才培养的工作当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挂钩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设计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
对于学生发展,我们要勇于探索搭建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形象地说,就是让好学生可以快跑,本科生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的课程。有了“快车道”还不够,还要有“慢车道”和“缓冲带”,让部分学生,如希望在上学期间出去创业的学生,可以在“慢车道”上略作休息,创业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再回来学习。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完善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中,加大对教师本科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在教师工作量中明确对教师参加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量的基本要求。
2015年伊始,学校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十项措施》,激励院部和广大教师全方位投入本科教学,被师生们称为“本科教学十条”。“本科教学十条”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强化课堂教学、课程优化、培养体系建设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将“每年独立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或授课时数不少于32学时”作为教授、副教授岗位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晋升教学岗教授必须是校级品牌课教师,每年以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评选十名“教学效果卓越奖”教师,院部收入(不含学校下拨的行政经费)中用于本科教学的经费不得少于20%,建立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习状况全过程跟踪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且都以前所未有的“硬度”“力度”和“强度”跟进,体现了学校要啃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这块“硬骨头”的强大决心。
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发展体系建设。探索师资队伍岗位的分类管理,积极推进聘用制改革。增量教师采用“2 4”聘期考核方式,部分岗位采用非事业编制人员聘用方式。突出岗位职责导向,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实现聘任条件与聘期考核紧密衔接,探索建立“非升即走”“非升即转”的考核聘用机制,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和有序流动。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以激励为导向、与人员分类管理、多元化合同管理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将薪酬水平与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相结合,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记者: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和依法治理,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对此,学校将着重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蒋庆哲:高校要实现自主管理的良性运转,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要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在运行中,党委要发挥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重在谋划和决策。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党委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书育人、教风学风、学生成长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干部队伍是治校理教队伍的重要组成,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干部任期制度,加大干部的交流任职力度,探索建立干部分流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建设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
二是依法治校。推进依法治校,对高校而言,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是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笼子”。2014年学校党委审议通过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章程》,并报教育部核准。学校将依据核准后的大学章程逐步梳理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行政决策与议事程序,积极推进依法自主办学的落实。
三是教授治学。2014年我们印发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规范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运行规则,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建立科学的学术决策机制,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四是民主管理。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党员利益诉求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教代会、工会监督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保证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将公开作为最好的监督方式。
记者:本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针对的是诸多“根深蒂固”的“老大难”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啃下这些“硬骨头”,您认为学校党委应该着力在哪些方面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蒋庆哲: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抓大事,谋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改革,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把握上,一切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和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来开展,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推进,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来展开。
学校事业发展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的,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
正如你所言,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深层次的变革,更体现综合性的特征,涉及的诸多方面都是多年未决的“老大难”“硬骨头”。党委要做改革的“定盘星”,要凝聚力量,广泛动员,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顺利推进。
首要是转变发展观念,理念先行,统一认识。科学的理念决定着谋略和政策的制定,决定着改革通向正确的方向,产生最强大的推动力。什么是好的大学?如何评判教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这些问题要讨论透彻、认识清楚。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理念,这是改革的思想基础,只有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才能内化到改革的具体行动中。
核心是把握问题导向。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推进。要明确哪些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哪些是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实行改革的必要性体现,也是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基础是赢得群众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改革一定要契合群众的关注,回应群众的关切,做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动力和源泉。
重点是推动协同办学。要集聚各种资源支持学校办学,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2014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下一步要落实好协议,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办学。
关键是动员师生迎难而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固然有其难攻、难破的客观原因和现实阻碍,但决不能因此而畏缩不前。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找准原因,就能破解问题。要进一步调动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积极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齐心协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微访谈:
记者:您的兴趣爱好是?您的业余生活如何安排?
蒋庆哲:观看体育比赛,读书。
记者:您了解教师、学生生活和困惑的渠道和方式是?
蒋庆哲:每天中午与学生和教师一起在食堂就餐。
记者: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蒋庆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者:在您的办学理念形成过程中,对您影响最深的几本书?
蒋庆哲:《论语》《源创新》等。
记者:对您启发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蒋庆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记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大家是?
蒋庆哲:孔子。
记者:您心目中好学生的标准是?
蒋庆哲:阳光、进取、勤奋。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蒋庆哲:为人师表,治学严谨。
记者: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蒋庆哲:别抱怨。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