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群众文化活动 繁荣地方文化事业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文化事业单位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部门。地方群文工作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内容,有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本文主要对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繁荣的具体措施。
  群众文化活动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开展的一种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与完善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娱乐以及教育的方式展现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普及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且随着地方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活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十二五”規划指出,为了满足群众文化发展需求,完善文化产业和事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引导社会、人民进步,推动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并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参与人数多,受众面广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参与的人数多,特别在春节、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中,文化活动的开展尤为活跃,而且每年都会有新作品推出,演出水平逐年增高。大部分地区都设置了文化队,在一些重大节日组织文化队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户等。并且,文化形式多样,包括秧歌、彩车、舞龙狮、舞蹈、小调,或者猜灯谜、皮影戏、擂台赛等,营造出良好、欢庆的节日氛围。平时的群众文化演出中,主要为广场舞、现代舞、小品、歌咏比赛等。这些演出中包括专业的艺术演员,也有很多普通群众,通过这些文艺演出丰富了地区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传承传统,演出稳定
  当前各地区在闲暇时间都会组织传统民俗节会,具有固定的时间,同时演出的节目以古典传统节目为主,深受群众喜爱。人民群众根据节目时间和内容安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在固定时间内看演出,这是群众文化对生活的补充,对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设文化墙、广场营造文化景观
  当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始注重对文化墙和文化广场景观的建设,同时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当前地区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墙体上绘制广告画、彩画以及政策宣传画等,不仅能够美化地区环境,同时还实现对政策的宣传,为地区文化增添艺术元素,对群众的情操陶冶以及道德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群文工作者在群众文艺活动中的问题分析
  群文工作属于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的一项内容,具有公益性质,是面向广大群众开放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以前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不足,导致我国群文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在文化活动组织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一)文艺活动方式单一
  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上过于单一,缺乏与相关部门间的联系,同时没有意识到与新闻机构单位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完全依靠文化部门独立组织,文化活动收获甚微。其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必须要动员社会全体成员的广泛参与,这样才能够保证文化开展的深入性。最后,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群众文艺活动,保证文艺活动开展的多样性。
  (二)群文工作人才队伍结构不科学
  从我国当前群文工作的人才队伍结构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大专或者第二学历的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文化组织方面学习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文化活动开展受到限制。当前群文工作在人才结构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群文工作人才队伍的学历普遍偏低,在文化组织中无法发挥群文工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其次,群文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分大,通过调查,发现一些群文工作组织人员的专业与从事的岗位不对口,在很多工作的开展中无从下手,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最后,群文工作干部管理体制建设不科学,流通渠道不顺畅,只进不出现象严重,导致群文工作干部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和活力,老龄化严重,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无法与时代接轨,不利于文化事业和活动的开展。
  (三)群文工作缺乏创新
  文化活动是一种文艺形式,是社会审美意识形态,如果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不能进行创新,陈旧的内容将会导致群众的审美疲劳,难以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我国群文工作者在文艺活动开展情况来看,虽然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在进行创新,但是创新力度弱,或者仅是表面上的创新,或者是完全颠覆传统,全盘西化,导致人民群众难以接受,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群文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没有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三、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新时代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群文工作作为群众文化的组织和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工作人员更需要充分认清自身的职责,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坚持群众为主题,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地区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设良好的政策制度。一直以来,我国在文化事业政策发展过程中都秉持积极的态度,通过健康、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容,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起到休闲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群众需求,是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在文化活动开展中必须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通过多元化意识的表达、演绎出符合群众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乐章。群众文化发展需求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精神文化的多层次性,审美观各异、兴趣不同等,使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形式不断发展,凸显出新时代文化的特点。群众文化的创新以及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基于对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
  (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族文化经历过历史的洗涤和时间的打磨,历久弥新,地方特色更浓。其中包含众多的民俗艺术形式,比如剪纸、窗花等,这些文化艺术形式能够展现出我国部分地区的淳朴民风、艺术风格等。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动开展中打破地域限制,将一些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送往外地甚至海外,这也是群文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文化活动要通过创新,使文化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加强文化人员培训,提升能力素养
  群文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一支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文化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群文工作人员培训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工作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提升群文工作人员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活动。其次,加强对群文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专业水平的培训,使文化干部能够在文化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创新作用,促进文化事业更好地发展。在具体的培训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开展艺术管理培训班、文化组织策划培训班、舞蹈歌唱师资培训班等。为了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升群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还需要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丰富。
  (四)充分利用自媒体,完善文化组织活动
  群文工作者在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中,需要保证活动的娱乐性、风俗性,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文化活动项目要发展和创新,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设施,从而促进文化艺术形式的升级。群文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向导性和示范性,将文化内容更好地传递给人民群众。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更便捷,群众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中,其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当前热门文化,同时还有利于人们及时获得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将自身的文化艺术向更大的范围展示,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实现正能量文化活动传播,弘扬正气,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文化事业繁荣。
  四、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群文工作是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文化服务中,群文工作者需要结合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代结合进行创新发展。同时,要做好群文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自媒体,组织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
  (江苏省海门市图书馆)
其他文献
在历代文人书法大家中,“气”的内涵贯穿于书法家自身及其作品中,“气”是构成书法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家生命精神的外在发挥。书法传承到当代,“气”在书法艺术中反而追其“形”,丢其“气”。从最近10多年的全国书展上来看,表现得最为突出。这种状况显然是背离书法自身意义的。在当前以及今后的书法创作中,如何能够“养气”,提高书法创作的文化内涵,值得书法家们思考。  中国书法的发展从“三代吉金”到现代已有2 0
期刊
要想学习书法,人们必须先学习楷书,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不可绕行。如果一个人对楷书无知或者一知半解,其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谈到楷书,必然要谈欧阳询的楷书,也就是常说的欧楷,其楷书作品被称为“翰墨之冠”,是楷书艺术的最高极则。《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作品,这块刻碑是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之作,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学习价值极高。它适合书法学习者临摹
期刊
碑学与帖学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本文先从理论上梳理了碑学、帖学的源流,阐释了碑学、帖学各自的定义及特点,又在书法实践中着重介绍了碑帖融合的实践者赵之谦,并给出在当今书法实践中对待碑学与帖学的态度与启示。  一、碑学、帖学理论源流  清代碑派书法理论家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把书法分为南北两派:“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派由钟繇、卫瓘、王羲之、献之…
期刊
长篇小说《潮涌钱江》的审美体验,艺术性地构成了该长篇小说的审美特质,即美学追求。也就是说,作者审美体验的理论实际上折射出了希望接通中国文学传统的精神血脉,希望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一条有益的桥梁的美学理想。  现在,以抗战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竭力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为抗战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样一批文学作品大多在塑造人物上有“高、大、全”式的弊病,虽然自称“现实主义”,但都具有
期刊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部鸿篇巨制,这部脍炙人口、源于佛经的武侠小说历来以其精彩的描写、曲折的情节而为人称道,其精彩纷呈的人物刻画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金庸用尽心血所创作描绘出来的“四大恶人”形象,充分体现了圆形人物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一、《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形象分析  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原是大理国身份尊贵的太子,却因奸臣陷害而叛乱逃亡,险些丢失了性命,虽然侥幸得以不死,但也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生七大事,茶虽处于末端,非生活必需品,却也在国人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这同样证明了茶的超然所在。茶本身随性,上可入朝堂商讨国是,下可盘市井惬意生活。华夏民族诞生以来,茶及茶文化便与之形影不离,这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单论述茶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学之间的融合及发展,并从唐诗宋词乃至明清小说等方面探讨茶文化的应用及实践。  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中,茶乃是一珍贵
期刊
古典小说的鉴赏跟其他门类的艺术鉴赏大体上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对艺术的一种整体感知和再编码,都是从自身出发对艺术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古典小说是小说这一种叙事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典小说进行艺术鉴赏,深刻体会其文化内涵,这可以对当代小说鉴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些特点,对古典小说的文化内涵进行赏析。  任何时代的小说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这就意味着对小说进行艺术鉴赏时
期刊
晴山堂石刻收录了自洪武三年(1370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260余年间的文人题赠书法。它现存于江苏江阴徐霞客故居,其内容来自徐霞客及其先祖所得的当时文人题赠。明代,江南富豪之家刻帖风盛,徐霞客家族为江阴地区富庶望族。徐霞客为庆祝母亲八十大寿,建晴山堂时勒之于石,列于晴山堂四壁,其中收录了上自元末明初倪云林所题赠徐本中诗稿(洪武三年),下至崇祯六年南都国子监祭酒谢德溥题《秋圃晨机为徐孺人赋并赠
期刊
“文备众体”是中国古典小说鲜明的文体特征之一,也是区别西方小说的典型特征。在众“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词。本文拟从诗词在文本中的位置简单讨论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作用。  对于诗词在古典小说中作用,前人早有研究。石昌渝在《中国小说源流论》中曾指出,诗赋在传奇小说中的作用有五个方面:男女之间传情达意;人物言志抒情;绘景状物;暗示情节的某种结局;评论。这是对诗赋在传奇小说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论述比较简
期刊
陕西省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陕西省的小说创作更是引人瞩目。在小说创作中,著名作家有陈忠实、贾平凹、柳青、李若冰和路遥。其中,路遥的小说更是成果丰硕。路遥是一位具有农本意识的作家,他和乡村有着不可割裂的血肉关系。他的小说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农村青年奋斗方式的探索。路遥小说带给了人们激情和感动,但通过全面而深入地去分析其作品,同时发现路遥的小说存在一定的
期刊